又一位科学家创业了。
放弃阿里副总裁的职位,辞职去做机器人——2021年开年,一位“科学家”宣布创业的消息,引起整个创投圈的关注。
近日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已于近日离职,并将选择在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对此,阿里巴巴用一句“祝福”回应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但项目细节还未曾披露。一位深耕机器人的投资人向铅笔道表示,已多方打听,但项目应用场景、具体机构投资方等还不清楚,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现年40岁的王刚是AI复兴浪潮中进入工业界的科学家代表。2017年加入阿里后,王刚由先后成为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自动驾驶实验室的负责人。转型清洁机器人赛道似乎正顺应了他当初的规划。
从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商业清洁市场规模将达到488.2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将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能达到近千亿元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近3年来,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22起,融资总额超106亿元。
“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在确实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某机器人赛道投资人对铅笔道解释,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头部公司拿到融资并且跑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真正的产业端落地情况来看,它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像王刚这种咖位的人出来,如果再拿上大资本的钱,高举高打是有机会的。”
不过,在清洁机器人这样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想要突出重围,实际上道阻且长。“硬件产品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对于不同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力,都是新入局者难以绕开的问题。”
01、阿里副总裁离职创业
入职阿里五个年头后,技术“大牛”王刚辞去了阿里的副总裁职位,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近日,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已于近日离职。知情人士透露,王刚将选择在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并已经获得融资。
对此,阿里巴巴用一句祝福回应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感谢王刚为达摩院无人驾驶技术作出的贡献,祝福王刚。”目前,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由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CTO程立兼任。
现年40岁的王刚是AI复兴浪潮中进入工业界的科学家代表。2005年,王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其后于201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博士学位,是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及处理方面的专家。
跨界加入阿里之前,王刚就已经在学术界名噪一时。2010年,王刚入职南洋理工大学任终身教授,这一年,他只有28岁。2016年,因在深度神经网络设计上的*贡献,王刚成为《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评选出的10名亚洲区35岁以下青年创新奖得主之一。
王刚的学术水平也在圈内广受认可。Google Scholar 上的数据显示,王刚发表过超100篇高质量论文,论文被引量超过 20000,h-index 高达 67,是一位实打实的高被引学者。此外,他还是人工智能*期刊 IEEE TPAMI 编委以及人工智能顶会 ICCV、CVPR、ECCV 的领域主席。
△王刚个人介绍
2017年3月,王刚从学术界来到互联网圈,加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首席科学家。初入阿里,王刚即带领团度打造了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天猫精灵X1”,这款产品运用了王刚的多项研究成果,仅用4个月就成了出货量破百万的爆款。
不过,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王刚一直有执念。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成立后,王刚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从0到1去达摩院做自动驾驶。在2020年9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耗时3年完成*L4 级自动驾驶产品、量产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次亮相,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亲自为这款产品站台。
“小蛮驴”主要用于最后1-3公里的快递、外卖、生鲜配送,最多可载50件常规尺寸快递 / 外卖。2021年双11期间,共有350辆小蛮驴无人车开进全国200多所高校,完成了100万单配送。
去年9月,王刚还曾宣布达摩院正在研发用于干线物流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大蛮驴”,目前已与菜鸟合作,开始小范围路测。预计3年之后,就能在上万条公开道路上见到达摩院研发的无人卡车的身影。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大牛”,王刚曾表示他自始至终认定L4级技术,希望从垂直领域起步,在非载人驾驶场景下完成技术累积,逐步切换到无人卡车、移动机器人等泛化场景。
如今看来,王刚如果转型清洁机器人赛道,似乎正顺应了他当初的规划。
不过对于王刚将如何切入清洁机器人赛道,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一位专注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陈睿(化名)对铅笔道说道:“我也问了阿里的朋友,但是具体面向什么场景、哪个机构投的都还不清楚,感觉他们保密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好。”
02、市场规模近千亿元
可以确定的是,王刚投身的清洁机器人赛道是引爆空间巨大的热门赛道。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商业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88.2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将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能达到近千亿元规模。
清洁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公寓、酒店、商场、机场、大型展馆等公共场所及室外道路。其核心技术包括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和机器人运动交互技术。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资本也纷纷加码清洁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近3年来,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22起,融资总额超106亿元。
△近3年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投资事件汇总
比如商用清洁机器人公司高仙机器人,去年11月10日就宣布完成12亿元C轮融资,这是其在一年内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在其背后则站着今日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美团等知名券商、互联网巨头以及头部地产商。
“虽然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整体水温降下,但是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机器人赛道的公司融得都还不错,说明资本市场对这个赛道还是比较认可的。”陈睿表示。
热潮的背后,场景需求的升级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备,是资本看好的主要驱动力。
从需求侧来看,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清洁行业陷入了招工难、人员流失大的窘境。据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在用工缺口量排名中,保洁员排在了第2位。面对亟需解决的劳动力大量缺口问题,行业对于低成本、高效率的自动化清洁机器人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疫情期间,无人化的需求更是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清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洁工作精细化、专业化成为人们的显性需求。“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客户对自动驾驶为底层技术的产品也达到了相对认可的水平,比如头部做得比较好的高仙,现在在很多园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个需求有起来的趋势。”陈睿说道。
目前,SOHO中国、龙湖、万科、新鸿基、新加坡樟宜机场、顺丰速运、大润发、物美、太古汇等物业需求方都批量引进了清洁机器人解决方案,辅助人工提升清洁效率。一些物业公司也采购了商用清洁机器人用于服务写字楼、酒店、商超卖场、工业物流、交通枢纽、智慧园区、景区、高校等不同业态的场景。
除了需求侧的变化之外,行业供给侧尤其是产业链的不断完备,也是推动清洁机器人热潮的原因之一。金镒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杨燚就曾总结,行业供给侧(制造业产业链完备、AI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需求侧(老龄化、疫情)变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03、商业化落地道阻且长
从VC的角度来说,清洁机器人并不算是一个新行业。陈睿表示:“这个这行业其实做了蛮久了,最早的一批创业者大概从2013年开始,至今有八九年时间了。从早期的做清洁机器人的导航模块,到后来探索应用落地和短期内实现商业化,各个环节基本都被创业者们摸了一圈了。”
据前瞻经济学人的数据,目前国内进行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2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为初创企业,代表性企业包括高仙、女娲机器人、艾可、达闼科技、深兰科技等。
炙手可热的市场,也让清洁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很多新玩家。家用清洁电器行业的头部玩家如石头科技、科沃斯等也在推出新相应的产品,加速布局商用清洁机器人。此外,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的普渡科技也在2021年11月推出了商用清洁机器人“CC1”,开启了其对数字化清洁的探索。
“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在确实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陈睿解释,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头部公司拿到融资并且跑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真正的产业端落地情况来看,它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像王刚这种咖位的人出来,如果再拿到大资本的钱,高举高打,我觉得是有机会的。”
不过,在清洁机器人这样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想要突出重围,实际上道阻且长。“硬件产品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对于不同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力,都是新入局者难以绕开的问题。”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曾这样说道。
对于行业难度,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们也体会深刻。高仙机器人创始人&CEO程昊天就曾表示:“清洁是个相对复杂的门类,举个例子,车库场景运行的清洁机器人必须适应微弱的光线,商场超市里的则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陈列甚至装修实时调整地图,垃圾污渍需要能够被主动发现和清理,这其中就涉及到不同的感知、路径规划、地图的实时更新、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等等。”
在他看来,清洁机器人的路径是全覆盖的,跟指定路线的其他机器人不大一样,如何去避让和规划最终达到*效的全覆盖作业很考验机器人的决策力。
归根到底,真正实现有效替代人力才算是清洁机器人能否真正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所有的机器人行业,最基础的逻辑就是替代人力的逻辑,除了一些特殊环境作业的机器人以外。所以对于买单方来说,*的痛点就是能不能把经济账算得过来。”陈睿说道,“很多情况下对比下来,还是工人更便宜、更好用。除非那种定位精度非常高的场景,否则机器人还是干不过人的,因为人的柔性是最强的。”
对比国外机器人的应用成本与人工成本已基本达到持平,甚至低于人工成本的情况而言。国内清洁机器人虽然依托于逐渐成熟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也纷纷推出户外清扫机器人无人驾驶环卫车等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可自主完成扫地、洗地、尘推等作业。
但是在智能导航路径识别、地图构建和相关算法等方面,国内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多数处于正在研发、试制,并逐步开始量产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集采阶段。
机器人成本要完全等同甚至低于人力成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培育。
不过可以展望的是,随着中国清洁行业和环卫市场的快速发展,清洁机器人通过其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识别技术的迭代升级,其智能化、高效化,以及低成本替代人工的价值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商用和工业场景的使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