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造车销量*的亮点,是有4家新势力,全部过万了。史上未有。
依次排开,小鹏、理想、蔚来、哪吒,最高的小鹏,月交付量达到15613台,*的哪吒,首次过万达到10013台,勉强挤进了*阵营。
排在前三的还是“蔚小理”,应了那句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第二梯队的新势力们再怎么闹腾,还是难以动摇原来的格局。
这或许是一个里程碑。再往后,月交付过万,将成为新造车头部玩家的“标配”。甭管技术有多炫,PPT有多精美,在挑剔的市场面前,月销不过万,不配“新造车”。
01 别再吹牛了,月销过万再说
为什么一定要月销过万?
准确的说,是要月交付量过万。这会是接下来,短时间内,造车新势力*阵营的门槛。
过去业内认为“蔚小理”是*阵营。事实上它们也是最早月销过万的。
造车新势力中最早过万的是蔚来和小鹏。9月,蔚来交付10628台,小鹏交付10412台,同时过了万。但蔚来排*,姜还是老的辣。
从此以后,每个月都有玩家能冲到一万台以上。在芯片短缺影响严重的10月,蔚来交付量暴跌至3667台,但小鹏还是过万了。11月,“蔚小理”全部过万,其中理想是首次。
这其中有个意外是哪吒。哪吒在11月首次过万,就把“稳居造车新势力*阵营”的标语,明晃晃地打在了宣传海报上。不过从最新排名来看,哪吒从10月的第二,又跌回到第四的位置。
过万*的意义,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大家看到了节节攀升的趋势,这是一个正循环。而且再往后,月交付过万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
另外,交付过万,和订单过万,有着天壤之别。
今年造车行业*的变数,就是供应链限制,芯片荒席卷全球。蔚来和理想,都先后被缺芯影响很大,导致交付出现波动。
但供应链管理本身就属于车企实力的一部分。能如期交付,说明供应链经受住了考验。光说订单没意义,交付才是硬道理。车再好,造不出来也白搭。
比如零跑,9月和10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环比下跌,渐渐被哪吒甩开,11月好不容易再创新高,但也只交付了5628台。然后零跑把订单量亮出来了,说11月的订单超过了1.6万台,“因行业芯片短缺,以及工业限电,对部分供应链产能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但缺芯和限电是全行业的事情,为何其他品牌熬过来了,零跑需要自问一下。
月交付过万还有一层意义是,车企才有底气拍着胸脯说“规模化量产”。此前业内有这样一个观点:产销10万辆以上才算是量产。按照这个标准,现在只有“蔚小理”实现了“量产”,威马现在还差一万多台,应该也很快能达到标准。
至于那些还被远远甩在后头的新造车品牌,现阶段更重要的事情,是别再吹牛了,月销过万再说。
02 传统燃油车才是真敌人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各家造车新势力放在一块比,尤其是每个月发销量数据时,各家的排位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像哪吒就很乐于说自己是*阵营,要跟“蔚小理”站在同一个池子里。
但其实,现阶段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远远没到新势力之间正面竞争的地步。毕竟,若按单款车型来看,目前实现了月交付过万的,只有理想ONE。品牌声量很高的蔚来,单款车型的月交付也没有超过5000台。
在单款车型月交付过万之前,讨论正面PK,还为时过早。
理想通过理想ONE这一款车,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产品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鹏和哪吒。
11月,小鹏卖了15613台车,其中销量担当P7有7839台,改款后的G3系列也卖了5620台,10月刚开始交付的P5有2154台。整体而言,这三款车还是很有市场的。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的新势力*,大概率会是小鹏。
哪吒在销的有两款车。哪吒V系列11月卖了7027台,哪吒U Pro是2986台,成绩还不错。而且哪吒还一再强调,“个人用户占比高达91%”。这是因为过去哪吒的车to B居多,这类销量并不能证明产品力。
新势力们的销量都在稳步提升,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也在10月达到了16.4%,维持历史高位。但接下来,新势力的真正敌人,还是燃油车。
毕竟,在替代燃油车、推进新能源车普及这件事情上,新势力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今年10月,威马创始人沈晖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市场方面的目标,(威马)一定是瞄准通用汽车、大众、丰田的用户。我们希望把丰田、通用、大众的燃油车用户转化成我们威马的智能电动车用户,不然大家在数量这么低的情况下去竞争也没有意义。”
现阶段替代燃油车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在动力电池。电池一决定了续航,二决定了车的成本。新造车行业的创业者们,通常会把一个愿景挂在嘴边——推动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平价。但这个愿景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电池的价格足够便宜。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曾预计,到2025年,无补贴的电动车初购成本将与燃油车相当。具体指标是电池价格下降到100美元(约647元人民币)/KWh。从2018到2020年,宁德时代的电池售价,已经从1150元/KWh降到了890元/KWh。但是,这距离目标依然还很远。
在那之前,造车新势力们,得做好长期跟燃油车正面竞争的准备。
03 不要盯着亏损不放,毛利率更重要
造车是个重资产行业,投资巨大,回本周期长,早期亏损是必然的。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直到去年才实现年度盈利。
所以对于造车新势力,没必要揪着亏损数字不放。现阶段的亏损变化,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毛利率,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指标。
特斯拉在10月下旬公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其中*的亮点,是整车销售毛利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惊人的30.5%。而目前世界上销量前十的车企,毛利率基本都在20%以下。
这说明一点,电动汽车的盈利能力,是可能在未来远超燃油车的。
正是得益于毛利率的持续提升,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强,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基本是在走特斯拉走过的路。只有把毛利率提上来,才能告别“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然后还能赚点。
“蔚小理”中,理想的毛利率表现是相对*的。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在今年三季度首次超过20%,达到21.1%,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理想的亏损收窄至 2150 万元,已经距离盈利不远了。
蔚来在今年的一二季度整车毛利率都超过了20%,三季度由于生产线改造等原因,毛利率滑落至18%。
以擅长搞研发著称的小鹏,毛利率是*的,三季度只有14.4%,目前还没有跨进20%阵营。与之对应,小鹏三季度净亏损15.94亿元,是三家中亏损最多的。
要赚钱,得走量。最终还是回到销量上。特斯拉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也是伴随着销量大涨来的。只有规模上来了,成本才能得到均摊,企业整体的盈亏平衡才有可能。
另外,在卖车之余,卖自动驾驶软件赚钱也是另一条路子。卖硬件交个朋友,卖软件赚利润,这也是特斯拉发明的路子。有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卖软件收益最终将超过卖车。
目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中,在这一点上学特斯拉最像的是小鹏。今年一季度小鹏的软件收入首次计入营收,未来这可能为小鹏打开新的盈利空间。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月销过万,提升毛利率,继续跟燃油车硬刚,接下来还会是他们的主战场,一刻都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