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医生集团自建脑科专科医院的冬雷脑科集团宣布完成C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投资。
据悉,冬雷脑科将利用本次融资基金,加速“一体两翼”的战略落地,打造脑科实体医院+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脑科学研究与平台孵化的战略模式。
近年来,许多知名医生走入市场,在体制外开办民营医院、诊所,并逐渐打出名号。感染病学家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领衔创办的树兰医疗,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等联合创立的三博医疗,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在上海宣布成立张强医生集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孙成彦教授创办的上海壹博医院等,都开始了不同的专业发展道路。
但与此同时,民营专科医院的诸多医疗事件让这个行业深陷争议。而在二级市场上,高瓴抛弃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两家民营专科医院,也显示了其对这一产业的态度。
如此境况下,红杉的投资充分显示了其对这一赛道的支持战略。
有人弃守,有人进军,究竟谁是对的?
冬雷脑科,又有怎样的特别之处?
冬雷滚滚
2009年9月30日,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颅内动脉瘤出血,被迅速送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抢救。
在获得家属签字之后,对赵本山的介入手术迅速展开。一个半小时后,赵本山颅内直径达到1厘米的前交通动脉瘤被成功排除风险。
本次手术的成功,也让主导治疗的宋冬雷医生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宋冬雷最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任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由于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其长期参与对外交流,接触到了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和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等私立医疗机构。
在这些接触中,他逐渐意识到,医生不一定要执着于职称评级、忙于科研,也不一定要在数分钟内完成一名患者的问诊。医生可以更加愉快且和睦地建立医患关系,并将全部精力注入到治疗本身上。
于是,彼时已然功成名就的宋冬雷,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萌生了新的想法。
2013年,宋冬雷离开工作了23年的华山医院,开始担任私立医院上海德济医院的院长,积累民营医院的管理经验。2015年,其离开德济,成立冬雷医疗集团,并逐渐找到了探索的方向。
在宋冬雷的全力发展下,冬雷医疗集团屡获投资。除了2015年的A轮融资以外,该公司从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5轮融资,获得了资本的充分认可。
冬雷医疗集团融资信息,数据来源:企查查,晨哨并购制图
随着融资的不断进行,以及2019年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的实体落地,冬雷脑科发展逐渐加速。
据悉,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年手术量达2000多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90%);除脑科疾病诊疗之外,冬雷脑科还在探索脑健康管理与脑科神经学研究与孵化,2021年10月,其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
除了位于上海大虹桥主城区的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位于成都在建的成都冬雷脑科医院之外,冬雷脑科在江浙沪地区还拥有20多家合作基地,搭建了医生集团+实体的专科网络体系。
冬雷脑科,正在走入高速发展期,或将逐渐成为民营专科医院中的翘楚。
但在舆论场和二级市场上,民营专科医院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议。
民营医院的信任危机
去年5月,由于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抗疫医生艾芬在民营连锁眼科医院爱尔眼科(30015.SZ)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最终却造成右眼失明。悲愤欲绝的医生走上维权之路,一度引来全国人关注。
艾芬事件余波未消,新的事故再度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近日,知名血液病医生陆道培创办的陆道培医院的医疗事故再度发酵。该医院使用未获批药物“精制雄黄胶囊”,并忽视了对病人状况的持续监测,导致一名已经治疗转阴、进入辅助治疗期的病人砷中毒,最终死亡。
而在私立专科医院的医疗事故引发大量讨论的同时,这一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正受到质疑。
一方面,许多专科医疗服务企业具有毛利率低、增长依赖扩张、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问题,且医疗事故对公司口碑影响巨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公立医院也在逐渐从综合性医院转身,注重明星科室的打造,甚至直接转型专科医院。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给公立医院吹响了再度发展的号角。
面对开始变革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能否抗压成功,犹未可知。
在二级市场上,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均遭到高瓴抛售。“时间的朋友”卖货离场,也给这个赛道带来些许凉意。
不过与这些情况截然不同的是,专科连锁医院仍在持续获得资本关注。
市场仍旧火热
民营专科医院,正迎来阶段性的上市爆发。
去年,眼科医院率先开启民营专科医院的上市潮,仅3天内,何氏眼科医院、华夏眼科医院,普瑞眼科医院三家区域眼科连锁纷纷赶赴创业板IPO。
今年7月,精神专科医院康宁医院(02120.HK)发布公告称,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时隔3年再度冲击A股市场。今年9月,脑病专科医院三博脑科创业板IPO过会,给市场再添几分热度。
在复杂专科领域,除了三博脑科和康宁医院,陆道培医疗集团、树兰医疗等数家头部医疗机构都已进入了冲刺A股的准备阶段。
而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连锁专科医院的大逻辑依然成立。
在需求端,医院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力。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达到 7.12%,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专科医院需求增速较快。
在供给端,民营专科连锁医院配备日臻完善。商业保险的快速发展,也为民营专科医院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在政策方面,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仍在推行,给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后盾。未来,中国医疗将由公立医疗与民营医疗组成,属于民营专科医院的成长空间仍十分广阔。
本次冬雷脑科获得融资,也说明了红杉中国对国内民营专科医疗的看好。
目前来看,中国的私立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声誉尚待建立,且偶发医疗事故可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想要在这一领域获得认可,除了“医生办医”的模式之外,持续提升医疗水平、治疗体验,加强规范化,打造品牌效应,不断吸纳经验丰富的人才,并逐渐形成专属于私立医院的可靠培养体系,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展途径。
不过这些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
只有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换来丰厚的回报。医疗服务的投资尤其需要长久的积淀,需要十年磨剑的耐心。
而能走出蛮荒年代,获得患者认可的民营医院,才有机会发展成为中国的“梅奥医学”。
在一级市场,生物医药对众多VC/PE机构的吸引仍在升温。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其中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领域颇受资本追捧,投资金额达1915亿元。但在证券市场,医药50ETF今年以来则大跌了15%。最近,高瓴资本从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方达控股撤退,引发了CXO危机来临的讨论。这个市场为何置身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