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户张亮非常懊悔,年初托关系花1700元抓来的仔猪,如今出栏一头就亏700多元,还不算这半年喂猪耗费的成本和精力。
“养猪的都知道有周期,但这一轮跌幅*,跌得最快,却是完全没想到。原本想着少赚点,结果现在亏惨了。”10月下旬,张亮对作者称。
养猪户们正经历一轮最惨烈的“猪周期”。与去年2月、7月的猪价高点相比,当前猪价已经下跌了近7成,生猪销售价格在5元/斤左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已达到76.7%。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上市猪企三季报或业绩预告均显示巨亏。
国元证券分析师杨为敩、范圣哲在近日的研报中测算,除粮食成本之外,当前的人工、药物及水电暖成本也涨了不少。现在,生猪行业如果想转亏为盈,猪肉价格需涨近50%。但这在短期内很难做到。
随着天气转冷,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抬头,养猪户们又开始担心猪场被感染。“这病毒怕热不怕冷,而且传染快,致死率高,一旦感染一个猪场几乎要全军覆没,不如及早认赔出局。”张亮说,“我们附近几个村已经一头猪都没有了。”
相同的情形在18、19年已经先行上演,并在随后带来一波猪价的起飞。
每隔3-4年,养殖户赚钱-亏损的行情便会反复出现。中国2600万养猪人,但如牧原股份秦英林般成为首富的人寥寥无几,大量的小散养殖户在猪周期中随波逐流,反复受伤。如何打破这个周期魔咒?
卖一头猪亏3000元
“趁猪肉便宜,赶紧灌些香肠囤起来。”在南阳市中商批发市场,市民王女士告诉作者,今年终于实现了“猪肉自由”。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养殖户张亮却开心不起来。“(10月)14号以前,猪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7元/斤,这几天才涨到10元/斤,主要是受中央启动冻猪肉收储消息提振。但现在卖猪还是亏的。我们的养殖成本在13元/斤左右。”
而他之前高价求购的仔猪,如今也身价暴跌,出售无门。
“仔猪已经跌到200元一头。还有养殖场因为圈舍有限,开始50元一头甩卖仔猪。”南阳市社旗县养猪大户李栋告诉作者。但养殖户一直都“买涨不买跌”,仔猪越便宜,反而要养的人越少。
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猪肉价格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连续回落,即便在传统消费旺季如中秋、国庆期间,也没有出现反弹。
上市猪企相继披露的三季报或业绩预告更是一片惨淡。
正邦科技(002157.SZ)预计第三季度亏损55.2亿元-65.2亿元,《棱镜》作者根据其第三季度生猪出栏数和盈利情况估算,正邦平均每卖出一头猪亏损1141元-1347元;新希望(000876.SZ)预计第三季度亏损25.8亿-29.8亿元,平均每头猪亏损1098元-1268元;温氏股份(300498.SZ)预计第三季度亏损67.5亿元-72.5亿元,平均每头猪亏损1574元-1691元。
被誉为“猪中茅台”的牧原股份第三季度亏损8.22亿元,平均每头猪亏损95元。
“牧原股份在行业里成本控制*,连牧原都开始出现单季亏损的时候,说明行业已经进入全面亏损了。”重庆蜜员香农场主孙少秋表示,中小型养殖户头均亏损更多。“卖一头普遍亏1800元-2000元,最惨的一头亏3000元的都有。”
牧原股份指出,在目前的市场价格上,全行业都处在深度亏损。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全行业防疫成本上升,叠加玉米等原料大幅涨价的原因,养殖成本普遍上升,导致目前行业亏损情况比上一轮的行业低谷期更为严重。
亏损行情下,有养殖户选择压栏(继续养),赌12月份、春节前的行情反弹。孙少秋介绍,生猪正常出栏体重在240斤左右,但现在一些养殖场的猪已经压栏到500-600斤,甚至有养殖场的猪已经养到800斤。
但生猪养殖供给过剩的局面并未改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生猪存栏恢复至2017年末水平。
养猪业资深人士陈源告诉作者,全国生猪产能恢复快于预期,而且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出栏生猪的体重普遍提高了30-40斤。等量的猪肉需求下,对生猪出栏量的需求其实在减少。
去年养猪的房企超过1000家
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是受2020年猪价超级行情的直接刺激。
“去年2、3月份吧,猪肉最高卖到了30元/斤。一整年我都没敢多吃猪肉,甚至要买虾解馋。谁能想到,猪肉能比虾还贵。”王女士对作者表示。
养猪突然成了“暴利”行业。“往年的行情,一头猪挣200元-300元就不错了。去年一头猪能赚2000元-3000元。”孙少秋介绍。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养殖户们都换了豪车,奔驰、宝马在这儿*。”南阳市社旗县某畜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挣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养殖户大有人在。
上市猪企更是赚的盆满钵满。牧原股份2020年净利润达274.51亿元,同比增348.97%。正邦科技净利润57.44亿元,同比增248.75%。新希望和温氏股份净利润同比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分别大赚49.44亿元和74.26亿元。
在赚钱效应的诱惑下,叠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基本稳定,各路资本涌入养猪。
“做房地产的,做钢材的,搞金融的,甚至以前卖猪肉的,但凡手上有点儿钱,或者借点儿钱,都来养猪了。”孙少秋告诉作者。原有的养殖户们大多也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
新希望刘永好在2020年末的畜牧业论坛上更是称:“过去一年多时间,仅从房地产过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
从仔猪价格上可见一斑。“去年3-4月份,最高时15公斤左右的仔猪卖到了2600块。”孙少秋回忆说,“如果当时的猪价能持续,喂到300斤出栏也还是有得赚。”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0年8月份全国有2030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前8个月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达11123个,2019年空栏的规模猪场也有11844个复养。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数量由2020年初的16.1万家增长到17.1万家。
到2020年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提到,到今年6月份,生猪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苗头。该部提醒养殖户淘汰低产母猪,有序安排生猪出栏。
“养猪不像工业生产,说停就能停。”陈源对作者表示,生猪规模增长有一定的惯性。当下出栏的生猪,是4-6个月前的仔猪,而它们的孕育在10-12个月之前就已经发生。那时的母猪存栏量决定了现在的生猪出栏情况。7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才结束增长势头,环比连续3个月减少,但减少幅度很小,且这一趋势是否持续仍有待观察。因此,陈源预计,生猪供给过剩的情况还将持续至少半年。
追涨杀跌的养殖户在离场
猪周期循环往复,与中国养猪市场高度分散的格局密切相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在当前2600万养猪场户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2019年,我国出栏量*的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8.27%,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大批中小养殖户追涨杀跌,造成猪价的潮汐涨落。
自2012年养猪以来,李栋见证了2015年、2018年和2021年三轮猪价严重下跌的行情。在他看来,最挣钱的时候,是玉米*的时候,这时候养猪的人也最少。等到养殖户进来太多的时候,连饲料都跟着涨价。
“大家都知道周期,但行情起来的时候,80%-90%的养殖户都还是会随大流。在猪肉价格高点疯狂补栏扩大规模,到猪肉价格大跌时不愿再养。大家主要看眼前的行情算账。明摆着亏损的时候,很少有人敢逆势加大投入。”李栋表示。
这样的场景,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也不陌生。在2019年12月的一场畜牧业论坛上他提到,“一听说养猪利润高,很多老总都找我说要养猪,怎么劝都劝不住。过了两三年,不说话了,咬着牙把猪场卖掉,多少钱都卖掉,根本就养不好。”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李栋表示,养殖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投资200多万元建的猪舍、存栏的猪,都不如拿县城里的房子作抵押好使。主要靠自身利润积累难以满足养殖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年,受益于银行推出的支持家庭农场的优惠政策,同时找公务员亲友担保,他才申请到50万元贷款。
李栋的猪场现在可容纳200头能繁母猪,每年出栏生猪约4000头,他不愿再扩大养殖规模,因为要考虑在周期底部时自己能否承受住这些损失。李栋的想法在养殖户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南阳市方城县柳河镇政府党建办主任姬大伟曾告诉作者,秦英林不愿小富即安,坚信规模化养殖的趋势,并多次逆势加码扩张。“他并不是盲目下赌注。他曾说,即便没钱的时候也要考虑留好加油钱。”姬大伟介绍。
“以前养猪用的是自家的地,喂的是多余的粮食,谁都能养。”李栋介绍。但眼下,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以及非洲猪瘟疫情抬头,养猪的门槛越来越高。防疫不到位、风险承受能力弱的小散养殖户,正在逐步被市场淘汰。
“现阶段的确是越养越亏,但要说行业大规模退出为时尚早。”孙少秋表示,“红利期总体上才过去了8个月,多数养殖户还沉浸在去年的超级行情里,这很影响大家的判断。”
孙少秋介绍,养猪是重资产投入,建一个存栏500头-1000头规模的养殖场,猪舍等设施投入就要100多万元,对农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养殖场一般都建在偏僻的地方,转手的时候5万可能都没人要。如果不养猪,这100多万相当于就是白白投入。“大家很难果断抽离,加上去年赚到了钱,所以大多数人选择熬下去。”
但养猪行业规模化程度、集中度不断提高已是不争事实。牧原年报指出,2020年末养猪业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22%。
在孙少秋看来,规模化养殖生猪是大势所趋,但散户为主的局面不会很快发生改变。“城市居民青睐口味更好的散养土猪,散户养殖的方式也将长期存在。作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只要有利润空间,养殖户们就会重新杀回来。”
(文中张亮、李栋、陈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