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消费投资寒冬,来了

当热潮退去,整个行业的心态会更加平和,创业者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大家都回归到做一个好的产品和品牌之上,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单纯放在募资和融资上。

2021年10月20-22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创投的年度盛会,现场集结了1000+行业头部力量,共同探讨「科技·预见·未来」这一主题,助力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场《消费投资的下一站机会》圆桌对话由众为资本合伙人徐薇主持,对话嘉宾为:

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

星陀资本管理合伙人刘泽辉

德迅投资董事总经理齐海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

内向基金合伙人、穆棉资本合伙人应金凤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徐薇:众为资本是一家关注消费、科技、产业互联网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今天也非常容幸能作为主持人,来主持今天下午的消费论坛。

接下来有请各位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李康:天图投资是本土创投机构中率先专注于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走深度研究和专业化路线,同时管理着人民币和美元基金,覆盖了从天使投资、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和并购投资。

刘泽辉:星陀资本是一个有三年历史,专注在消费领域和科技领域的新的品牌,我们是围绕着三个人群和三大核心刚需的新品牌,新渠道的投资。

齐海:德迅投资是腾讯创始人曾李青先生在2007年成立的一个早期机构,我们持续在早期投资了15年,从2018年开始在消费赛道投资。

卿永:我是番茄资本的创始人,番茄资本是一支专注于餐饮食品投资基金,我们打造了一个餐饮投资的生态,打造了属于自己产业内部的循环,有窄门餐眼数据库、窄门学社、窄门咨询、食品安全、零拾孵化等。

应金凤:内向基金是一个很新的基金,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市场上更被关注的是穆棉本身的业务,因为穆棉在消费财务顾问的领域做服务,后来也有幸因为在这个行业的积累,做了基金,也投了很多新消费项目,待会儿可以一起探讨。

徐薇:今天想讨论的第一个话题是,从去年开始,众所周知消费投资赛道热情高涨,投资也比较激进。最近大家频繁提到的消费投资“追尾”的现象也有些许降温。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个环境的变化下,大家有什么体感和反思?

消费降温,

寒冬之后的反思与展望

李康林:资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去年很火都在谈消费,今天朋友圈都说消费寒冬来了,一年的时间把消费整个赛道都摧毁了,所以大家都凉了。

我们自己会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在后面,资本现在可能不能形成共振,但是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消费这个赛道太大,可以分成很多的子集,最后肯定是各家基金找到自己偏好、自己擅长的子集,然后去做深度的投资。

刘泽辉:我觉得这一年多消费赛道的变化也很正常,何一个赛道,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是在过热的情况下去做得好。我自己从06年开始做投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消费赛道,中间也经历了很多的起起伏伏。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没有新鲜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市场的变化,其实在过去很多年已经出现了。

另外,我觉得是好事情。今天这个环境下,对于创始人来讲,大家的心态更平和了,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业务本身和企业建设上,而不是更多天天在跟投资人去吹牛。我觉得对投资人来讲,其实我们应该更客观看消费赛道。消费不是一个非常爆炸性的领域,需要时间的积累,很多公司是阶梯式的上升,而不是直线的上升。公司是需要供应链的打造、品牌的建设、产品的研发等方方面面非常多的工作,我们目前反而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机构不太擅长去抢市场非常火热的项目,可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更多要比别人早半步,市场上都在看一个赛道的时候,反而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早一班列先去,希望在市场上比别人早半步,能够找到一些还没有发现的好赛道。对于创业者也是一样的,市场上大家都在做咖啡的时候,多你一家,少你一家,也不在话下,也许有更多的机会需要我们来挖掘。对于中国14亿人而言,改革开放40年,财富的逐步积累,还有所谓新的人群的迭代,带来很多新品牌的出现。我自己的投资意志非常积极,不以市场的起起伏伏作为判断标准。退出画面看画面,消费赛道是一个长周期,长赛道和大赛道。

齐海追尾的话题好说,后车全责。我们谈谈降温,整体上从7月份开始,消费赛道有降温的趋势,我们这次来上海参会,看天气预报的温度数跟北京差不多,但明显上海体感温度很冷,因为这里的湿度大。

今天市场环境下,我们看到消费品赛道投资是降温了,但好消息是降温之后就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坏消息来说秋天之后就是冬天。德迅是做早期投资的,我们对创业企业的生生死死看得比较淡,冬季会消灭不合格的、不能适应这个环境的物种,但冬季之后就是春天。消费赛道未来的发展机会一直是存在的,只是说浅层的创新不足以在这个季节生存,你需要有更好的生存模型。

我们需要回顾本轮新消费的启动逻辑,第一点逻辑基于消费分级产生的错层,产生了不同向上和向下的空间,带来了不同的创业空间,这个逻辑还在。

第二个逻辑,新的媒体形式诞生,产生了短期的流量洼地,但这个逻辑已经不存在了。在2019年年底,德迅内部讨论就预见到了这个趋势,2020年开始重点是在看线下能力的项目,去年我们在这个逻辑下投了强线下能力的项目,在今年表现非常好。流量的洼地永远都是短期的,不能永远抓住一个洼地就吃一辈子。这个秋天,就大的国际外部环境变化我们不考虑,直接降温因素就是流量洼地消失了,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流量洼地不能再回来了,没有了。

第三个逻辑,在于中国供应链的能力,这个能力一直在。这个能力能帮助很多掌握流量的人能快速杀到市场中,但仅仅掌握流量能力的团队都有可能在冬天被冻死。冬天过去之后,基于整个中国消费的分级,基于整体中国制造业的能力,还会有更多的新物种,有更多的超级物种诞生。

卿永:可能对于这些相对比较大的基金来说,他们的反思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来说,对一个真正的新入行投资界的人来说,我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反思。我总结几个词,就是:专注、投后、善意和跪舔。

第一个是专注:投资界的大佬相对非常多了,自身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你只有限制自身投资的边界,在有限的领域中去深耕、成长和累积自己的能力,才有基础跟已经在投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具有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机构去竞争,我觉得过去对我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足够的专注。

第二个是投后:靠管理费来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能你的管理费不断要全部的投入,甚至把投资本身作为创业来对待,你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做好投后的服务,这不是口号上,而是在整个公司的结构上,要打造足够强的能力,甚至把投后的能力能够投前化,让你所投资的对象提前感受到你的服务,来争取和获得这样一个项目。

第三个是善意:当你用一些特殊的条款去限制和控制你的风险的时候,其实不善意的条款往往会让你错失这个项目。现在整个创业者的认知也越来越高,对资本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这个时候你在各种条款上面的善意安排,往往能够更多去赢得在消费领域一些创业者的好感。

第四个是跪舔:过去我错过很多的项目,这些项目其实非常好,我们可能是最早接触他们的项目,由于我太把自己当回事(而错过),作为一个投资人不应该等创业者(来找你)。事实上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身份,我认为今天你没有那么多的高大上,在遇到了不起的创业者的时候,你应该带着一种仰慕之心,带着虔诚之心,这就是你未来的老板,你应该好好为他干活,要摆正自己的姿态,用跪舔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我觉得要更谦虚对待这些创业者,不要自己以老师的身份或者是牛逼的身份出现。这是对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对前面的大佬可能不同一些。

应金凤:在座的其实都是对消费有长期信心的人,因为我是又做买方,又做卖方,在过冷这件事情上感受更深刻一些。确实从投资的角度就是供需的关系,资金和资产的供需关系就导致有过热或者过冷

消费就是一个长周期,也有春夏秋冬,我从10年开始做新经济的投资,后来做FA,后来又做投资,经历过很多轮消费的起起伏伏,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状态。但是我们很明显看到每一波消费的周期里面,成长出来的公司和他们的组织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都是在不断提升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是非常期待下一个周期来的时候,又有更强的公司出现。

第二点,我觉得所谓的追尾事件,其实它依然是遵循投资的规律,在最头部的很多公司身上,你看到不是追尾,其实就是一骑绝尘。真正优秀的公司,通过一波快速的资本催化之后胜出。我们看到有追尾,但是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公司,把同行甩出了一个很大的距离。

所以我们相信真正优秀的公司,依然在不断的诞生。

第三,这个变化确实有利于新基金,我们从成立的时间到资金的规模,都落后于很多的头部基金。但是现在从我们的角度和创始人的角度,都有更多的耐心去互相选择。其实对于消费这么长周期的行业来讲,更好的互相选择就是更好的选对人和合作伙伴,我觉得这是一个更良性的状态。

徐薇: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基金,分享包括我自己的反思。在去年整个消费赛道热情高涨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是特别焦虑的。这里面包括你的投资决策会调整,会进入一个非常态的投资节奏里面。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心态发生变化的创业者,他们变得更加浮躁,也有一些动作变形。

但这同时也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更多的关注度和更多资金涌入这个赛道,意味着有更多的优秀创业者也进入这个赛道,我是一分为二去看待消费过热过冷这件事情的。

当热潮退去,整个行业的心态会更加平和,创业者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大家都回归到做一个好的产品和品牌之上,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单纯放在募资和融资上。

我们是抱着长期主义来看消费赛道的。消费是一个长赛道,也是一个大赛道。当心态回归平和的时候,我觉得反而是到了投资的最佳时间和阶段。

这几年,VC/PE都投过哪些优秀案例?

徐薇:下面讨论第二个话题,就是在过去几年,的确也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品牌,我也想请各位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或者你们投资的优秀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三顿半是非常优秀的新锐品牌,穆棉也是跟三顿半长期深度的合作,内向也是三顿半的股东。为我们分享一下三顿半能够做到长期大促爆单,如何做好和用户的互动和交流,这些方面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应金凤:我们确实跟三顿半走过好几年的时间,整个过程还是有非常多的感触。总结下来,我觉得也是好的消费公司会去做的事情。

第一,重构。简单一点是货架,更复杂一点的是产品,还有就是与用户的交互。

第二个是创新。无论你是从产品的创新,还是说传播的创新。

第三个是更关心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未来消费的公司必须去考虑的问题,大的可能是跟全球,跟社会,小的甚至跟你的邻居和你的用户,它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消费我觉得是一个需要用户对你有期待,要有很新鲜的感觉,即使促销,也要让它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促销。更长远来讲,需要搭一套系统,它要的模块是很多的,如同搭乐高一样,你要搭一个房子,需要很多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比如三顿半搭到现在,有了线下店和植物奶,他们知道每一块积木是什么,花时间、分阶段去把每个积木搭完,它确实是一个生态系统,你的产品和内容,还有用户都是在系统内流动的,而不是一个死的循环。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生物体,我觉得这几个是比较重要的。

徐薇:在我心目当中,三顿半是在持续创新的品牌,你觉得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这样持续的创新?

李康林:肯定就是团队基因得有这个东西,他们的审美是比较高级的,总能够在我们能够接受更高的审美层面,去不断的推出新的玩法。这是我的理解。

徐薇:请您聊一下投资的墨茉点心局,或者墨茉为代表的中式烘焙这两年火爆的原因,有什么东西做得特别好,值得得到借鉴的?

卿永:确实有一些比较新的东西在里面。我们每半个月有一轮新的数据出来,去看整个餐饮行业哪个赛道最火,去年年底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中式烘焙生意都非常火,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当时观察到以安徽的詹记和南京的泸溪河为代表的公司,但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非常拒绝的状态。这就让我们对这个赛道的投资产生了兴趣,我们看到这些创业者所呈现出来的产品状态,这中间其实升级的空间还是挺大的,创始人对资本持开放态度,创始人本身也有更新的一些思考。

当时,墨茉点心局有这样一个想法,想创立这样一个品牌的时候特别吸引我。她(墨茉点心局创始人)过去是时尚品牌的创始人,做过时尚眼镜的代理、时尚帽子的连锁,对方对美这件事情认识非常的深刻。这是中式点心品牌一个很深入的问题,她在这一部分的能力和认知,让我们看见美是一个部分的升级。

第二个部分就是对现烤的认知。相比过去传统的依靠冷冻的工厂配送所做的中式点心,她更加注重现烤,使用户体验得到升级。

第三,是对这门生意连续化的思考。过去点心相对而言都比较大个,大个的中式点心满足了人们吃饱的需求,但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吃饱,而是喜欢要尝一口的这种零食属性。她说,把每个点心做得很小,最后一口一个,做小之后带来最大的意义就是全时段销售,原来是饿的时候吃,现在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吃。销售时段拉长,它的营业额就变得更高。

她的思考,让我看到这件事情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只要是雌雄同体的花木兰,我们认为成功的概率是大概率的,比如说像应总,当然我觉得她的雌性会更多一些。

徐薇:在过去我们也观察到了烘焙这个行业,其实有很强的区域化的属性,即便是头部的烘焙品牌,也很难做到特别大的规模。我不知道这种新中式烘焙会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或者有没有破局的可能性?

卿永:其实所有的局限都是人思维的局限,传统的会存在区域局限,认为北京点心就应该这个样子,南京点心就应该那个样子。那个东西认为才是正宗。把日本寿司做到全中国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把米粉做到全国最大的不是湖南人,不是江西人,而是东北人,因为他打破了传统的认知。

新中式点心打破了过去中西式的边界,更多的是以消费者的价值升级为导向,第一个是品质升级,第二个是效率升级,她思考的是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不是被传统的认知所束缚。为什么这些年轻人能做出这些,因为他们不受限于这些传统。真正的边界在于人的思想理念,不是这件事情的边界。

投资回归本质

好的产品来自于普通

齐海:我们是投早期的,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要投得更早一些,要博取认知的差值。

德迅从18年开始投消费,那个时候我们更早发现了线上流量红利的机会,投了王饱饱和超级零,他们跑得非常不错。19年的时候我们探讨线上流量价格可能即将在VC的推动下会出现大幅上升,因此团队就对有线下基因团队做重点布局。

对投资而言,还是要看到产品的本质。我们是TO C的,企业最终是面向消费者的,无论你提供的商品还是渠道还是服务,是否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和利益是最重要的。

回头看我们这三年在消费品赛道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真正的核心问题就是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这其实是我们所有投资,所有逻辑最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坚持下来,你就能跑出一些非常不错的案子,这是我们这三年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刘泽辉:我觉得有很多项目都在路上,我自己结合过去十多年的投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到今天为止世界级的500强里,或者是消费品牌的这些特征和共识,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可能还要有大赛道。比如说可口可乐,耐克,星巴克,他们所做的产品和服务,还是在一个非常大的赛道上,食品、饮料和服装,周期性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明显,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赛道。服装什么时候都要穿,我们什么时候都要喝一杯咖啡。所以纵观历史,或者展望未来,在所谓大的赛道上,还是能够出现一些大的长周期的公司。

第二,实际上这是一个基础,大海里面才能出鲨鱼,或者是鲨鱼苗。我们也一直想寻找这个鲨鱼苗。从公司成长的历史和路径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因素,其实人是最根本的,人是1,其他都是0,特别是创始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投商业史,历史上这些大的公司的创始人,其实都是有几个特征,一个对自己所的事,真的是非常喜爱,发自内心和骨子里都喜欢做这些事情,中国很多大的品牌,创始人如果对自己品牌和自己的产品,不是发自狂热的热爱,是做不起来的。消费品有宗教或者是仪式感在里面。

举个例子,我很喜欢喝啤酒,啤酒相对于白酒和红酒而言,好像社交场合不是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实啤酒也有很多的品类,白啤酒、黑啤酒、黄啤酒等,并且每个杯子的配置也是学问的。有一个创始人是做饮料的,他自己给我递过来的水,是一个很普通的矿泉水,他作为一个创始人,应该无时无地在推自己的产品,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产品,你怎么能让别人喜欢。

我觉得公司也确实在不断的进步和迭代,消费看似门槛不高,其实是非常高的。今天百年品牌老字号,虽然大家都认为可口可乐不健康,但碳酸饮料依然还是百年的品牌。当年随着美国二战的大兵,吉普、可乐、骆驼牌香烟,代表着美国的精神走向世界。

我觉得好的产品和伟大的公司都来自于普通,而且能够随着这个时代的变迁,能够不断的和年轻人去对话。我们投的B站,五年前投资的时候,00后的用户已经占到了15%,五年以后的迭代,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可能会有长期的生命价值。因此,总结而言,我们在寻找的是在大的长周期的赛道上,看似普通的产品,可能这里面会出现大的机会。

从微观层面来讲,其实源于企业家本身的这种执着、崇拜,或者是偏执,而且他们能不断的创新和迭代。

第三个层面就是数字层面。对于很多企业,你把产品做得好吃和安全是必须的。你的供应链到位是应该的,并且要具备组织运营管理能力。十年前淘品牌,今天没有一家成为真正的品牌,我们当时也投了几家,是因为那一代创始人,他们更多的是一个简单的搬运工,从线下的市场搬到线上。

这几年出现了新一代消费品牌,我觉得就不一样,这一代创始人独特的特点,区别于上一代的淘品牌的,是他们对产品的极致热爱和视野。我们最近看的两个项目,创始人一个是94年,一个是98年,对行业的理解,包括对战略的布局,如果不告诉我是90后,我很难去判断。所以今天的创始人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外部的环境,从需求、供给和供应链,包括我们的资本,没有比今天更好的消费时代,中国一定会走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我们今天在世界上能够拿得出手的可能还不多,但是未来十年,这也是我们自己基金的目标,我们要投出中国新一代的国民品牌,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而且品牌能够走向世界。

大佬眼中,成功品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徐薇:大家认为的成功的案例,或者认为你们心目中成功的品牌,如果非得只选一个关键的能力作为成功品牌最关键的要素,你们认为这会是什么,请各位用最简洁的语言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

李康林: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它是一个终极问题,我觉得四个字,就是顾客至上。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写了一本书《将心注入》,这本书阐述了星巴克为什么成为一个伟大品牌的基本原因,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是一个营销事件,他的创始人是身体力行,在做这四个字。那再把它翻译一下,其实就是一个顾客至上,就是以顾客为核心,为导向,我去观察顾客的反馈,顾客的诉求,然后用我的服务,用我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诉求。

刘泽辉:我的一句话有三个词:一个好的产品,再加上好的团队,再加上好的时机。

好的产品一定是说你这个产品和服务,一定是符合我们的国民,符合这个社会的长期发展,而且是符合价值观的产品。好的团队,创始人和团队非常非常重要,好的产品一定是和人的匹配。第三个是好的时机,好的企业生不逢时,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在一起,才有机会。

齐海:同上。我分享现阶段德迅团队内部去看项目的一个思路,我们内部现在对整个消费赛道的立项有特别简单的要求,就是产品端有六个月以上的壁垒

卿永:我们内部有一句话,是我们一直用的:我们要么投第一,要么就投资颠覆第一的公司。我们公司有一句话叫“用强光照射巨人的阴影”,怎么解释这句话——在大的品类当中找到大公司,基于他的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问题,然后在自身的优势上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样的创业者才是具备守得住的,才是具备真正的挑战,成为下一个时代伟大创业者的基因。

我们是阴影战,只有这样,他们用钱不可能烧得过你,所以这是我们的核心逻辑。

我们希望不是六个月,头部品牌六个月和六年都打不了你,他打你,等于自杀。瑞幸和星巴克的竞争,永远学不了。我们投墨茉,投熊大爷,都是这个逻辑,要找到阴影面进行进攻,他反应过来也没有用。

应金凤:除了上面说的之外,我总结是确定正确的竞争对手。我最近在读lululemon创始人的自传,他说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是耐克这些运动品牌,而是一切让你的寿命变短,让你追求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利益的事物,比如那些推销根本不必要的药物的制药公司,比如不健康的食品,实际上lulelemon要打败的是那些人,所以这一点很重要,要跳开最底层的禁锢,要进行颠覆式的创新

徐薇:我的答案是创新能力。在现在这个阶段做一个好的品牌,确实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行业基础设施很完善,整个市场的供应链、媒介传播都非常好,但是要成就一个真正成功的,或者伟大的品牌,我觉得是需要不断的创新。这个创新不光是产品的创新,甚至包括了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的让自己保持创新,才有可能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投资下一站:

放眼优秀人才和细分赛道

徐薇:大家认为未来消费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我锁定一个讨论的维度,我们从人群的角度,就是各位可以看一看不同的人群里面,是不是有新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的变化,带来新的消费投资的机会?

比如,我们经常讨论的Z世代的人。

李康林Z世代属于资本圈的炒作,Z世代目前还没有自由支配财富的能力。其实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群,可以催生某一个大的商业帝国。优秀的创始人,通过敏锐的消费者洞察,他们改进了产品,改进了服务,使得大多数的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原来可以这样,这样就可能会带来一个行业的变革。所以,其实跟人群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徐薇:你们比较少的从人群变化的角度来寻找新的机会?

李康林:为了跟大家拉平,我们也会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事,但是我们不太在意这个事。

刘泽辉做消费的更像是一个社会学家,更要综合研判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基于这样一个大的逻辑下,我们比较看好新人群生活方式的一些变化,最近我们刚刚投了一个企业,未来围绕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可能会和过去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只菜和复合材料,都是非常好的赛道。

齐海:我觉得,你在什么方向创业,为谁服务,这是一个匹配的问题。

回应一下之前医疗论坛留下的问题,我们最近在思考,其实医院以外的健康话题就是一个消费赛道。我们看线下有很多诊疗数字化的机会,中国进入老龄社会,50、60岁人掌握了社会财富,这是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你的创业方向和投资方向,跟你的人群有匹配的关系,每一个局部都有消费上升的趋势,抓住了就可以。

卿永:对于整个餐饮食品领域,我们内部这么定义叫大众升级“三个大众”,大食材、大味型、大价格带;“两个升级”,品质升级、效率升级,所有的品类都值得持续进行品质升级,所有的效率都值得在四个方向做效率升级:人效、品效、坪效和时效。如何让门店人更少,用工厂、央厨、设备代替人;减少低效SKU,创造单一SKU产出更高;能够用更少的面积创造更大的营收;尽可能把24小时都用全,做到全时段经营。

应金凤:我比较赞同李康林总的说法,确实是优秀的人才是机会所在。一定要区分人群的话,当然就是说去看每一个年龄层的人,他们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储蓄率的变化,消费行为倾向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徐薇:我觉得现在真的是多元化时代,不同细分的人群可能会喜欢不同的东西,所以我们划分不同的人群,研究他们喜欢的东西。任何一个主流人群都是由小众人群演变而来,小众也可能会成为大众。创业者如果能敏锐地率先洞察到这些变化,有机会去做出属于这一些人群好的产品,再扩圈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也是一个创业的方向,或者是投资的机会所在。

从投资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这个方向去主动搜寻到一些好的机会。最后,创业还是要回到优秀的创业者,这是我非常非常赞成的,因为优秀的创业者会引领这个时代,也甚至可以引领这个时代的变化。

最后总结一下,尽管现在消费投资有些许的降温,我们还是以长期主义的心态来看大消费的投资赛道。我们也相信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能给我们大家带来非常好的消费产品和服务,让我们大家享受更美好的生活。谢谢各位今天的分享。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