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听过玛氏公司,但你很难不知道它的产品,德芙、士力架、M&M’s、彩虹糖、脆香米、麦提莎、绿箭、益达、5、大大、真知棒、宝路、伟嘉……这些占据着巧克力、糖果、口香糖、宠物食品等各品类龙头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归属于玛氏公司。
拥有众多知名品牌的玛氏一直以来颇为神秘,虽然全球员工数量多达7.2万人,但其总部只是一座能容纳80人的两层小楼,门口除了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外,没有任何标识。另外,作为一家私营家族企业,玛氏无需对外发布财务报告以及企业的经营决策,且公司从不设公共关系部门,还禁止员工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但低调并不能掩饰住玛氏的伟大,在业内它被称为食品界的“宝洁”,它是一家真正的巨头,除了众多知名品牌,其年营收更是高达3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比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餐饮巨头还要多。
玛氏公司如何从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变成全球糖果隐形冠军?作为百年企业如何保持年轻活力的?
1
玛氏的崛起
玛氏的创始人法兰克·玛氏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他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由于活动受限,所以只能待在家中。但上帝在给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给他留了“一扇窗”。由于整日待在家里,他从母亲做巧克力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兴趣:糖果。
19岁时,法兰克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里斯市开始靠卖糖为生,而后他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的女人做老婆。婚后法兰克和妻子在家中厨房继续糖果制作和售卖,日子也还算不错。但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好时公司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巧克力小镇后,法兰克的小生意开始每况愈下,日子也紧巴了起来。
商场失意的法兰克很快迎来了更大的打击,儿子的出生让困窘的家庭雪上加霜。1910年,妻子以他养不起母子为由向法兰克提出离婚,然后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弗瑞斯特去了加拿大。这件事对法兰克的打击巨大,他内心的愤怒和伤痕变成了对儿子抹不去的敌意。
很快法兰克再婚了,新妻子居然跟前妻同名,他们来到西雅图又办了一家名为Mar-O-Bar的公司,即玛氏的前身,生产一种由焦糖、坚果和巧克力混合制成的糖果,但债主们很快找上门,将他的厂一锅端了。他们就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0年的颠沛流离再次回到故土后,法兰克也仅仅积累了400美元。
1923年的一天,法兰克意外接到了警察局的一个电话,他的“冤家”儿子从天而降。弗瑞斯特因为非法张贴香烟广告被抓了,警察通知法兰克来领人,就这样他与13岁的儿子重逢了。
弗瑞斯特是个爱折腾的人,他知道父亲在经营糖果生意,就一头扎进糖果事业中。那时候父亲的工厂正生产麦芽糖,但这种糖果很软无法保存。19岁的弗瑞斯特向父亲提议,将巧克力包裹在麦芽糖外,让它变成可以携带的产品。法兰克采纳了儿子的建议,这个产品后来变成了玛氏的经典产品——“银河棒”。
银河棒的制作成本较低,口感却并不输巧克力,上市时,法兰克将“银河棒”放在巧克力龙头好时的边上,同样5美分的价格却比对方大一倍,美国人民觉得很划算,上市两年销量就达到80万元。玛氏在糖果界开始崭露头角。但很多人不知道“银河棒”外面包裹的巧克力,其实就是好时提供的,玛氏的巧克力采购甚至占到了好时公司五分之一的业绩。
1930年,玛氏公司开发出了公司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士力架,也就是市场上现在的士力架品牌,它其实已经有90多岁了。正是这款产品的大获全胜,让玛氏一跃成为仅次于好时的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
曾经被好时巧克力小镇碾压的仇恨还埋在心中,于是羽翼丰盈的法兰克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超级巧克力小镇。这个小镇即便放在富人的豪华区也毫不逊色,他热爱的豪车、豪宅、机场、马场一应俱全。彼时弗瑞斯特从耶鲁大学毕业,开始帮助父亲打理工厂。但昔日的情感伤痕,令法兰克不允许他染指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但他并不“识趣”,在公司到处宣扬自己发明了银河棒。
法兰克对现有的业绩非常满意,沉迷于胜利的快感。但野心勃勃的儿子对父亲的行为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断催促父亲扩张,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父亲将好时看成一起乘风破浪的合作伙伴,而儿子却认为合作只是表面,本质是竞争对手。父亲重感情,即便对那些没有业绩的老员工也会迫于情分不忍开除,儿子却铁面无情地要求裁掉这些公司元老。他甚至还狮子大开口,提出要拿公司1/3的股份去加拿大开展业务……
弗瑞斯特的逼迫和不愉快的往事,令两人矛盾逐渐激化,法兰克一怒之下将弗瑞斯特“逐出家门”。他拿走的酬劳为5万美元和银河棒的海外销售权。这一次驱逐意义重大,因为玛氏自此被迫走向世界,但也开启了玛氏30年的公司“内斗”。
2
“王子”复仇记
20世纪30年代,弗瑞斯特带着家当来到巧克力事业更为发达的欧洲继续深造。他先后在发明了三角牌巧克力的让·托普勒的公司和亨利·雀巢的工厂工作。“大厂”的工作经历打开了弗瑞斯特的眼界,也提升了他的管理经验、标准化生产意识。
另一边,在他离开家的第二年,法兰克就因为心脏病离世了,他的后母和妹妹分别得到了1/3的股权,甚至连后妈的弟弟库本巴哈也获得1/6的股权,留给弗瑞斯特的只有关得更紧的家族大门。
后妈跟妹妹根本无心经营企业,公司的管理重任就落在了库本巴哈手中。作为公司的*个员工,库本巴哈跟随法兰克多年,所以他管理公司的方式很简单,做他认为法兰克会做的事情。虽然管理能力平平无奇,但他是个营销鬼才,用公司糖果的名字冠名了当时最火热的益智答题节目《IQ博士》,答对题目的人都会获得现金和一把玛氏糖果。糖果跟IQ的结合加速了它的火爆,随着节目走红,玛氏火遍全美,甚至连此后的战争都未能影响它的销量。
彼时的弗瑞斯特在欧洲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鉴于对欧洲人充分的口味了解,他改良了银河棒的配方,并将银河棒重新命名为玛氏棒。这款产品在英国同样大受欢迎,弗瑞斯特用了仅仅3年时间就获得了超过父亲一辈子的收入。1934年,他们开始生产干净并且富有营养的狗粮与猫粮,宝路和伟嘉这两个宠物食品的牌子就在那时候产生。彼时宠物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这种先发优势一直延续到今天。1939年,玛氏公司成为英国第三大食品制造商。
但很快二战爆发,英国政府开始向外国商人征收高额的税费,加之政局的影响,弗瑞斯特不得不将公司迁回了美国。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毁灭,还有商机,比如战争中巧克力就是重要的能量补给。弗瑞斯特看到了这个机会,只是炎炎烈日和体温烘烤下,巧克力极易溶化。
当时发给美国士兵的巧克力都是好时生产的,好时通过提高巧克力的硬度来避免其溶化,但巧克力的口感因此必然受到影响。弗瑞斯特回想起几年前的西班牙内战中,士兵们会经常吃一种裹着糖衣的巧克力避免溶化,于是他找到好时集团的总裁威廉·莫里,告诉他自己发现了不影响口感也不易溶化的巧克力,希望能跟他一起生产,并保证会把他的名字打在产品上。
就这样,威廉·莫里出资20%,并派出自己的儿子与弗瑞斯特一起开发产品。1941年,裹着糖衣的巧克力豆问世,M&M’s是“玛氏和莫里(Mars and Murrie)”的意思。本次合作令弗瑞斯特顺利地拿下了军用巧克力的渠道,M&M’s甚至一度被要求只能供应给军方,在市场上奇货可居。但莫里很快发现弗瑞斯特是个很难相处的人,不久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全部股份卖给了弗瑞斯特,好时与M&M’s没有了关系,莫里的名字被从商标上拿下,但军用巧克力的渠道弗瑞斯特却攥在了手中。
M&M’s的成功让弗瑞斯特拥有了足够的实力证明自己,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加紧收购玛氏公司的股权。1945年,弗瑞斯特的后妈去世,她的股份落到了弗瑞斯特的手中。但公司元老们握着1/6的股份,库本巴哈握着另外的1/6,弗瑞斯特根本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为了扭转局面,他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帕蒂,妹妹只希望自己的股份可以创造*的价值,所以欣然同意了他的提议。但从小把妹妹看到大的库本巴哈,轻而易举地让妹妹背弃了并不熟悉的哥哥,并通过修改董事会的制度,将弗瑞斯特牢牢关在门外。
当时,除了M&M’s、猫狗粮,弗瑞斯特还拓展了著名的大米品牌“本大叔”。精明的弗瑞斯特通过将自己这些非常赚钱的生意并入玛氏公司,换取更多的股份,不断稀释敌对者的股份,并趁机让更多“自己人”加入公司的董事席位,到1947年他已经拿下了董事会9席中的3席。
看得到弗瑞斯特*的赚钱能力,那些元老也开始慢慢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断投向弗瑞斯特的阵营,库本巴哈逐渐被孤立。然而随着战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弗瑞斯特旗下公司的营收快速下滑,在公司的占比甚至不到一半,他快速进行了调整。
战争结束军用巧克力需求下降,M&M’s需要回归大众市场。通过对市场的研究他们将自己的目标用户定位为孩子,但这些孩子有消费需求并没有消费能力。为了破局,弗瑞斯特出重资邀请广告大师伯恩巴克拍广告,一句“不溶在手,只溶在口”让父母抛开了巧克力弄脏衣服的顾虑, M&M’s变得家喻户晓,1956年M&M’s登上巧克力的销售冠军。甚至在50多年后,这句广告词还被评为“全美*广告名句”。靠营销获得*地位,也成为玛氏旗下所有品牌的成功法宝之一。
在弗瑞斯特的快速调整下,1959年玛氏营收更上一层楼,达到历史性的6000万美元,这一场漂亮的翻身战的功臣是弗瑞斯特而非库本巴哈。就这样,库本巴哈选择了光荣退休,但他当然不会把公司交给弗瑞斯特,举目四望最后他将公司交给了帕蒂的丈夫。这位外甥女婿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头脑可言,以前法兰克看见员工把掉在地上的巧克力捡起来都会直接开除,但帕蒂丈夫的致富密码却是对顾客缺斤短两。
一番折腾后,玛氏的股价跌得一塌糊涂,库本巴哈把手里的股票全部抛售,公司的大权自此完完全全握在了弗瑞斯特手中。虽然至今帕蒂的子女还在享受着巨额的分红,但却没有资格染指公司的运营。
3
变态“火星怪兽”的商业密码
弗瑞斯特的耶鲁大学教育经历、欧洲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个人能力与野心,决定了他比任何人都更适合玛氏掌门人的位置。他说 :“我不是一个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一个帝国。”他上任之后,玛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玛氏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但却拥有着严厉的企业文化。
1964年,弗瑞斯特正式成为董事长后,立刻给每位员工发一张计时卡,包括玛氏家族的成员和自己,上下班都得打卡。他砍掉了管理层的福利,如华美的地毯、专用直升机、橡木画框、艺术收藏品等花里胡哨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取消管理层专人秘书、大办公室,每个人负责自己的电话、复印和倒咖啡等琐事。有一次,弗瑞斯特的儿子为女朋友庆生未及时赶到公司,他让儿子跪在办公室悔过。
在管理上弗瑞斯特极为严苛,他甚至因此被玛氏的员工称为“火星怪兽”。他要求巧克力豆工厂每隔45分钟就必须彻底擦洗一遍地板;每一条士力架上面要不多不少摆15颗花生米。据说,有一天半夜,他突然打电话给员工要求将一批M&M’s豆从货架上撤下,原因是他从超市买了一包同批次的巧克力豆,发现包装上的“M”印得不够清楚。公司对工厂和办公室的卫生也非常重视,定期检查,保持整洁的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弗瑞斯特的管理下,玛氏逐渐确立了品质至上的理念:“顾客就是我们的老板,品质是我们该做的事,而物超所值的产品是我们的目标。”据说,他们的产品都用激光束检查过。玛氏公司的工程师还想出种种方法来预测农产品的收成,时至今日,该部门甚至租借卫星以监控气候状态,并聘请最*的统计学家,计算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这些都是为了维持玛氏公司产品的品质,并让公司与消费者双方都获益。
虽然老板脾气古怪,玛氏公司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玛氏员工的待遇在行业里一直保持高水平。他用管理层节省下的钱给员工加薪30%,用奖金代替年度津贴提升积极性。他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很重要,在工作上赋予他们全部的权利,即使在工厂生产线的员工也不例外。每一个员工都要知道如何维护机器,如果产品出现问题,任何一个员工都有权中止生产线的运作。
随着公司的扩张,玛氏的版图越来越大,但弗瑞斯特没有让公司变成层层上报的臃肿机构,而是组建了扁平式的管理结构,保证企业高效运行。玛氏在全球拥有250个分支机构,在67个国家设有151家工厂,全球同事逾7万名。但公司组织架构非常精简,公司将所有的业务分为不同动态的项目群来进行统一协调指挥。每一个人都只叫名字,只开“非开不可”的会,并认为很炫的简报只是浪费时间。至今公司的座位是车轮式的安排,管理层四周围绕着下属以鼓励沟通。
当然,玛氏并非没有犯过错,有一段时间,由于担心企业文化不合,弗瑞斯特坚持不收购其他规模较小的公司,但竞争对手好时却不断买进其他小型的家族糖果,结果玛氏在市场竞争中落在了下风。另外,玛氏还因为高层的个人偏好与固执,生产过不少不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失败之作。
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家老牌的家族公司,玛氏凭着优良的品质与不断创新的意识一路猛进。弗瑞斯特在1999年去世后,新的掌门人也继承着他的行事作风,保持着对品质的坚守,对市场的敏锐,对效率与公平的追求。
21世纪后,他们的目光盯上了口香糖市场,2008年4月,玛氏收购了美国*口香糖生产商箭牌,尽管这次交易的费用高达230亿美元,但却被众多资本巨头所看好,巴菲特和高盛也参与了投资。从此玛氏超越吉百利,坐上了糖果和口香糖行业全球老大的宝座。2014年,玛氏又收购了宝洁宠物护理品牌(欧洲以外)后,超越雀巢成全球宠物食品龙头。
4
永远在路上
坐上行业龙头的宝座后,迎接玛氏的并非一片坦途。
玛氏的糖果巧克力产品集中在含糖、含脂肪等热量较高的领域,这不符合未来大健康的消费趋势,随着消费者减糖意识深化,其销售已经受到影响。以中国为例,德芙虽然高居中国巧克力市场品牌榜首,但市场份额却出现明显下滑,M&M’s、士力架两个明星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被侵蚀。
但百年玛氏并未顽固保守,而是以好学谦逊的态度快速自我调整。它几乎瞬间转变了在媒体前坚持了百年的高冷形象,跟年轻人展开热络互动,积极拥抱互联网。
由于玛氏的组织简洁扁平,它可以高效地听到每一个年轻员工的声音。另外,它还保持着高层员工(至今玛氏的所有员工依然只叫名字,不称呼领导)和最年轻的员工定期沟通的习惯,听一听这些人都在吃什么、玩什么。
所以面对新局面,玛氏并未表现出百年巨轮难掉头的困境,而是快速打破自我,着手布局健康食品领域,比如BE-KIND口味能量棒、全新丝滑体验的德芙0糖黑巧克力、美容+零食的胶原蛋白肽低糖软糖和无糖口香糖、彩虹糖X小丸子不含人工色素联名糖......
美国一个学者说,智者永远年轻,“苏格拉底一辈子都保留着年轻驱力,他拒绝摆出智者的姿态,承认自己对真理的无知,他让自己成了永远的学生”。与这个道理相通,玛氏成功的秘诀是它百年构筑的辽阔的企业版图,但更是它在百年里打磨出的独特的组织文化,让7万人的企业保持扁平化,不掉进官僚主义的漩涡里,让年轻人得到充分的尊重,不断学习,从而永葆青春,永远在路上。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