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东京奥运会闭幕,中国代表团共获得了 88 枚奖牌。一次次的奥运会上,我们都目睹了人类逼近生理极限的挑战;但是,还有一种力量也在改变着奥运会,刷新着我们对运动的认知:
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穿着*代鲨鱼皮泳衣,打破了 13 项世界纪录。
2008 年 2 月,第四代鲨鱼皮泳衣诞生,全世界的游泳运动员们都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它——到 8 月份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又有 48 项游泳世界纪录被打破了。
按照游泳圈内的说法,一根长长的指甲都可以让铜牌变成金色。而鲨鱼皮泳衣,显然比留长指甲更有用。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很多奖牌的背后,也有着来自科技分毫必争的较真儿。
极限挑战与科技暗战
运动科技对运动员的加持,一开始就石破天惊。科技,让人们找到了新的方向,去追逐人类不受限的纯粹速度、力量和技巧。
今天,出色的短跑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定制跑鞋。这些鞋子使用了来自 F1 赛车科技的超轻高强材料,以 3D 打印的鞋底反复测试——抓地力要强,要符合运动员习惯,还要能承受爆发时的巨大力量。这样浓缩了诸多新技术的短跑鞋,重量只和三个鸡蛋差不多。
自行车比赛服要经过风洞测试,筛选出风阻最小的材质和缝制方式,考虑面料的微结构、服装结构和服装表面导流结构。*的自行车运动员会被全面扫描,制作出精确的 3D 人体模型,套上比赛服在风洞中测试风阻。
百米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衣也是精确的高科技产品。有一家企业发布了能让百米运动员提高 0.023 秒成绩的紧身运动衣,这对短跑运动员来说是个超棒的消息;毕竟中国跑得最快的副教授苏炳添说,他训练了三年,成绩才提升了 0.08 秒。
不只是竞速类的项目才需要科技支持。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拳击鞋,同样经过了细致的分析和设计。为邹市明提供装备的安踏,在运动科学实验室中以高精度扫描了邹市明的脚型,在多种鞋面和鞋底材料中反复择优,做了大量踝部扭转、前脚掌弯折和鞋底摩擦力测试,最终才拿出了稳定包裹、灵活轻盈,但又能帮助拳王在拳击台上稳稳站住的拳击鞋。
今天的*运动赛事,已经变成了场上和场下的两场竞争。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们在挑战极限;而看不到的,是运动装备企业的科技暗战。
那些难以察觉的问题
人类对提升精确与极限的渴望,是没有尽头的。
在东京奥运会上,八位中国举重选手参加了八个小项的比赛,最终获得七金一银的好成绩。和我们的直觉可能有点不同:举重并不是简单的力量 PK,而是极高技巧和极大力量的*结合。
在一串连贯的精确动作中,将超过自身体重两倍的重物高高举起——这是从古希腊就开始的力与美展示,需要*的专注、精湛的技术,以及*的身体控制力和意志力。
要让举重运动员能行云流水地完成技术动作,在肌肉大量形变的过程中不致产生阻碍,运动服就应该能轻松拉伸和收缩;但是对腰部的肌肉群和脊柱,又需要充分的保护,提供尽可能大的支撑——腰部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重要性不亚于眼睛对于射击选手的重要性。在一件衣服上不仅要实现这截然不同的两个目标,还要避免布料接缝带来的摩擦。
这还只是看似简单的运动服。更重要的是举重鞋:它要在迎接数百公斤冲击力时依然能稳固包裹双脚、持续支撑巨大的重量。这样的鞋子,超出了我们生活的常识范围。
而同样来源于古希腊奥运会的摔跤,对服装的需要则完全不同。从公元前 708 年开始,摔跤就是古代奥运会的焦点运动项目;而从 120 多年前的*届现代奥运会开始,古典式摔跤就加入了奥运大家庭,随后自由式摔跤也紧跟而来。
无论是古典式摔跤还是自由式摔跤,本质是相同的:两名运动员在不带装备、不抓衣服的条件下,努力将对手的双肩压在垫子上。反应、力量、技巧,是这项运动的重点,而尽量做到身上「滑不留手」的同时,鞋子则应该像身体的一部分般灵活、轻盈,同时还要有更强的摩擦力。
更新的项目,也带来了更新的挑战。今年奥运会首次增加了空手道项目。我国选手尹笑言是中国空手道队*位站上奥运赛场的选手,参加组手(选手对战)比赛。
在对战过程中,运动员的攻击必须击打在对手身体的目标区域,动作有力、击打准确。空手道对战需要密集进攻和躲闪,三分钟的体能消耗足以让人大汗淋漓。要让运动员保持*的状态,空手道服需要透气、吸湿、排汗,还要能减少和皮肤的摩擦——在奥运赛场上,哪怕一点点优势,都值得去争取。
那些细致入微的解法
显然,天然材料的性能、传统的织造方法、数千年来的缝制传统,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运动的精确和个性化要求。而要为运动员提供*的装备,研究产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人。
毕竟,生理学、运动科学与材料、服装科技的结合,才能为运动员带来*的表现。
这对本次为众多参赛运动员提供比赛装备的安踏来说,也并不容易。
虽然安踏已经是世界排名靠前的运动品牌,已经连续 16 年与中国奥委会合作,累计为中国 28 支参赛队伍提供奥运装备,但为每个参赛运动员设计和生产装备,依然是艰巨的挑战。
举重队运动员的运动衣最终选用了特制的高弹锦纶面料,只需极小力量就可以拉伸,避免运动员损失力量;腰部的印花能降低弹力并提供有力支撑;肩胛部位完全露出,让运动员自由发挥*的力量。
举重鞋则用到了多种专利技术:整体以 A-Wearable 科技和超耐磨纤维确保稳定性,前脚掌采用*稳固的 TALOON 抱紧系统,后跟和足弓则采用了*的 A-FORM 缓震科技。这种鞋的昵称是「吨位鞋」,能稳稳支撑十几个人的重量。我们看到吕小军脚上那双金光闪闪的安踏定制战靴,为他提供了稳固的底盘。这样的鞋几乎不能穿着走路,但它提供了运动员最需要的稳定。
在一些运动员开始接受安踏的定制装备试穿,并且拿到了好成绩以后,安踏的科技开始被举重队认可。现在,安踏的举重专业装备已经帮助举重队拿到了 40 多块金牌;一些其他国家的举重运动员也开始接触安踏,希望能够定制自己的装备。
摔跤和空手道也类似,每一个都是新挑战。安踏在摔跤比赛服的纤维中填入了硅油分子,让我们的运动员像鱼一样滑,减少了被对手抓抱的机会。摔跤比赛鞋用到了超耐磨橡胶,更强调与地面的摩擦力。空手道服则使用独特的纺织面料,细看像华夫饼般满是小方格。这种面料挺括、透气、吸湿排汗,而缝制时采用了特殊缝合技术,减少缝线部位对皮肤的摩擦,并能从缝合部位释放一定空间,让运动员出击时力量更大、阻碍更少。
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是对*的追求和对科技研发持续大量的投入,和带领中国运动科技向世界*迈进的决心。以安踏为例,到今天为止,安踏一共获得了超 1400;项专利,在我国运动品牌中*;过去 10 年间,安踏共投入了 30 亿元的研发费用,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在未来 5 年,安踏还将投入 40 亿元的研发成本,保持在专业运动上的持续创新。
当然,这些新科技将会走下赛场,走进我们的日常。比如,这次中国代表团的领奖鞋服恐怕很快也会给大众的日常运动穿着带来一些新意,把「世界级的运动科技」融于「中国风的设计」——小立领、一字扣、来自汉代出土织锦的纹样;防紫外线、透气速干、四面弹力;Nitro Speed 氮气超临界回弹材料和 Smart SAM 智能分子吸震 ……
运动不仅是观看鼓掌,更重要的是参与流汗;而越来越多源于中国的运动科技,正在以其「世界级的水准」,与世界分享运动的魅力和奥林匹克精神。
2024,巴黎见!
27930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369家
企业
3597家
涉及机构
1914起
上市事件
17.2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