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令人向往的太空旅行背后,有一个万亿蓝海赛道

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商业航天虽然暂时慢人一步,但创业者们也已经在磨刀霍霍。

2021年7月11日,维珍集团创始人、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在自己70岁时,终于完成了自己儿时的太空梦想。他和5位机组人员,一起搭乘旗下维珍银河的飞船,飞到超80公里高的轨道,在体验了数分钟的太空失重后,成功返回。

在此之前,他在Twitter上写道:“我一直是个梦想家。我妈妈教我永远不要放弃,要去追星星。7月11日,是时候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加入维珍银河的下一次太空飞行了。”

在此次飞行直播中,维珍银河 CEO迈克尔·科尔格拉齐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维珍银河的历史性时刻,太空商业旅行的历史性时刻,理查德·布兰森的历史性时刻。”

这趟太空旅行,标志着布兰森自2004年创办维珍银河以来,17年的太空旅游业计划,终于踏出了重要一步,并*于了他的两位竞争对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太空旅游,这是一个上百亿美元的蓝海市场。

维珍银河曾在财报中测算,到2025年太空旅行累计总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而航天行业咨询公司NSR则预计,到2028年亚轨道市场价值将达到28亿美元,未来十年总收入将达到104亿美元。轨道市场将达到6.1亿美元,未来十年总收入将达到36亿美元。

而在这背后的商业航天,则是更大的一个市场。

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全球商业航天总体收入结构中,商业载人飞行仅占了0.61%。据创业邦发布的《2021中国商业航天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年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亿元增长至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其中,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在这个万亿的蓝海赛道中,马斯克创办的SpaceX是“带头大哥”。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商业航天虽然暂时慢人一步,但创业者们也已经在磨刀霍霍。

01 太空边缘私人航天*人

这确实是一次颇具意义的太空试飞。

北京时间7月11日22:40,位于新墨西哥州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12000英尺长的跑道上,维珍银河旗下一架用于亚轨道飞行的组合体——航母飞机:VMS Eve(伊芙号白骑士二号维珍银河母船)+太空飞机:VSS Unity(联合号太空船二号)开始起飞。

这架亚轨道飞行器采用空中发射模式,即航母飞机(*级)搭载太空飞机(第二级)先行飞至14公里高空,然后释放太空飞机,依靠火箭动力的太空飞机几乎垂直飞越86公里的亚轨道,之后返航飞回太空港,最终降落在离起飞不远的地方。

起飞45分钟后,伊芙号白骑士二号母船爬升至46000英尺,释放联合号太空船二号。几秒后,紧接着启动混合火箭发动机,持续点燃60秒,几乎沿着垂直路径爬升至86公里。这超过美国空军和NASA定义的80公里太空界线,但低于100公里卡门线FAI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的太空界线。

此次载人飞行任务代号为VSS Unity 22,是维珍银河太空船二号联合体的第22次试飞,也是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Unity这个名字由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为维珍银河命名。2021年5月22日,维珍银河已经完成了其载人飞船的第三次太空飞行。

这次太空飞行共有6名乘员,包括两名太空飞行员:Dave Mackay、Michael Masucci和4名飞行任务专家Richard Branson(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银河创始人)、Beth Moses(维珍银河首席宇航员教官)、Colin Bennett(维珍银河首席运营工程师)、Sirisha Bandla(维珍银河政府事务和研究运营副总裁)。

这架太空飞机在北京时间23点25分左右与航母分离,并点燃发动机约60秒,将布兰森先生和机组人员送入太空。几分钟后,飞机开始滑翔返回地球。这次飞行帮助布兰森实现短暂的太空边缘之旅,体验失重的感觉,并有机会在太空中俯瞰地球。

在飞机降落过程中,布兰森先生对着机舱内的摄像头说话,称其为“一生难忘的经历”。

北京时间7月11日23时40分,布兰森搭乘太空船二号成功从85.9公里高的轨道返回,成为进入太空边缘的私人航天*人。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布兰森仍然很兴奋的表示:“我不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在太空里。”

据维珍银河介绍,本次试飞的主要目的是评测客舱和用户体验,包括评估客舱环境、座椅舒适度、人体失重感受、飞船内能看到的地球景观等,展示飞船上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验证太空旅行的培训方案等。

亚轨道,指的是距离地面20千米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临近空间或空天过渡区,包括大气平流层区域、大气中间层区域和部分电离层区域。这一区域既不属于航空范畴,也不属于航天范畴。

从技术难度来说,亚轨道飞行要比轨道飞行容易很多。亚轨道飞行只需要克服地球的重力势能,达到80-100公里的高度即可,而轨道飞行不仅需要达到400公里的高度,还需要横向加速到*宇宙速度,所需速度增量远远大于亚轨道飞行。

在返回地球的时候,亚轨道飞行也只需要自由落体即可,随后可以凭借滑翔或者降落伞可以平安落地,而轨道飞行在返回地面时,要利用地球大气将这*宇宙速度减下来,需要更加完备的热防护系统。载人轨道飞行的时长一般要持续数天之久,亚轨道飞行则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但对于布兰森和其他的太空爱好者来说,这次飞行的成功,已经足够让人兴奋。

况且,布兰森的太空之旅比蓝色起源创始人贝索斯早了足足9天。贝索斯计划在7月20日发射自己的太空飞机,其航天旅行的票价在拍卖中被卖到了2800万美元。

02 “三足鼎立”的太空旅行

要知道,70岁的布兰森,在过去的17年间,为了圆自己的太空梦想,已经向维珍银河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

在此之前,布兰森的太空之旅并不顺利。他于2004年设立了维珍银河公司,用以打造太空旅游业务。公司购买了2003年已成功飞行的太空飞机“太空船一号”,使用的是“混合式火箭引擎”,最高曾到达过112公里的高空。

此后维珍银河自主研发了“太空船二号”的*艘飞行器“企业号”(VSS Enterprise,名字来源于系列电视剧《星际航行》中的飞行器),但它发生过严重事故:在2014年10月的一次试飞中坠毁,造成了两名飞行员一死一重伤的结局,维珍银河公司随后被暂时停飞。

而此次飞行的“团结号”则是“太空船二号”的第二架飞行器,2018年12月,它*次试飞成功,进入了82.72公里高度的太空。直到此次飞行之前,它一共成功试飞3次,最高进入过89.9公里高度的太空。

目前,太空旅游已经形成了Space 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SpaceX面向的是几千万美元太空旅行生意,而蓝色起源与维珍银河瞄准的则是亚轨道飞行,一趟旅行的费用相对较低。

因为目标相近,两者已互相较劲许久。2018年,布兰森曾表示,在需要载人飞行的商业太空旅行领域,真正的竞争会在维珍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之间展开:“我们的竞争齐头并进,就看谁*把人送入太空。”

布兰森这次太空试飞成功,抢了贝索斯和蓝色起源的风头。

2021年5月,蓝色起源宣布,将于7月20日进行首次“载客”飞行,提供太空游服务。6月,贝索斯宣布,自己将参加“蓝色起源”的首次太空游,同行的另外三人包括他的兄弟、在2800万美元公开拍卖中胜出的神秘买家和美国传奇航天先驱,水星计划13人中的沃莉·芬克。

7月11日,维珍银河宣布,将进行新一次试飞,其创始人布兰森也将随机前往太空。

7月10日,在布兰森亲身首飞的前一天,蓝色起源则发布了一张对照表,罗列5项内容,对比了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相比的优点,包括蓝色起源使用火箭飞行、历史安全飞行次数更高、有逃生系统等。

蓝色起源发布的对照表/来源:网络

尽管如此,贝索斯还是在Instagram上祝愿布兰森"飞行成功"。而在着陆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布兰森则称:“这真的不是一场比赛……我们*给杰夫(贝索斯)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马斯克则在现场观摩了此次飞行。飞行之前,布兰森在推特上晒出了与马斯克的合影,表示非常兴奋、感觉很好、并且做好了准备。

来源:Twitter

和两者相比,马斯克的SpaceX显然野心更大,也更难落地。

马斯克的航天梦想,不只限于提供更便宜的火箭发射,他梦想着用低成本火箭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的星际文明”,他个人则希望成为持“单程票”移民火星的地球人中的一员。

目前,SpaceX已经成为美国航天局NASA的主要供应商,提供宇航员和物资往返太空的服务。2021年5月,SpaceX正在修建的“星舰”原型火箭完成了升空测试,抵达10公里高度后成功着陆。星舰火箭也是过去五十年来人类设计的*火箭。在今年4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SpaceX的估值从去年8月的460亿美元升至740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马斯克家的龙飞船也正在进行调试工作,预计今年秋天实现首次商业试飞。

维珍银河的此次试飞也不是太空船二号商业首飞之前的最后一次测试。此前,维珍银河已经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批准,允许提供太空游服务。此次试飞成功后,维珍银河计划至少再进行两次试飞,之后再面向付费客户,最早可能会在2022年开始常规商业运营,并最终每年从美国太空港进行400次飞行。

目前,维珍银河的大约600张飞行门票,卖给了来自60个不同国家的人,价格在20万至25万美元之间。布兰森称,马斯克也已经支付了1万美元的订金,预订了一张维珍银河的太空旅行船票。他还表示,未来他也可能会搭乘马斯克的飞船前往太空旅行。

03 背后的万亿蓝海赛道

太空旅行会成为一门稳定的生意吗?从目前来看,昂贵的价格,让它依然还只是富豪们的游戏。

据调查显示,太空亚轨道旅行的潜在市场总人数约为240万人,而这些人的人均净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维珍银河的招股书中也提到,超过90%的门票持有者的个人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约70%的持有者个人净资产少于2000万美元。

但如果把目光从太空旅行拉至更远,会看到在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市场——商业航天。和成立于2002年的SpaceX相比,虽然中国相较之下慢了一步,却也在迎头赶上。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中国的航天工业在国家主导下发展了60余年后,首次打开了面向民营资本的大门。政策、资本、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商业航天领域。在政策的扶持与资本的加持下,商业航天行业呈现出了大幅增长态势。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单位:亿元人民币)及同比增长率/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在资本和政策的相继支持下,国内商业航天领域也已经跑出了不少独角兽公司。2020年11月17日,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只独角兽企业。目前,红杉、经纬、顺为、高榕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都已经在这个领域布局。

从现阶段来看,卫星产业是中国商业航天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商业火箭和卫星制造领域正在逐步成型,而商业载人、深空探测、太空站等业务仍处于萌芽阶段,总体经济规模还比较小。目前,投资机构也更青睐于投资卫星发射领域,而卫星发射服务的绝大部分投资则集中在火箭制造赛道企业。

航天作为工业的*形式、机械的最*应用,与国外整体对机械、科技的高认可度和接受度,以及拥有众多专业人才相比,中国的商业航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20-2021年4月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千万级以上融资案例/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目前,很多投资人都很看好商业航天赛道,但因为产业周期较长、资金需求大,入局者都还比较谨慎,但在我看来,这其中机遇要大于挑战。”有长年关注硬科技技领域的投资人向鞭牛士表示。

况且,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在目前阶段,依然还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目前创业公司对外所称的“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物联网”等构想,只是处于萌芽阶段,这也让它们对资本依赖严重、自我造血困难。

即便成立多年的SpaceX,也依然需要借助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生存,且财报看起来不太理想。据媒体披露的财务状况显示,2015年SpaceX预计其2016年收入为18亿美元,运营利润5500万美元,但2015年猎鹰9号的爆炸事故,就让它在当年损失了2.6 亿美元。

“适应需求是比创造需求更明智的策略。”有商业航天从业者表示,“航天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太空旅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沉淀,应该理性看待,脚踏实地进行技术积累。”

“这是一个需要更多耐心的赛道,但也是一个比消费等赛道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赛道。”上述投资人表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鞭牛士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航空航天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