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连授10部影游的仙剑IP,为何只值5个亿

除正统续作之外,带有仙剑二字的网游、手游、VR游戏数不胜数,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难以区分授权和盗版。

一个IP迎来26岁生日,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几天前,《仙剑奇侠传》为了庆祝26周年,向外界公布了一系列的IP授权以及开发计划,除了《仙剑奇侠传七》等游戏之外,还包含了《仙剑奇侠传四》等影视作品、音乐剧、手办等等。

然而在迎来祝福之前,先得到了用户的质疑、不满甚至是辱骂。

“游戏内容搞搞好,别整天花里胡哨的”

“没本子拍了吗?都扑过一轮了别拍了”

“望仙剑奇侠传爱惜羽毛!”

《仙剑奇侠传》游戏从1995年问世以来,依靠跌宕的剧情和对传统文化的游戏化展现被誉为“国产RPG里程碑”,而2005年《仙剑奇侠传》剧集的播出,又使《仙剑奇侠传》IP(以下简称仙剑IP)影响力在国内进一步扩大,造就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可惜花无百日红,伴随着开发商大宇资讯内部斗争导致的仙剑系列游戏口碑危机,再加上大陆游戏版号难取,大宇资讯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不断对外授权仙剑IP来给公司回血。

而到了今年4月,大宇资讯直接对外宣布了将以5.05亿人民币的价格贱卖软星科技49%的股权以及《仙剑奇侠传》IP(中国大陆)。

如此举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仙剑IP的开发混乱。在游戏上,除正统续作之外,带有仙剑二字的网游、手游、VR游戏数不胜数,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难以区分授权和盗版。而在影视作品上,自2016年《仙剑云之凡》以3.9分扑街之后,已5年没有新作品问世。

所以此次26周年公布的IP开发计划中,影视板块授权大爆发,不同制作方俨然“分猪肉”般各自拿走了*价值的作品。

这只会让市场和观众更担心,仙剑IP会在混乱开发中持续“贬值”吗?

影游开发授权繁杂,粉丝及市场皆信心不足

仔细研究26周年纪念之际发布的这份“仙剑大事记”不难看出,《仙剑奇侠传》IP下一阶段的开发方向十分庞杂,涵盖了游戏、影视、内容、模玩、授权、线下等各领域,甚至还计划将多款游戏改编成为时下流行的剧本杀。不过,游戏和影视仍然是下一阶段《仙剑奇侠传》IP开发的重点。

此次的仙剑大事记中,软星对外公开了三款《仙剑奇侠传》游戏,分别为游戏的正统续作《仙剑奇侠传7》、衍生卡牌手游作品《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以及最为经典的《仙剑奇侠传一》VR版本。

相比较游戏领域上的克制,仙剑IP的影视化项目在沉寂五年之后似乎要迎来爆发,本次公布的“仙剑”影视企划一共有七部作品正在制作。这其中包括了四部电视剧,两部网络电影以及一部网络微短剧。《仙剑奇侠传》IP及其衍生作品的影视改编权被分给了不同的制作方。

腾讯、爱奇艺两家行业内的头部公司都获得了《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改编权,分别改编游戏系列口碑*的一代和四代,五代前传作品的改编权也已经归入爱奇艺的囊中。万达影业、星燧影视以及之升影业旗下的一群人制作等公司分别进行网络电影等类型的开发。

从这份26周年的发布来看,仙剑IP开发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事实上无论是粉丝还是行业内,都并不好看此次大规模授权开发的结果。

以最易在大众圈层内引起反响的影视剧领域为例。站在粉丝的角度上,还原度、作品质量、演员阵容成为讨论的焦点,系列开发中,尤以仙剑一和仙剑四的开发最令人担忧。

这两部作品都是仙剑游戏系列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仙剑一的影视版珠玉在前,有着超高的市场和用户认知度,剧中角色李逍遥、赵灵儿、林月如等角色在用户心中都有了固定的形象和人设,新剧选角一定会被反复比较,对口碑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过去版本中经典的“红白玫瑰之争”在当下的舆论中显得有些过时,如何处理好三人之间的感情成为又一重难题。

仙剑四虽然是首次开发,但当下游戏用户的话语权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游戏中主角队伍韩菱纱、云天河、慕容紫英、柳梦璃间同样复杂的情感关系和关于人气反派角色玄霄的处理方式同样让游戏粉颇为担忧,涉及多条游戏还原度和影视作品改编之间的平衡需要创作团队仔细斟酌。

质疑的声音同样发生在业内,不少影视人对于仙剑IP授权的割裂产生疑惑。当下,国内影视行业已和十几年前大不相同,受到海外漫威、DC等IP影响,最为主流的IP开发方式是“IP宇宙”,即由一家公司主导,对IP进行清晰规划,不只是几部剧集或者电影,而是围绕一个世界观、设定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不断为IP注入新的生命力,壮大IP用户。

仙剑IP如今将影视改编权四散,很明显违背了“IP宇宙”在开发上坚持的延续性和统一性,不同制作公司的不同风格以及制作水平,会给影视作品口碑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影响,再加上大宇资讯和软星科技自身难保,更加无法掌控进度和质量,做到协同开发。

对粉丝和市场来说,担忧来自于关切,仙剑IP无论是在情怀还是实际价值上,都不该被如此潦草的分割。

仙剑IP情怀仍在,混乱开发得不偿失

无论游戏还是影视,仙剑都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有着难以忽视的情怀价值,同时也创造过不俗的经济效益。

1995年,《仙剑奇侠传》在姚壮宪手中诞生,作为一款以“宿命”为主题的单机游戏,仙剑一将风靡华人世界的“武侠”与“玄幻”相融合,打造出了无数人青春回忆中瑰丽的仙侠世界。

李逍遥、赵灵儿、林月如三人间不落俗套的羁绊打动了无数玩家,动态回合制战斗是许多人的新鲜体验,就连每次李逍遥被打死时屏幕前出现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都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凭借曲折动人的剧情以及当时较为先进的系统,仙剑一获得无数玩家青睐,被称为“国产RPG里程碑”,其后无数武侠以及仙侠游戏,都可以看到仙剑的影子。

且仙剑系列不只火了一部游戏,其后的仙剑三、仙剑四包括仙剑五(含前传)都取得了巨大的销量成功。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仙剑五游戏推出时,创下了120万的销量,是当年国产单机游戏销量之最,带来了6000万的营收。

虽然后续仙剑六的开发遭遇口碑滑铁卢,但仙剑作为游戏IP的影响力犹在。新华社在2018年推出的国产IP价值报告中,在分析用户数、口碑、开发度、国际化几个维度数据后,把《仙剑奇侠传》排在游戏IP榜第四,仅低于《梦幻西游》《*荣耀》和《轩辕剑》。

尽管目前市面上仙剑IP授权游戏数不胜数,但粉丝玩家依然对正统游戏续作《仙剑奇侠传七》抱有强烈的期待,从2017年该作立项以来,每一年都有玩家催促游戏早日上线,26周年官微下,关于仙剑七的呼声也同样热烈。

而在影视领域,仙剑IP也曾创下过辉煌成绩,2005年播出的《仙剑奇侠传》作为大陆首部改编自游戏的剧集获得了成功,收视率曾一度高达11.3%,而四年后也就是2009年推出的《仙剑奇侠传3》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扶了当时略显颓势的仙剑IP一把。

仙剑系列影视剧对于国内影视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影视类型上,《仙剑奇侠传》开创了“仙侠剧”类型,其关于神、魔、仙、妖等各界的世界观设定以及心系天下的侠义情怀在16年后仍然影响着仙侠剧的创作。

在演员上,仙剑系列为影视圈贡献了一批至今仍活跃在一线的演员,他们的每次公开碰面都会引起粉丝对于仙剑的怀念。对影视公司唐人来说,仙剑影视改编的成功奠定了其在影视行业中的地位,成为其影视制作能力的招牌。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IP层面,仙剑系列影视作品是仙剑IP突破游戏圈层,走入普通大众视野,成为一代人青春记忆的关键。就在昨天,#谁小时候还没cos过仙剑#的词条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单,引发大范围的怀念。

过去曾打动无数用户的仙剑故事,在当下对观众依然有着吸引力。因为在如今市场中以“仙侠”为名的“古装偶像剧”持续泛滥,以“甜宠”为核的剧情使得观剧受众被局限在年轻女性群体之中,而仙剑IP无论是游戏还是影视都既具备男性向的大情怀和升级打怪的爽感,同时又在细腻的情感故事处理上颇得女性用户钟爱,有着全年龄、全性别的稀缺价值。

所以无论是在游戏开发还是影视开发上,仙剑IP都不该是如今一副“打折甩卖”的样子。

割裂的团队,混乱的产品,仙剑IP“拆卖”早有征兆

从承载了国人无限情怀的IP,走到今天呈现出授权管理混乱、IP宇宙构建不统一的局面,不禁令人唏嘘。

仙剑IP为何没有统一规划?事实上,这要从仙剑背后软星科技的“历史遗留问题”说起。

自2000年进军大陆市场以来,软星科技一直处于一种混乱且分裂的状态,各部作品的主创团队并不稳定,这直接造成了这一IP的内核极度不统一,各个游戏间没有形成强力的世界观串联,系列作品本身质量忽高忽低。

2000年,北京软星正式成立。但2001年8月,软星科技就来了一次大分家,由当时的策划总监张毅君(以下称工长君)带领12人团队与台北抽调过来的张孝全一起成立了上海软星。台北、北京和上海,一家初创游戏公司需要在三地之间不断进行沟通,这也为后续管理上的混乱埋下了诱因。

在续作仙剑二的创作上,台北总公司在内部竞稿后,更换了开发团队,且这一开发团队在游戏未完成时便集体离职,直接导致了仙二赶工严重,水准和风格与*部相差甚远。

此后,尽管上软团队开发的《仙剑奇侠传三》挽回了游戏IP的口碑,《仙剑奇侠传四》的剧情更是成为系列中可以与初代媲美的高水准作品。但在仙4发售的2007年,工长君与台湾总部矛盾愈演愈烈,不可弥合。

这年夏天,工长君出走软星,成立了上海烛龙工作室,上海软星科技也宣告解散。重要主创的流失也让仙剑系列的开发思路问题暴露的愈发明显,《仙剑奇侠传四》之后,仙剑系列游戏口碑开始变得极不稳定,甚至一直流传着“仙四之后,再无仙剑”的说法。

一直以来,《仙剑奇侠传》系列游戏的开发思路为在一个大世界观下,每一部由不同的角色展开故事。各系列间的主角们交集不多。

于是,让玩家对于系列产生认知便需要依靠其确立的仙侠风格和内核。但可惜的在于,软星科技内部对于仙剑IP发展的方向并不统一。

上海软星更加偏重玄幻修仙题材,而北京软星则更加偏向武侠题材。对于玩家而言,题材上的多元化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IP开发来说这种割裂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作品与作品之间相关性差,不同分公司制作的游戏题材又不同。一旦公司经营出现动荡,极易产生游戏素质不稳定的情况,粉丝的流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仙四之后,仙五的问世经过了漫长的4年,但这部被IP粉大力砸钱支持的游戏却风格大变,从仙侠明显侧重变为武侠。遑论烛龙在此前推出了大受好评的《古剑奇谭》系列,更是在两相对比下让仙剑IP口碑遭受巨大影响。

此后,虽然姚壮宪亲自参与的《仙剑奇侠传五前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IP的口碑,但很快又因为出现重大技术灾难的《仙剑6》而再次遭遇滑铁卢。至此,仙剑系列在国内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再次跌至谷底。

不难发现,从仙一到仙六,仙剑IP更像一张被大仙侠概念包裹的一个个独立内容。对于影视开发方来说,其不连贯的人物关系,不稳定的口碑,都是进行打包式开发的阻碍。

资金短缺,卖版权回笼,仙剑IP终将没落?

但对软星来说,等待更好的时机进行IP重构却已经来不及了。接踵而来的资金问题让母公司急于把仙剑IP分割出售,以换取流动资金。

由于版号问题,软星母公司大宇集团研发的一系新游戏迟迟难以上市,亟待资金回笼。大宇集团在记者发布会上也谈到,北京软星每年的亏损都会超过1亿元新台币(约合2300万元人民币),这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出售股权和IP使用权。

据大宇集团官方数据,自2018年开始,大陆地区仙剑IP占集团营收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这个数字高达59.04%,2019年萎缩至39.55%,一直到2020年跌至28.54%。当仙剑IP价值在大陆地区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软星科技不得不使用IP授权的方式来填补账面上的亏损,拍摄仙剑题材的影视作品无疑是最快的回收资金的手段。

公司今年4月20日,大宇集团宣布将以交易价格合计总价不低于新台币22亿元(约合人民币5.05亿元)转让北京软星49%的股权及《仙剑奇侠传》IP(仅限中国大陆地区)。

不过,各个影视公司制片人都是精明人。在仙侠赛道已经足够拥挤的当下,尽管仙剑IP仍然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但早年仙剑的不可替代性已然不在,古早影视剧受众的情怀甚至成为了再度开发的阻碍。

相比斥巨资获取整个IP系列版权,帮助软星科技构建完善的仙剑IP宇宙,买下游戏系列中经典的几作进行改编要稳妥的多。

可以说,仙剑IP影视化错过了一个时代,如果想要追回丢失的时间,那么就需要付出比其他IP更多的努力,而软星科技无论是资金还是团队凝聚力,明显都不具备把仙剑“宇宙化”的能力。

但仍有一部分从小玩到大、有情怀、有购买力的忠实粉丝对仙剑IP抱有希望。

在他们看来,此次开放影视改编的《仙剑奇侠传一》、《仙剑奇侠传四》以及《仙剑奇侠传五:前传》都是在游戏系列中广受欢迎的作品,其剧情经受无数游戏玩家的考验,有着独特的情节和魅力。如果改编方能够找准方向,或许能够诞生属于新时代的仙剑作品。届时也会向《仙剑3》的大热对仙剑IP的助力一样,帮助这个挣扎多年的游戏IP再次起飞。

毕竟,虽然授权方大宇资讯和软星科技都无力支撑起“仙剑IP宇宙”的梦想,但不妨碍这个梦想仍然在大范围内的用户心中存在,这一点从隔段时间就登上热搜的“仙剑”词条也可以窥见一二。

究竟是在曲折之中沉寂,还是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关于仙剑IP的未来,或许只能依靠由下一部作品言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预言家游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游戏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