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央视网原创视频栏目“小央视频”在B站24小时轮播《武林外传》,在线观看人数一度冲到了130多万,网友们在弹幕里将各种陈年老梗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国内古装类情景喜剧的“*”,《武林外传》于2006年1月首播。剧情围绕着“同福客栈”里的一群年轻人展开,女掌柜佟湘玉、“盗圣”白展堂、女侠郭芙蓉、张口“子曰”的吕秀才、想当捕快的厨师李大嘴、小小年纪已是衡山派掌门的莫小贝……这部没有腥风血雨的江湖传奇,曾在欢笑和泪水中陪伴一代人成长,如今又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下饭神器。
自90年代初《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情景喜剧在国内取得不错反响之后,《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等一系列国产情景喜剧纷至沓来。
在多聚焦家庭、职场的现代情景喜剧潮流下,《武林外传》披着古装的外衣,既制造了一个新鲜的情景空间,又通过古代叙事隐射现代真实的方式获得了更广泛的喜爱。
作为一部成功的经典作品,电视剧《武林外传》有哪些魔力?今天的年轻人为何还会被这样一部老剧吸引?而在《武林外传》之后,国产情景喜剧的声势为何逐渐缩小?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聚焦情景喜剧话题,以《武林外传》15年为契机,探讨国产情景喜剧的盛衰发展、未来变势。
《武林外传》契合了情景喜剧哪些套路?
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受欢迎的电视剧形态,在美国早已有九十年的历史。中国情景喜剧作为舶来品,尽管比美国晚了七十多年,但发展很快。从1992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始,国产情景喜剧在短短二十几年内不断推陈出新。
而相比于美国知名的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s)和《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武林外传》依靠它更贴合中国本土网络特征的表达方式走红,对于国内情景喜剧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后现代的喜剧解构和文本挪用
熟悉《武林外传》和周星驰喜剧风格的观众,在观看《武林外传》时或许会有穿越到《大话西游》场景中的错觉。的确,《武林外传》的搞笑风格和《大话西游》系列作品有些类似。
首先,是两者对于经典和规则颠覆的认同,《大话西游》解构了《西游记》的严肃和禁欲,《武林外传》则是传统武侠叙事的颠覆。它“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反武侠’的武侠喜剧,并在主流意识、市民伦理和知识分子心态之间,实现了有效的符码重组”。[1]
剧中既有佟掌柜代表的生意人,又有白展堂代表的小偷、郭芙蓉所代表的侠客、吕秀才代表的文艺青年等,而他们的身上,却又散发着更多元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本不该成为一个集合的群体关系在一家客栈交错,因为身份不同、观念不同所引发的各个故事则成为了喜剧效果的源泉。
其次,《武林外传》解构了“武林”一词。在七侠镇的同福客栈,你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武林中人”,例如剧中的莫小贝,她先是“衡山派掌门”,后又拿到“五岳盟主”的称号。在将小偷、捕快、厨子这些人物中心化的过程中,《武林外传》一点也不“武林”的设计重塑了原本庄严肃穆的江湖神话。
当然,《武林外传》的喜剧风格不仅体现在它对于后现代解构的使用当中,文本挪用也是其独特的喜剧表达源泉。
比方说主角们颇有深意的名字,模仿《神雕侠侣》中郭芙的郭芙蓉、模仿《楚留香传奇》中左轻侯的吕轻侯,再比方说剧中角色对各种现代常用网络语或英文的使用等,都是对现代社会知名文本的挪用和改编,恰好也是对“武林”一词解构的延续。
而这样的解构和挪用后来还被用在各类情景喜剧中,例如《爱情公寓》中的《无间道》《决战紫禁之巅》等经典复现桥段,情景喜剧在将影视“降格化处理”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
“欢乐+N”种生活哲学
幽默是一种智慧,开心是一种财富。情景喜剧尽管以抖包袱、惹人笑为核心命题,但如果单纯是一个搞笑的剧集,也就不会有反复看了12遍、在豆瓣小组分享观后感、在B站刷弹幕的网友了。
不管是早期以家庭故事为核心的情景喜剧,还是后面不断延伸出的职场类情景喜剧,它们的中心要义是展现生活、解剖生活。
在《武林外传》中既有挑大梁的职场女性佟湘玉、有试图通过努力考上“公务员”的吕秀才、也追寻人生自由梦的大小姐郭芙蓉,他们巧妙且鲜明地展现出当下时代的人物困境,观众既是看他们,也是看自己。
而剧中夹杂着的郭芙蓉和吕秀才、佟湘玉和白展堂的恋情更是成为了现实中多样的爱情模板。佟湘玉和莫小贝的亲情、同福客栈掌柜和伙计们的友情也在不断地演绎中深化和延伸为现实中的关系处理。
就像另一部经典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一样,孩子和家长的周旋、兄弟姐妹之间的羁绊在欢乐的故事中深刻地反映出来。生活是苦闷的,但也可以是快乐的。
固定情景中的不固定
里德(Reed)在所编的《电视、电缆和录像百科全书》一书中,曾对情景喜剧做出如下描述:每周30分钟的故事,分为三小节,每小节8分钟(另外6分钟为广告)。*节创设场景,第二节矛盾复杂化,第三节喜剧式地解决矛盾。[2]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景”(“场景”)在情景喜剧中的关键作用:所有故事只有建立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继续下去。
但正如我们所知,情景喜剧是最不重视更换情景的,一成不变仿佛是它的特色。
但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布置反而会带来特别的观众体验,即制造固定情景中不固定的情感延伸。譬如《老友记》中央公园复刻咖啡馆,在剧中咖啡馆场景中固定出现的长沙发,成为人们打卡*的区域。
同时,情景喜剧重语言输出的特质本身就会减少人们对于情景的关注,情景多是背景,充当营造氛围的作用。
情景喜剧的情景相比其他类型剧而言,它又不限于固定的想象,在展示的情景之外,观众永远能凭借只言片语脑补出其他的画面,真正将情景的打造交给观众。
黄金时代落幕,传统情景喜剧辉煌不再?
2011年《武林外传》电视剧开播5年之际,《武林外传》大电影上映。电影版票房破亿,在当年的电影市场表现算不错的。不过,从口碑上来看,豆瓣上对于电影版《武林外传》近8万的三星评分,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于《武林外传》5年后交出的番外并不是很满意。
不仅仅是《武林外传》一部情景喜剧口碑如此,豆瓣8分出道的《爱情公寓1》在之后的几部作品中也不断受到观众对剧情原创性的质疑。
而2013年全新阵容的《武林外传》姊妹篇《龙门镖局》、2019年《武林外传》儿童版《天真派:武林外传》也都不复当年之勇,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回顾这几年算得上大制作的电视剧,几乎已经没有情景喜剧的身影。反而是像《武林外传》《编辑部的故事》等剧的片段不断作为短视频或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
那么,是国产情景喜剧繁荣不再还是另有原因?
情景喜剧进入“网生时代”,碎片化演绎占主流
在2010年左右,除了上述国产情景喜剧的不断出现,伴随手机端观影时间的增多,新兴的网络情景喜剧应运而生。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2012年搜狐视频推出的自制喜剧《屌丝男士》,由于其广泛的关注度,随后《万万没想到》《*女士》等类似作品也开始涌现。
网络情景喜剧对于传统情景喜剧带来冲击,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网络情景喜剧的短时长契合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相比于每集45分钟的《爱情公寓》,《屌丝男士》每集的时长只有13分钟,《万万没想到》则只有5分钟左右。
另一方面,这些网络情景喜剧的选题通常都紧跟时事热点、贴近互联网原住民的心理。像《屌丝男士》《废柴兄弟》这样的剧名,本身就传递了当时极其热门的网络流行亚文化。
但这些情景喜剧短时长、迎合年轻人的制造逻辑却也产生了不少问题。首先,短时长带来的碎片化演绎必然会降低故事的完整感,用5分钟讲出《武林外传》一集47分钟的丰盈故事,必然是天方夜谭。因此爆款常有,但经典难寻。
其次则是为了迎合部分受众心理而不断出现的恶俗情节。由于在观看情景喜剧的过程中,人们多希望生活压力得到释放,这不免会导致编剧使用一些低俗的段子和笑料来吸引受众。
而在网络情景喜剧充当年轻人减压阀的过程中,传统情景喜剧则因为其滞后的段子和冗长的剧情,让自己无路可走、无路可退。
创作门槛降低,群创情景喜剧进入主流市场
琼斯·杰拉德曾经这样描述情景喜剧,他说:“情景喜剧是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是一件大众消费的商品。”[3]
在当下的互联网空间,这样的认知开始变成现实。而同时,技术的发展首先释放了情景喜剧的生产力,更多PUGC和UGC内容出现。
比如,依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许多素人开始自创情景喜剧,化被动为主动,将他们自身的喜剧天赋挖掘出来,从观看喜剧的观众转变为喜剧创作者,获得了不错的流量和知名度。而在群创情景喜剧发展不断上扬的态势下,注意力进一步瓜分,投资传统情景喜剧的热情在消减,市场回报存疑。
越经典的情景喜剧反而越年轻?
尽管网络上的情景喜剧越来越多,在数量上可能早就超过了十年前,但情景喜剧这个门类的确已经很久没有出过大爆款,这一影视剧类型,在各种都市现实题材、耽改题材、悬疑题材和爽剧题材的轮番刷屏下,正在边缘化。
可神奇的是,播出15年的《武林外传》,依然是当代年轻人反复观摩的对象;B站上,弹幕溢出屏幕的《武林外传》短视频比比皆是;微博上,时不时出现一些用《武林外传》轻松蹭到的热点;豆瓣小组里的“武林外传十级学者”,已经达到3万人。
著名粉丝文化研究者亨利·詹金斯强调了粉丝所特有的创作热情,他们俨然成为了一个个“文本盗猎者”,而像《武林外传》这样的传统情景喜剧,正是在“欢乐+N”模式的生活哲学以及情景想象的不固定中天然给予了粉丝无穷的创作空间。
而且,它们铸造的影视记忆具有连续性、持久性,不需要喜剧综艺那样每期来新嘉宾,也不一定要贴合时事热点、段子热梗来设计剧集走向。
无论是表情包、热门话题、流行梗还是各种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它们的层出不穷都在说明,经典情景喜剧非常契合当下的碎片化消费需求。剧中频密的笑点、金句和对现实话题的映射等,很容易引发现实中观众的共鸣。
可以说,越经典的情景喜剧也就获得了越长的生命力,在一幅幅完整的情景喜剧画卷中,人们流连忘返于那些悲喜交加的情感叙事,面对网络时代的速食内容消费,传统情景喜剧讲述的具有层次感的大事小事,让它们能在新的时代继续散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