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当58同城不再「神奇」

这些年来,58同城是不缺B端的生意单子,但在C端的口碑却大不如前。

今年3月,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对58同城搬家服务涉嫌“标价外加价”等问题进行了约谈,与此同时,58同城上的本地维修服务、招聘以及二手车业务也被投诉上榜,这让58同城再度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神奇的网站跌下了神坛”。

此前,在职场节目“非你莫属”的某场录制中,在被问及“如果可以,你想颁布一条什么法律”时,58同城CEO姚劲波曾发出过一个看似玩笑的“诅咒”——“骗子统统判‘死刑’”。

在他看来,曾被他一手带到美国上市的58同城饱受骗子困扰,或被骚扰或被利用,平台也要花费大力气投入防骗工作。当主持人追问姚劲波本人是否做过骗子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然而,58同城却被人们调侃为“骗子同城”。58同城客服的微博是少有的对外沟通渠道,而这一渠道也成了用户的“吐槽集散地”,不乏“在58同城遇到骗子”“58同城聚集骗子”的声音。

事实上,C端用户的指责声由来已久,但是58同城却鲜少做出正面回应,或许也反映了这家平台长期坚持的B端视角。

在接受腾讯大学采访时,姚劲波曾表示58同城是一个有底线的公司。而随着公司私有化、被大而全的标签困住,58同城的形象也在众人眼中变得模糊起来。

这家昔日的信息分类巨头被人们遗忘了吗?这家“神奇的网站”为何围困于激进的多元化战略?

1、“套路”屡试不爽

在C端用户看来,每当58同城被提及,大概率是因为其服务不佳。

近日,武汉市民王涌(化名)向「子弹财经」反映,去年12月因家中墙面返潮,在58同城找到一家防水补漏公司,页面显示按26一平收费,实际按65一斤收费,该商家事前含糊其辞说“200块能解决”,最后往卫生间下注胶100多斤,收费6000元。

在他看来,58同城存在纵容恶意商家打虚假广告、商家信息页面与提供服务严重不符、欺诈消费者等嫌疑。“期间我的投诉、举报被拒绝了N次,保险理赔证据不足也被拒绝了3次,时隔3个月最近平台终于赔付了!”虽然此事最终获得了处理,但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的投诉并不总能及时获得平台的关注和赔付。

事实上,漏水维修商家欺诈的把戏早已不是新鲜事。仅今年3月,全国就有多家媒体报道了58同城商家涉嫌维修欺诈的新闻。

在蓝鲸财经报道的案例中,李先生也有类似遭遇。经投诉后,58同城表示已协调退还李先生全部款项,但对于该商家的资质问题,58同城表示该商家系个人而非公司,平台并不需要对其资质和专利情况进行审核。

「子弹财经」在58同城首页搜索“漏水”得到31万条商家信息。*的商家“维修客”在信用档案里并无企业相关认证信息。排名第三位的“北京邦胜防水补漏服务”被平台标识为钻石商家,但该商家三项企业认证信息均未被点亮,上述两个商家也均未缴纳平台保证金。点进商家首页即为聊天页面,平台并无更多信息供消费者参考。

图 / 58同城搜索页面截图

针对平台乱象,早在2018年,58同城就推出了“58服务保障计划”,称消费者使用已加入58服务保障计划的商家服务中,如遇信息虚假或无效(包括但不限于商家冒用品牌、实际没有该服务),财产受到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提前收取定金之后联系不上、交钱后服务未完成),58同城将提供现金赔偿并严惩企业。

但在该计划下,仍有不少商家“顶风作案”,维权无门的案例时有发生。追溯其原因,则不得不提到58同城的运营逻辑。

曾经三次创业成功的姚劲波显然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

早在2008年,58同城就推出了付费会员服务,向注册认证会员提供效率更高的营销服务;2012年,类似于搜索引擎的竞价服务横空出现,58同城也因此打通了利用低流量成本变现的商业模型,2013年更是扭亏为盈,成为*登陆美股的国内分类信息网站。

早年间,这一本万利的生意的确被姚劲波玩活了。

不同于其他垂直平台服务于大企业,58同城长期为长尾中小商户服务。截止2020年*季度,58同城平均付费商户数就有270万。

加之姚劲波曾喊出“绝不自营”的口号,纯粹在线上做信息差生意,平台也变成各类小B商家的集散地。

作为平台方,58同城的确有责任去严格核实入驻商家们的资质和产品信息真实与否,但这既构成了庞大的数据和人力成本支出,一定程度上也将导致B端开源的渠道收窄;而若不加强审核,那么就会有“骗子公司滥竽充数、用户体验变差、平台口碑下滑”等风险。因此,该如何权衡其中利弊?或许只有58同城“心里有数”。

不过,从当前事实来看,58同城在核实商家资质方面的作为,的确未能让C端用户满意。在黑猫投诉平台,与“58同城”相关的投诉量高达5526件,其中与“58同城维修”相关的投诉就有240条。据数据显示,58同城因侵权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被起诉案件至少达144起。

这些年来,58同城是不缺B端的生意单子,但在C端的口碑却大不如前。

2、失落于移动互联网

从现如今58同城尴尬的口碑来看,很难想象,姚劲波在2005年创立58同城的初衷,竟然是源于初到北京租房被中介骗去1200元的经历。

在PC互联网时代,分类信息及其带来的流量的价值一再被证明,其使用方式相比今天也显得十分简单粗暴。长期以来,在线营销服务和会员费都是58同城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3年顺利登陆美股后,58同城更像是步入了快车道。

在此之前,信息分类领域一直有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三家你追我赶,各家偷偷孵化项目不说,一年仅广告费就能花掉10亿、20亿,这也造就了杨幂那句著名的广告语——“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姚劲波的野心可见一斑。他主动约谈当时的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试图说服对方,最终在投资人的撮合下,双方在北京三里屯某酒店达成共识,58同城决定以现金和股票的方式收购赶集网,并成就了分类信息行业*大规模并购案。

姚劲波终于放下了这个“每天念及次数甚至多于自己老婆”的人,而杨浩涌则逐渐淡出58赶集,专心做起了二手车生意。

随后,58同城的流量生意越滚越大。

什么行业对广告营销的需求*?例如房地产、招聘以及车辆买卖,在58同城的流量变现逻辑下,这些行业都是58同城重要的潜在客户。

2015年,58同城开启了疯狂收购进程,并先后将莱富特佰、驾校一点、e代驾安居客中华英才网优信拍等平台收入囊中。

同年,58同城还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除分类信息业务群之外,还成立了五个创新事业部和事业群,含房产事业群、二手车事业部、金融事业部、渠道及兼职事业部以及58到家

从招聘、房地产到汽车、本地生活等领域,58同城已经向O2O全面开战。

但多元化战略似乎并未如愿带来匹配的规模和业绩,相反,疯狂地四面出击让58同城“树敌颇多”。

在姚劲波曾经的设想中,要在每一个垂直领域并购一家公司,既有专门的人才带来项目和流量,同时还提高了准入门槛,“最终干掉所有垂直网站”似乎是理想状态。

但现实却是,在深耕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更垂直、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自然比大而全的信息服务平台更加吃香。

在招聘领域,Boss直聘、拉勾网前程无忧瞄准高端人才和细分赛道,和58同城专注蓝领职业招聘区分开来、并驾齐驱;在房产圈,58同城旗下安居客当年还是靠中介公司“供奉”端口费来盈利,直到贝壳找房横空出世,打破了过去房产信息平台的垄断地位;即便是在家政服务、二手交易等领域,58同城同样面临一众敌人的虎视眈眈。

“多而不强”的后遗症也体现在业绩和股价上。

58同城过往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2019年,58同城营收增速分别为185.11%、69.54%、32.62%、30.48%和18.56%。而营收增速的连续下降主要是核心业务增速下滑导致。

而58同城的股价自2018年到达历史高位89.9美元后,便开始走向过山车的下半程。

3、困于多元化

同样是基于本地生活服务,不少人会拿58同城和美团对比。一个是经历过行业*并购的巨头,另一个则是从百团大战杀出重围的“外卖+”平台,它们都具备流量和成本优势,却在扩充边界的路上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美团2018年赴港上市,截止发稿,其市值已达到1.92万亿港元。而58同城已于2020年9月正式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

2020年6月,58同城宣布接受投资财团私有化要约,买方投资财团将以每股普通股28美元现金价格购买58同城所有已发行普通股,总交易估值约为87亿美元,此时距离市值历史高点已经跌去近三分之一。

姚劲波将此次退市视作58同城“全新的开始”,称公司会真正在房、车及人三个领域扎根到产业互联网。然而,退市后的58同城在“扎根产业互联网”一事上仍未见端倪,这也让外界对其未来的发展打上一个问号。

在细分领域未能保持优势,加之对C端用户体验和情感上的忽略,都让58同城暂时止步于一个流量交易平台。

但这样的逻辑同样无法长久。截止2021年,单一售卖流量的商业模式已经是“千疮百孔”,更别提一二线城市日渐枯竭的流量红利了。58同城退市前,其2020年Q1季度财报显示,58同城一季度运营亏损0.558亿元。

但不可否认,58同城也在做一些调整。

2020年1月,58宣布将组织架构调整为4个前台事业群,分别为汽车事业群、房产事业群、人力资源及职业教育事业群以及本地服务事业群。姚劲波称,58将从流量收入为主的时代迈进服务收入为主的时代。

而技术赋能将是58同城发力服务的重要手段,但这在业内也不算是“新鲜事”。以房地产业务为例,目前,58同城、安居客临感VR看房服务已经覆盖全国超500个城市,共计700万套房源可以使用临感VR全景看房。在这个赛道上,贝壳找房的整体实力也不容小觑,是安居客最强有力的友商。

总的来说,虽然主业受困,但从58同城拆分出的业务有不少已经成为独角兽公司。例如,天鹅到家与快狗打车目前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转转估值超过15亿美元,近日,安居客也传出上市消息。

多元化战略成就了这些“亲儿子们”,不得不说是58同城的成功之处。但这些耗费心血的孵化和收购,也让58同城丢失了当年在中国互联网圈内做“排头兵”的位置,里头的得失又该如何算计?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子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