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名师出走的“魔咒”为何难解?

教培机构利用名师的名气可实现相对快速、规模化招生,但随着双方合作时间的拉长,彼此也会不可避免地在资源、收入等方面产生尖锐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

谁也没想到,名师集体出走的“厄运”会降至有着25年发展历程的文都教育身上,并牵扯出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

1月16日,一家名为“新文道教育”的公司官宣成立,其旗下包括何凯文、汤家凤和蒋中挺在内的30多位考研名师。而此前,这些考研名师还都挂着文都教育的头衔。

3天后,新文道教育发布相关人事任命:何凯文被任命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万磊被任命为集团董事会监事、集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总院院长。同时,何凯文、汤家凤和蒋中挺等人均被聘任为新文道首席考研讲师。

消息一出,引发众议。文都教育随即发布了《关于近期发生的网络不良言论说明》,其中提到,目前新文道相关人员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已经严重损害文都品牌形象,相关部门已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文都考研名师缘何集体出走?这与文都“去名师化”、管理层动荡以及创始人出局等不无关系。而此番名师集体出走导致了大量学员退费以及加盟商“反水”,进而对文都教育造成的资金压力显然不小。

事实上,“名师出走”的现象在业内早已司空见惯。据「子弹财经」了解,从机构离开的名师们或独自创业,或加盟同行阵营,或做“江湖老师”(指同时给多家机构授课的老师)。

虽说每人选择的方向有所不同,但这些名师身上仍有一个共同点是:各自都对当下收入现状不满

1

出走背后

此次文都考研名师集体出走,并非毫无端倪。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1996年的文都教育,曾于2016年8月挂牌新三板,仅一年左右,其便从新三板摘牌。此后,文都教育开启了IPO之路。

据媒体报道,2018年初,该公司开始密切接触IPO辅导顾问机构,试图登陆港股市场。同年年底,其还获得了来自摩根士丹利的3000万美元投资。不过,文都教育与各类上市服务机构最终不欢而散。

2019年年初,“文都要卖”的消息在教育创投圈传开。最终安博凯以2亿美元投资一举成为文都教育的*大股东,文都教育的创始人冯小平股份被稀释至18.51%。

也是这一年,一场“去名师化”运动在文都教育内部悄然上演。前文都考研名师何凯文曾对媒体表示,文都教育2019年引入资本开始大举去名师化,目的是打造“流水线上的老师”。

同年,文都西安业绩突出,其负责人王选民在高层内地位迅速提升。与此同时,冯小平开始砸钱发展此前被剥离的K12与出国留学业务——新文达,但迟迟未见起色。而王选民在内部的话语权不断增大,此消彼长之下,管理层的天平不断倾斜,冯小平逐渐失去了文都教育的控制权。

资本掌权后,文都教育“去名师化”的举措被进一步提速。

“打造名师的成本极其高昂,因为名师需要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去推广。”资深教育行业从业者李坤(化名)对「子弹财经」表示。可问题是,名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不可能同时服务很多学员。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其他非名师共同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

如果名师占用公司资源过多,其他非名师的利益势必将受损,同时也难获得较大成长。久而久之,非名师难免会有不满情绪甚至选择离开公司,而这无疑也将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一旦名师出走,意味着公司对其多年的投入与培养将付诸东流。因此,左右权衡之下,“去名师化”成了文都教育非做不可的举措。

事实上,文都教育“去名师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名师的存在将会挤压公司利润。

资深教育从业者王庆(化名)告诉「子弹财经」,只有把老师变成教育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一环,靠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才有望实现更大的利润。“所以,资本成实控人后,自然会让文都摆脱何凯文等名师的‘绑架’。”

在王庆看来,名师之所以选择出走,除了机构的“去名师化”外,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名师跟平台干,能挣多少钱,自己干又能挣多少钱。”

事实上,绝大多数名师所得的课时费在教培机构收入的占比中越来越低。

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一些教培机构用名师招生,用非名师讲课。不过,这也会让机构与名师之间产生矛盾。“因为名师赚不到那么多钱了。”王庆说道。

另一方面,教培机构会将市场营销、管理费用等部分成本摊到名师课时费中。“要知道,极少数名师单品的投产比能超过1。比如,投放1000万元的广告,能卖出1000万元以上的课,大部分名师单品的投产比尚不足0.6。”王庆对「子弹财经」表示。

对此,互联网教育业界资深投资人徐华也深以为然。据他透露,十几年前,线下教培机构能实现十几个点的净利率,而今,净利率已降至7%-8%。

如果名师能接受其收入在公司占比减少的结果,或许他们也不会离开,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王庆坦言,名师认为学生报班是冲着他来的,同时自己构建了教研体系,并参与了上课、作业答疑及后续辅导等环节。“名师永远会认为招生等环节不创造价值,而自己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

从如今的局面来看,在文都“去名师化”推行后,换来考研名师的集体出走,这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名师集体出走事件很可能会让文都教育元气大伤。”资深教育从业者曹平(化名)向「子弹财经」解释,因为几乎所有参加通过率较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都对名师的需求极为强烈。换言之,很多学生报考研辅导班都是冲着名师而非品牌去的。“所以,文都考研名师离开,大量学生退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曹平说道。

除了引发学员退费,文都考研名师集体出走还将引发加盟商“反水”。

据曹平透露,考研培训是一个名师效应极强的行业,因此在招生过程中,加盟商更多会以名师而非品牌作为卖点去吸引学生报名。“文都考研名师一走,很多加盟商势必也会跟着离开。”

在曹平看来,无论是学员退费还是加盟商反水,反映到文都教育账面上则是营收的急剧下滑。除此以外,这场名师与老东家的较量所引起的舆论风波,也让文都教育在各大App热搜榜上待了两天,对其品牌影响不可谓不大。

2

困局难破

回顾文都的这场风波,不难看出,名师集体出走对老东家而言是一次重创,不过,创伤的程度也取决于“个人在机构的分量”。

如果对公司营收贡献较大的名师出走,带来的将是学员退费,进而导致公司收入下滑的结果。“据我了解,之前有名师从机构离开,导致大量学员要求退费,最终有超过60%的学员被名师带走。”王庆对「子弹财经」说道。

而如果对公司营收贡献不大的名师出走,学员退费的情况就不多,对公司收入的影响较小。“有些名师属于名气大于实力,跳槽到下一家,从原机构带走少数学生,在新机构的实际转化率也不高。”王庆称。

当然,为了避免名师出走现象的发生,教培机构们可谓使出“浑身解数”。

“机构可以将不同的题型划分给不同的名师负责。”徐华解释,如果有名师想出走创业,大概率就需要拉上负责其他题型的名师一起离开。这样无形中会增加名师离职的成本,从而缓解机构因名师出走带来的压力。

“不过,如果遇到名师集体出走,机构整不好也要垮掉。”曹平说道。

正因此,一些教培机构让名师同时担任公司副总裁等管理职务,以期留住他们。不过,曹平似乎也不认同这一做法。“要知道,课上的好的名师不一定能胜任公司管理岗。”他说道。

在模块教学法、给职位等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一些教培机构还向名师承诺“给股权”。但曹平仍质疑该做法的有效性。“如果公司不上市或年底不分红,名师手里的股权也没啥价值。”

既然通过“奖励”的方式无法有效遏制名师出走行为,一些教培机构便选择同时加大“惩罚”的力度。

据王庆透露,为了留住名师,一些教培机构与名师将违约金定在五六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过,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避免名师出走。“因为在部分名师眼里,违约金并不算大钱。有更好的选择,依然会离开。”曹平说道。

在他看来,避免名师出走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教培机构通过线上系统重构学习流程和教学流程,让用户体验到的服务与传统教学模型发生变化,比如依托技术而非老师解决用户学习数据问题。

如此一来,即便名师集体出走,他们也无法构建完整的产品结构。因为产品开发周期长,且版本经过了无数次迭代,名师难以独自在短期内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名师出走的可能性。

诚然,教培机构利用名师的名气可实现相对快速、规模化招生,但随着双方合作时间的拉长,彼此也会不可避免地在资源、收入等方面产生尖锐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

尽管关于“如何避免名师出走”的解决方案看似不少,但无法否认的是,包括教育巨头新东方在内的绝大多数机构均未能攻克这一“老大难”。

3

另谋出路

如今,名师出走早已成了业内“常态化”,而他们出走后另谋出路,又发展得如何?

熟悉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名师出走并另立门户去创业,这是多数名师的*项。

据「子弹财经」了解,K12课外辅导、留学语培、会计培训和司法考培等教育细分赛道都曾发生过名师出走创业事件。

比如留学语培机构智课教育,于2014年由前新东方名师韦晓亮和翟少成联合创立。随后没多久,20余名前新东方出国留学当家老师“集体出走”,签约智课教育。此消息一出,当时在教育行业也曾一度引发热议。

不过,一个基本事实是,绝大多数名师出走创立新品牌的影响力都没能超过“老东家”,甚至差距正不断扩大。

以英语培训机构朗播网为例,其由前新东方名师杜昶旭创办。据媒体报道,2019年,曾有50多名朗播网离职员工前往海淀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集体讨薪,另有10多人不接受调解直接起诉,要求公司归还工资,并给予相应的裁员赔偿。

不难看出,名师出走后创立新品牌,但影响力难超“老东家”。

“一家教培机构的经营,并非简单地给学员上课就行,它需要机构进行市场营销,班级运营维护以及花更多时间打造品牌知名度等。而这些往往是名师在老东家时不够重视甚至不具备的能力。”徐华告诉「子弹财经」。

当然,名师出走后,可选择的不止创业这条路,还有加入友商阵营继续当老师。

2019年7月,考研名师唐迟宣布其已从新东方在线离职,并加盟有道考神;2020年7月,新东方在线被曝李旭、王江涛、唐静和董仲蠡等考研大神级名师集体跳槽,后经证实李旭和唐静两位名师加入了跟谁学;2020年9月,考研名师谭剑波从文都教育离职,加盟橙啦教育担任橙啦考研研究院院长。

这些名师出走后,选择继续换个地方做“打工人”而非创业,或许是因为“惧风险”。李坤称,名师出走创业其实很辛苦,既当老板又当老师,且风险较高。“说不定干几年干没了,什么也没得到。所以选择去其他机构当老师,会相对轻松和稳定。”

此外,高收入也是吸引名师加盟友商阵营的核心原因之一。

如今,在线大班课如火如荼,缔造了年收入过百万甚至千万的主讲老师。“友商的高薪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名师加入。”徐华说道。

毕竟,名师的职业寿命相对有限。徐华表示,除了考研培训等几个行业能接受60岁以上的老师,教其他科目的老师到35岁之后,即便想上讲台,教培机构或许都不会让他讲。机构更偏好启用那些更有冲劲,表达更具感染力,更能与用户达成一致且要价更便宜的年轻老师。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名师必须让自己“价值*化”。“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获得更丰厚的收入,名师自然会倾向于做这个选择。”徐华说道。

事实上,能动摇名师心思的不止高收入,还有友商承诺的其他优厚条件。

徐华提到,如果企业拿到融资,老板亲自来请并向名师许诺一些丰厚条件。比如,除了薪酬待遇,公司还将组织团队在媒体上为其做形象宣传,以及帮他出版图书,让更多的业内人士认可其社会价值,这些对名师来说也是*吸引力的。

当然,除了创业和继续打工,也有名师选择做“江湖老师”(自由老师)

在李坤看来,选择这条路的名师一般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江湖老师的薪资待遇要求太高,而很多教培机构又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建工领域,一些机构养不起全职名师;其二,一些江湖名师全年讲课,赚的钱比在单一教培机构赚得多,且单一机构能为名师创造的价值相对有限。

“江湖老师相对自由,他们有课就上,没课就休息。不像在机构当老师时受管制。”李坤说道。

不过,王庆向「子弹财经」表达了其与李坤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有三类名师会选择做江湖老师。

首先,教培机构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知识领域的名师,会选择做江湖老师,比如专门讲经济学考研或教育学考研的名师,有的年收入也能达上千万;其次,那些拥有上百万甚至千万微博粉丝的名师,会选择做江湖老师,他们单靠去各地做讲座,就活得特别好;第三,既不想创业,也不想到机构当全职老师的名师,最终会选择做江湖老师。

或许有人会认为,江湖老师很“酷”。毕竟,年收入达两三千万元的江湖老师也是存在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超90%的江湖老师年收入都在60万元以下。“甚至有的江湖老师一个月只挣了1万多元。”王庆说道。

总的来说,名师出走后,无论是自主创业或换个地方继续做打工人,抑或是做江湖老师,都不是轻松的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有着不小的挑战。

毕竟,核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名师与所在机构间的矛盾将会一再重演,而“如何避免名师出走”仍将是教培机构们长期面临的大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子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教育综合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