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原电池法超高纯氧化镁/电力联产项目技术成果发布会”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昌盛国际酒店召开,本次发布会由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唐山)转化研究中心协办。
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副市长曹全民、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北京理工大学(唐山)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董明明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在听取了北京理工大学(唐山)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靓做出的成果发布和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付超鹏做的成果解读之后,与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的同事以及在场人员一起现场见证了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新工艺,实现了制备超高纯度氧化镁的技术突破。此项技术在材料研发、制备和产业化方面实现了国际先进和全球领先的技术突破;助力解决高强度不锈钢、航空钢材、高端轴承钢不过关的核心短板问题,打破了一直以来该领域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现状。
高纯度氧化镁是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温耐火材料,大量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各个高端领域。相比于之前获取氧化镁常用的菱镁矿煅烧法和海水/卤水合成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原电池法工艺可获取超高纯度氧化镁,并且成本更低,工艺路线更短,产品成品率更高,工艺更稳定,且生产过程伴随产生大量优质直流电。
原电池法选用镁做为燃料电池的阳极金属材料,增加了燃料电池生产、运输、储存、加注环节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在短时间内将镁转化为氧化镁,增值近50%;同时在获取超高纯度氧化镁的过程中可实现无工业三废排放。同时,原电池法突破性的使用了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较传统贵金属催化剂,降低了燃料电池制造成本、提升了性价比。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在此领域的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超高纯度氧化镁长期被日本、欧美等国家垄断;受产能和品质制约,我国每年需要从以色列、欧洲和日本等国大量进口高纯度氧化镁,缺口巨大。而使用原电池法制得超高纯氧化镁,解决了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攻关的技术和产业化难题。打破了国内对高纯海水镁砂进口依赖“卡脖子”的现象。此前我国每年进口高纯度海水镁砂约40万吨,在钢铁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环境下,预计中国整个钢铁行业对超高纯氧化镁的年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发布会中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教授,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周宁生做了主题为《氧化镁与耐火材料》的主旨演讲,此后,知名科技自媒体人董珊博士主持了圆桌论坛,濮阳濮耐董事长刘百宽、河钢唐钢检修公司副总经理李波、唐山海港物流产业聚集区党组书记兼管委会主任莫辉、棋鑫资本常务副总刘磊做为嘉宾参与了圆桌论坛,并从国际化、行业、政府、投资人等多个角度,对本项目的成果进行了讨论。
鉴定委员会表示,目前原电池法超高纯氧化镁/电力联产项目已经正式进入产业化的初步阶段,预期在2022年实现千吨以上规模量产;2023-2025年实现产能20-30万吨。
28303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453家
企业
3606家
涉及机构
1916起
上市事件
16.7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