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蓝驰创投谈理想汽车:上市是千亿起点,不应吝啬对创新者的奖赏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对李想和理想汽车来说,上市只是开始,资本市场从来不会吝啬对创新者的奖赏,而我们VC的使命就是用资本撬动真正具备颠覆性价值的创新。”

中国的第二家新造车势力,理想汽车终于敲响上市钟声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北京时间7月30日晚,理想汽车顺利登陆纳斯达克,公开发行9500万股ADS,发行价11.50美元,同时若干现有股东购买3.8亿美元A类普通股,共筹资14.7亿美元。理想汽车开盘股价15.5美元,上市首日收盘大涨43.13%,市值达139.2亿美元。

“出行将是个至少万亿美元的大赛道,会出现千亿美元的大公司。”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他主导了蓝驰创投连续5轮对理想汽车的投资。

“对李想和理想汽车来说,上市只是开始,资本市场从来不会吝啬对创新者的奖赏,而我们VC的使命就是用资本撬动真正具备颠覆性价值的创新。”

要干就要All In

朱天宇和李想的结识源于趣店(NYSE:QD)。

2014年,蓝驰创投成为趣店的第一个投资人,彼时的李想正是罗敏的天使投资人。第一次趣店董事会,三人约在汽车之家的办公室。“那是第一次跟他聊,他很犀利,是个很注重效率的人。”朱天宇回忆。

真但正和李想聊造车的事情则是2年后。“起初我们也有担心。对于机构来讲,投整车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朱天宇坦言。汽车是个重资产且产业链复杂的行业,但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又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蓝驰创投是一家专注早期投资的创投机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蓝驰关注到了由技术带来的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存在大量的商业机会,而自动驾驶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富集型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最具想象空间的领域。“我们内部有句话:没有云计算,何谈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何谈人工智能?我们是一路从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关注而来,主线还是看大数据真正富集的方向在哪里。”朱天宇说。

但是,见过很多第三方辅助驾驶的方案商后,蓝驰发现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是很难融合的。朱天宇判断,必须从整车制造的角度去看自动驾驶怎么落地,因为整车厂在价值链上依然是整合资源能力最强的一环。

2016年下半年,就在朱天宇决定将行研视角往整车延伸的时候,一次他和李想探讨自动驾驶落地路径,李想便大力邀请朱天宇去看看他的造车项目。“与其讨论那些辅助驾驶方案怎样落地,不如来看看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李想说。

李想把朱天宇带到办公室深谈了一下午,介绍自己对出行终局的判断和造车路径的设想、为什么叫车和家、以及关于小车和大车的设计。“聊完之后我就觉得不一样,打动我不是因为当时的小车计划,而是他对未来整个出行格局的看法。”朱天宇说。

其实,那是朱天宇第一次听李想详谈造车。此前,朱天宇只知道李想结束了所有参与的天使投资,投资的群全部退出,项目都不再继续投钱,新项目也都不看。“他从一开始就all in了,第一轮就自掏腰包。”朱天宇说。因为蓝驰在技术和行业研究上的积累,两人认知很快对齐,在聊完第二次后蓝驰就决定下注。

“现在回想,就在2015、2016年左右,大家的认知可能就开始分野了。”朱天宇回忆。作为投资人,如果你只是迷信技术,可能更喜欢看那些做技术的。但蓝驰一直强调的是,你的技术是不是有造血能力,支持技术不断的滚动变大、提升壁垒。

事实上,从大数据赛道开始,蓝驰创投就有个核心观点:一家企业必须具备“一边赚钱,一边赚数据”的能力,这也和蓝驰最终选李想的逻辑一致。“有些方式是先烧钱把壁垒拱起来,再去想怎么赚钱,但是很可能没等到赚钱那一天就轰然倒塌了。”朱天宇说。

尽调过程中,除了理想汽车,蓝驰创投把其他新造车都看了一遍。“但真正按照我们说的,闭环的解决问题,把场景、需求都想清楚,并且针对问题、挑战想清楚了怎么解决?只有李想给我们的答案是最清晰的。”朱天宇表示。所以蓝驰在 2016 年参与了理想汽车的 A 轮融资,并且连续投资 4 次。

除了新造车,蓝驰创投也调研了大量主机厂,比如上汽、一汽、吉利等传统厂商。“我们的视角不在于了解传统厂商怎么看,并不需要传统厂商告诉我这个路径对不对,我们已经认可李想的路径。”朱天宇说,“但是我要了解整车制造的难点,要知道自己在冒什么样的风险。”

理性了解整车制造的难度后,在对李想的团队尽调时却收获了“惊喜”。朱天宇介绍,在和核心团队访谈一圈下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负责生产设计和制造的高管。“他办公室墙上有两张大图,是他的时间表,当他讲起这张图的时候很骄傲。”朱天宇说,“因为这个时间表里的每一个节点,李想的团队都没有错失”。

2016年,市场正处在各类“PPT造车”不断地跳票的时期。而李想的团队一个时间点都没有miss,什么样的组织执行力才能实现这一点?“打动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李想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如何把互联网产品经理、汽车工程师、地面汽车服务人员、销售人员,这么多不同画风的人放在一起好好共事。”朱天宇表示。

事实上,蓝驰创投10年前曾在硅谷亲历Nokia的教训,也增强了捕捉理想汽车的信念。“要跨越生产力的创新鸿沟,更要跨越生产关系的创新鸿沟。硬件大企业往往很难接受Software eats the world的理念。”朱天宇认为。

今年6 月,前奥迪研发主管莫彼得(Peter Mertens)在 cleantechnica.com 的采访文章里面说到:“要管理软件就需要软件工程师和软件组织架构。如果让硬件组织架构的硬件管理者去负责你的软件,怎能期望获得成功?” 而朱天宇认为,李想构建的新组织体系,具备降维攻击的优势。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可能在迭代速度上掌握主动权。

连续创业者光环下的困难重重

5年前,李想创办理想汽车,首款车是SEV低速电动车,因监管政策不明朗,这款车型在2017年末被砍掉。

这次刹车在朱天宇看来,并不能悲观的定义为失败。“SEV本质上是李想整个路线图里的一部分。从第一天开始,他就要做一辆小车、一辆大车。这代表了他对未来出行格局的思考”。李想Day ONE的思考就是围绕今后的出行产业: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谁来卖产品、谁来卖服务?产品和服务应该长什么样、应该什么样的成本和价格?无人驾驶在这里意味着产品的什么变、服务成本结构的什么变化?因此未来出行会长什么样?

“从我们的角度,无论SEV本身尝试与否,这个思考框架都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如果因为监管局限,SEV不能快速形成造血能力,这个逻辑就断了。”朱天宇表示。所以,SEV的终止并没有影响蓝驰对理想的支持。

在SEV停掉的前后,蓝驰创投为了帮助团队解决技术落地、造血能力等问题,在2018年的CES,特地去探访了几家美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包括被亚马逊收购的Zoox,Argo等。目的是想了解美国主机厂的视角,以及美国这些技术公司的商业路径。“当时Zoox给我们一个视角,就是变成一个大型的企业服务软件,有很多的operator在后边,车到了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就被人接管。这也是一种思路,但是不代表就能完全跑通。”朱天宇说。

当年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朱天宇就在理想汽车公司约了李想跟团队一起交流在硅谷的发现。“当时,我们主要探讨年前在硅谷看到的各种新模式和造车路径,总结硅谷项目给理想汽车带来的经验。这跟大家原来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朱天宇看来,新造车企业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技术去解决需求。要在一开始就让商业模式转起来,而不是等着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的共计情况决定产品分级。而且需要有良性的自我造血能力,而不是一直等着技术的100%完善和供给。

“过程中必须持续的形成造血能力,才能往前走。”朱天宇说。“这时候幸运的是,李想一开始就是用精益创业的视角在控制成本,所以他给自己争取了出第二次出牌的机会,SUV的研发其实一直在进行。”

事实上,SEV放弃的节点也是理想汽车推进新一轮融资的阶段,很多新接洽的投资人冲着李想的第二张牌而来。但朱天宇觉得,牌只是一部分。“核心还是我们对路径的选择和认可,以及尽快打出第二张牌。”A轮之后,蓝驰的每一轮追加都是在领投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决定的。“对我们来讲,对他的支持是一贯的,没有任何犹豫。”

通常,面对资金体量更大的后端资本市场,投资人听得懂、也更喜欢听的故事是做一个“中国版特斯拉”。但是,第二款车型的技术路线,李想再次撇开了主流的纯电动方案,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这一技术在电机驱动和动力电池之外,还需要额外配置内燃机为基础的发电机,以兼顾电动体验和续航能力。

这种“独辟蹊径”让李想在融资上再次碰壁。

“这里面有太多的反常识,可是我觉得很正常,他一次就把我说服了。”朱天宇说。选择增程式恰恰是因为李想在闭环的解决问题。增程式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市场充电桩、电池的现状,也用一个更可控的成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价格定价区间和很可观的毛利。“我们希望理想汽车通过自己的造血能力来支持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逻辑都是一样的。”

在最近一次参与理想汽车C轮融资时,蓝驰创投逆势重仓追加。在这笔投资前,蓝驰的团队自己写了个程序,去汽车之家网站上把所有的用户评扒出来做统计。结果显示,电动车评论数排第一的关键词是“里程焦虑”。而车型选择评论数最多的是“SUV车型”。“这些数据体现的事实,再一次和李想的产品路径形成了非常好的印证,很充分的支持了他的产品定位。”朱天宇说。再加上增程式带来的成本结构优化,通过电池小、轻便、更节省能源为产品带来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朱天宇看来,李想造车压力最大的时刻其实是第一款SUV交付前,2019春节后到11月交车前。“交付前很长一段时间,李想和团队每周末都有一天的会讨论质量问题。所有业务条线负责人和部门leader,都要承担质量的问题。”朱天宇说,“那段时间,全员都知道质量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李想团队内部,他们有个参数代表出现问题的概率。通过全员不断优化,这个概率从最初的几百到后来几十、最后接近丰田的生产线。“李想想的很清楚,我就这一个单品,而且我直销,用户口碑对我很重要,所以后来获得了98%的推荐率。”朱天宇说。

事实是,第一批SUV不仅如期交付,还提前更新了2020版。这背后正是李想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架构。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已有10400辆理想ONE交付给用户。未来,理想汽车也将专注于满足日常和周末家庭出行需求、售价在15-50万元区间的SUV车型,2022年计划发布一款全尺寸增程电动SUV,将装备下一代增程动力系统。

入局万亿美金赛道

也是在第一批SUV产品定型后,正式交付前,理想汽车C轮融资再次面临困难。最终,在接触了大量机构投资方后,美团王兴携身家入局。

“王兴被李想打动,就跟我被李想打动是类似的。因为大家都是在相同的认知结构上,所以更愿意从认知结构上去认可对方,而不是只从细节或者市场反馈来做判断。”朱天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王兴在决定投资李想前,花了大量时间跟供应链上的人交流。“你要聊到这个程度再决定去投。就像我们自己做尽调时,在供应链上得到的信息是最有助于判断一个主机厂的实际的情况的。”

而朱天宇跟王兴的接触不是投资李想才开始的。“我认为投资理想汽车是对他未来打开整个美团的战略空间,很重要的一步。”朱天宇说。因为正如他们探讨,衣食住行的“行”的智能化是很大的市场。这个“行”包含了不同的半径里,人和物的移动,从1000公里、100公里、10公里、1公里、100米,甚至到最后1米,都可以移动。载具运人、运货,使得人和物在空间里不断地移动。

智能化的革命,对于整个人流和物流在全世界范围内整个空间内的流动方式,都可能带来一次重新定义的机会。当车从出行工具变成有智能的产品的时候,有大脑、有小脑、有眼睛、有耳朵,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帮助人类去延伸他的感知体系,去把整个空间进一步数字化,成为去探知空间、去数字化空间的一个新工具。

“美团外卖就在做‘行’的事。”朱天宇说。如果说互联网是上一波的技术驱动,下一波在哪?空间数字化、下一代交互界面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行”的智能化层面,最大的趋势就是无人驾驶。在朱天宇看来,L4 以上自动驾驶对道路数据和道路感知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对于高精地图、通信网络以及车路协同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要求很高,这里面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谁能率先完成动态数据闭环的收集。

一条线是特斯拉或者理想汽车这样,单车智能,自己闭环去训练这个智能,通过规模,看能不能变革载具。这肯定是最先进的,因为它的迭代速度会更快,这是稳定的,从创新的演进速度来讲,也更有效率。

另一条线,滴滴是国内视角最全面,可以借助运营体量,了解主机厂的视角。可从整个出行网络的视角看载具应该怎么去匹配,也有自动驾驶智能的视角。

“与其讨论 L4 的落地时间,对于包括理想汽车在内的新造车企业来讲,更大的视角应该是,把销量做上去,把智能的模块做出来。”朱天宇认为,“最终,大家都是眼见为实,谁先实现效率跃升,谁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未来,出行将是个至少万亿美金的大赛道,会出现千亿美金的大公司。中国本土市场很大,美国市场上特斯拉很有竞争力。苹果、华为依然有机会后来居上。谷歌、亚马逊里头也可能有一个抽到一张、半张牌。

在朱天宇看来,未来理想汽车要提升价值,还将要跨越的几个大台阶:第一是销量的突破,第二是智能化,第三就是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我们愿意跟李想一起往前走,也是看到了他对终局的构想。”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