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战略背景下,腾讯云*百万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开服了。
7月3日,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开服,整个数据中心集群规划容纳服务器超过100万台。
据腾讯方面介绍,该数据中心是华南地区*的数据中心集群,也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的新基建项目。
今年以来,国内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战略,数据中心是其中的核心内涵之一。
不久前,腾讯宣布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其中,在数据中心方面,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
科智咨询发布《2019-2020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市场规模*值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300亿元。
报告预计,2019-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6.9%;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5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大手笔投资筹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他们的投资逻辑是什么,IDC下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
1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长啥样?
此次最新开服的腾讯云计算清远数据中心,腾讯展示了多项数据中心建设的自研技术。
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内部机房
作为腾讯云*容纳百万服务器的数据中心集群,清远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用地面积超过400亩,约等于40个足球场。
100万服务器的*超大数据中心究竟是多大一个规模?
腾讯云服务和运维总监徐勇州形容,腾讯今天所有的业务,包括QQ、微信、腾讯云所有业务整体大概就占用100万服务器。
而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从土建到投产耗时仅一年,创造了同等规模数据中心交付的行业新纪录。作为对比,传统的数据中心这个过程耗时需要三年。
“关键因素是当地配套跟上非常及时,我们也采用了新技术,这两者结合,建设速度是加快了。”腾讯公司IDC平台部总经理钟远河表示。
钟远河口中的新技术,是腾讯最新的数据中心建设技术T-block。它将数据中心各模块以标准化、产品化形式交付,实现数据中心像乐高搭积木一样快速建设。
目前腾讯数据中心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钟远河打了个比方,数据中心原来传统的建设方式是工程总包的方式,就像买一个房子需要一个工程队,按照业主需求来装修;而数据中心是按服务器的需求在装修。
“现在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把里面的部件模块化,厂商做好后,到工地上一拼就可以做起来了。”钟远河说。
钟远河提到,T-block技术除了安装速度特别快,运维管理能力也大大增强,上了规模之后,成本可以持续下降。
据腾讯官方数据,基于T-block高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土建建设周期缩短50%,机电交付周期缩短40%,机电整体交付周期3~5个月,可分期按需扩展,初期投资下降30%以上。
除了建设速度提升外,清远数据中心还是腾讯云*大规模部署腾讯云星星海自研服务器的数据中心。
在去年10月29日举行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了星星海自研服务器。
和传统服务器相比,星星海统一的整机方案可以支持不同的CPU主机,高兼容架构和统一规划的硬件底座,可以支持未来3-5年的服务器产品演进。
据腾讯介绍,星星海服务器针对云端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场景进行软硬件优化,使得基于星星海的云服务实例综合性能提升35%以上。
它满足云计算场景下对服务器的超大规模交付、需求多样化、高性价比、高可靠性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等方面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数据中心是存放计算、存储及网络设备的机房场所,机房建设复杂,能耗居高不下,后期人工运维存在诸多漏洞。
其中,数据中心能耗表现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2019年2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PUE值)需达到1.4以下。
为了解决传统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称,其通过采用间接蒸发冷却、HVDC+市电直供、冷热通道隔离、优化气流组织、太阳能供电等节能技术和系统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的办法,数据中心PUE值低于1.25,在整个华南地区处于*水平。
此外,腾讯通过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数据中心高度智能化。
例如,通过腾讯自研的腾讯智维平台,让数据中心经理远程就能运营管理数据中心,并通过巡检巡逻机器人及腾讯觅踪智能安防管理,简化运维流程并减少人员操作失误风险,让数据中心运维更可靠。
2
腾讯IDC演进路径
20年前,腾讯*个数据中心在深圳东门建立。经历多年技术迭代,腾讯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上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实践经验。
除了将数据中心产品化,伴随每次技术迭代,腾讯还逐渐开放了云服务。
2006年,腾讯建起*代数据中心,采用的是传统电信解决方案,即以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
高能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公开资料显示,当时数据中心PUE值在1.6左右。
2007年,以天津滨海数据中心代表的第二代数据中心开始全面转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
该代数据中心为UPS架构,采用了当时*进的自然冷却等节能技术,PUE值达到当时业界*的1.4。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应用,意味着腾讯具备了向外输出云服务的能力。2010年,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开始对外提供云服务。
2012年,腾讯数据中心开始加大自研力度,以“微模块”为核心技术的TMDC第三代数据中心技术开始投入应用。2013年,腾讯云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
2015年底,第四代腾讯数据中心T-block技术正式推出并沿用至今。T-block的诞生,意味着腾讯自建数据中心正式进入标准化、模块化、低PUE阶段。
此后,腾讯开始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增加服务加点。腾讯在硅谷、法兰克福、伦敦等多地部署数据中心。此外,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大型自建数据中心也在国内陆续投产。
2016年以前,腾讯云数据中心仅覆盖全球7个地理区域、11个可用区,在内部被戏称为“711”。一年后,腾讯云布局的地理区域数量提升至21个,境外合作服务节点从3个提升到11个。
最新数据显示,腾讯云已经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运营着54个可用区,部署服务器机架超过10万个。
今年4月9日,腾讯云宣布成立“星星海实验室”,这是腾讯历史上*硬件工程实验室,也是腾讯云面向产业互联网加速技术自研的重要战略。
今年以来,腾讯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正加速落地。
6月6日,腾讯上海数据中心项目在上海松江正式开工,该数据中心将承担各种大规模AI算法计算、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
6月23日,腾讯宣布将在天津既有数据中心基础上,在滨海新区新建一个容纳30万台服务器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3
腾讯的IDC投资逻辑
整体来看,腾讯数据中心的布局与腾讯云业务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即通过大量资源投入实现地理区域扩张,为不同地区客户提供云计算、云数据、云运营一体化的云端服务体验。
随着腾讯云业务近两年高速发展,腾讯对于自建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在激增。
在很长一段时间,腾讯的云业务和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围绕社交、游戏、视频等C端业务进行,对服务企业、政务部门涉足较晚。
“930变革”改变了这一切。
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并开始实施产业互联网战略。其战略方向的调整为:腾讯云以枢纽式的连接,把C端消费互联网资源连接到B端产业互联网,扎根消费互联网,进一步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应运而生。
在这之前,腾讯云只是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的一部分,在资源调动、客户获取或是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都远不如早早入局的阿里云。
“930变革”后,腾讯通过CSIG新事业群打通B端服务,联合更多的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云业务开始加速追赶。
腾讯2019年财报显示,腾讯云全年收入超170亿元,与2018年的91亿元相比,同比增长超86.8%。同时,云业务占到了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总收入约17%。
早在2019年第三季度,腾讯云就实现破100亿以及付费用户规模突破100万的“双破百”成绩。而2018年Q3前三季度收入仅为60亿元。
在上述突破之下,腾讯宣布成为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也是全球五家服务器数量过百万的公司之一。
此外,腾讯也是*家带宽峰值达到100T的公司。这标志着,腾讯服务的业务规模、承载的网络流量已经迈入全球*梯队。
在2019年一季度财报中,腾讯首次单独披露了“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其中在提及云业务时,腾讯表示,“在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之前,我们的云基础设施就已经达到了可满足内部云需求的庞大规模。”
腾讯自家业务上云的需求一直在推动自建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落地。在过去5年间,腾讯游戏云与腾讯视频云陆续落地,在游戏和视频领域开始输出云服务能力。
2019年12月底,QQ实现全量上云,这对于处在高速发展期的腾讯云而言,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除了QQ外,按照腾讯在2019年初提出的目标,腾讯将在三年内把所有增量业务都上云,2020年的目标是实现50%的增量上云。
徐勇州认为,腾讯未来在数据中心的投入,一方面是腾讯云的业务布局和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腾讯看到后疫情时代增长的市场需求。
“腾讯建数据中心不一定是跟业务强相关的,是因为这社会有这个需求。”徐勇州告诉记者,在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的需求从线下办公往线上办公转,带来很大的存储、计算的需求,这也对数据中心的规模产生新需求。
疫情之下,“无接触经济”概念的兴起,一定程度利好在线文娱、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产业链。高增速的云业务,拉动着云服务基础设施需求增长。
以协同办公领域为例,腾讯推出云办公全家桶“套餐”: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近10款产品协力下场。
其中,去年12月刚刚上线的腾讯会议,亦抓住了疫情期间远程办公领域的旺盛需求。今年5月,腾讯会议宣布,在推出后的两个月内,其日活账户数超1000万。
为了满足产品需求的飞速增长,1月29日起,腾讯会议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100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据路透报道,仅在今年腾讯云计算部门已经招聘了超过3000名员工。
钟远河告诉媒体,现阶段腾讯数据中心在华南、华东的投产速度会较快,而在华北和西南会慢一点。
“这个跟人口分布有关,中国现在人口密度*的,消费力*的是在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还有北京的京津冀这块,所以我们首先会在这些地方投产。”
4
巨头加码,超大型IDC成趋势
在后疫情时代和新基建战略的大背景下,超大型数据中心作为云服务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间争夺的新战场。
4月20日,阿里云率先宣布未来3年将会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一个月后的5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对外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
其中,在数据中心方面,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6月6日,快手宣布投资百亿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数据中心,占地约500亩、容纳30万台服务器,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这是快手*自建超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将由快手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独立完成整体的概念设计。
6月19日,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
在新基建战略背景下,作为云服务的底层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今年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巨头不约而同投入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而从具体表现来看,彼此间的发展侧重仍然相当明显。
对于“追赶者”腾讯而言,5000亿元投入新基建,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基础设施搭建与技术积累,提升腾讯云在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对于阿里云而言,其自成立以来确立的自主研发道路仍未看到尽头。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云的2000亿投入,除面向未来数据中心建设外,更聚焦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
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常年保持4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自研飞天云操作系统、含光800芯片、神龙服务器、自研云交换机、高性能低延时网络、大计算系统集群等核心自研技术,在不断巩固阿里云的技术护城河。
对于百度来说,投入建设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更多是把云作为其AI战略的技术支持。3月初,百度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对百度云进行架构调整。“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被整合进“百度人工智能体系”。
尽管战略侧重各有不同,但发展超大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巨头间一致的目标。
根据Gartner的测算,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减少但体量越来越大,预计2015-2020年数据中心数量由45万个下降到42.4万个,而机架总数由497.7万个上升至498.5万个,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正在向着更大规模的趋势发展。
腾讯云资源管理总监阮梦此前表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集群能够更好地承载用户大规模的用云需求,也能够降低整体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用云成本。
“未来,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建设大型和超大型的数据中心集群会是腾讯云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思路。”阮梦说。
超大型数据中心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个基础上要想实现更安全、稳定、节能的目标,云服务基础建设商需要在技术上有更好的表现。
“大型数据中心在方法论上的研究是做得特别透的,因为涉及的投资特别大,运营成本特别高。”钟远河称。
他告诉全天候科技,中小规模的数据中心运维都是主要靠厂家和供应商或者总包工程方做服务。而大型数据中心因为出于种种考虑,除了要自定技术参数外,还要对运维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了解研究。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在用的数据中心数量达到2213个,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12.7%,规划在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110个。
随着新基建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巨头携带资金和技术进场,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或将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