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总是能听到影视人转型做短视频,还做得风生水起的故事。
曾经在《奇葩说》出演小剧场的演员仇佩佩,于2019年4月开设抖音账号“灰姑娘的裁缝铺”,一年时间,粉丝数1097w;
壹心娱乐CEO杨天真,近日也宣布下海短视频,通过分享穿搭和工作心得,数月内便积累40w+粉丝,6月1日晚直播更是一度达到2w+观看人次;
更不要提入局更早的湖南娱乐MCN和中广天择,一手将张丹丹、晏维等知名主持人,打造成垂类头部账号。如今晏维粉丝数400w+,张丹丹在母婴垂类直播带货领域也成绩斐然。
人人想做短视频。
毕竟,从2017-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开始下滑,从去年开始,开机剧组数量也在下降,横店一片萧条,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公司关停数量在不断攀升。加上今年疫情影响,2020年初至今,全国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
与之相反的是,短视频行业却冉冉升起。短短两三年,抖音DAU持续增长,从2.4亿增至4亿。而由于今年“宅经济”的大热,短视频、电商直播又被带上了风口,在上半年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转型短视频,似乎就成了不少影视人的救命稻草。
看起来是个好主意。短视频投入成本低、应用场景丰富,传播时效快、变现周期短等优点,对比高成本、长周期、成功率低的影视内容,在行业低迷的当下,自然是更好的去处。
可是,当不少影视人去做短视频时,却总发现了不少问题:明明用了最专业的机器,最炫酷的剪辑技巧,可流量却还不如隔壁用手机拍的?
降维打击?你想太多了
从外界看来,从影视到短视频创作,无论是技术运用还是内容策划,都像是一场“降维打击”。
从表演,到编剧,再到后期剪辑,这些专业科班出身的影视人,都能*碾压短视频。甚至不少影视人也这样认为:90分钟的电影都拍过了,还怕这短短的一分钟以内吗?
说真的,你还是应该怕一下。
因为,传统影视和短视频内容,从根本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在短视频生态下,竖屏内容的流量普遍高于横屏内容。所以对于影视人来说,由横屏拍摄变为竖屏拍摄,意味着许多镜头语言、叙事方式,都会随之改变。
另外,短视频的C2B2C模式,也让内容生产与传统影视完全不同。UGC/PUGC/PGC等内容生产者(C端)通过平台(B端)上传内容,吸引用户前来观看(C端)。通过不同用户观看习惯,形成用户画像,再利用画像对用户和广告商客户进行精准匹配,形成流量池。
也就是说,短视频内容崇尚“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内容个性化属性极高。
这就导致了,短视频领域生产的内容,必须高度匹配用户的喜好及观看习惯,达到“高完播率+高互动率”的效果。这也正是抖音的核心爆款算法机制。
说白了,短视频思维,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去倒推内容的创作。
因此,这些创作过程,和传统影视都完全相反:
影视剧通常以讲故事为先,短视频要求“先立人设”;影视剧讲究慢慢铺垫,完整起承转合,短视频则恪守“黄金3秒”原则,开头即制造冲突抓住眼球;影视剧需要更艺术化的表达,而短视频则完全以数据为导向,用户流量和商业变现为价值*化。
这么说吧,影视人做短视频,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内容创作上,就是需要把过去对内容的认知完全打碎,然后进行重建,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短视频生态的玩法。
看到这里,你还敢说影视人做短视频,是“降维打击”吗?
什么样的垂类适合影视人?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
也正是短视频的强用户导向,垂类内容往往比泛娱乐内容更受欢迎。一个垂类账号,哪怕只有200w粉丝,也比泛娱乐账号的500w粉丝来得更有价值。
比起泛娱乐内容,垂类内容的用户针对性更强,粘性更高,粉丝画像更清晰。这样一来,与广告商目标受众越匹配,所带来的商业变现能力也就更强。
一个在短视频领域普遍的认知就是,内容创作者应挖掘出自身最擅长的一面,再结合自己本身的性格,创造出具有强差异化的内容。
而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垂类领域,不仅是当下的“流量洼地”,也非常适合影视人入局短视频。
那就是剧情类账号。无论是编剧、演员,还是后期摄像、剪辑,从技术层面上都天生适配。
数据显示,除了美妆品类,用户点赞量、转化率、完播率、观看量等指标中,剧情类账号均是几大垂类中最高的。
对于用户来说,剧情类账号内容更易懂,完播率高;任何人都有观看剧情账号的停留习惯;带剧情的内容,更容易触发用户情感,互动性高。
剧情类账号相比其他垂类,更容易“跨界”。如萌宠+剧情的柯铭、汽车+剧情的车老湿、美妆+剧情的陈采尼等。易变现的垂类结合剧情,自然会创造出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