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浪潮,似乎正在到来。
截至3月27日,全国16省市发放了42亿元消费券。
国家23个部门印发了实施意见,推出了19条举措,刺激消费。
消费金融也成为了刺激消费的一大利器,各个金融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低息产品,利率*达到了4.35%。
这相当于借1万,每天的利息只要6毛钱。
一些消费金融的从业者认为,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浪潮已来,而属于消费金融的小高峰,可能也要到来……
01刺激消费
在举全国之力与新冠疫情搏斗两个多月之后,中国逐渐安稳。
“现在中国内地是世界上复工复产安全性最高的地区之一。”3月29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复工复产,那什么时候才该复呢?”
中国经济确实也等不起了。2020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20.5%——2019年12月,这个数字还是8%。
因为疫情,各行各业受伤惨重:业内人士估计,旅游业损失1.5万亿,餐饮业损失近万亿,电影业几乎零收入……
目前,一些政府开始频出奇招,试图将困在家里的人们,再给拉出来。
各地政府纷纷给老百姓撒“消费券”。
比如,在杭州,你可以在支付宝上领一些消费券,“在实体店花40元,减10元”。
而这些钱,都来自政府补贴。
华夏时报统计,截至3月27日,全国16省市发放了42亿元消费券。
为了“刺激”大家,一些政府官员也主动出来带动消费。
上周,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就下了一趟馆子,点了春笋牛腩套餐,吃到光盘……
春江水暖,一些行业已感受到消费报复性反弹的迹象。
在广州的一家海底捞,需要等位两个小时了。
而海南已有3.6万余家餐饮企业正常营业,行业复工率近90%。
“什么时候国内的餐饮行业全面恢复了,就代表这场战争全面胜利了。”有网友如是评价。
“我们最近上线了12期免息购买新品iPad Pro的活动,1个小时,全部卖光。”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总经理Ceego告诉一本财经,“这比2月平均日订单提高了95%以上。”
各地景区也不甘落后,纷纷打折迎宾,甚至免费。
比如,杭州55家A级景区免费开放,西安国有3A级景区免票三个月……
而人们出行的意愿也越来越强。
“被病毒夺走的2个月,我们要夺回来。”
携程旅游大数据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78%的国人有意愿在近期去景区旅游。
有专家提出,后期要刺激消费,还有一个可用的杀手锏——临时增加一个长假。
“对旅游行业来说,一个七天长假的收入,可以占到全年收入的15%。”著名旅游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对一本财经表示。
他认为,因为疫情,很多人不敢提前确定五一长假的行程。
“如果国家现在取消五一长假,将其挪到疫情更尘埃落定的五月中下旬,并且在8月增设一个七天长假,效果会更好。”他表示。
对比之下,娱乐业的复苏显得滞后。
3月20日,全国部分影院复工,票房收入仅为1.38万元。
为了防止疫情重来,近日,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
尽管不是所有行业都完全复苏,但消费浪潮崛起的苗头已开始出现。
02金融刺激
消费崛起,作为刺激消费的大杀器——金融,也开始动作频频。
银保监会近日就指出,将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
“在后疫情时期,新消费与新基建,将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Ceego告诉一本财经。
各大银行已瞄准了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开始布局。
2月,工商银行的“融e借”,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这款产品*的卖点是,年化利率统一降到了4.35%——也就是说,借1万元,每天的利息还不到0.66元。
其他银行紧随其后。一位建行员工表示,建设银行的“快贷”,“利率也调到了*4.35%”。
“目前,六大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都推出了这样的产品。”一位银行从业者表示。
除此之外,一些城商行也开始“促销”。
媒体报道,在一定期限内,重庆农商行将“渝快贷”的*年化利率降至5.1%,上海农商行将“鑫易金”12期分期的优惠费率设为年均3.6%,南京银行等银行还推出了拼团活动,参与贷款的人越多,利率越低……
降低利息,这是常见的刺激资金流动的方式。
金融科技也参与到这场刺激大战中来。
最近两个月,在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上,推出了抗击疫情商品免息专区。
“除了免息分期之外,还有定金预售抵扣和平台补贴价,部分甚至比双11都便宜。”Ceego表示。
有趣的是,一些运动、游戏产品的订单量,增速明显。
比如,智能健身收腹仪、智能跑步机、体感健身跳舞毯等运动健身产品,增长达到60%;而集合多种健身游戏的任天堂Switch游戏机,订单数提高了100%。
“消费金融在最近两周的增速特别快。”一家持牌消金的业务负责人孙淑贤称,他们的业务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甚至有超过去年的苗头”。
她还监控到一个特别的现象:用户的犹豫期缩短了。
一般来说,一个用户从注册到下单,会有几天的犹豫期。
“但现在下单的速度很快,很多用户没有了犹豫期。”她认为,这有明显的报复性消费的特征。
“行业的头部消费金融平台,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营,业务也全面回暖。”孙淑贤认为,未来一个月,消费金融将达到高潮。
03风控难点
但是消费金融的爆发,还存在一些变数。
首先,短期内,线下业务会受到影响。
“部分行业线下的交易额会出现下降,并会由线下往线上迁徙。”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淑贤也认为,短期内,线上的增长还弥补不了线下的锐减。
其次,逾期率在短期内不太乐观。
“用户的收入减少,还款意愿也会出现一定变化,也有一部分的用户会借此机会逃废债,这些因素会推高整个行业的不良率。”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淑贤也发现,最近几家消金机构的逾期,“已快突破两位数”。
同时,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反催收”的力量。
“因为去年对金融的打压很重,所以出现了很多反催收的组织,形成了退息产业链、投诉产业链等等。”孙淑贤称,这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坏账上升。
此时此刻,恰恰是最考验风控能力的时候。
“繁荣时期是看不出风控的好坏的——如果业务扩张很快,作为分母的贷款余额变大,不良会被稀释。”融慧金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羽认为,只有当业务进入平缓期,甚至开始缩量时,不良才会真正暴露。
“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因此,风控能力的好坏,决定了谁能抢占下一波消费金融的高点。
“我们会主动将客群上移,做收入更为稳定、偿债能力相对较强、定价相对较低的客群。”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认为,受疫情影响,整个金融行业会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的用户迁徙。
而张羽认为,风控的精细化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我有两张信用卡,有一家准确识别出我是高级白领,把我放在好人里面,甚至给我提额,另一家把我放在高风险用户里面,给我降额,你说我会偏向于哪一家?”他问。
他观察发现,疫情之后,金融机构的风控需求增加了,也更舍得花钱投入。
很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在过去,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对于模型分、反欺诈类风控产品的测试速度是慢慢悠悠的。
而现在,它们的风格骤变,节奏加快,“都在催促我们尽快上线”。
还有很多金融机构表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希望提供市面上缺乏的相关工具。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金融机构都会有‘年盹’,需要一段恢复期,但今年,年盹没有了,大家对风控的诉求*强烈。”张羽表示。
“从市场面看,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是短期的,是阶段性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长期利好,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金融对于疫情后的消费刺激,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4月,中国的消费金融会迎来一波高峰吗?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12539起
融资事件
6106.97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66家
企业
2466家
涉及机构
704起
上市事件
8.1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