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行跳到PE行业,TPG亚洲公司董事范海洋已经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了9年。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曾参与多个大消费领域的投资和退出,包括投资轻奢珠宝品牌APM Monaco、民族品牌李宁,并且参与了高端私人医疗机构和睦家的私有化等等。
在他所关注的消费领域,中国中产阶级崛起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起伏,对消费的投资方法论也在不断变化。范海洋说,做投资时,他会着重寻找每个品类里的“杀手”,深挖其独特DNA,在一个下行周期里,能够凭借自己的亮点抢占市场份额,就是好标的。
TPG亚洲公司董事范海洋
做投资,就一定要深刻扎根在这个市场
回想毕业至今的工作履历,范海洋总结自己一直“按部就班”。
2008年,范海洋从北京大学毕业,金融专业的他曾在投行实习,毕业后依旧选择了进入投行界,在巴克莱(Barclays)香港工作。工作三年后,范海洋同其他投行出身的人一样,在这个时间节点考虑起了未来出路:要么继续做投行、要么读MBA、要么从卖方跳到买方,他选择了后者,在2011年加入了TPG。
从投行到全球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从香港回到内地,对范海洋的职业生涯来说是很重要的转折点,但他回想: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他觉得,想要投资于内地市场,就要深刻扎根在这里。“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我没有微博账号。因为我在香港那几年刚好是微博在内地崛起的时间,我没有用过,等我回到内地就直接跳到了微信时代,每天从微信、抖音等等接收大量信息。”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无法真正了解,也就没有话语权,做投资一定是这样的逻辑。
投资人的身份已经伴随了范海洋近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主导了TPG对轻奢珠宝品牌APM Monaco的投资,并在投资以后帮助其提升运营和效率;参与投资了民族品牌李宁,并深度参与其投后运营改革,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参与了和睦家医疗的私有化投资……每一次出手都是酝酿良久的结果。
在他看来,投资急不来,特别是处在周期尾部时更要谨慎。
从刚入行时高强度的工作内容、高压力的自我学习速度,到后来尽管不用在工作时长上过度压迫自己,却面临了更大的精神层面压力——判断分析项目、怎么抢下来好的项目、如何在内部说服自己的投委会、如何才能让整个交易更加合理化——这些都让范海洋持续紧绷,尝到了投资的苦。
但他又对此极为坚持:“演员喜欢演戏,就是可以把自己放在不同的角色里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做投资也是一样的,其他的工作很少能像我们这样,对不同的行业都有深层次的理解,逼着自己快速学习,在更短的学习曲线达到一定高度。”他有些乐在其中。
投消费,要看这个品牌有没有独特DNA
多年历练摸索,范海洋找准了自己主攻的投资方向——大消费领域,在TPG内部,他主要负责中国区大消费行业的投资。
范海洋总结,在消费领域,国内的中产阶级崛起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基于团队对行业的观察和考量,TPG主要关注这样几个主题:
首先,寻找每个品类里的“杀手”,深挖其独特DNA。详细来说,就是有独特业务模式、具有足够自身亮点、能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公司。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时期,行业增长放慢,范海洋在寻找在细分领域有绝对亮点的品牌,他进一步解释,这种亮点可能是业务模式、供应链模式等等。
今年4月,TPG宣布与APM Monaco达成协议,从其创始人手中收购30%的股权。这个轻奢快时尚珠宝公司,是第一个把服饰快消模式规模化应用到珠宝行业的品牌,业务模式极具创新,很符合TPG在消费领域的关注方向;另一方面,尽管轻奢珠宝行业长期以来竞争都很激烈,但范海洋十分看好APM Monaco推陈出新的能力,这可以让公司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他看来APM Monaco可以实现较高的增速和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其次,回归中国本土品牌。“国内长期以来都在给海外品牌做代工,积累了很多设计、制造、生产方面的经验,从自身能力来说早已升级。同时,从需求端来看,国内消费者目前有去品牌化的需求,也不再一味追求国际大品牌,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注重这个产品能否解决自己的痛点。”范海洋说。
在他看来,如今很多国有品牌公司、甚至是没有品牌但供应链能力足够强的公司很值得关注。
第三,关注有口红效应的资产或公司。范海洋介绍,在一个周期尾部,投资标的的估值都普遍偏高,此时需要投资具有一定韧性、抗周期能力的行业和公司。
所谓韧性,一种是刚需,如教育和餐饮等,另一种非刚需,但是由于经济放缓,相对于其他品类是相对受益的一方。“比如化妆品,口红其实用不用都行,但在一个下行周期中,消费者以相对容易承担的价格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精致,何乐而不为。”
同时,TPG在美国投资了很多彩妆和护肤品公司,这些投资经验也一直被应用在寻找中国合适的投资标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