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浪潮翻涌,挑战不断。10月1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2019中国创业武林大会在北京召开。围绕智能科技、教育、消费、新能源、大健康、企业服务等行业,创客和投资大佬们分享前沿趋势、解析投资策略。
此外,「201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新芽榜50强榜单」、「201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风云榜50强榜单」、2019投资界「F40中国青年投资人榜单」等多个奖项也在大会上揭晓。作为国内首家投资维度的企业评选,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评选(Venture50,简称V50)已陪伴创业者十四年,现已成为行业内评判高成长企业投资的最权威的参考标准。
在下午以教育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中,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乂学教育-松鼠AI合伙人梁静,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晶,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
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总经理、管理合伙人赵征共同参与了研讨,讲述新技术发展为教育带来的发展新契机。
以下为讨论内容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主持人:面对经济下行周期,教育行业持续展现出来的逆周期的能力,使投资机构对教育赛道热情不减。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5G等科技的加入,给教育带来哪些技术上的变革?
赵征:我是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总经理和合伙人,去年我们独立分拆出来做教育产业基金,目的是把新东方这么多年的品牌、经验和资本方面的积累,能够赋能和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这样基金的方式,能够更加市场化来运作,参与到整个的教育创业的大潮当中。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五年十年,看到更好更多的创业者,参与到教育中来,能够做出优秀的创业公司。
董占斌:我是青松基金的董占斌,今天也碰巧跟投资的掌门、乂学教育同台,好像是第一次,我们基金在2012年成立,第一期基金开始关注教育,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没有出手,直到2014年开始出现了视频一对一的直播,用在教育当中,那个时候投资了掌门一对一,和哒哒少儿英语。
最近两年对于教育来说要求是越来越高,规模之外还要看企业的盈利,线下的机构开始倒闭,线上的企业还没有盈利,整个是处在转变之中,现在感觉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之前的企业如果有足够的积累,能够度过这个阶段,后面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梁静:我是乂学教育—松鼠AI的梁静。松鼠AI是成立于2014年,我们是中国第一家用人工智能智适应落再教育,我们既有在线的模式,也有线下学习中心的模式。尽管是在线下的学习中心,但是孩子们所使用的系统也是在线的系统,我们现在有2300家中心,覆盖到600个城市,未来还会深耕,继续往下沉市场驱走。
我们的产品是服务于K12的中小学生,提供学科类,以及像我们的学习能力,思想方法的素质教育的混合教育模式。
刘晶:一村资本是成立于2015年,目前整体管理规模是150亿人民币,主要是投中后期,以及并购的投资。我个人是负责TMT、消费和教育,教育是我们整个基金挺核心的一个板块。我投行出身,国内第一家教育行业上市公司昂立教育,当时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我是这个项目的主办人,也是在2012、2013年的时候跟教育结下了缘份。
通过这个案子,这六七年,团队看了大大小小的,或者主要以线下为主的传统教育公司。因为自己也是投TMT,所以非常关注线上和线下,或者科技和传统教育之间相应的结合,之后我相信会有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具体的来讨论。
吴佳峻:我是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掌门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做的线下教育,从2014起,我们转型开始做在线一对一,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品牌叫掌门一对一,也是做K12在线学科教育,这几年又扩了学科思维,或者是艺术教育的子品类,最近又把掌门教育总品牌拿回来了,现在对外宣传是掌门教育。
赵征:大家都不同程度提到了一些技术的应用和改变,也介绍了自己的基金和企业、行业的一个普遍的话题,到底现在这些AI技术,包括提到相对比较多的一些大数据的统计分析,AR和VR,还有一些人脸识别的场景,能不能够在教育企业和教育行业当中有所应用,甚至改变它的效率和提升体验,如何把这些技术真正应用在教育行业当中,给我们的用户,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能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效率和体验各个方面的改变,这是大家一个比较普遍重视的话题。
大家都比较关心,下面就请各位嘉宾逐一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来看这些技术的改变,包括5G,我们迎来了5G,其实迎来了更多的改变,4G在教育行业已经够用了,到底5G来了,会不会有更大的改变或者是颠覆性的突破?
董占斌:我们基金投资的阶段非常早,我们一般是天使轮介入的,所以说对于企业的创新要求是非常高的,我觉得一个企业,尤其是教育的企业,如果说要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技术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看投资在教育2012、2014年的阶段并没有出手,那个时候缺少一些大的实质性的技术方面的变革。
在之前的商业模式下,能看到原来的PC端转到了移动互联网,或者是线上的一些卖内容的模式,实际上最终的结果,从企业收入角度来看非常小,没有形成规模收入,到了2014年出现了一对一的方式,这个是很好模拟了一种线下的场景,就是把线下的家教搬到了线上。到2015年的人工智能的教育,我们也是最早投资这个方向的机构。
乂学教育创始人,原来是昂立的背景,又很巧妙跟加盟的模式去结合,我觉得商业模式找到了另外一条路。最终看上去是一个技术上的创新,又跟加盟这种传统的模式相结合,最终可以看到这个企业的商业化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像这种技术的演变,最终还要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最终这个企业才会有比较大的商业价值和资本价值。
赵征:总结一下董占斌总的话,其实技术只是一方面,到底能不能推动商业模式根本性的改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浅层次的照搬,从线下搬到线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门槛也是比较低的。有请梁静,谈一谈你对技术,包括在乂学上的应用。
梁静:AI技术再先进,也要有落地,其实前一段时间曝出来的置疑,一个是阿尔法狗没有办法变现,松鼠AI也是从市场的一个痛点去反推的。
我们看一下过去在十几二十年,在海外已经有了很多AI智适应的教育公司,要不然是只有一个AI算法平台,要不然是生产内容的,真正可以既有平台,又有内容的很少,现在再加上在中国落地的AI教育企业,其实我们又有一项东西是服务,要不然是服务C端的用户,直接线的服务,要不然我们既服务C端的用户,同时服务学习中心C端的学生和老师,是三合一的模式,才可以成为一个良性运转、且现金流相对比较稳定的模式。
加上5G之后我们能够做什么?5G的几个特点,高容量,高速度和低延时,现在有很多很高质量的视频节目,视频的课程内容,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同步给学生的,因为速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了这三个特点,就可以让孩子有更丰富,更有意思,更真实的课程。
对边远地区来讲,加了5G以后,他们所获取到的精准知识,其实真的和北京和上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非常期待5G的到来。
赵征:算法和算力只是一方面,下面有请刘晶总。
刘晶: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从前两年开始就非常关注并看好技术和新的技术,或者是一些媒介和传统的教育行业的赋能。
第一个从需求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教育场景非常大。当你达到一些低线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教育的公平性,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就会凸显出来,用传统开店的线下模式,你立马会看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无论从老师端和获客端,优质的教育内容的获取端,都没有办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所推动的家长、学员们的一些需求。
第二,这几年技术发展是非常猛的,不仅是AI,或者是互联网的传输技术,从4G之后就变得更高清,或者说互联网本质就是带来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对于教育赋能这件事情上面,可以看到技术已经应用得非常好了。再加上5G这样一个时代的开启,我们认为目前仅仅是开始。
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投资机构的角度会看得更细一点,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它有很多底层的技术,机器视觉,包括声学各种底层的技术,从算法端,甚至底层的芯片端,大集合叫人工智能。然后教育又是一个大场景。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受众,一个投资机构仅仅停留在教育机构如何和技术商进行结合,这还是一个更表面的东西。
哪一个技术对教育哪一个场景能够提高效率,提升效果,我们又把教育的场景切分为前端获客,到转化和运营,教学场景又分为教学练评测,实际上套一个大概念是用人工智能全方位来提供,而我们会很细去拆分,具体哪一个环节,通过哪一个技术能够有哪些提升,这也是我们投后的思路,一般是相对投中后期的企业,它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有了稳定的应用场景,我们同时做了很多的投后的赋能。
赵征:应该说在运营的各个环节,获客、留存、转化等教学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和改变的空间,这个就是教育有意思,有魅力,或者有机会的地方。
吴佳峻:技术赋能其实对于教育的变化还是蛮大的,拿我们自己拿举例,我们选择在线是看重了两个技术,一个是直播技术,第二个是移动支付的技术,像我们很久以前,70、80%的任务都是线下转帐,现在基本上走的是在线支付,这个其实是比较顺应人性化的,当初我们看到了这两个,才做了在线教育。
后面我们不断的考虑技术的定位是什么,最后想了想,最早是赋能,赋能就没有替代的作用。不管做什么类型的教育,首先肯定大家关注的是效果,技术可以为效果做到两件事情,一个是将效果量化,因为很多教育的效果是不能量化出来的,都是通过感觉,但是通过技术或多或少没有那么全面,能够或多或少会有量化的指标,也能看到成绩提升,或者其他维度的提升,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技术对于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千人千面,不管每一个个体,不管你是什么形态,大家考虑的是这个个体是如何去提升的。再加上老师本身的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我觉得其实千人千面才会真正达到这个效果。
其实技术还是对教育有改革的作用,我们也提到了5G,5G也会有一些新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持续去关注5G带来的变革,也会持续的去应用。
赵征: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技术的改变,应该是教育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之一,但是实际上真正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整个商业模式跟技术,跟新的场景,跟新的消费群体的偏好,习惯的改变等的结合,这一切都要源于创始团队能不能真正理解教育,能不能真正把新消费,新零售,包括新经济的概念融入到教育的创业当中。
接下来延续这个话题,问一下做教育的投资人和创始人,怎么来看传统教育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刘晶总投了以线下为主的教育形态,你是怎么来看传统教育以前五年和十年,到现在迎接了这么多的挑战以后,将来面临着什么样的升级和改变?
刘晶:无论他会发生什么样的技术迭代,一定是技术和教育场景相结合的,线上只是一种传输的媒介,或者只是用了技术直播之一,是技术的一种,所以我们觉得循序渐进的,一定会有更多的技术来改变教育场景。我持有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融合,无论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技术和传统场景的融合,首先我认为都是融合。
其次,教育是一个很重仪式感,或者很重场景的这样的一个行业。因为一旦踏入到教育行业,我相信几位企业都会有感觉,很累,包括从教研端,运营端,或者是各方面实际上要非常重要,要铺很多人。
同时教育产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有时候又很轻,是一个碎片化,甚至于短暂要靠高留存吸引客户,实际上我们不断在关注新的技术如何能够把这么一个重的教育场景、教育的运营相对来说逐步的做轻,以及怎么样能够增加客户的黏性。
在我看来,以简单的线上和线下来区分技术,线上其实能够提供更多的张力,它的扩张速度一定是远比于线下开店的模式来得快,同时线下的这种场景目前来说还更有黏性。未来我们认为大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来解决张力和黏性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
我还是持续的看好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赋能,以及我投资所有的公司,我们都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或者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去拉着技术团队,去看他的哪一个环节会被改造,或者在哪些程度,有些是运营端,一体两翼的课程一定要加上线上的课程,有些是获客端能够加入一些人工智能,或者是一些技术的迭代和提升。总之我们是看好技术对于教育的赋能,最终是提升效果和提升效率。
梁静:先说传统,传统教育这里面是有痛点和优点的,痛点确实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资源不均衡,孩子们没有办法去接收到一对一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以及方法。优势确实是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一起,有一种亲密感。
如果用新的科技方法,去改变或者是赋能传统,我们就想如何用技术去解决痛点,和如何用商业模式继续保有这个优点,这是松鼠AI在做的事情。用AI智适应这个技术可以改变千人千面这个问题,真正能够做到个性化可能就是智适应的教育模式。
通过AI技术把自己的知识,教课方法和氛围,让AI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可能是很多老师真的希望的未来,我觉得一定是传统+新的技术的结合。
赵征:很重视技术的改变,但是又不迷恋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大量的用户体验,尤其是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方式和教学模式,最终还要回归到用户本身的感受和效果,这个才是最根本的需求。
现在不论对于机构也好,还是对于企业本身,我们怎么看待教育产业未来大的发展趋势,我们企业本身会做哪些比较重要的投入和布局?
吴佳峻:先简单说一下政策,的确这两年政府加大了监控,这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点对于企业的品质要求就很高了,因为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好的企业会留下来,对于社会,对于用户和对于我们都是比较好的事情。
未来的加持,我们还是会继续在教研基础上面去做更多的投入,因为我们一方面通过技术去提高我们的人效,另外一方面我们通过教研和技术的结合,去把我们的效果去外显,把我们的效果去提升,甚至未来我们的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能不能达到良好的融合,这一点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适合未来社会需求的。至于说未来新的技术我们也要不断去观摩,因为的确有一天可能会改变这样一个模式。的确我们看到脑科学,5G很多这种新的技术出现,也许某一天就是一个新的赛道,或者是一个新的风口,我觉得相对来说的资本寒冬,还是要把自己的品质和模型做好,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产出。
刘晶:在休息室大家已经谈到了一些政策对于教育行业的冲击和改变,我认为首先是好事。第一,教育行业实际上规模非常大,同时行业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过去一个痛点是行业集中度会非常低,尤其是以传统教育来看,行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是还是比较粗放式的监管,使得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也能够低成本的运营,低成本的存活。在高度监管的这个行业的来临,加之新技术赋能和迭代,我们认为行业集中度会有序的提升,会形成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机构,或者是形成新的综合性的教育集团。
第二,我对未来的趋势预测,第一还是拥抱技术,在目前这个环境下,如果不拥抱或者不去看,不去尝试前沿技术,我认为很快就会落后,因为技术的发展远比大家想象得一定会快得多。第二,对政策需要高度的敏感,因为教育行业受政策的影响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无论是从业务运行的角度,还是从未来资本运作的角度,大家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满足政策。
最后,无论从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要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对人的提升方面。
梁静:。我们是一家人工智能的公司,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家长以及大众如何去理解人工智能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很多人也泼了很多的冷水,实际看来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这也是我们举办了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的原因,我们希望呼吁更多的伪品牌慢慢去消去,真正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能够留在市场上,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我们未来重点有两个,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这是毫无疑问,另外一点就是教研团队,这两点是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公司特别核心的部分,我们在三年前就跟斯坦福研究院做了联合的研究,去年年底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目的不是研究当下,是研究未来三年五年用什么样的学习技术可以提供精准的教学内容。
董占斌:教育企业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可以从这几年的监管演变来看,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政策在出台,企业一定要花足够的精力去提前布局,掌门在这一方面非常敏感,他们可能都提前半年,甚至一年进行了一些改革,当政策真的落地的时候,企业对他们来说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挑战,反而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运行模型有更大的好转,这是一个要提前布局的地方。
第二,还是要加大创新的一个投入,针对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痛点,我觉得一定要想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像高获客成本,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是一个高客单价的问题,你把企业客单价变得足够低,这个时候实际上你会发现获客的成本也相应变得非常低。
赵征:我简单总结一下,大家都不约而同聊到了对于技术创新的期待,对于商业模式本身的改变,对于整个创业团队的挑战,所以政策的频出,整个规范化的过程一定会有的,每个产业的大发展都需要政策的规范性,才可能有大发展。现在也是推动和逼迫创业者们能够去迎接这些挑战,把真正的效率,把真正颠覆性的东西能够应用到企业发展当中,这是创业者最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没有这些资本和政策的推动,其实我们这个产业不会有大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