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巨头“抢钱”大战

BAT能否像20年前引领互联网发展一样,带领互联网金融甚至金融科技进入新的时代?

定位科技公司的蚂蚁金服、开始强调云计算能力的百度、终于拆分独立的腾讯金融科技,BAT能否像20年前引领互联网发展一样,带领互联网金融甚至金融科技进入新的时代?或许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8年,蚂蚁金服单笔140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成功的将蚂蚁金服推向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非上市公司但估值最高的独角兽,蚂蚁金服正迅速追赶互联网巨头BAT,并有望实现赶超。

在业务布局上,蚂蚁金服相较BAT更加聚焦于金融业务,但随着财付通和度小满金融的多样化业务逐渐形成,互联网巨头间的“战火”也开始逐渐向金融领域延伸。

始于支付宝

互联网金融的探路者

在BAT中,阿里巴巴是在金融领域最早布局的一个。始于支付宝,从余额宝为传统金融领域带来革新,到全民金融科技,这三类产品诠释了蚂蚁金服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点。

核心基础——支付宝

支付宝发展之初,是淘宝的担保支付工具,初衷是解决用户交易间产生的信任问题。在线上交易中,用户*的顾虑是资金安全,但基于银行托管的第三方账户交易流程和周期都过长。如果流程可以优化,平台将分担银行的角色,会对2C交易的推广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从产品模式来看,支付宝的担保交易并没有实现很大的创新,只是对交易流程进行了调整。

尽管如此,支付宝的出现仍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转折点,支付业务也成为支付宝乃至蚂蚁金服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业务。

除了担保交易,虚拟账户也是支付宝区别于当时如快钱、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键因素。受限于支付环境,支付宝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在与银行的对账和合作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为缓解业务高速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建立支付宝自身的账户体系成为当时*的解决方案。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后,支付宝的支付能力不断完善,并逐步向外部和移动端延展。

如今,支付宝已跃升至全球*大支付钱包,年度交易规模以人民币百万亿元计,奠定了支付成为蚂蚁金服核心板块的基础。

从支付到金融,余额宝诞生

2013年6月,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以应对备付金上缴政策并提高用户资金利用率。余额宝是一款定制化基金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拥有随时存取(T+0),投资1元起步,余额可直接用于消费支付。

余额宝诞生之初的高额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用户涌入,净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资质、集中赎回风险、哄抬资金成本等潜在问题的讨论和质疑。

余额宝产品的最初构想是解决基金销售渠道单一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基金标准的制定。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取得合规资格的余额宝进入业务快速发展阶段,净资产规模开始高速增长。

得益于余额宝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天弘基金在货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排名中从五十名外迅速升至中国国内*。此后,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宝宝类”理财产品。

作为蚂蚁金融生态的*步,余额宝之后,蚂蚁金服逐渐加大在互联网+金融板块的投资布局力度,并确立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现已在三大金融业务板块进行布局。

确立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2015年9月,蚂蚁金服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设定了在未来5年内蚂蚁金服助力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推动自身平台、数据和技术能力全方面对外开放的目标。由此,关于蚂蚁金服的定位,是金融科技还是金融科技的讨论,成为其1600亿美元估值的*争议。

BAT在金融领域布局

巨头间的竞争表现出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业务的趋势,在阿里巴巴独立支付宝成立蚂蚁金服的同时,百度和腾讯并没有放弃金融的战场。无论是支付、保险、理财,几家巨头公司相继疯狂进入金融领域。

金融产品不同于互联网业务,短期内虽然可以基于历史业务的优势,逐渐渗透金融业务。但是长期看来,马太效应使得企业间竞争的平衡越来越难以打破,因此新领域的市场抢夺就成为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

亿欧智库梳理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百度和腾讯在金融领域的投资事件,并盘点其金融牌照情况,以此对比三家巨头公司在金融领域的优劣势。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

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几乎全部归属于蚂蚁金服,蚂蚁金服是对外提供金融服务能力的核心。自2013年起,在金融领域的投资主要以几种形式发生:以蚂蚁金服为主体的投资、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分别领投或者跟投,关于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在亿欧智库蚂蚁金服系列研究文章:《独立四年,比肩BAT的蚂蚁金服忘记了初心?》中,已经做过详细的梳理(数据截至2018年底),除去蚂蚁金服的投资企业,下表为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投资事件非完全整理。

为了迎合监管以及业务合规,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金融业务牌照申请上,一直非常积极。蚂蚁金服通过成立子公司申请或控股的方式获取牌照,目前已拥有14张金融牌照。按照业务类型,蚂蚁金服自持或者靠持股公司间接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

由银保监会审批:银行牌照、保险牌照;

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支付牌照、征信牌照;

由证监会审批:基金牌照、证券牌照;

由商务部审批:保理牌照;

由其他机关审批:小额贷款牌照。

除此之外,2019年5月蚂蚁金服获得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成为国内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拥有企业。

阿里巴巴基于电商业务,以消费场景为基础,通过支付宝将消费数据与场景连接,进而构建商家和消费者信用体系,以开展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金融业务。同时,阿里巴巴的助力也成为了蚂蚁金服的独特优势。

阿里巴巴2018年发布的《2018阿里巴巴中国中小企业跨境贸易发展报告》中提到,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进程加快,传统的贸易方式正在逐渐发生转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全球中小企业成为新时代国际对外贸易主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规模及结构特征,中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

作为我国跨境电商B2B的引领者,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结合让双方都在发挥*优势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在海外地区的业务推进。

腾讯

相比阿里巴巴,腾讯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最为活跃。2010年,腾讯开始孵化自身的金融产品—财付通,由此开始了腾讯的金融版图拓张。

从投资轮次来看,近半数的金融领域投资位于前期(B轮以前);从总体投资占比来看,2018年腾讯共投资163次,金融领域仅占比8%,说明腾讯的投资主要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在不擅长的领域,通过投资获得入场机会,从生态战略出发。

虽然金融只是腾讯生态的一部分,但腾讯在金融相关领域获取的牌照却最多。目前腾讯已成功申请银行、保险、证券、保理、征信、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牌照,相比蚂蚁金服,腾讯尚未涉足基金相关的销售、管理和第三方支付业务;但在证券领域有所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5月,度小满通过增资,成为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成功将消费金融牌照收入囊中。在消费金融牌照申请困难的情况下,获得牌照的腾讯或许可以在垂直领域上*蚂蚁金服,实现超越。

百度

百度从2006年开始对外投资,但是相比阿里和腾讯,在金融领域的战略明显没有跟上脚步,直到2015年才开始试水金融业务。在百度内部,2013年成立金融事业部,2015年将金融业务整合为金融事业群组,从此开启了百度将金融业务作为发展战略的时代。

从投资轮次来看,百度在金融领域的投资逻辑与阿里巴巴不同,其投资轮次普遍位于中后期(B轮及以后),而阿里巴巴投资的金融企业大多处于前期阶段企业或者战略投资。

截至2019年5月底,百度共拥有8类金融业务牌照:银行牌照、保险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牌照、基金牌照、企业征信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相较蚂蚁金服缺席证券、保理两大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首家个人征信企业——百行征信的八家持股企业中,百度并不位列其中。关于虚拟银行牌照,从公开信息中并无百度的相关信息。

2019年度小满高调拿下“春晚红包”的合作,抛开红包本身,被认为姗姗来迟的度小满金融,在2018年4月才由百度旗下的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拆分实现独立运营。百度定位科技公司,但其基础核心业务是以搜索引擎为支撑,作为全球*的中文搜索引擎,虽然积累了大量用户,但是百度缺乏的账户属性,造成用户数据无法与金融场景联系。

从本质出发,百度的用户属于弱金融属性用户,所以百度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处理能力。百度是否可以参考搜索引擎的模式,打造第三方的贷款产品超市或者理财产品平台,实现渠道打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产品搜索和比价,但平台本身不参与金融业务,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监管条件,以满足合规。

总结

以上,可以看出BAT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都试图基于发挥历史业务优势、以互联网的方式入局金融,但是在金融布局上,几大巨头的竞争没有体现出明显冲突。除了三大互联网巨头,其他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在金融领域不断进行尝试。巨头之间的竞争,很难依靠一种核心业务支撑,最终会归结于生态的竞争。

虽然BAT在金融领域的布局逐渐加深,但随着政策监管的砝码不断加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脚步开始放慢。互联网金融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科技成为了新的机会。定位科技公司的蚂蚁金服、开始强调云计算能力的百度、终于拆分独立的腾讯金融科技,BAT能否像20年前引领互联网发展一样,带领互联网金融甚至金融科技进入新的时代?或许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