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家乐福中国“三次”卖身

家乐福中国经历“躺着赚钱”的辉煌期后,一边痛苦调整,一边不时想着“卖身”撤退,家乐福中国23年来到底经历了?

屡传“卖身”,最终“委身”苏宁,家乐福中国的结局有些出人意料。

6月23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全称Carrefour China Holdings N.V.)80%股份。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一天后的6月24日,永辉超市终止了投资家乐福中国的谈判,这场“绯闻”也正式告终。

外资零售巨头的光环褪去后,近年来,家乐福中国处于“营收不断下滑,净利润微薄”的境况。到了2017年和2018年,家乐福中国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事实上,入华多年的家乐福也有心求变,但屡次错失机会,也数次传出“卖身”消息。曾经的“零售*”为何会沦落至此?“卖身”苏宁算是一条好出路吗?

*次“卖身”:只顾躺着赚钱

作为大卖场业态的先行者,家乐福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

1995年,家乐福进入北京市场,一时风头无两。短短几年里,其门店就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遍地开花。“还未开门,一大批消费者在门口排队等候”,在当时,就算用“躺着赚钱”来形容家乐福也并不为过。

一心只想着快速扩张,家乐福决定用“独特”的经营手法打开市场。彼时,家乐福中国采用“店长集权制”进行管理,即把门店的选址、采购、调价甚至是陈列的自主权,都交给店长。由于门店的经营水平与店长能力直接挂钩,在业绩上,门店盈利情况参差不齐。

这一策略,成为家乐福多年难以摆脱的“心病”。当时,家乐福中国的门店货品是由供应商直接送货上门的。各门店采购体系的分散,不仅无法把优质的上游企业资源集中起来,尚未形成规模的采购也拿不到足够低的价格。久而久之,家乐福中国的价格就在大卖场中处于劣势。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门店还滋生出腐败问题。

家乐福中国也有意进行改革,但手法相当“温和”。

2007年,时任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就在华东、华中、华南、华北4个大区下设立了以城市为单位的CCU(城市采购中心),想着把采购、促销以及谈判权都收归己有。

此举确实让一部分经营情况不佳的门店情况得到改善,然而,此举也打击了部分门店员工的积极性,引致了一轮店长离职潮。即使如此,家乐福中国也并未按计划建造属于自己的采购和配送中心。

“根治”得不够彻底,导致家乐福中国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被大润发超越。一年之后,家乐福中国因业绩不佳陆续关店。同年,其门店数量被沃尔玛反超。到了2012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更出现双下滑。

▲家乐福中国业绩及门店变化。

沮丧的家乐福中国,*次萌生退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3年,全球第二大零售业者家乐福考虑出售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业务,或将这些资产的一部分与另一家企业进行整合。

尽管放出了风声,但迟迟未有接盘者洽谈的后续。

在家乐福中国前高管张宏兵看来,正是家乐福内部的“不思进取”让其错失了*的转型时机,“那时的家乐福正处于躺着赚钱的阶段,没有人管这么多。”

第二次“卖身”:掉队后曾想投靠阿里

*次卖身、转型无果,家乐福中国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里,家乐福的关店数就达到30家。业绩下滑的同时,关店也成了常态。

与此同时,家乐福中国也在进行业态上的调整。2014年,在上海推出“Easy家乐福”便利店,此外,也开始走向线上,2015年,家乐福网上商城APP正式上线。

▲家乐福中国发展历程。

但无论是在发力便利店业态,还是在“触网”上,进展都十分缓慢。张宏兵就曾向界面新闻指出,家乐福在业态布局上不能解决效益问题,“便利店不像便利店,小超市不像小超市,家乐福完全找不准定位,毕竟小业态和大卖场的经营完全不一样,粗放式和精细化的风格完全不同。”

内部问题远未解决,外部竞争对手已经迫近。永辉和大润发已经先行一步,积累起自己在生鲜上的供应渠道,提升门店效率。2016年,家乐福中国的单店业绩为1.58亿元,这与2009年2.35亿元的业绩相比,已经大不如前。同年,这一单店业绩也落后于大润发和沃尔玛。

很显然,家乐福已经掉队了。踌躇之际,“接盘者”阿里巴巴的出现,让家乐福再一次盘算起“卖身”计划。

2017年11月,据《财经》消息,家乐福与阿里的谈判方案是,将家乐福中国整体出售。由于家乐福中国开价较高,双方未能达成协议。阿里最终选择了大润发,不仅意味着家乐福失去了阿里这个“金主”,还失利于对手大润发。

谈及这个收购,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前联合快客总经理潘育直言,在家乐福和大润发这两个选择中,大润发更有吸引力。

家乐福中国何尝不知自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与阿里“谈崩”后,其改变策略,将“出售家乐福中国”改为“出售部分股份”。仅两个月后,家乐福中国迅速找到了下一任“买家”腾讯。

2018年1月23日,家乐福宣布,腾讯与永辉将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家乐福方面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将提升其在线上曝光率、提高线上与线下零售业务的流量,同时利用腾讯先进的数字和技术专长,开发全新的智慧零售项目。

其后,有关家乐福要把中国业务出售给腾讯的消息不绝如缕,但家乐福照旧否认。与此同时,它与腾讯的合作也停留在数据层面。也许,家乐福对腾讯而言只是其中一个盟友。毕竟,除了家乐福,腾讯的“阵营”里还有表现更为出色的京东、沃尔玛、永辉超市等。

第三次“卖身”:越早出手,越早止损

这一次,出资48亿收购家乐福的主角是苏宁而非流传的永辉超市,这样的事态走向着实让人吃惊,毕竟苏宁未曾出现在家乐福的收购名单上。

尽管收购前未有声响,但消息一出,苏宁易购股价就呈现高开高走的态势。6月24日,苏宁易购(002024.SZ)股价高开,盘中最高涨幅达6%,收盘报11.62元,为近一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收购公告,此次交易由其全资子公司Suning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imited(即苏宁国际)与Carrefour Nederland B.V.(转让方)及Carrefour S.A.(即家乐福集团)签订《股份购买协议》,交易的48亿元为等值欧元的现金。转让方Carrefour Nederland B.V.是家乐福集团注册于荷兰的全资子公司,持有家乐福中国100%股份。

外界普遍看好这次收购,苏宁方面也是乐见其成。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田睿就表示,“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模式、物流配送网络和技术手段将与家乐福中国的运营经验、供应链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完善苏宁大快消品类的O2O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在零售业专家胡春才看来,苏宁这次收购,是其走向全业态经营的一个捷径。“过去苏宁只是在家电和3C领域有一定优势,在快销领域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有差距。现在拥有家乐福以后,一下子多了200多家超市门店,显然比自己慢慢开拓速度上要快很多。”

▲家乐福中国最新发展概况。

电子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家乐福中国有自己的优势,包括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较强的本地化采购能力、数千万级的会员用户,以及丰富的线下运营经验和快消品供应体系。双方的联合将有助于扩大苏宁在大快消领域的市场份额

除了双方合作的前景,这次交易的48亿元也引人关注。

按照苏宁用48亿元完成80%的股份交易来计算,家乐福的估值大概为6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估值只有连锁超市龙头永辉超市的1/17。参照家乐福所拥有的资产,包括210家大型的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仓储配送中心来看,60亿的估值似乎有些偏低。

但对于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的家乐福来说,这并不算亏。

在2017年和2018年这两年间,家乐福净亏损分别为10.99亿元和5.78亿元。虽然2018年的亏损额较2017年减少近一半,但亏损情况依然严峻。

▲家乐福中国财务状况,来自苏宁易购公告。

随着大卖场红利消退,线下零售商们都选择依附互联网巨头生存。沃尔玛和永辉“站队”腾讯,而大润发则卖给了阿里。比家乐福活得好的商超尚且如此,也许对于家乐福而言,越早出手,才是越早止损。

只不过,这场交易可能对国美造成困扰。两个月前,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家乐福在全国200余家门店中的电器区域都交由国美来运营,预计在7月底前完成200余家门店的改造。苏宁一来,不知道这一合作还能否进行下去。

但无论如何,家乐福中国已经成功“上岸”。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