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独家|用VR技术抢占文旅产业,版图至12个省,这家公司要服务大众的美好生活

创始人李欣来自以“霸蛮”精神著称的湖南,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创图科技,15年来打怪升级,终于迎来了文旅产业爆发。

近几年,消费升级的大潮席卷而来,在国家政策号召下,文旅产业逐渐衍变成文旅大消费产业,形态亦向日常休闲回归,消费频次高、所需时间短、决策时间快的都市文旅消费逐渐占据文旅产业的半壁江山,承载着大众对日常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 30万亿- 50万亿元,相当于 2015年 GDP( 67.67万亿元)的 73%。在这个群雄竞逐的新沙场,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吸引了创业者前赴后继的激烈厮杀。

成立于2004年的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图科技)便是其中一员。

创图科技自诞生之日起,便专注文旅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从公共文化服务端切入,布局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在消费端,通过文化云(App)为用户提供休闲文旅生活一站式服务;在产业端,为文化机构和旅游景区提供管理和营销工具;在政府端,为文旅主管部门提供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城市公共服务三者的高效联接。

与同行业竞争者不同的是,创图科技通过核心技术——VR数据压缩及网络传输技术,联手上海世博局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由此开启了其在文旅产业的布局,并掌握着公共文化互联网的资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核心壁垒。目前已与12个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文化旅游机构超过16,000家,注册用户超1000万。

创始人李欣来自以“霸蛮”精神著称的湖南,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创图科技,15年来一路打怪升级,终于迎来了文旅产业爆发的今天,开启了资本和产业布局的加速度。

创图科技创始人李欣

VR核心技术独创“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很多年后,李欣依然会想起2010年那场载入史册的上海世博会。在那场人类文明的盛大集会中,上海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接待了7300多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一起见证了科技与创意交融的美好城市生活。

但此前,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一直以实体场馆进行展览,活动结束后展馆即被拆除,所有大师的精心杰作只能通过有限的影像回顾,令人惋惜。

而李欣掌握的一个核心技术,让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实际参观人数超过了7个亿。也正是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打开了创图科技庞大的商业版图。

2004年,李欣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南下上海,开启了创业之路。第一个项目,就是为上海世博会量身定制的“永不落幕的上海世博会”。

当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李欣眼前一亮:自己跟随导师学习多年,已成熟掌握的VR数据压缩及网络传输核心技术可以派上用场了。他直接跑到世博局,提议把世博会搬到网上,让大家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在家“逛”世博。

对于新技术,政府的态度是犹疑的,还在初创期的创图,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于是,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的团队,同时竞标,比拼速度和图像质量。

受限于当时的网络带宽,要把现场场景的3D显示流畅又高品质的展示出来,必须要用到3D数据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最终李欣团队用8秒的打开速度,击败了同场PK的其他国家的竞标者,成为网上世博会唯一的核心技术提供商。

漂亮的一战,打响了创图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名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领导来到创图科技参观考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创图从幕后走到台前,欲将先进的世博科技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瞄准流量洼地,布局全产业链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创业初期的创图科技敲开了公共文化服务大门,在这之前,这块蛋糕一直被政府牢牢握在手里。借助世博会打通的上海政府资源,李欣开始寻找行业内更深的创业机会。

他发现城市里的文化场馆信息建设都很落后,相比于教育、医疗,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更落后。文化场馆很“穷”,大多是免费的福利设施,馆长们不赚钱也不愿意花钱;尽管每天馆内进出人流量很大,却没有被很好的数据化管理起来。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馆长们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增强。李欣决定,免费为文化场馆打造信息化平台,提供从场馆内活动信息的发布、预约、场地的预约、志愿者招募、培训报名等等一系列的服务,开垦这片公共服务的价值洼地。

从上海嘉定区的文化场馆起步,创图科技很快把遍布嘉定12个街镇的社区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所有的文化场所,全部汇聚在“文化云”一个平台上。用户打开APP,就能看到身边有哪些文化场所,每天有哪些演出展览,一目了然。还可直接预约订票,凭借短信的取票码现场取票参会。

商业模式上,创图科技通过售卖线下取票机、监控设备等硬件、及对各类文化节的宣传运营来收取费用。

APP上线三个月,单日访问量即达到79万,超过流量最大的上海图书馆,惊动了上海图书馆的馆长来嘉定参观。

流量从哪里来?李欣认为,文化云平台重点解决了公众文化服务领域的信息分散、不对称的痛点。虽然每个场馆都有自己的公众号,但没有形成聚合效应,当“文化云”把所有场馆的信息都聚合起来,就变成了文化领域的“大众点评”,用户自然就来了。

嘉定的成功经验,很快复制到全上海。创图科技花了三年时间,把上海16个区县、226个街镇的所有文化场所的信息全部整合到一起,形成聚集效应,扩大了上海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

从上海辐射全国,创图的文化版图已拓展到山东、云南、贵州、湖南、海南等12个省,通过与省文化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大提升了布局效率。而文化云也获得了750万的用户群体和宝贵的线上流量。

李欣分析,2018年全国文化场馆的人流量是45亿,基本上与全国旅游景区的流量相当。而在这片诱人的流量洼地,是未被消费互联网补贴大战触及的廉价流量,获客成本很低。

文化云平台本质是依托公共互联网作为流量入口,借助其带来的优质文化IP和大量流量,向产业端输出内容和消费力,打通、聚合成贯穿文旅产业上下游。在李欣看来,文化云是一个“连接”的平台,面向产业互联网变现才是创图科技的盈利重点。

连接G、B、C三方,产业互联网端变现

至今才开始规模化的创图科技,一直在下一盘大棋。

通过在公共互联网多年的深耕,创图科技聚合了大量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而这些资源带来的用户和流量,又将帮助其实现产业端服务的变现,包括硬件销售、优质IP的打造、撮合交易、广告收入等等。

正是由于手握核心资源,支付宝、携程、腾讯等流量大户纷纷找来。2019年3月,文化云与支付宝深度合作,支付宝已将文化云加入上海地区的链接入口,活跃用户快速增长,上海地区日活用户超过100万,其他省市也将逐步上线文化云。

回顾2018年,创图在G、B、C端业务均发展迅猛。

在政府端,创图与12个省(直辖市)签署了文化云建设运营战略合作协议,为超过100个城市提供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

在产业端,合作的文化旅游机构超过12,000家,其中上海3957家,云南2668家,河南3986家,贵州1125家。文化云年发布文化旅游活动、节庆、赛事总量超过20万场。

在消费端,文化云为用户提供休闲文旅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成长玩法、UGC社群、文旅活动预订、标签化文旅短视频推荐、文旅节庆互动、文创商品选购、文旅地图,平台注册用户超过750万,月活用户超过220万。

李欣向投资界透露,2018年创图在产业端实现收入过亿。预计2019年,随着文化云在全国12个战略区(省)的服务全面铺开,以及C端消费型产品的上线发布,营业收入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21年,产业端收入将超过15亿元,市场份额达12%;C端交易GMV预计也将超过120亿。

未来三年,创图将持续在产业端和消费端发力,后端与场馆和景区深度合作,开展智慧场馆和智慧景区业务;前端与支付宝、微信等大平台深度合作,运营文化旅游消费互联网平台。同时积极与政府合作,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文旅产业大数据。

创图科技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企业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