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域基金林霆:研究驱动+退出导向,做懂产业的精品基金

截止目前,青域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达30亿左右。在如此冷门的产业中,更是投出了单个项目50多倍的回报倍数!团队扎根生态环境产业10年的青域基金,正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2012年,第二期基金刚关闭只投了3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决定不投了。一直等到2013年的年中才开始投资。一年多的空窗期,内心是很有压力的。但回过头来看,那一年许多基金投的项目都存在很大估值泡沫,到现在没退出,说明我们是对的。”

青域是个讲“胜算”的投资团队。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的VC们豪赌了两大产业,其中就包括清洁技术。然而结局是,连很顶级的VC都投失败了。

偏见的流言一去不复返,投生态环境不如投TMT、大消费等等声音不绝于耳。而反观国内,生态环境产业中动辄就是十几亿资金的投资,小基金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产业收益虽然长期稳定,却刺激不到那一批批要赚“快钱”的大佬们。

在大多数VC\PE不看好的情况下,青域并未受到外界干扰,投资节制却要求精中求精。作为深耕生态环境10年的机构,在长周期的产业中却实现了良好退出,领域并非面面俱到但命中率很高。

截止目前,青域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达30亿左右。在如此冷门的产业中,更是投出了单个项目50多倍的回报倍数!团队扎根生态环境产业10年的青域基金,正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走“精品基金、周期匹配”路线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国已经把生态建设提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发展战略。

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生态环境产业也不是没有动静的。2007年,像清洁技术投资就成为了国内综合型VC基金的标配,开始配置生态环境板块的机构频繁出现,然而专注且专一的机构却几乎没有。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是国内生态环境产业投资10多年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他理解这个产业过去的发展现状:从大的资本范围来看,整个产业主流的VC\PE机构并不多,行业大量的资金都来源于产业资本,比如上市公司、央企集团、政策性银行等。与互联网产业很高的资本收益不同,整个产业回报周期长,项目从早期到IPO至少要8、9年,但是国内的许多LP是很难接受基金退出时才收回钱的。面对这样的特殊现状,青域做出了“精品基金、周期匹配”的策略规划。

青域团队起源于2009年底在一家美元基金管理平台上创建设立人民币基金,后于2013年独立发展新基金品牌“青域”。在成立之初,就拒绝了许多外来的“诱惑”。

“我们是一个比较节制的机构,我们相信一个基金回报倍数和基金规模是不可兼得的。”林霆向投资界讲述了青域的策略:“基金行业里普遍都追求AUM(管理总规模),但我们选择了IRR(回报率)和DPI(现金分配)的指标,通过实实在在的业绩打造青域基金高回报的品牌形象,就这样一路抵制了规模的诱惑,坚持了精品基金的路线。”

一支50亿的基金很难达到3倍以上的回报,但一支5亿的基金要赚3倍以上的回报却有路可循。50亿的基金要在3年投资期里投出去,每年投几十个项目的压力下很难对每一个项目做到精细研判,几期基金下来同时在管几百个项目更难做到全面监管和投后增值,这样势必会影响基金的回报率。青域每个基金规模都在5亿左右,每个基金投10个项目左右,2到3年为一个投资周期,相当于每年3到5个项目,是一个精中求精的打法。青域同一时间在投只有一期基金,且每一期基金所专注的细分领域有所不同。当这期基金投到70%—80%左右,才会开始下一期。

在项目选择上,青域会根据每一支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去寻找能与产业周期相匹配的细分领域。

青域关注生态环境的能源和环境两大板块。在这两大板块众多的细分领域中,青域投资项目的时间都是在产业刚开始起飞的阶段,当这个细分产业机会逐渐被认识并受到资本追捧进入高峰期之时,基金正好也进入了退出期。简而言之,基金退出期和产业高峰期吻合,这样的退出才是有保障的。也只有这样的阶段周期匹配,才能保证青域主要以次轮退、隔轮退、或者并购的退出方式来实现退出。

目前青域管理基金规模30多亿,通过独特的投资策略,在回报上获得比较高的收益,打破了生态环境产业难退出的固有偏见。越来越多的主流FOF基金LP找到青域。据林霆透露,每一期基金的老LP重复率很高,基本都在80%以上。

技术不是万能的,很多VC/PE都入坑了

有趣的是,虽然整个产业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但外界一批又一批的基金回报远不及预期,甚至有一线VC机构的生态环境基金所投项目几乎全军覆没。

回望曾经的投资热潮,林霆认为:“很多美元基金出身的VC/PE投资都是以技术为导向,要投资最先进的技术,认为有技术壁垒就会成功。但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有资本和资源。”

比如,有关水的治理有物理、生物、化学等30种不同的技术,但是业主在招标的时候,要看初始投资成本、日常运营成本、方案成熟度、处理效果、场地大小等等诸多因素,这时候,技术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技术最后只能体现为一种设备、材料或者是技术方案。”

林霆不认可闭门造车的投资,和主管部门、行业巨头、研究院所等机构进行日常互动,这些产业资源不仅对项目有帮助,而且在退出方面也会起到作用。

青域基金尤为重视研究的重要性,其20人的基金管理团队中,有四位专职研究员,进行政策、产业趋势、技术走向、竞争动态方面的研究,林霆一直把研究视作青域基金取得产业领先优势的立身之本。

回首青域的投资路线:2010年投资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企业;2013年正式布局新能源车;2016年投资危废处置……在每一条发展起伏的产业线上,青域研究详细到哪个部分是甜的,哪个部分是酸的。在新能源车领域,青域基金于2013年以共同发起的财务投资人角色投资时空电动,随后在短短的几年间,时空电动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获得了包括华映资本、IDG资本、滴滴出行等在内的数轮投资。更是获得了50倍的单个项目回报!

“我们很少和其他机构争项目,青域通过行业研究会早一步发现机会。如果行业有机会却没有看到好的项目浮出水面,青域会尝试利用行业资源自己“攒”一个项目去投资。”而在团队在推荐项目时,最看重的就是要有可执行的退出方案。

研究驱动、以退出为导向,为青域基金带来了好的回报,这是青域与其他机构的差异所在。

担忧创投泡沫,期待科创板

过去二十年,林霆见证了中国创投行业的起起落落。

一级市场估值攀升,已成为了投资人不可承受之重。谈及此现象,林霆很忧心:“我觉得创投行业泡沫很大,大家都不是静下心来研究产业研究公司,有很多投机、浮躁的心态。而之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估值虚高、死尸项目一片。虽然估值虚高后大家亏了钱自然就会谨慎,但是新出现的资本玩家还是很鲁莽的。”

中国创投行业发展时间还是很短的,在中国有100、200家比较活跃的机构就可以将创投做的很好。那些成千上万无畏的新机构,最后只能成为别人手中的韭菜。

面对当下创投圈最关注的科创板,林霆表示已经在被投企业里,挑选了一些符合科创板条件的公司。“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行业里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都是青域一直专注的领域,我会选一些发展比较快、利润规模比较好、技术有独创性的企业来进行评估。”

科创板已是箭在弦上。林霆对科创板也有一些自己的思索。

严格来说,科创板将推动整个资本市场重新发现和定义科创的价值,这是造福每个技术驱动公司的新时代盛宴。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举世瞩目的大事件,科创板即将带来的资本红利也刺激着每一个环节参与者。从潜在上市企业、券商、投资者、培训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无不摩拳擦掌,希望成为其中的受益者。然而从前几批已经报科创板的申请企业来看,也是良莠不齐。林霆担忧的是,过热又会产生泡沫,带来一级市场估值虚高。

谁都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过他也相信,科创板应该不同于过去的创业板和新三板,它的推出,将极大的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催生伟大的创新型企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