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6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云栖工程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亿欧公司承办的学术对话——“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2018”在城市大脑的发源地——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嘉宾参加。
本次大会是城市大脑与城市规划的首次思想碰撞,也是现在时与未来时的时代先锋畅想,更是引领这个时代的创新与探索,来自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的嘉宾相聚云栖,一起探讨城市的挑战与应对、城市大脑的探索与启示。
大会现场,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王坚博士以“城市的演化发展与城市大脑”为主题做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速记,经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人士参考。
王坚:非常感谢大家来开这个会。今天早上堵车,也特别感谢大家那么准时到了,刚才主持人在上面讲的时候我蛮有感触的,这个会是非典型的会,大家知道没有一个美女上台做主持,只是大部分会都会那样,我自己觉得蛮有意义的,这大概是我*次觉得跟中国规划学会走的那么近。在去年的规划学会上,我做过一个城市大脑的演讲,其实在这之前跟中国规划学会没有任何的关系,可是就是因为城市大脑的关系才有今天这个会,这里特别感谢一下规划学会,特别是石楠秘书长和陈院长,没有他们的鼓励就没有今天的大会。同样非常感谢杭州市交警局的孔局跟浦东的陈局长,一男一女两个局长也是让这个大会能够发生的原因,谢谢大家。
这个话题其实蛮有意思的,我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对城市了解非常少,一直到三年多以前*次在想从摄像头开始,从摄像头想到红绿灯,从红绿灯想到今天的城市,所以*次让我觉得可以回归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城市。今天讲一下至少我过去这三四年思考的一个过程。
当时*次讲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交通摄像头到红绿灯之间的距离,其实源于自己一个很简单的观察,为什么红绿灯现在是这样的,其实那时候是很朴素的一个想法,但是我想从这个开始有一点点让我理解了其实我们身边发生的看上去非常复杂的事情,实际上是最基本的常识没有搞对,让我对城市发生了兴趣,不止对交通治堵这个事情,我想可能今天很多看起来很习以为常的事情,换一个角度其实都不应该是这样的。
刚才主持人说了一句话,我比较敏感,可能你们不敏感,他介绍城市大脑的时候,他会讲我们要把一个大脑装到城市里面,你们大概可能没有认真的去听。其实我是很敏感,突然想到为什么会想要把一个大脑装到城市里,这是今天大部分人想的,我想城市大脑本质要讲的不是把我们今天要什么东西装到一个城市里面,今天所有的人都在想我们要把技术、把所有的东西装到一个城市里面,很少有人想过其实城市不需要别人把东西装到里面。我讲的城市大脑不是要把我们模拟人的大脑装到城市里面,而是城市自己生长出来的大脑,或者刚才看宣传片里面会讲到城市有自己的智能,而不是把人的智能装到城市上,说这句话的意思想表达一下其实我们习以为常觉得对的逻辑,回过头看看这个逻辑不见得是正确,这是当时感触到的地方。
当我见过那么多做所谓智能硬件的,做过那么多做创新的人,那么多想做发明的人,他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其实今天所在的城市大概是可以想象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到最后都会被装到城市这个容器里面,而大家又恰恰忽略了这个容器,以为这个容器是你想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今天就带来了那么多的问题。当然交通是最典型的,今天城市的问题可能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这也是我觉得要重新来思考“城市大脑”的原因。
如果讲城市,可能有很多跟它有关系的,城市这个本身也没有多少年,没有大家想象那么长,不展开说这件事情。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城市,也就差不多在160多年以前,伦敦修了地铁,但是很少也有人问过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这100多年以前的伦敦地铁,其实就是挖沟来修的,有点像北京*个修地铁把护城河给填了。但是很少人会问一个问题,就是100多年以前我们修地铁的技术是突飞猛进,前几年看一个机构,很难想象今天可以造出那么精密的机器来修地铁。但是,被忽视掉一个问题,地铁这样一个发明创造,地铁本身的想象力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今天要解决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可能大家还是说我们去修一条地铁,我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对一个城市本身的理解跟160年以前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我们修城市的技术进步了一点而已。但是修城市的技术进步了一点,不代表城市进步了,但是今天我们都把修城市技术的进步简单当成了城市本身的进步,这是我想提出来一个问题,这也是当时看红绿灯,一路看过来以后才发现可能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被大家忽略了。到今天为止不应该只是自豪,我们修地铁的技术进步了,我们回过头想一想,有没有创造出一个东西比地铁本身还要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大概120多年以前,因为爱迪生的原因,在纽约*次大家把电这个东西引入了城市。电的原理发明在欧洲,但是把“电”要引入一个城市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世界上诞生一个电网。大家想一下,我们今天在白天的时候把大会场搞得暗暗的,还要打灯光开这个会,这在过去是匪夷所思的,如果今天没有电这个会开不成,没有电什么事情干不成,通讯也一样。电这样一个东西引入城市以后,让城市发生多大的变化。今天再问一下,还能不能引进一个新的东西,可以和电一样让城市发生更多的变化?想讲跟前面一样的事情,就是说今天都是在用电引入一个城市来做发明,大家更多的是怎么用电来做这件事情,没有认真的想过是不是世界上今天还会有一个像电一样重要的东西被引入城市以后,能真正改变城市自身的进化。
我在很早以前就跟很多朋友调侃过,“其实电引入城市*的贡献是让一个城市有了夜生活。”夜生活不是人发明的,实际上电带来的,如果没有电也不会有夜生活,我想说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只是一个所谓技术上的价值。
到今天为止,大概八年到十年以前,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改变人类跟城市发展最关键的技术,电是排在*位的。尽管这个大概是十年以前做的调查,那时候很不幸互联网排在第13位,计算机排在第8位,其实今天看到其他的技术远没有今天熟视无睹的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大,其实这些看起来很老的东西还是在影响我们一个城市的进化,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至少让我想到一个事情:有没有一个新的技术是真正改变城市的,而不只是发明技术用原来的方法来改变一个城市?
过去这样的方法什么时候会碰到头?这也是我经常用的一个例子。2007年,波士顿所谓做的BIGDIG可能是*的例子,告诉大家过去的方法在这100多年以后可能要重新思考。如果大家熟悉DIG,这是一个很夸张的,大家看着150亿到160亿的美金,是修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只是修了一条大概不到20英里通过波士顿城区的交通要道,花了160亿美金解决一个城市大概16英里一条道路,尽管搞得很复杂,本意把地上的立交桥移到地下去,花这些钱不多,前前后后从立项到做完大概花了20年时间。波士顿有一些居民调侃,知道开始修这个项目,等到项目完成他基本上退休了,也不需要这个东西了。从成本角度更加不合理,花了150亿或者160亿美金还是静态的成本,如果算上利息,算上动态的成本大概花了240亿美金,不用说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地方都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这是一个社会资源巨大的投入。这是我自己的机会,尽管像美国的国家地理,发现频道,甚至中央电视台播过这个项目,他们从一个工程的奇迹来考虑,但是对我来讲,当我看到这个事情我知道一个城市没有办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发展,但是波士顿这个项目也是进了大部分商学院的教科书,尽管它更多是从项目的管理角度来考虑的,并没有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尽管项目管理也是一个不成功的管理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差不多把我们逼到尽头,我们该怎么思考这件事情?
城市有那么多的挑战,像北京大家都知道年轻人通勤的时间,不管我是否愿意,30年以后世界70%以上的人都会在城市里面,甚至会更多,我自己的感觉是会更多,只是这个大家觉得比较认可的说法,跟大家说的我们要向往一些,要离开城市,觉得城市有很多问题的直觉是不符的,但是倒过来可以看出城市依然是人类最了不起的东西,怎么解决它的发展问题,其实是一个蛮有挑战的事情。
今天来看,我不知道未来,上海好多同事在这里,拿到一个数据,我看到也是蛮吓人。就像上海这样一个地方,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怎么发展的。从1984年到2014年,上海就是整整长出1千平方公里出来,那天徐局在浦东的时候她们告诉我的,我那时候不知道,对我来讲洛杉矶是很大的城市,结果徐局跟我讲浦东比洛杉矶人还要多,580万人口,过去几十年发展的规模是远远超出大家直观的体验,就是交通堵不堵的问题,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上海面积的增长长到原来的面积就是它一个零头。
我看到一个数据,不完全正确,也没有完全统计,它没有说真正统计了长三角哪些东西,我都不知道杭州是不是包含在这里。有一个数据告诉我说在长三角,当时提了苏州无锡这些地方,没有讲杭州,我不知道杭州在不在里面,但是不管杭州在不在里面,那个数字也是蛮吓人。它说,在长三角这些城市面积的综合差不多是88个曼哈顿!原来我们在这么一个地方,那么密集聚集一些东西,前提大家看到我们靠土地的资源来换回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城市的规模扩张。大概在去年的一期商业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讲全世界各个城市面积的变化,其中当然是全世界无一例外,全世界城市的面积在过去的20年的变化是吓人的。特别是在珠三角这一带,基本上城市跟城市已经连在一起,中间都没有了,大家知道对整个资源的占用是蛮吓人,这个时候上海人口的总人数大概只翻了一番。大家认真想一下,其实对土地的要求是远远超出原来的要求的。当然你从好的一面讲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下降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资源来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这是我想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
实际上“城市大脑”今天听起来大家觉得跟人工智能有关系的事情,跟云计算有关系的事情,做过三四年之后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直接的关系,只不过技术提供的手段而已,真正让大家思考如何为城市的发展保留下更多的资源出来,这些资源包括土地的资源、水资源、电的资源,所有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实都是“城市大脑”需要做的。站在我的角度,像杭州这样一个交通的事情,用我自己的话来讲不是一个解决交通的问题,是怎么用好一个城市的空间资源——道路,以及怎么用好一个城市的时间的资源,在交通的时间资源那就是红绿灯,今天会倒逼我们想今天所有公共资源的使用是不是合理的。
今天自己的感触,三四年做下来了,今天都回答不了公共资源的使用到底是不是合理。因为手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公共资源其实不清楚。我问了很多人,没有人告诉我,一个城市多少的自来水被漏掉的,后来我去查了查,就像中国的大概100到200万城市人口的规划是允许大约最多到25%的空间是可以来修路的。实际上意味着你什么都不改,四分之一的土地被路修掉了。同样我国的规定,只要自来水官网漏掉的水少于10%还是12%就是符合标准的,我们默认是10%的水可以被漏掉,实际上比这个数字夸张得多,中国有一个城市大概40%的自来水是漏掉了。为什么做这个调查,是想让漏水比较多的地区水少漏一点,其实对城市资源的使用到今天为止非常的粗犷,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一方面城市的资源这样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去做一个非常大的工程,类似于南水北调这样的事情,我想我们的技术不是应该只是去做让一个城市简单扩张的事情,而是想一想怎么样让一个城市能变得更加地少占用资源。
所以跟我比较熟悉的人知道,我是一直对像“智慧城市”这样的叫法有一些保留的。我们想一下,所谓的智慧到底拿来干什么?如果我们的智慧只是拿来告诉他,过去工业时代所谓的自动化可以做一些我们看起来原来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把水从几千公里运过来了,实际上最后城市资源的消耗量是大大增加,很难说服它是一个智慧的城市,任何有关城市的新技术如果不能够解决城市的资源的浪费,我觉得都不是一个有良心的技术。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讲“城市大脑”?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句话,数据的资源变成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或者说是一个决定性的资源,因为再也不可能像过去40年一样,拿到那么多的物理资源来换取一个城市的发展。上海不可能再搞1千平方公里出来,除非它去填海,已经没有可能性。但大家也知道前几天一场飓风怎么把日本的在海里填出来的机场搞成那样,大家还是要重新去思考一下所有靠野蛮获取资源来发展城市的做法。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城市大脑又让我们重新想象一下,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其实像互联网这些东西都是早期的很重要的基础设施,但是在电网以后,其实一个城市还没有引入过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可以像电网一样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自己也觉得如果到今天这样,我们面临那么大挑战的时候,还是有机会思考一下像“城市大脑”这样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新的基础设施,就像人的大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慢慢地让我们跟别的动物区分出来的,但是并不是说别的动物没有大脑,很多的动物从狗开始哪怕到一个蟑螂都是有大脑的,只不过人的大脑进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使得我们跟别的东西不一样了。
过去并不是说城市没有它最基本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是进化到今天的时候,是不是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从此不一样了。我自己的愿望是说,“当罗马*次开始建成的时候,其实罗马修的所有的道路,基础设施使得罗马这个城市跟其他城市不一样了。”所以才会有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的说法,实际上罗马打到哪里把路修到哪里,看起来条条道路通罗马,实际上基础设施使得这个城市慢慢跟别人不一样了,也带来它的繁荣。
在今天这个时刻是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人的大脑是不是可以变成新的数字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道理蛮有意思,我很难再用别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没有人想过我们这样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有多大的变化,但是这个数据没有认真去对比过,它是一个投资机构做的数字,其实没有人估得出来我们今天社会到底有多少的数据资源。
当我*次看到440亿个摄像头的时候其实吓了我一跳,大概LDVCapital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估过一个数字,全世界那个时候大概有15万亿个摄像头,到2020年也不远,也就四五年时间,大概到了440亿。440亿个摄像头什么概念?全世界的人口到那时候可能也就是七八十亿,但是却有440亿的摄像头,那时候我们所拥有的数据资源,当然这个摄像头不止是交通的摄像头,就是所有的带光电传感器可以拍照的东西,可以在车上,可以在任何地方,可以在卫星上,都算在里面,这么大一个规模,我们是有一次机会来重新认识整个的环境。举这个数字是想告诉大家,可能城市这个基础设施所要承载的资源是超出大家想象的,这个想象不是我们今天可以把它数量化的。就像过去可能大概在几十年以前,大家都天天听到石油快用完了,但是最近好像不太说这件事情,大家讲新能源的时候更多从环保的角度,而不是从石油快用完的角度,后来去查一查,每当那十年石油快用完的时候,又发现新的油田,这一口气接了好几十年,当然美国页岩油的提炼技术发展的时候还把油价给搞下去了。我想说的是,数据资源作为人类自己创造的资源,我自己觉得它的量跟发展的速度可能要远远超出其他所有的资源。所以我想当我看到这个数字还是让我吓了一跳。
因此,“城市大脑”给了城市一次机会,去像电一样引入城市,这是我见到的*的一次机会,其实电引入城市要比地铁引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影响要大得多。所以今天地铁要是没有电也不会运营的,在此之后,城市就没有引入过其他的东西,我自己觉得把算力引入城市可能会是城市发展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所有的运行跟工作离不开计算。我自己觉得今天已经慢慢是这样的,但是它远没有到电的程度。尽管现在每一辆车上面都已经有所谓的计算机,但是它还只是为车本身服务的,如果有一天这辆车行驶在路上它走哪条路走多快,在哪里拐弯,都是因为算力告诉它,这个城市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今天也有很多做自动驾驶跟做智能车的朋友在下面,让我想起一个事情,让我蛮感触的,也是参加过很多讨论体会到,就是说从自动角度,我不懂自动驾驶,很难评判技术的发展什么时候能成熟,当我这几年接触城市大脑以后,有一个非常大的感触是,今天大家所想象无人驾驶的车也好,智能车也好,是不能够被简单的塞到这个城市里面去的,这个城市是没有办法来消化这样的东西。这个城市不是为这样而设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讲,也就是说从过去100多年以来车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并没有因为你的电动化,也并没有因为你的智能化也解决了,我经常会讲任何今天不能够解决交通问题车的技术,对我来讲也不是足够有良心,我不知道交通问题最后靠谁来解决的,这是另外一个角度,城市的发展不是靠把所有东西扔到城市里能够解决的,今天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的突出。进入算力时代,使得有可能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知道以后一个城市会不会有汽车,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即使有车,杭州做的这件事情实际上告诉大家,要为每一辆车经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要替它算一算应该怎么通过这个路口。
我也不知道以后一个城市会不会有车,有多少车,但是假如有的话,那每一辆车经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应该替它算一算,它应该用什么方式通过,那个时候我想是一个城市算力时代的开始。
非常感谢大家,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讨论这件事情,特别是感谢后面的嘉宾。下午有两个讨论,所有这些嘉宾他们是非常认真了解了杭州做的实践和浦东做的实践,所有在台上的嘉宾他们都是见过面,并且认真到杭州来讨论了怎么来完成今天下午的讨论,所以他们在台下花的时间是远远超出在台上的时间。这是我准备过程当中非常感动的地方,所以也感谢所有到场的嘉宾,特别是感谢杭州的孔万锋局长、浦东的徐惠丽局长,我们开玩笑大会最主要的主题就是一个男局长跟一个女局长的PK。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