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消息,由未来论坛主办的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²科学峰会于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11月17日,由未来论坛联合北京四中、北京大学全球精英人才A 计划、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选拔出的优秀青少年代表登上了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²科学峰会的舞台,参与“青少年对话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环节,怀揣科学梦想分别与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代表——李家洋、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和林本坚展开了对话。
本场环节邀请到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王强,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和未来论坛的轮值主席陈恂前来坐镇,联手组成了史上最强主持天团,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科学思想盛宴,共同见证“未来科学家”梦想启航。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王强在主持“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中提出,设置这个环节的初衷就是,希望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奖的获得者,能够面对面地向青少年,讲述他们如何改变世界,改变现实,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早早地注入青少年的躯体和精神世界里,只有这样中国将来的科学才可以代代才人辈出。
对话现场,“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代表李家洋老师谈到如何培养学生,强调有理想、有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做科研有三类人:第一类人具有追求真知的理想;第二类人把科研当作自己谋生的饭碗;第三类人则是认为做科研显示了一种身份,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我认为,读书应当是奔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去的,这个目标要高于仅仅找一个工作、谋一个饭碗,也要高于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追求。”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李家洋院士同学生代表互动交流
在问答环节,李家洋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并表示因其可以对不同生物体内基因组进行精确的定点编辑,为精准育种提供新策略,基因编辑在国际上已变成一个重要的育种手段。
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丁健在交流中回顾自己当年走进北大化学系的时候,怀揣着的就是做催化剂的梦想。丁健表示,“我又回到了这样的舞台上,觉得这种梦想好像有一种间接被实现了的样子。”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冯小明教授与在场青少年分享了科研之路,他认为年轻人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四点要求: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敢于创新,三是要实事求是,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
在回答现场同学关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这一问题时,冯小明教授表示3D打印在制造技术里面应该说在产业前沿的位置,但尚有众多限制,比如由于产业链尚不完整带来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程序的太过复杂,目前的3D打印还不具备竞争力。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周其林教授与现场学生互动分享
“3D打印里面的一个核心还是材料问题。”周其林教授补充道:“比如打印人体器官的材料是什么?能够真正用来3D打印的材料现在还是太少,所以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估计还是材料问题,根本上还是化学问题。”
化学药的未来是什么?有可能被生物药完全取代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马大为教授表示,现在生物医药确确实实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从长期角度看,小分子药依然占主流,大部分疾病通过小分子药已经可以完全得到控制。而生物大分子药物虽然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好等优势,然因其给药方式相对不便,将来占据主流的还是化学药,只不过它占的份额可能会有所增加。
未来论坛轮值主席陈恂在主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时提到,自己在斯坦福念博士的方向就是光刻技术——微影技术,算起来自己也是林本坚博士的弟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林本坚与现场同学互动分享
作为本次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唯一获得者,同时也是未来科学大奖创立以来获奖的第一位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林本坚的发言尤为引人关注。林本坚教授对在场青少年说:“通过授课,除了教导专业知识外,我也期盼能激发学生创意,教导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林本坚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科研经验出发,分享了他是如何力抗当时主流思想的反对声浪,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造就了他一生在半导体领域不可抹灭的成就,更让台积电一步步走到今日,能够挑战英特尔的地位,也逆转了产业的技术发展。其坚持果敢的信念、不惧强权的勇气,是成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