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市潮名单里又添加了一个新公司,Boss直聘CEO赵鹏在自家平台上发布信息,要招聘“互联网科技公司完整IPO经验”的CFO,预备上市的心态已经很明确了。当然,上市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工作,现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乐观,最终能否成功也是问题。
在Boss直聘之前,同样做互联网招聘平台的猎聘网,已经于6月份在港股上市。不过上市以来一直处于破发状态,期间只有7月23日涨到33.4元,稍稍高出33元的发行价。美股上市的前程无忧,也是从6月份开始一路跌到现在,从113.06的高点一路下探到了63.64。
曾经被称为“人傻钱多”的股市并不友善,不过能在资本寒冬里,搭上二级市场的车,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安全保障。
只是市场趋严的监管、变冷的环境,各种裁员停止社招的消息,让人怀疑行业前景。上半年,猎聘、Boss直聘还在火拼广告抢市场,世界杯上Boss直聘的洗脑广告也遭受不少非议,现在突然各个都要上市,这是赶在数据*看的时间点割韭菜吗?
所谓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其实就是传统的人才中介,听多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噱头,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中介服务上赚钱。各家招聘服务都还没有做好,未来又能开展出来什么新的业务模式,让自己顺利度过寒冬?
还需要注意的是,招聘市场非常复杂,各公司的HR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也是抱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心态,会在全平台同步,所以难以形成一家通吃的局面。
有了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样的招聘平台之后,还会有中华英才网这种垂直于机械领域的招聘平台。
换一个角度来看,招聘市场的进入门槛也相对较低,也容易引发管理乱象。
Boss直聘去年曾发生过李文星案,就是公司资质审核不完善,导致传销团队钻了空子。而58同城招聘板块上,各种诈骗传销团伙的钓鱼信息,更是人尽皆知。8月份,58刚刚整治了一轮招聘信息问题。
近十年,互联网招聘平台已经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进化出了垂直行业、点评社区、比价筛选、社交推广、知识付费等产品形态,各家都想通过新的产品模式垄断市场。但公司和个人用户的需求复杂多变,过于用力在产品形态上做文章,反倒偏离了人才中介的服务核心。
不过好在人才中介是一个刚需市场,这是*的优势。
拉勾撞上了“薪资透明”陷阱
在用户为王的互联网创业思路下,获取用户成了核心要义。到了招聘市场上,各家创业者也是同样思路,仿佛只要能够获得个人用户,就能抢占招聘市场。但实际情况中,个人用户并不是*的。
2013年曾火爆一时的曝工资,是一个成功的职场社区产品。但是曝工资上存在着各家企业的负面信息,这严重影响各家公司的品牌公关,所以一直难以转型人才中介市场。其他数据研究知识付费资讯阅读业务也一直没有明确方向,最终走向没落。
不过曝工资的“晒工资条”玩法,给业界不少启发,用户对真实薪资水准的热衷程度,让人眼前一亮。
拉勾网是*个拿“薪资透明”作为卖点的,整个团队把运营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曝光雇主真实的薪资水准上,以此来解决面试周期过长的问题。这种用“一口价”的模式做招聘的想法,看起来很有潜力,但到了实际运作上却根本不是那回事。
许多公司反应,在拉勾平台很难招到能力强的员工,招来的几乎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大学生。
究其原因发现,如果公司领导定的招聘预算过高,相应的对招聘来的员工素质要求就更高,如此一来就很难筛选出合格面试者。公司HR为了防止出现招不到人面试的情况,便会建议将薪资标准降低,但也稍高于平准水准,而职场老鸟真正有能力者,则还是通过面议来处理薪资问题。
如此一来,所谓的“薪资透明”就根本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反倒是吸引一众应届大学生和基层员工。实质上,拉勾被困在应届实习生招聘市场,即便拉勾专做互联网行业,也难以改变这个问题。
Boss直聘很好,但大部分人没资格跟老板谈
到了Boss直聘身上,就是另一种景象。
Boss直聘是北京华品博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产品,其在招聘市场做过很多尝试。*是在2013年推出看准网,这是一款公司点评社区产品,不过在58同城和赶集网的强势竞争下并不显眼。曝工资火了之后,Boss直聘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曝曝的APP,功能与曝工资类似,不过依旧没有起色。直到2014年7月,Boss直聘正式上线。
在经历过点评社区类的看准网、曝曝之后,Boss直聘主打的是与老板直接交流的社交模式。这一次终于火了。
不过显然马云马化腾这一类的老板,是不会出现在Boss直聘上的。Boss直聘最初的运营策略,也是零门槛发布招聘信息。如此一来,公司内部的老板、HR、项目主管、基层员工都可以发布招聘信息。
最终即便不是跟老板直接单聊,找到项目主管基层员工获得推荐,效果也比一心关注个人绩效的HR要好上许多。
更何况,许多项目主管也有各种各样的招聘嗜好。招老乡招同好招小弟都很常见,有些负责人还会注重团队的男女比例问题。Boss直聘的产品模式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但瓶颈也是明显的。
Boss直聘在高层级的管理岗、资深技术岗上是没有优势的。这一类岗位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有,大公司老板不会轻易降低身份亲自登陆一个APP招聘,拥有背调能力猎头服务才够严肃。
6月上市的猎聘网,瞄准的就是这一部分市场。当然Boss直聘也有自己的猎头服务,但这样的服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未来如何跟其他猎头服务竞争,需要持续观察。
另外,学历没有优势的基层员工,以及想要转行升职的中低层管理者,也不适合Boss直聘。当然,对学历没有要求的体力工作除外。在这一领域,拉勾网的作用体现出来。
可以说,高不成低不就,是Boss直聘*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本科生只占总人口的3%,算下来在市场上都是小众群体。Boss直聘所切分的市场显然没有想象中的大,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还是问题。
没把招聘当主业的脉脉
在Boss直聘之外,主打职场社交的脉脉,又是一个新的极端。
脉脉力推的是“六度关系”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世界上所有人*只需要认识6个人,任意两个人就可以取得联系。说了这么多拗口高大上的内容,其实脉脉的核心是:让用户共享自己的通讯录,通过透明的关系链提高信用,方便其他用户获取客户联系新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水滴筹轻松筹这样的公益捐款平台,用的也是这样的产品思路。
按照脉脉的理论,如果你想联系任何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只需在脉脉上搜索相关公司,找到相关员工,查看你们的共同好友即可。但囿于脉脉的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问题,这一功能实现没有想象中的好,许多场景还不如微博好用。
同时对这一功能有强需求的用户,集中在商务运营公关活动几个领域,造成脉脉用户群体过于单一。经历过多轮广告投放后,有了明显改善,不过用户活跃度成为新的问题。
随着活动会展、知识付费、匿名社交、视频社交的兴起,脉脉紧跟风口,顺利变成了一个集微博、会务、直播、招聘、问答、知识付费、资讯阅读等功能于一体大杂烩。
一直以来,脉脉更像是一个资讯阅读媒体平台。其*的流量集中在匿名爆料的职言功能上,其他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广告刷屏现象。
在各种功能的拥挤下,脉脉里的招聘功能,显得非常鸡肋。给相关公司发送简历发起聊天消息,仿佛石沉大海一样,难以收到回复。究其原因,招聘方极少登陆。
苦心经营如此繁杂的业务线,看似提供了丰富的职场服务,却找不到一个核心点,没有实质效果。脉脉的超级APP思路,也不是招聘市场的未来,更不是职场社交的未来。
当然,脉脉在职场社交的垂直领域确实已经走到了最前列,只是还不够好。现在的脉脉犹如当初的QQ,或许脉脉需要打造一款更优秀的微信,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削足适履追风口,互联网招聘门槛在哪?
招聘的核心服务到底是什么,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公司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样的人才中介业务中,卖简历包是一种变现模式,做员工背调是一种生存模式,推广活动卖两个广告也可以赚到钱。
可是这样的业务模式,门槛太低,并不符合互联网的平台思维。
职场涉及招聘、培训、商会、创投等各个领域,理论上来看潜力非比寻常,但到了实操上,并不适合互联网的“一招鲜吃遍天”套路。
用户想要工资高的好工作,企业想要性价比高的好员工。各家招聘平台最多只能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根本行不通。毕竟流量为王的思路,跟需要精耕细作的toB业务相比,差异太大,不能削足适履硬套。
招聘市场更像电商,用户和企业需要的是品类丰富、适合自己、性价比高的服务,并不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就能完成的。像做电商一样一个一个拓展打磨品类,才是招聘的正确方向。
同时,招聘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并且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需求、教育供应、市场变革、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等等都影响着招聘的业务形态,这是一个注定会高速演变的市场。从这方面看,以政府调控市场就业的视角来看待招聘业务,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但是,目前的招聘社区社交理念集中了互联网创业的多个风口概念,可其中实用太少噱头居多。
反过来看,如果职场社交真能成为新的互联网平台,腾讯早就入局卡位。
Boss直聘的“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脉脉的职言,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复杂的功能。更何况,脉脉原本就是基于微博开放平台开发出来的,微博也有能力跟进。现在微信小程序平台成熟,而所谓的职场社交功能,很适合小程序体验。
整体来看,招聘业务说大也大,因为是刚需行业整体存量大;说小也小,因为各家公司能够分得的市场有限,经济环境遇冷换工作的人骤减,也就随之大幅波动。
招聘市场也急需一次全面的颠覆,需要一个更高级的业务市场来对其进行降维打击。就业遇冷时,创业被视为解决市场困境的不二法门。能够降维打击招聘市场的,或许就是创投生态了。
预计,这样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实现,所以Boss直聘们暂且闷头赚钱吧。
21223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8家
企业
3219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