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企业融资难,事实上在某些行业,钱太多了也是“病”。2016年开始,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资本热潮一直烧到现在,危机四伏。
“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候。工业机器人行业本身很枯燥乏味,一直不受资本关注。直到2016年开始,行业集中涌入大量热钱。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越来越危险。”一位长期关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告诉投资界(ID:pedaily2012)。
在这个圈子里,很多投资人在“博傻”。这些投资人之前可能根本就没有看过工业机器人的项目,就是看行业有机会一股脑儿扎进来,用大量资本砸开企业大门。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周期较长,需要更多耐心,但这些资本则希望“快进快出”,导致企业不惜采用低价策略自耗来抢占市场,吸引下一轮接盘者。这种资本乱象,对于正处于谋求技术积累重要阶段的中国机器人行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人在用投互联网的思维来投机器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快,且仍有巨大市场空间,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可能会从16年的68台/万人提升至150台/万人。由于传统制造业属性,原本这个行业可以一直平稳低调发展下去,不过从2016年开始这一现状有所改变:国家把机器人作为战略新兴行业重点扶持,机器人产业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资本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热情开始不断高涨。
“2015年‘2025中国制造’提出以后,整个市场就有点疯狂了。”上述投资人表示。特别是在过去的2017年,机器人概念展现了一场资本的狂欢。延续2016年机器人行业的并购热潮,据统计,2017年我国有158个机器人项目获得投资,获得投资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融资规模在四年来增长了近30倍。
在政策东风和资本追捧之下,整个行业生态体系被颠覆。原本的工业机器行业自有一套发展逻辑,由于属于基础制造业范畴,公司成长缓慢,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在资本大量进入之前,这个行业一直在自我摸索不断成长。通过市场竞争规律的淘汰,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最终得以成长起来。
资本这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机器人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地鸡毛。有些投资人看到了政策补贴和资本的红利,不惜转行从互联网行业直接杀入机器人行业。在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看来,某些资本带有非常强的互联网思维逻辑印记,他们更看重团队是否光鲜,故事逻辑是否合理,公司能否爆发性增长。“最好是两三年就能上市,估值高低是其次的。”
在这些投资人眼中,机器人产业成了一只可能会下金蛋的“母鸡”,像他们此前投的互联网一样,快速成长从而快速得到回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整个行业都在“博傻”
从本质上看,这种投资逻辑是和机器人行业本身发展规律相悖的,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在“博傻”。投资机构不断加码,在后续接盘者进入之后完成套利,把投资周期缩减至最短。
这会导致资本和企业严重错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很多企业由于行业本身特性,对资本缺乏了解,更没有和投资人打过交道。而那些善于讲故事,熟悉资本市场门道的团队,可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技术势力,只是善于把自己包装成资本喜欢的样子。
资本可能更喜欢后者,甚至一些所谓的“网红”企业在既没技术也没市场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拿到巨额融资。拿到钱之后,这些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发展,不惜通过低价恶性竞争来抢夺市场。
有机器人零部件厂商透露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最狠的一家卖1台亏1万8 ”。这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做法最终导致全行业的恶性竞争不断蔓延。“没有底线的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这种做法最后可能会毁灭整个行业。”黄河认为。
机器人行业降价从去年开始就初见端倪,只不过今年降价幅度格外大。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认为,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需要机器人来降低人工成本,一般制造业场景对机器人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是这些场景在不断降价;而在一些高端领域,机器人的价格还是非常高的。
这种低价策略在资本的推波助澜导致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优秀的公司在恶性竞争中只能无奈出局。
由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本身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本需求巨大,所以资本产生的影响无论好的坏的都会被放大。如今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大量资本泡沫,有行业人士预测称,一旦泡沫破裂,行业将大面积受损,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少会滞后3到5年。
今年机器人行业已经相继爆发了公司倒闭、高管离职时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棠宝机器人倒闭事件。棠宝机器人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中国机器人认证”的机器人产品,但是今年7月,棠宝机器人公司被传出由于资金链断裂深陷倒闭风波,创始人王明高债台高筑现已出走美国。
据悉,棠宝的倒闭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刚需不足,另一方面则是资金全部依托于投资方,过于受制于资本,资本变动对其影响过大。在资本收缩之后,棠宝机器人抵御不住外来风险,公司迅速走向灭亡。
明年行业增长率会趋近于0
虽然资本烧的很旺,但是国内供应机器人仍然存在顽疾难治:核心零部件的缺失始终是横在工业机器人国产化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以ABB集团为首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自主品牌占比不到10%,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
以最为关键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零部件为例,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有人说,如今的工业机器人就像2005年的手机行业,山寨机一片一片的,而机器人不属于消费品,未来几年将会倒闭70-80%的企业。
单从数据上来看,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似乎一片大好。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生产超过13万台,较上年增长68.1%,但是在上述投资人看来,今年和明年增长率可能会趋近于0。樊雪松认为,这种观点有点过于悲观。他表示,明年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可能会和今年持平。
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无法回避。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技术,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需要向国外机器人企业采购,导致其成本远远高于四大家族自产自用模式。以2016年165kg机器人生产成本为例,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要比国外企业高出2.5万,约占国外企业总生产成本的15%。
芯片的前车之鉴已经告诉国人工业制造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的危害有多大。樊雪松认为,机器人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目前机器人的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在技术层面做的更流畅,尽可能的减少损耗;一个则是通过智能化促进机器人可以做一些基础决策,比如通过视觉来独立判断如何堆放搬运物品。
事实上,在喷涂、码垛、搬运、包装、焊接、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中,依靠二维视觉、立体3D视觉,以及利用广域传感器技术的3D视觉等技术,工业机器人已经可以识别出物体的位置、大小、颜色,包括在空间存放的位置,机器人也具备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重庆举行的智博会是由一队跳舞机器人拉开序幕的,自动机器人在会场内游走,公众可以向它们咨询信息。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发现,在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份,机器人已经在逐步取代人类劳动力。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虽然市场已经出现泡沫,但未来恐怕会有更多的资本扎堆涌入,行业发展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