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没有造血能力的“独角兽”,怎么能硬气地挺起腰杆谈“独立”?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只没有造血能力的“独角兽”,怎么能在资本和巨头之间硬气地挺起腰杆谈“独立”?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7月30日消息,据36氪报道:从多个信源处了解到,ofo和滴滴在7月份已经就收购一事有过多次接触,有知情人士称,过去的两三周里,滴滴还派人来做过尽调。

  否定再三

  报道称,双方现在还在就收购的价格持续拉锯。此前滴滴创始人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亿美金左右,这距离戴威的预期有着极大的差距。有知情人士透露,收购价格还在进一步降低,“滴滴还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还有说法是现在滴滴的出价已经按照人民币来计算了”。

  自从摩拜单车被美团收入囊中后,ofo被滴滴收购的传闻一直不断。而对于今天的消息,ofo立即给予否认。

  这也不是ofo第一次表示对滴滴的收购表示拒绝。

  南华早报5月15日就报道称,戴威在内部会议上,把ofo的现状比作是电影《至暗时刻》中英国政府和首相丘吉尔所陷入的被动战争局面,已拒绝了滴滴方面的潜在收购要约,并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

  随后,6月24日,铅笔道表示:获得知情人士独家爆料,ofo已经确认卖给滴滴,金额不详,戴威出局。但随后ofo创始人戴威向铅笔道否定了该说法。

  资金链危机

  

  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曝出被收购的消息,无非是因为资金链的危机时时刻刻笼罩在ofo的头顶。

  就在上周,ofo还被报道出拖欠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费用的消息。

  早期,小黄车使用的机械锁由于无法定位,用户用车后需要打乱密码,用户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也导致了出现用户一旦知道密码就可永久免费骑行一辆车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2017年开始,ofo将原先的机械锁更换为智能锁。但更换后,ofo需要向物联网通信服务商购买服务,才能正常使用。

  这家ofo的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宣称,按照原先约定的半年内向该公司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如今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收到ofo的款项。该公司将对300万辆小黄车智能锁内物联网卡陆续“暂停服务”。“暂停服务”后,小黄车会面临定位失效、无法远程升级维护、用户关锁后计费没法停止等。

  

  针对此事,ofo方回应称,“我们未否认拖欠物联网通信服务费,并表示服务费已经有解决方案。不存在所谓的停止服务问题,车辆可以正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从近期各家媒体报道的消息来看,ofo的欠款远不止物联网通信服务费这一项。物流公司、生产厂家、维修厂等存在被ofo拖欠款项的情况,虽然具体数额不详,但以体量来说,应该不是一笔小数目。

  断尾求生

  从去年年底开始,ofo陆续被爆出资金链紧张及挪用押金的问题。

  为了“补血”,ofo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有分析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照抵押444.76万辆车获取5亿元债券来看,每辆ofo小黄车值112.4元;按照这一单价来计算,1570万辆车才可抵押到17.66亿元的债券总额,这一数字或许为ofo目前全部的单车数量。

  不光是靠融资,ofo也一直积极做出各种尝试以试图缓解资金问题。

  5月下旬,ofo开始推出卖车身广告的业务,希望在B端市场获得一定的现金流。根据广告刊例显示,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120元,1000个CPM起售。

  在共享单车已经进入免押金的是下半场,ofo还取消了很多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服务,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则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小黄车。

  甚至,ofo官方还宣称将成立区块链研究院,解决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维修等运营痛点,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

  此外,ofo在海外的业务都在逐步紧缩,印度、中东、以色列、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区,都相继传出了ofo当地业务终止的消息。

  共享单车的出路

  共享单车,自诞生之日起,商业模式就一直被质疑不断,而且至今都没有好的盈利模式。“自我造血”是每家共享单车企业都要面临的难题。

  背靠阿里,哈罗单车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在ofo和摩拜之间强势崛起。哈罗之所以被阿里重金押注,除了对其团队的运营能力认可,更重要的是符合支付宝对下沉流量的需求。

  而对于收购摩拜,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发全员信中称,“摩拜单车是城市三公里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将成为美团到店、到家、旅行场景的最佳连接,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闭环消费体验,丰富用户的消费场景。”摩拜被美团收购后砸钱的速度明显在下降,美团希望这块流量可以长期持续地去养它的打车业务。

  同样是打车业务,滴滴要做的是一站式出行平台,单车是其中必须的一环。即便是在天气不适合骑车的时候,单车出行的需求也可以转化成滴滴网约车的订单。如果滴滴体系内没有一个完全可控的足够大的单车平台,其三公里内的网约车需求将被严重蚕食。

  此前,ofo一直被视为是滴滴的业务延展,滴滴多次参与ofo的融资,持股比例曾经达到25.3197%,为第一大机构股东。2016年9月底,ofo宣布获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2017年3月,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融资,滴滴跟投;2017年7月,ofo宣布完成超7亿美元E轮融资,滴滴再度跟投。

  独立的尴尬

  滴滴成为了ofo最大的股东之后,便开始向ofo派驻高管,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ofo并担任执行总裁,除此之外,滴滴还派出了市场负责人南山进入ofo负责市场;派出财务总监Leslie liu分管ofo财务部门,戴威被的“架空”传言几近坐实。而4个月后这些派驻高管集体辞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ofo大股东和创始团队之间产生了矛盾。

  据媒体报道,矛盾主要是缘于滴滴投资ofo时,签订了一系列条款(融资的代价)而戴威在后期并不想继续执行,不愿受限于滴滴。

  不愿委身滴滴而又缺钱的ofo转而求助阿里。此外,去年朱啸虎清空ofo股份时,阿里接盘了大部分额度,在ofo的持股比例达10%左右,并在ofo董事会获得一个席位,拥有一票否决权。

  然而,阿里和滴滴这两个ofo最重要的股东对共享单车势在必得,但面对坚持独立的ofo早已准备了后手。不但阿里已经有了哈罗单车,滴滴旗下也已经有了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两个共享单车品牌。

  单纯从共享单车企业的角度来看,被并购的企业残留价值并不大,起主导地位的企业接下来必将承担更巨大的资金消耗,其次两者合并也并不能完全垄断市场。

  因此即便ofo愿意卖身,被收购方砍价也是在所难免。

  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单车目前的价值在于流量和用户数据,和其他业务协同形成商业闭环。但目前来说,ofo仅靠自身难以让这些流量和数据产生真实的利润,也没有可以协同的盈利业务来填补单车的亏损。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只没有造血能力的“独角兽”,怎么能在资本和巨头之间硬气地挺起腰杆谈“独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