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那些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取代人类的未来,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夹击中,很多人对人类的智慧不再抱有期待,而艾问的创始人艾诚仍在捍卫人的价值。
钢筋水泥的器械岭中,一袭红裙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机器开始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变得跟机器一样思考。
“醒目而活,使命而生”,是艾诚对于时代的倡导,也是她践行的人生信条。在沉浮变幻的商场中,她用笔尖记录人物的故事;在成王败寇的资本游戏里,她用话筒追问背后的真相;聚焦的创富生态,究竟是变革的引擎,还是骗子们的狂欢?投射的高峰故事,到底是勇者的赞美诗,还是搅局者的浮世绘?
1323位创业者和企业家、750+期原创人物文章、120+期顶级商业人物视频访谈节目、从自媒体到全平台媒体矩阵,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艾诚的坚持与执着,也是艾问4年来的成长与积累。
改变从未如此之快,但再也不会比现在更慢了,如何追赶时代,保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本期艾问顶级人物,邀你与创始人艾诚一起探讨创新法则,在AI对决中共同守护人类的智慧。
大家好,我叫艾诚,是艾问的创始人。今天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AI、机器和人的关系,我可能是在场唯一一个公开捍卫人的智慧和价值的,我相信AI能决定我们奔跑的速度,但只有人内心的爱才能决定我们奔跑的方向。
因为对人的痴迷和好奇,我创办了艾问,用天生的好奇心带领着一个团队去记录这个时代的创新者和领袖们。在一千多次访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所有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创新,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的远见和创造力。
如果这是事实,我又在中西的比较中发现了巨大的不同,在硅谷,创始人往往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相挂钩。比如说我们提到apple苹果公司,你会想到谁?Steve Jobs;提到 Zuckerberg,一定也会联想到脸书;Elon Musk和他的特斯拉紧密相连。
创始人的名字就是他们所创立的公司和产品的代名词,从品牌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合理的,创始人能够赋予技术一个具象化的形象,有为大众所熟知面孔和声音,而这并不是一个LOGO能够实现的。
中国企业正在世界上“无面崛起” ?
但是在中国、在亚洲是这样吗?右边的这个LOGO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叫做华为,2017年总营收6036亿,智能手机全年发售1.53亿台,全球份额稳居前三。但它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却鲜有人知,在中国如此,在海外更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曾经有一个说法:亚洲社会是围绕着集体组织的,而西方社会是围绕着个人组织的,这点至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在中国,通常都是公司或品牌在对外发声,而创始人或CEO通常都很低调,其结果就是中国企业的“无面崛起”,在国际上被称为“Faceless Rise”。
近几年,国际媒体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科技创新,但走向全球的大部分都是公司品牌,而不是企业家。除了马云,这些有远见的中国创新者们都没能获得足够广泛的国际认知度。那些推动技术创新的人,以及投资背后的决策者,很多都在“中国崛起”的故事中被忽略了。
于是,我们发现在商界领袖和企业之间的三种关系。第一种关系是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任正非先生和华为,他们刚意识到企业家IP时代的来临,着手打造个人品牌;第二种是雷军和小米,他成功塑造了很好的创业者故事和品牌情怀,实现了高传播ROI;第三种是马云和阿里巴巴,很显然马云已经站在了商界的制高点,他的个人影响力远大于阿里巴巴。
所以艾问的使命是要助力使命而生的中国创始人成为商界领袖,将他们的面孔以及创新创业故事展示给全世界。我曾经访问过时代女性人物董明珠,创造了易到又不得不放弃的周航,以及虽然企业已经很微小但坚信创始人在、凡客就在的陈年,他们只是一千多位艾问人物中的一小部分,我想说的是,在我眼中创始人们都是平等的,他们无所谓成败优劣。
谁是社会需要的时代人物?
社会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创新劳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你是未来明日之星,奇迹的创新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体力和技能。
什么是社会进步的不变动力?我们今天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科学和技术,它们是这个社会不变的两大发动机。科学衍生出的技术、艺术衍生出的内容,它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创新,优化了成本、场景,做出了服务。
如果你想要创业,请记得把这三个东西进行组合:内容+技术+产品,找到清晰的创业模型,越精准,你就能做得越卓越。
想要成为商界领袖,首先你必须对创新拥有敬畏;其次是一个离经叛道者,也就是面对困难,你愿意坚持;最后是领导者。有一本书叫《LeadersEat Last》,讲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起用餐时,你会留意到最先被服务的人是最资浅的队员,最后用餐的反而是最资深的军官,原因就在于真正的领袖懂得分享和共赢。所以在此也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们、未来的领袖,和大朋友们、现在的领袖,都可以做一个愿意分享的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