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信用卡管理第一股诞生:一分钟大涨10%,市值超百亿

上市只是开始,孙海涛也并未掩饰自己的焦虑。他表示:“上市后焦虑的事情会转移,主要想如何把业务做好,给投资人更多信心把股价做上去。”

  继小米集团、映客互娱等挂牌之后,港交所又迎来内地信用卡管理第一股。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7月13日消息,今天51信用卡(2051.HK)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8.5港元/股,51信用卡开盘价8.7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06%,开盘后一分钟最高达9.35港元,最高涨10%。截至发稿,51信用卡每股9.15港元,总市值108.61亿港元。

  可以说,51信用卡是内地新经济的又一缩影。一边是信用卡管理服务平台,一边作为金融科技独角兽也在改变传统的消费信贷市场。

  “今年是我创业的第14个年头。6年前,我和4个同事在杭州城西一间小酒店住了一个月没回家,开发出51信用卡管家APP。今天,51信用卡已经有1000多人,用户过亿。”51信用卡CEO孙海涛表示,“去年的7月15日,我们在杭州召开100多人和中介机构的动员大会,决定来香港资本市场。4个月前我们在对面的环球大厦的printer办公室写好A1,虽然现在走过去只要10分钟,我们花了100多天走到这里。我希望能为这家公司拼命到2051,那年我才71岁。”

  市值超百亿,投资方集体看好

  作为51信用卡早期投资人,薛蛮子也来到了敲钟现场。投资界问及当初为何投资,他开玩笑道:“蒙的。要投赚钱的项目,靠谱的人、靠谱的事儿。”

  泰合资本董事总经理蒋科分析道,从商业上看,51信用卡是在金融科技领域除了巨头以外,为数不多的几家拥有自有场景的创业公司。公司的上亿管卡用户具备两个特征:1,办理多张信用卡,说明信贷需求旺盛;2,主动管理信用卡,表明在意信贷表现。这是一批需求高同时质量较好、从而信贷领域里性价比较高的Near-prime差异化人群,这一点是真正对标Capital One的。这样的场景天然捕捉了大量用户、积累了大量数据,从而在具备强大生息能力的同时,克服了行业普遍高获客和高坏账成本的问题,单位经济和用户生命周期模型都更出色,增长迅速、商业化能力强大。这构成了51信用卡的壁垒,也是能够很快登录香港资本市场的原因。

  孙海涛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因资金消耗极大,使他本身成为了一名重度的信用卡使用者。此前有新闻报道,他办了十几张信用卡,用信用卡给公司买服务器,刷4万块分36期偿还。

  创办51账单时的想法简单也直抓痛点,他想为像自己这样的重度信用卡使用人群提供服务。

  敲钟现场孙海涛一直在看手机,他表示还在看业务。比较有意思的是孙海涛并未参与敲钟,他对投资界表示:“51信用卡从最初5个人创业,到现在还有3位。我刚已经演讲了,在旁边看他们敲就好。”

  强大的股东,也使51信用卡具有一般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51信用卡的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薛蛮子盈动资本海纳亚洲清流资本纪源资本GGV、京东、小米、新湖控股、天图投资、嘉实投资和银泰集团等。去年10月26日,51信用卡完成8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嘉实投资和银泰集团联合投资。

  嘉实投资CEO仇小川在接受投资界采访中表示,51去年净利润已经到7亿了,这次上市定价其实远低于很多了解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的预期。但这就是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管理层把公司做的更好。“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目前还比较浮躁,投资51信用卡最看重团队对于业务的深度认知与高效的执行力。嘉实投资一直关注企业内在的价值增长,看中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所谓的风口。风口最终都要落到个体,最终还要看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基因、护城河和竞争壁垒。”

  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宋良静表示:51信用卡的成功上市不仅是国际资本市场对其全球独有商业模式的认可,更是对海涛企业家精神的嘉奖。从14年前创建国内第一个三维仿真地图“E都市”开始,海涛就以他执着无畏的企业家精神在互联网各领域不断开疆辟土,最终在51信用卡这个项目上收获大成。

  根据Oliver Wyman报告,近年来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预期未偿还余额总额将由2016年的人民币 5.8万亿元升至2021年的人民币14.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而信用卡渗透率方面,2017年为20.1%,预计2021年将增长到36.9%,信用卡持有人增至5167万,这意味着未来线上信用卡管理的潜在市场巨大。

  上市只是开始,孙海涛也并未掩饰自己的焦虑。他表示:“上市后焦虑的事情会转移,主要想如何把业务做好,给投资人更多信心把股价做上去。”

  一亿张信用卡撑起百亿市值

  51信用卡业务始于2012年5月,推出了智能管理信用卡账单的APP“51信用卡管家”,主要向信用卡人群提供个人信用管理服务,包括管理信用卡账单和家庭账单及记录,如房屋按揭、汽车贷款及水电账单,促成信用卡账单及其他负债有关的还款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比如查询住房公积金余额。

  发展至今,51信用卡的业务已涵盖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金融服务。

  在信用卡科技服务方面,“51信用卡管家”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新信用卡发卡量分别为50万、120万、210万。以2017年发卡量为标准,“51信用卡管家”还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线上信用卡申请平台。

  招股书显示,51信用卡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收益总额依次约为8973万元、5.71亿元、2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与之相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7年12月31日,51信用卡管家管理约1.063亿张信用卡,促成的信用卡还款交易总计人民币1085亿元。此前的2014年5月,51信用卡管家提供信用卡申请服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51信用卡管家与全国20家银行合作开展在线信用卡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51信用卡于2016年开始拓展无卡人群后,其服务的非信用卡人群的贷款促成金额从当年的10.14亿元增至2017年的120.36亿元。

  51信用卡收益主要来自:

  1、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

  2、来自信用卡科技服务的信用卡科技服务费;

  3、来自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信贷介绍服务费;

  4、其他收益,包括向借款人贷款的利息收入及来自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逾期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51信用卡并未就个人信用管理服务向用戶收费,而是将其作为51信用卡生态系统的主要入口,帮助其他业务增长吸引及挽留庞大的用户基础。2017年51信用卡撮合的信贷交易中,大约74.1%的贷款用户来自信用卡管理用户。

  51信用卡的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主要是通过旗下“51人品”平台提供信贷撮合服务,公司从中收取撮合及服务费。

  据招股书显示,11家国内外大型券商、银行机构参与了51信用卡上市。此外,本次51信用卡所募集资金,40%将用于发展和获得用户,30%用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科技实力,20%用于选择性的投资和公司业务互补的机会,10%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的企业用途。

  孙海涛透露,这次IPO完成后,公司的资源、信任度、影响等,都会得到提升,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同时,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信用卡业务链生态建设。

  从独角兽到投资人

  2017年4月,孙海涛曾在朋友圈表示,“买了个香港上市公司”。没多久中彩网通(08071.HK)发布公告,宣布51RENPIN.COMINC入股,变成大股东。

  事实上,51信用卡在资产端一直有布局:2016年9月底,智能终端租赁平台“机蜜”宣布,获得由51信用卡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后半年的估值增长了3倍;2017年2月,专注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的“现金卡”也宣布获得来自51信用卡、和盟创投两家机构的1亿元A轮融资,投后8个月内估值增长超4倍。

  在投资战略方面,51信用卡的方向是“齐投并进”,2017年8月,51信用卡联合嘉实投资发起第三期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内的数据、资产、流量以及其他有前景的领域进行布局。

  而更早,51信用卡曾分别与泛城资产和盈动资本合作设立了两期产业投资基金。以具体的产业公司+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的模式,以51信用卡作为资源+渠道+行业选择和评定方,引入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募集和管理以及风险操作能力,以共同达成实际创业类风投项目。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51信用卡产业投资基金坚持的选择标准是“高增长”、“高协同”、“好团队”等,在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思路是建立在51信用卡自身业务实践基础上,并以此积累了行业投资的第三方视角和经验。

  51 信用卡 CFO 赵轲在此前发布会曾表示,51信用卡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人,它在产业投资基金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项目发掘、投前尽调分析以及投后合作扶持等:“我们的投资风格秉持简单直接快速透明的原则,做决策快、不强势。高协同。”

  据悉,目前51信用卡已经投资入股现金卡、分期管家、机蜜、好多数、鲨鱼记账等20多家企业。

  内地互联网金融上市潮

  去年15日,51信用卡召开动员大会,孙海涛决定来港股。他表示,其实这是个冒险的决定。“51的业务主要在大陆,最懂我们的投资人一定是离我们近的。同时也看好港市场,很多好公司如小米都纷纷选择了港股,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局面。”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向投资界表示:“能够披荆斩棘走到风口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港股上市热潮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应该抓紧时间上市。”

  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互金平台迎来了一波赴美IPO浪潮,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融360以及乐信。2018年金融企业上市高潮仍在持续,不过这次换成了港股。今年上半年,就有维信金科、第三方支付机构“汇付天下”就成功在香港上市。

  与美股相比,港股市场不存在文化层面的障碍,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交易活跃度有了大幅提升。且同股不同权的限制放开,也吸引大量企业选择港股上市。

  此外,2018年6月底是互金公司整改验收期,整改验收不通过者将会“关停并转”。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家可能都想着赶在整改验收前上市,只要上市,公司顺利备案的筹码就大大增加,因为牵涉的面更广”。

  嘉实投资仇小川分析道:“首先香港相较与美国对于内地公司而言具有天然的地理与文化优势,从而更好的保证了沟通效率。此外,港股最近的变革有目共睹,更多新经济公司来了。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市场对于新经济公司的全力拥抱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培育,因此相比美国市场,港股新经济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培育市场的认知。但如若这批新经济领先企业在较长时间还是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同,可能未来还是会有更多公司再次选择更加开发与成熟的美国市场。最后,市场虽然重要,但对于企业来说最终的关键因素还是其自身的内功。”

  经投资界梳理发现,在独角兽名单中的互金企业,极有可能在香港上市的就超过5家:蚂蚁金服陆金所银联商务、51信用卡和借贷宝。2018年以来,蚂蚁金服多次动作被外界视为准备上市的“信号”,6月8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据悉可能会明后年在A+H股同时上市。另外,估值600亿美元的陆金所拟上市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几年,人们也一直在等待。

  据普华永道7月3日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全年将有220家企业赴港上市,全年集资总额预计将达到2000亿~2500亿港元,香港有望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前几日小米上市,港交所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昨天(12日)一天港交所迎来8家IPO,是港交所有史以来同天上市敲钟最多的一天,直接导致钟不够。今日也有3家企业上市,据雪球网港股新股上市统计7月16日、18日,各有5家企业上市。

  金融企业也只是近期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赴港IPO的一个缩影,未来的股价尚未可知,等待他们的新考验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二级市场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