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引来各路人马在风口癫狂起舞。这场面像极了万里黄河,泥沙俱下。
随着电动汽车产品陆续投放到市场,很多被掩盖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5月有人爆料,一辆刚买3个月的野马U能E350在充电时发生自燃,整辆车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一个框架,所幸无人员伤亡。
这一事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质疑,然而蹊跷之处在于,被质疑的重点不是野马汽车及电池供应商谷神能源,舆论的利剑几乎全部指向谷神电池配套的另一车型——威马EX5。网络上开始质疑威马汽车的电池质量,一时间,威马汽车被推上风口浪尖,甚至网传威马EX5退订用户“高达三成”。被“误伤”的威马很无奈,在澄清的同时又被找出新的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这起事故本身却少人关注。野马U能E350自燃的原因、事故调查的结果无人问津,慢慢地这起事故将被遗忘。
猎云网多次致电野马汽车和电池供应商谷神能源,二者均对自燃事故调查结果守口如瓶,野马U能系列用户的安全关切没有得到回应。
实际上,野马U能E350其本身就提供了大量不为人注意的信息,这次自燃事故也掀开了造车乱象上面的那层遮羞布。
用“隐性宇宙能量”造车?
野马U能E350是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中能东道”)与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川汽野马”)共同研发生产的电动汽车产品。2015年11月,中能东道与川汽野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出野马U能系列电动车产品。
“野马U能E350这款SUV,美其名曰‘集群化创新’,不过是中能东道攒出来的东西而已。”一位知情人向猎云网透露。
所谓“共同研发”,二者具体分工为:中能东道提供技术和动力系统,并负责野马U能系列电动汽车的市场运营和销售;川汽野马提供车身并负责整车生产。
中能东道称,其旗下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中能国盛”),负责打造U能品牌的动力电池,“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发展源动力”。
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实际上,中能国盛只是一个关于动力电池的运营平台,扮演着撮合投资人和动力电池项目以及动力电池供需双方的中间人角色。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野马U能E350装配谷神能源,而非中能国盛自己研发的动力电池。
“野马U能E350与野马T70如出一辙,造型上就是一个翻版,仅仅在细节上玩儿了些花样”,知情人表示,“野马U能E350就是中能东道为了快速上市,攒出来的一款车型罢了”。
中能东道官网有这样一段高深莫测的自我介绍:
“中能东道是一个创新型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集团以东方智慧为思想核心,以开发隐性宇宙能量为技术核心,以五行架构为管理核心......”
一些新造车企业主张的“颠覆出行”、“重新定义汽车”已足够新颖,但中能东道已达到另一层境界,它用“隐性宇宙能量”、“五行架构”和“东方智慧”来开展新能源造车活动。这一定位高端神秘,难免会给人浮夸务虚之感。
不变之问:造车还是圈钱?
每一个投入造车大潮的创业者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造车初衷是什么?创业者的回答大同小异,要么是心中难以自抑的造车情怀,要么是新能源领域不可错过的风口,当然并不排除有造车者抱有“捞一把就走”心态。
中能东道集团的股东,大多同时为东方御道的主要股东,东方御道通过集资的方式获得了*桶金。
(东方御道和中能东道股权结构,点击图片看大图)
“2013年,东方御道成立深圳盛世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微商代理的名义,在全国募资上亿元人民币”,一位知情人告诉猎云网,“2015年,东方御道化身为中能东道,把此前玩了两次的游戏又玩了一遍。”
“几年来,投资者的金钱从东方御道的股权变成盛世汇联的股权,再变成中能东道的股权,这些股权在一个个空壳公司间跳来跳去,却没有看得见的实际产品问世。”这位知情人透露。
野马U能系列产品只是中能东道在新能源领域的其中一项布局,除此之外,中能东道还成立了负责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绿驰汽车,负责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的绿驰出行,负责新能源汽车销售运营中能万源,以及负责融资的中能资本等公司。根据公开资料,猎云网发现,中能东道旗下新能源公司,在全国有数十家之多,间接参股企业更是难以统计,中能东道编织了一张相互呼应的新能源网络。
(中能东道直接参股或控股的企业图谱)
点开这张网络的任意一个节点,它会呈现一张与中能东道相关的新的企业网络,各个企业的法人、参股股东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加上频繁的股东新增及退出变动,中能东道的股权网络更加“迷人”。
造车是一项大工程,没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保障将难以为继,因此,新造车企业大多选择公开从投资机构进行融资,这也成为新造车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但中能东道是个例外,它以旗下中能万源、绿驰汽车、绿驰出行、中能国盛等公司规划上市为由,向社会公众出售“原始股”。充满诱惑性的投资说明会”、“创业说明会”、“路演招商会”一场接着一场。
(中能万源发布的绿驰出行集资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能东道旗下的中能万源和绿驰出行招募“车主合伙人”,即花25万元购买一辆野马U能E350电动车,然后将车辆放在共享出行平台上运营,“车主合伙人”可从车辆每天实际运营的订单收益中分佣40%,5年预期收益可达25.224万元,加上股份变现、用车福利等,5年预期总收益高达295.509万元。如此高回报秒杀了市面上的大部分正规投资项目。
然而,投资者与绿驰出行等签订的股权证书与委托投资协议书,由于未做工商变更,投资人的入股且成为股东不会得到法律的承认。
“集团成立多年来,一直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无公开的经营业绩。”中能东道向媒体表示。中能东道无业绩、无生产资质,以即将上市为噱头大量吸纳社会资金,属于变相吸收公共存款,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原始股骗局层出不穷,投资者只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承担新三板交易结算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这三个公开市场买卖股票,才受法律保护,其他形式都属于私下转让。”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告诉猎云网。
实际上,社会上对中能东道非法集资的质疑越来越强烈,甚至其控股公司绿驰汽车也跟着受到质疑。
绿驰汽车意欲何为?
在业内偶尔听说过绿驰汽车,但了解这家企业的人并不多。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8月24日,当时其*股东是绿驰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系中能东道集团旗下公司。目前绿驰汽车的股权已经发生变更,其官方网站的公司介绍显示,绿驰汽车集团注册于香港,总部位于上海。
绿驰汽车的烦恼起于一桩纠纷,这桩纠纷把绿驰汽车带进了公众视野。
2018年5月5日,与绿驰汽车合作的意大利I.DE.A公司高层向媒体透露,绿驰汽车欠I.DE.A公司2700万欧元,公司已停止对绿驰汽车的所有工程项目,如果绿驰汽车方面一直不付款,I.DE.A将采取法律途径解决,并要求补偿其损失。
I.DE.A是意大利著名的设计院,主要从事轿车设计等工作。I.DE.A曾受绿驰汽车委托开发“金星”这款A00级轿跑产品,与此同时,绿驰汽车也展开了对 I.DE.A的收购工作,由于未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收购工作告败。因此,绿驰汽车暂停了意大利“金星”轿跑项目,而这辆车也被I.DE.A扣留在意大利,错过了2018北京北京国际车展。
“我们怀疑整个绿驰汽车项目是骗局。”I.DE.A公司CEO Morali表示。他认为,绿驰汽车应该付清剩下的2700万欧元。
为了与控股股东中能东道撇清干系,绿驰汽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将公司法人程三岗变更为王向银、朱承明不再任职、退出在绿驰出行所占股份、变更与中能东道相关公司的股权关系等,与中能东道划清界限。
绿驰汽车副总裁梁啸透露,中能东道曾是绿驰汽车的大股东,但未来绿驰汽车不会和中能东道有什么关系,也不会使用中能东道的产业中心,绿驰汽车正在寻找代工方。
绿驰汽车常务副总裁任亚辉则更干脆:“目前除了绿驰汽车之外,所有打着“绿驰”旗号的公司,实际上都与绿驰汽车没有关系。”
其实,无论在股权上或表面上是否与中能东道脱离关系,这都不能给出绿驰汽车是否在认真造车的结论。即无论是否与中能东道划清界限,这都改变不了绿驰汽车的造车初衷。之前投入的自有资金,无论来自何方,投资者终归要收回成本。
猎云网了解到,绿驰汽车制定了详细的融资计划:2018年,将完成B轮融资20~30亿元;2019年,将完成C轮融资60~80亿元,实现产品量产上市,且半年发布一款车。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上市辅导,目标是在2020~2021年间实现上市,上市的目的地是香港或者美国的纳斯达克。”,任亚辉表示。此外,他还强调,绿驰汽车造车不忽悠、不圈钱。
绿驰汽车产品还未上市,代工方还未确定,现在就开启IPO辅导,还制定了如此激进的发展计划,如果目的不是为了圈钱,那是为了什么?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