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于5月19日按下了暂停键。从《中美双边经贸磋商联合声明》来看,短期内对削减中美贸易逆差有较为实质性影响的共识为“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为何农产品和能源贸易能够成为中美贸易改善的先锋?大量增加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和能源进口,对于国内相关行业和普通老百姓又将形成哪些影响?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
为何农产品和能源贸易能“灭火”?
美国对华农产品和能源出口之所以能成为缓解中美贸易逆差的先锋,是因为这两大领域符合《中美双边经贸磋商联合声明》提出的四大目标——有助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有助于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有助于美国就业,是中美贸易最能达成共识和双赢的领域。
首先,美国在农产品和能源生产方面优势突出。农产品方面,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的成本优势突出,牛肉、大豆等产品的性价比较高,近几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中,农产品占比30%以上,而扩大农产品进口有利于降低中国下游成本,实现两国双赢;在能源生产方面,受益于科技创新带来的“页岩气革命”,美国已迅速从世界能源*进口国,变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且美国汽油价远远低于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能源资源缺乏,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能源进口,扩大从美国的能源进口有利于国内能源供应稳定,同时有望降低能源成本。
其次,扩大美国对华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可解共和党国会中期选举的“燃眉之急”。今年11月,美国将完成国会中期选举,从当前的选情来看,北达科他州、密苏里州、西弗吉尼亚、佛罗里达、明尼苏达是农业大州,也是几个主要的摇摆州区域。其中,密苏里州是美国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主产区,北达科他州约有10%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大麦、硬质小麦、畜牧业等,同时也是美国*的页岩气主产区;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作为美国页岩气的另两大主产区,也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
最后,中国扩大农产品和能源(天然气)进口,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要求。虽然农产品进口增加会在短期冲击国内农业部门,但也会倒逼国内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加快体制与技术变革,长期能够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能源进口的增加可以使得我国能源种类与能源来源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
国际农产品、能源出口格局或发生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的能源进口国和*的农产品消费国,其要在较短时间内扩大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进口,必然会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和能源格局产生较大冲击。
在《中美双边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发布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预计2018年美国农产品对中国的销量将增长35%-40%,另外,美国能源产品对华出口也将翻倍。
农产品方面,长期以来,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中国对三大口粮都实施进口关税配额。例如2017年,中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关税配额分别为963.6万吨、 720万吨和 532万吨,对应的关税分别为——配额内关税3%,配额外关税65%(最惠国),普通国180%。然而,除了美国外,中国主要的粮食进口来源国包括巴西、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2017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占比24%,为*大来源国;其次是美国,进口占比22%;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整体来看,我国除大豆之外主要的农产品自给率都较高,扩大对美国的进口不会对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产生全局性影响。
能源方面,目前中国已是全球*大能源进口国,今年2月份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47%和43.28%(参见下图)。而中国原油进口的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伊朗,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卡塔尔、东盟、土库曼斯坦、缅甸、美国等。
在中国扩大从美国的农产品、能源进口后,很可能相应缩减从其他国家的相关产品进口,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巴西、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能源进口来源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几个中东地区国家的出口将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扩大进口对中国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从当前的贸易结构和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来看,可以预见,大豆、牛肉、猪肉将继续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产品。
与此同时,小麦、玉米等主粮的关税配额将大幅增加,针对美国最惠国进口关税(65%)也将大幅下降,进口价格的下降,将拉低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美国车厘子等高品质水果、波士顿龙虾等海鲜产品也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由此可见,从美国大量进口农产品,要么拉低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要么大幅改善老百姓餐桌多元化水平,这对于爱好美食的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
美国天然气的大规模进口,一方面将有利于改善国内的能源结构,满足普通家庭快速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带动国内汽油价格连续上涨的趋势下,而国际天然气价格却持续回落(参见上图),扩大对美国天然气的进口,也有利于对冲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压力,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