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品牌逐一没落的时代,得益于及时的战略调整,不久前刚刚拿到腾讯融资的酷开正在以一种进击的状态开始新的征程。
“寒冷的2017”,互联网品牌在逐一没落
“2017年,大家普遍感受到整个电视行业特别冷。实际上电视行业究竟冷到什么程度?所有的厂家基本上在盈利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实际我也深深感受到在这个时代不做产品创新,不做整个的产业创新很难在这个行业里面再领先了。”在2018年1月23号酷开的媒体沟通会上,酷开网络CEO王志国分析说。
“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家也看到了一个现象,所谓的互联网品牌在逐一没落。”那么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在早期所有人进入电视行业的时候都在想一件事情,就是把电视的用户做起来,把大屏的价值挖掘出来。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点,第一是用户是需要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足够多的用户规模是没有办法获得盈利的;第二个是电视这个行业整个市场的状况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只是做一个电视机就可以把它卖出去。实际上电视并不像手机这么新潮随时可以带在身边,电视机是放在家里的一个产品,所以它有很强的传统的属性在里面。
所以互联网电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认知的不对称下面匆匆进入。现在在慢慢退出。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带来整个新的一次互联网革命,希望电视机OTT能带领客厅,把客厅的经济通过互联网重新挖掘出来。
定位“传统的互联网企业”
2013年是整个互联网品牌的元年。酷开2013年10月发布了酷开电视。小米2013年发布了小米电视。真正从2013年开启了整个互联网电视的品牌时代。其实这个时间点所有人已经看得到OTT行业的价值。
问题是从2013、2014一直到2015年整个发展过程中,OTT的价值并没有有效的发掘出来。
原始积累虽然我们用户量上升的速度很缓慢,但是它对智能电视的覆盖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我们从研发产品开始从对接产品开始一直到真正把用户量积攒起来的时间周期还是比较长的。所以我们当时给酷开公司有一个定位叫传统的互联网企业。”王志国说。
“传统是指发展用户的模式非常传统。互联网企业是因为它是变现的方式和互联网模式非常商业。那么优势是什么呢?我们的门槛足够高,高到别人根本没有办法破得了这个门槛。”王志国补充道“而且时间窗口过去以后酷开到今天为止只有酷开这样的平台才有机会去拓展别人更多的用户进来。”
酷开成绩单和未来
2017年是酷开网络成就“里程碑”的一年。先是引入腾讯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大内容战略再升级;随后又与江苏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享用户、共享运行、共享渠道、共享技术、共享资源,成为用户规模全国第一的视频及增值业务运营平台。
目前,飞利浦、松下、创维、熊猫等多个品牌电视均已搭载酷开系统,王志国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酷开一个比较重要的战略方向就是继续释放酷开系统的优势,在TO B端继续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级合作伙伴。
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商务能力,这是酷开这个品牌下包含的三项核心基本竞争力。也就是说当酷开跟别人合作的时候会把这三项能力附能给所有需要这三项能力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更关键的能力就是酷开现在具有的规模。“原因很简单,第一没有经过市场化的测试和实验,没有上千万测试安全性没办法保障,而公司有规模以后实际上无论是从我们跟商务,外部的内容商的谈判能力以及我们的商务广告的变现能力等等,在这个规模之下都是最优的。”王志国表示。
“酷开系统目前已经有七大内容版块,以及涉及不同人群的丰富内容,酷开系统日活终端已经突破1200万,酷开2017自然年内容营收2.88亿,内容营收增长255%。这些既是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也是未来商业运营的动力。因此,我们对未来有信心。”王志国说。
在价值变现上,酷开实际上分成了2C和2B业务两部分。酷开网络副总经理封保成透露,目前,酷开系统拥有开机广告、屏保广告、全局弹窗广告、专题广告等多种广告展现形式,并且拥有很多成功的服务案例。他还指出,与PC广告、移动终端广告相比,电视广告具有高清等很多优势;更重要的是,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用户心中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因此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更大的传播价值。未来,酷开会发挥自身的系统优势,在广告之外开发出更多能够价值变现的商业运作模式。
接下来的三年是酷开的黄金三年,准确的说它不仅是酷开的黄金三年,是整个OTT行业的黄金的三年。第一,营收还会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第二,在这三年之内所有的基于OTT的商业模式将会逐步成型,并且具备很高的门槛;第三,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会诞生出很多基于OTT行业的新生产业,就跟当时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的,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的产业一样。它将带来整个OTT行业巨大的变革。
所以,酷开将展开一个名为“N计划”的长期发展策略。“实际上,酷开走得比大家想象的要远很多,我们是希望最后成为OTT大屏家庭共享平台。”王志国说。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