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日本的问题是层出不穷,日本人口的危机,日本制造业的问题,到底日本怎么了?让我们结合日本人口和日本制造来分析一下日本究竟怎么了?
最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日本负面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最近关于日本人口危机的新闻又见诸报端, 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今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 94.1 万人,创下 1899 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值。
人口危机,再加上之前的日本制造危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前有日本神户制钢、神户牛肉的造假事件,后有尼康关门、东芝卖身事件,似乎一时间对于日本制造口诛笔伐之后,日本企业也似乎都在退出中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结合日本人口危机和日本制造危机,探讨一下日本到底怎么了?
一、日本制造是怎么节节败退的?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作为精工产品的代表一度风靡世界,无论是丰田、本田、雷克萨斯等轿车快速抢占国际市场,还是松下、日立、东芝、三菱、索尼等品牌电器*于天下横扫全球,日本制造一度是世界制造业的典范。然而二十多年不到的时间内,日本制造却似乎出了大问题,当年大名鼎鼎的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电器产业六大巨头,而如今呢?
2009年,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
2011年,日本松下集团将旗下的三洋家电出售给了海尔集团。2015年,中国长虹公司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3年,松下宣布将正式放弃其一直苦心经营的等离子电视,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2013年底停止生产,2014年3月份前彻底终止所有相关业务。
2014年,日本索尼出售旗下的VAIO一系列PC电脑业务,2016年索尼宣布将旗下中国相机制造企业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简称SEH)的全部股权,出售给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东芝将洗衣机、电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卖给美的,2017年东芝用百亿美元卖出半导体业务,近日,东芝将电视业务卖给海信,还有传言要将电脑业务出售。
2017年10月,尼康宣布关停中国工厂。
一时间,这些百年日本制造巨头的衰落让人瞠目结舌,而我们看看大数据也能够发现,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1996年的99家,锐减至2016年的52家,这个数字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二、日本制造究竟怎么了?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的成功早就给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印象,觉得日本产品好,于是很多中国人最近几年出国都去日本大肆抢购马桶圈、电饭煲等等日本产品,而日本的制造业巨头却不断传出售卖工厂,转手资产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仔细分析日本企业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事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就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期,这在经济上被称为“日本失去的20年”,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经济也尚未完全恢复。然而,危机没有恢复,深层次的问题却已经出现了,这就是日本的人口危机,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了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这种低欲望人口问题给我们找到日本企业的内因提供了帮助。日本企业的内生问题是什么?
一是日本企业的技术过剩。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极度推崇工匠精神的民族,日本的工匠精神是日本制造精细,产品品质过硬的根源,但是由于过度的精细化,导致了日本企业在某些程度上会唯技术论,日本制造业企业往往会为了在技术上提升1%付出比竞争对手多很多倍的成本也在所不惜,这种高成本的代价就是日本制造产品的性价比不断降低,市场售价往往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这种技术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也导致了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滑。
二是日本的冒险创新精神缺位。由于日本经济常年的衰落,这让找工作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于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去创业不如更加倾向于终身雇佣制,这种终身雇佣明显比创业更稳定,与此同时日本文化对于失败者是缺乏宽容的,这也导致了创新在日本有着巨大的沉没风险,由于日本人这种疯狂兴起的低欲望,让日本人天然形成了追求稳定的独特认知,在日本的创业投资中,日本投资者会专门增加”要求创业者自己回购股权“的条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的时候也要求创业者必须抵押”个人资产“,这也导致了日本创新创业文化的低迷。
三是日本企业的严重大企业病。等级森严、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融合匮乏这已经是日本大企业病的集中代表了,日本的大公司就像一个个身材巨大的大象,面对市场反应迟缓,行动缓慢,在日本大企业中一个创意从提出到决定往往需要几十道程序,等真正定下来决定实施的时候,这个创意早就失去了时间的优势。再加上日本企业崇尚精细化操作,做家电就是做家电,做乐器就是做乐器,做相机就是做相机,一旦要设计类似于手机这样的多元化媒体终端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就会显得束手无策。
四是日本企业对于员工创新的反对。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能够循规蹈矩的工作,只要是公司的前辈一定要论资排辈,后面的员工无论能力多强都要忍受做小辈的痛苦,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公司中,普通员工就像一个渺小的蚂蚁一样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的掌舵者,他们更多的是从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并且任期往往只有3-4年,对于他们来说别说创新了,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希望能够通过人际交往搞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普通员工即使有了大的创新,也最多会给你一些奖金,而欧美国家则是直接让员工可以去创业去成立自己的企业。这些差距让日本大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为匮乏。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日本的人口问题,以及人口所引发的企业问题恐怕要值得我们深思了,在我们认清日本企业出现问题的同时,反思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走的更稳更好。
每日一句一个人做的梦,就只能是个梦;一群人怀着同一个梦想,便是真实。—— 约翰·列侬21318起
融资事件
4459.49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701家
企业
3222家
涉及机构
516起
上市事件
5.9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