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军:数字化技术如何重构产业?离不开大、云、平、移四个字

互联网公司、硬件厂商都觉得,大数据是“致命稻草”:硬件厂商觉得,辛苦积攒的用户数据拱手他人;互联网公司觉得,自己能快速传播,分析用户行为更专业。他们看似达成战略联盟,实际上还是各自为营,各做各的。

  11月7-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邀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相关领域院士专家、科技企业领袖、知名投资人等约800余人参会。本次大会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发展西安”为主题,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及多场系列活动组成。

    

  在11月8日的“2017全球硬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上,Testin云测的创始人王军就《发挥大数据创造力》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王军发言实录:

  数字化技术对产业的重构,离不开大、云、平、移这4个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而其最核心的则是海量、持续的大数据。

  实际上大数据是伴随着人类进化而早已有之,但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计算机、甚至直到云计算普及,才产生应有的价值。而大数据对产业的价值,最近才刚刚得到产业界、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国家层面也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列为产业发展重点,日前,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验证,推动百万企业上云,培育百万工业App。

  传统的大数据来自于企业的商业交易、网络及ERP系统等数据仓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仅仅在中国就有7.24亿人通过311万个不同的App将社交数据沉淀下来,大数据才真正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在全球范围,Google Play的超过10亿的用户,在2016年下载了820亿个Android程序,每月程序安装数量超过100万的开发者数量也增加了35%。

  有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少数派报告》描述了在2054年,利用科技读取“先知”脑波的画面来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从而准确预测犯罪行为,并在罪犯犯罪之前就能将其逮捕的场景。

  在现实世界中,“先知”就是近年来我们经常提及的—大数据分析,同时他也展示了当下被人提及最多的传感器生成的大数据,将真正引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数据洪流。

  传统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正在经历与互联网的激烈碰撞、融合,线下商超极力上线,而电商也意识到线下的不可或缺纷纷下线,传统银行上网,互联网金融纷纷开通线下服务,传统的产业运行模式正在被打破。

  可穿戴关注人的生理大数据

  一个曾经很热、又逐渐趋冷,但将会更热的赛道就是各种新的用于诊断、健康跟踪的传感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称,到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零售收入将会达到532亿美元。

  可穿戴技术可以分为三个类别:“通知、跟踪和眼镜”,利用‘物联网’来打造一个美好的智能数字人体环境。解决让用户真正感到头疼的问题。

  随着新的传感技术的发展,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正在取得飞速的突破,通过采集、整合、分析这些传感大数据,可以有效地掌握:


  • 病人(或运动员),供其理解和改善个人表现;
  • 治疗师(或教练),供其指导个人治疗(或训练),并利用聚合数据理解和定量分析各种训练(康复)方法的效果;
  • 保险,采集数据、定制保险方案,优化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
  • 政策制定者和保险公司,让其在业务中整合新的可穿戴技术,以改善病人的病情、配合度以及保障其医疗保健服务。


  可穿戴大数据分析是整个解决方案中的灵魂,被用于解决棘手的问题。

  智能家居、办公专注人的生活、工作大数据

  智能家居、办公如同深入人类社会最隐私单元的传感器,人的一切行为都将暴露无遗。

  我们每个人都是数据的贡献者,全球平均每人大概携带200GB的数据,而智能家居作为围绕人与设备的新兴领域,大数据对于相辅相成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谈论的一定是有价值性的采集,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哪些数据要采集或者放弃,最终搭建数据分析系统的时候,可能会不知道怎么搭建,也不知道用什么技术,甚至收集到许多无用的信息纯属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运营、产品、用户使用情况、设备信息都存储,但是提取分析要有清晰条理的规划,最终的数据价值才有意义。

  智能家居系统的所产生数据的包含面非常广,既有硬件传感器的数据、也有硬件本身的数据运行状态、也有用户和硬件交互的数据,还有用户通过APP等客户端产生的数据、更有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和生活场景的数据等等,这就导致整体的智能家居所产生数据的积累速度和量都很大。智能家居企业初期围绕业务驱动,下面一些数据是必须要收集的,建议采用分布式大规模的云存储架构,以满足未来企业高速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必然趋势。

  智能家居大数据的采集内容,包括APP的使用情况、故障自诊断信息、服务运营信息、用户画像、设备使用状态、用户使用行为、APP交互行为、用户信息数据、设备功能信息、用户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日志、APP日志、子设备参数与运行状态等等其他数据。

  智能家居是多领域融合的切入点,是社会家庭管理的支撑点,是民生服务的新亮点。物联网生产大数据,大数据支持智能家居,从智能家居到数据再到智能化,构成了从感知到认知的全过程。大数据是智能硬件竞争的制高点,可以帮助硬件厂商挖掘用户的设备使用行为,让厂商可以了解自己的用户、优化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学习,建立用户画像,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体验,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优惠,加大二次销售。也可以做设备活动状态的分析、故障率的分析,这样来指导产品、硬件后面怎么做迭代层、怎么做升级,包括知道用户喜欢用什么功能、用户在什么时间段喜欢用这个功能,知道后面营销策略针对哪些地域作为重点。利用大数据可以挖掘出非常多的价值,这需要在IoT领域不断地去探索。

  在智能家居领域引入大数据将更好服务于客户与用户。未来家庭中所有的设备将实现大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人实现互联互通,基于数据分析提高服务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健康、更舒适。企业依靠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打通、融合不同用户群体的标签数据,形成更为丰富的用户画像,充分使用数据价值以更好服务于企业客户。企业目前建立的以大数据为驱动的营销体系,在家居、汽车、快速消费品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

  比如家庭的湿度、温度的控制,通过长期采集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数据,通过云计算后,得出这个家庭的舒适温度和湿度,在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或者湿度时,智能化产品就能自动调整。再比如,在外打拼的儿女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关注居住老家的父母的健康情况,家中的父母每次的血压、血糖等测量数据会自动传送到儿女的设备上,如果有异样情况发生,就会主动报警。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家居生活中最简单的应用。

  用户数据到底能做什么?傻瓜都会说用户行为分析啊,一旦掌握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定时向用户推送增值服务了,一个增值服务了不得,谁都将用户数据看成未来的摇钱树,谁也觉得现在放弃了用户数据就会失去未来的市场,于是家电厂商也变得谨慎了,如果现在利用小米或者百度、阿里的云,就等于将这些数据拱手相让了,未来需要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时还需要为这些用户付费,用自己的终端收集数据反过来想用这些数据的时候还要付费?他们觉得太亏了。而且美的、格力、海尔这样的大公司本身就设有自己的研究院,研究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的能力不在小米、百度、阿里之下,给他们付费进行用户分析就等于否定自己前期的工作,于是美的、海尔和格力也想自己来收集用户数据进行分析。

  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厂商都觉得大数据是致命的稻草,硬件厂商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积攒的用户数据就这样拱手他人,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失误。互联网公司觉得自己有快速传播的优势,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自己更加专业。互联网公司没有硬件,需要硬件厂商的数据支持,硬件厂商似乎站上了主动地位,但是互联网销售是一个不容小窥的销售渠道,硬件厂商也不能完全回绝这个合作。于是看似已经达成的战略联盟真得只是战略意义的联盟,实际上还是各自为营,各做各的。

  智能驾驶专注人的出行大数据

  广义的智能驾驶实际上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膜拜单车,未来可能是一个共享的独立包厢,出门被接入一个类似火车的公路自动驾驶汽车,我们暂且称其为汽车,因为他可能不再使用石化燃料,长途就被接入无人驾驶高铁、甚至自动飞行器,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海量大数据的高效处理。

  据预测,即将到来的2020年,将有超过1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每天将生成4TB的数据,1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天生成的数据相当于30亿人每天所生成的数据。

  TB是一个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它等于2的40次方,或者接近一万亿个字节,即一千千兆字节。PB是数据存储容量的单位,它等于2的50次方个字节,或者在数值上大约等于1000个TB。数据单位从小到大为:B、KB、MB、GB、TB、PB,依次类推。

  根据研究,人脑记忆的容量预计在1.25个TB,而绝大部分人的这些记忆容量,都如同我们自己计算机的硬盘,被大量空置。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