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近百亿美元砸向海外,在国内投资却谨小慎微?投资人说这一行他们就看三个领域……

这场有着十足看点的“艳遇”里,中国资本以及中国时尚企业时而扮演挥钱如土的土豪角色,过去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国际品牌,现在则是海外收购,或是买下品牌经营权,或是大手笔将整个品牌收入囊中,为的也是应对国内消费的需求,弥补国内服装公司的短板。

  王大仁(Alexander Wang)刚出道时,高冷的华尔街完全不去考虑投资时尚领域,他们认为“潮流”这个东西很难把握,时尚的风向又完全吹不定,没办法预估回报率。

  现在,Alexander Wang早已是万众追捧的时尚标志、不断有明星加持的设计品牌、纽约最红最年轻的华裔设计师……华尔街投资者有没有后悔不知道,但时尚行业确实已开始了和资本市场的“艳遇”,并且不断擦出火花。

  时尚度不够?砸钱收购别人家的来凑!

  这场有着十足看点的“艳遇”里,中国资本以及中国时尚企业时而扮演挥钱如土的土豪角色,过去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国际品牌,现在则是海外收购,或是买下品牌经营权,或是大手笔将整个品牌收入囊中,为的也是应对国内消费的需求,弥补国内服装公司的短板。

  这种转变发生在近3年。尽管中国的时尚版图一直不够成熟,被国际品牌盯上的中国市场里,本土品牌的抵御开始变得更加有力,为自己挣回更多的生存空间。有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4月,中国时尚企业和资本收购海外时尚品牌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数十亿美元,很多企业的收购金额没有透露,具体数字尚无法估算。投资界对此进行了粗略统计:

  对于国内品牌方来说,收购海外品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借助外部力量提升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影响力,二是通过收购不同定位的品牌,让自有品牌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应对消费者们的多层次需求,抵抗多样的市场风险。毕竟,除了海外品牌的虎视眈眈,传统服装品牌的市场扩张越来越艰难,电商和新晋设计师、潮流买手店都冲击着他们的市场份额。

  比如2015年4月登陆上交所的深圳服装品牌歌力思,通过上表也能看到,它在上市后几次大手笔收购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的潮流品牌,数据显示,2016年歌力思财报显示出了利润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做出贡献的始终不是主品牌自己。

  对于国内的VC/PE来说,投资、收购海外已经成熟的时尚品牌,比押宝国内尚在发育的企业来说,回报更加可期。熊晓鸽曾在IDG资本新消费时代峰会上说:“消费领域未来会出现BAT这样的大公司,目光放到全球范围这种可能性会更高,盯住一个事情来做品牌,并且当成时尚来做,一定能成功。”

  上表仅仅是收购情况,如果范围扩大到投资,会发现很多海外时尚品牌已经被国内资本“盯上”。很多时尚达人喜欢逛三里屯太古里的眼镜店“Gentle Monster”,但你可能不知道IDG资本刚刚在今年对它进行了投资,此前,IDG还投资了海外品牌Moncler、Evisu等,并在今年9月投资二手时尚电商Plum。此外,鼎晖投资沣沅资本、海通国际等机构也在进行着布局。

  而在国内,投资时尚领域是投什么?

  与海外投资热潮形成对比的是,国内关于时尚行业的资本动作尚未集聚成风口。

  根据《华丽志》统计,2016年国内时尚和生活方式领域共发生股权投资事件376起,总投资金额在351亿人民币(约合52亿美元)。这其中,关于时装配饰的投资仅有50余起,更多的融资都集中在酒店旅行、餐饮美食和文创娱乐上。在这50余起投资事件中,香港互联网时尚服配品牌Grana、设计师品牌名堂MAGMODE都在2016年拿到了两轮融资。

  除此之外,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进行了统计,近两年时装配饰品牌上市情况如下表(系不完全统计):

  不禁思考,资本投资时尚行业是在投什么?哪些细分领域是更被看好的?毕竟,品牌这个东西跟惯于卖概念的互联网企业有很大不同,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生意。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腾曾在中国服装论坛上表示,在品牌这个领域,投资机会可以分成三大类:1、奢侈品,集中在国外品牌;2、大众渠道品牌,需要时间积累;3、小众时尚品牌,背景其实是80后、90后消费能力的崛起,又可以分为潮牌和设计师品牌。

  的确,时尚行业的发展的确与消费升级密不可分,沿着80/90后崛起这个思路,在国内很多年轻人看来,与传统服饰品牌相对应的“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似乎更轻松也更具时尚感。

  不过放到资本市场,却一直很少有投资公司愿意大笔投资初出茅庐的设计师,这和开篇Alexander Wang的境遇一样,设计师品牌成长需要大量时间成本,但资本却未必愿意做出妥协。相对来说,买手店比单一的设计师品牌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因为它不局限于某一个品牌,实际运营起来更省力。买手店也一直被奉为时尚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设计品牌大概对于资本方来说有些“押宝”的意味。深圳设计联合会副会长李红兵说:“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说,设计是远见未来的,设计在最低估值的时候,设计师也是最低估值的,对PE来说投资设计和投资设计师就是最佳的时间。只要你是个具有这种设计思维的设计师,设计一定能成为产业的引擎、时尚的引擎。”

  在国内,除了这些都可以被概括为传统的商业模式外,新的拥抱时尚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共享经济催生的共享服装、共享包包,像“衣二三”,已经获得了4轮融资,投资方涵盖了阿里巴巴、软银中国、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磐霖资本天使投资人王刚真格基金等机构和个人。再如帮助用户选衣服的各种线上平台,如垂衣、锦尚志等等。

  另外,电商平台在时尚领域的探索和野心更是不容小觑。奢侈品电商寺库在前几天刚刚在纳斯达克敲钟;京东还专门成立了京东时尚事业部,在今年6月花了3.97亿美元投资时尚购物平台Farfetch;老对手阿里巴巴也正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Yoox Net-a-Porter暧昧着,说不定哪天也成为一个大的并购案,此外,阿里巴巴为扶持淘宝平台中的商家登陆资本市场,还专门成立了天猫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韩都衣舍的上市就有它的功劳,大量淘品牌的问世也离不开阿里的支持。

  日子都不好过,奢侈品牌上演一幕幕“自我救赎”

  一个总被拿来讨论,却往往莫衷一是的话题是:奢侈品行业是不是真的危险了?

  美国资产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 L.P.在今年9月份刚刚发布了一项调查数据,似乎足以印证坊间对于奢侈品行业的判断——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全球范围内的奢侈品门店数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关店的速度大于开店的速度。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预测,奢侈品零售市场要到2020年才能恢复双位数的增长。

  奢侈品牌们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救赎方式。

  如果你有注意到,作为时尚行业“顶梁柱”的奢侈品品牌之间已经在互相并购。2017年5月9日,Coach以每股18.5美元收购了Kate Spade & Company,总交易金额为24亿美元,Coach还在2015年初收购了高档女士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2017年,LAMH斥资65亿欧元收购了Dior集团旗下Dior高级时装业务;2017年7月Michael Kors12亿美元收购Jimmy Choo……

  奢侈品公司2017年全年预计在并购上有巨大的投入,有公司调研了11家企业(包括Coach、LVMH、Kering、Ralph Lauren等公司),发现它们将会有7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并购,去年仅为20亿美元。对于在竞争中相对弱势,又在投资人那里得到巨大压力,或者品牌存在管理问题的企业来说,被收购往往是个不错的结局,而奢侈品行业的高估值、大量可用现金也让奢侈品的并购时机日渐成熟。

  此外,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奢侈品行业发展的首要动力将聚焦于中美两大市场的地域组合,并预计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长的一半将在这两大市场实现;而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产品销售额的20%将通过在线销售渠道获取,届时全球奢侈品线上销售额将达到740亿欧元。

  中国人向来被认作奢侈品行业的拯救者,这个市场有多重要?通过中国明星常常被请去做奢侈品牌的形象大使就可见一斑。另一方面,线上渠道越发被关注,Gucci 和LV已经先后上线了中国网购服务,2017年,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LVMH也开始做电商业务。奢侈品牌亲自上线,有着奢侈品电商难以抗衡的优势,正品保证。

  结语

  尽管中国还没有培育出太多够格的奢侈品牌,中国的消费力却被海外品牌紧盯不放,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的频繁出手也让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接轨指日可待。作为这一波消费主力的80、90甚至00后们,赚钱才是王道啊,毕竟未来独立设计师品牌、潮牌和买手店的成长,就仰仗大家了。

  以上~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