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投资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我们发现一些少为人知的项目,带来了十亿甚至数十亿的回报。投资界重磅推出《这笔投资赚了10亿!》系列,关乎投资逻辑也关乎退出策略,一笔笔解密那些投资界的成功项目。
2014年11月6日,上交所一楼大厅里伫立着一个醒目的红色舞台。
正是在这个舞台上,中国高性能计算(HPC)第一股“中科曙光(603019.SH)”借力资本,成为继联想之后,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中科院系高科技IT企业。
上市后,这只新股连拉22个涨停板;半年时间股价暴涨12倍。背后投资团队在赚足眼球的同时,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但外界对这家A股上市公司并不熟识。其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
唯一一家VC/PE投资,持股10年之久
根据2014年中科曙光招股书披露,上市前,中科曙光的控股股东为中科算源,持有公司33.22%的股份,第二大股东天富创投(以下称“天创资本”)持股比例为17.19%,值得一提的是,天创资本也是唯一一家参投中科曙光的VC/PE机构。
以下为中科曙光IPO前股权结构情况:
该笔投资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敲定完成。天创资本合伙人兼总经理洪雷回忆:“投资动作很快,该公司曾在北京发展了很多年,由于企业发展到了一定体量之后,想要扩大规模,就需要资本的支持。2007年中科曙光在与天创资本对接后,我们仔细分析了该行业趋势及团队的能力,认为该项目符合我们的投资逻辑,且有望成为未来的独角兽;因此,在2007年12月向中科曙光独家投资了7000万元,对天创资本而言,这在当时还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对于VC/PE机构而言,能否辨别出一家企业的价值尤为重要。洪雷表示,刚接触中科曙光时,企业规模还较小,当时中科曙光也找了很多机构,但未有结果;而天创之所以选择投资中科曙光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源于对中科曙光所处行业的判断。天创资本早在十年前就已预判云计算、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将会是最具爆发力的风口。当时,中科曙光主要聚焦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软件研发等,虽然业务规模小,但已是国内该领域的No.1。
其次是出于对中科曙光团队的认可。中科曙光脱胎于中科院,具有一支丰富经验,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管理团队,其核心成员都是国内高性能计算方面的权威人物。作为以技术力量为主要后盾的企业,中科曙光着重于培育研发团队和对创新研发的人才支持,使自身的研发能力始终占据行业领导地位,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
最后,基于中科曙光股权结构的完善。洪雷表示:“天创资本很关注一个企业的股权架构能否支撑它自身的发展,如果当时只是中科院持股中科曙光我们也许不会进行投资。“
他解释道:“风险投资的核心理念就是投团队,如果团队不能有很好的持股激励,我们不会投,而当时的中科曙光除了中科院持股以外,其全体员工也有持股计划,我们作为第三方VC加入其中,进行资本化运作,形成三方股权架构,以中科院的国家背景,加上我们的资本化运作能力,大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利于中科曙光进一步发展。”
“发现价值、增值服务。”一直是天创资本坚持的投资理念,而针对中科曙光这笔投资,除了资金外,天创资本也为中科曙光提供了相对健康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帮助,使得公司在之后的运营上更能机制合理,持续发展。
投7000万,部分退出回报已超15亿
这笔投资部分退出回报已超15亿!
如招股书所披露,天创资本是中科曙光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从2007年开始投资中科曙光,今年已是天创资本持有中科曙光股份的第10年。根数据估算,这笔从2007年延续至今的7000万投资,目前已退出的部分收益超15亿。
从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中科曙光2014年上市后,天创资本共持有中科曙光股份12.89%,而在上市后的2016年至2017年6月间天创资本曾先后多次减持中科曙光股份。减持后,目前,天创资本仍持有中科曙光约2788万股股份。截至发稿前,中科曙光的股价为32.18元/每股,根据估算,天创资本未退出部分回报约9亿,加上之前已退出部分的现回报,该笔投资总回报超34倍。
以下为中科曙光减持情况:
上市4年,中科曙光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据曙光股份2017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为2,159,419,506.07元,同比增加了29.15%。
而另一方面,天创资本在高科技领域的布局也未曾停滞。天创资本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天津市科委和天津市财政局共同设立的第一支市政府引导性母基金,2006年开始商业化运作。主要专注在早期项目的A、B轮投资,目前主要围绕智能制造、TMT、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服务等五大行业进行投资布局。
据了解,从成立至今,天创资本已投资60余家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近10家在A股上市,其中包括:中科曙光、红日药业、天汽模、长荣股份、渤海股份、利安隆、凯莱英、科林电气,13家已登陆新三板,18家已实现退出,多家完成上市并购及二轮融资,所投资的项目平均收益率约在20%。
成立22年,与联想“系出同门”,却少有人知
从创立到上市至今,中科曙光已踏入高科技产业领域22年。
早年间,中科院为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先后成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联想,另一家则是中科曙光。两家公司的重点有所不同:联想主要专注个人PC端的电脑产品,而中科曙光则着力于HPC超级计算。
虽与联想“系出同门”,但由于中科曙光的HPC超级计算机产品主要用于国防、军事和科研领域,因此,在大众认知当中,中科曙光一直较为低调且不为人们熟悉。
中科曙光的成立伴随着我国第一台无高性能计算机“曙光一号”的诞生,在整个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史上,至今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1992年,在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国杰的主推下,陈鸿安、樊建平等6人赶赴美国硅谷。在一间民居里,工程师们开始了中国首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就在1993年10月,该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曙光一号”,从此结束了我国无高性能计算机的历史,同时也加速了中科曙光的诞生。
1995年,中科院计算所、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白云山制药厂等共同筹资7500万元,成立了深圳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便是曙光的前身。
在上市前中科曙光曾经历过复杂的重组过程。
2001年,香港上市公司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7月,该公司被香港朗诗集团并购)与曙光签订意向书,以2亿元并购曙光成为其下属子公司。而被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后,曙光仅获得了母公司2亿元并购费用中的5000万元;在2004年前后,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又准备将曙光股份转卖给一家香港私人企业,由此曙光股份的地位被拉得越来越低,甚至直接失掉了享受资本市场的红利,公司的人事权力也落在别人手中。由于当时曙光的处境越发糟糕,公司几位主要的核心骨干决心要赎回曙光,经过多番努力,于2006年在中科院、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中科院计算所、天津市相关企业筹资,各方共同成立了天津曙光计算机产业有限公司,最终以9500万元从深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回购了曙光股份。
之后其进行过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分别收购了曙光天演(现已更名为“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曙光信息股权、并清理了曙光天演和北京曙光信息的债务以及 2007 年注销北京曙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2010 年 12 月天津曙光有限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于2014年11月6日成功在上交所A股上市。
从我国第一台无高性能计算机“曙光一号”诞生,到曙光5000A,“星云”系统的研发,……中科曙光研发的产品见证着中国高性能产业的成长。
而这几年,一向嗅觉敏感的中科曙光开始横向向行业进行拓展。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进行布局,通过整合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布自身产业版图。
目前,中科曙光已经是国内落地城市最多的云服务商,云服务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气象、医疗、能源、互联网及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已在全国近50个城市建立部署了新一代数据中心。
随着新一波人工智能机会期的到来,作为AI概念股的中科曙光在该领域也颇多动作,今年6月份,中科曙光与大华股份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此外,中科曙光还联合了GPU龙头公司英伟达在深度学习领域合作,并推出面向人工智能的XSystem 深度学习计算平台。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