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初中毕业就下海做生意,20岁已经是商场老手。此后,从摩托车杀到电动车,20年做到市值60亿,他就是新日电动车的创始人张崇舜。
1969年8月,张崇舜出生在浙江温州。父亲开有一家五金配件厂,靠着多年的苦心经营,慢慢在当地五金圈里小有名气,也攒下了殷实的家底。
所以,说张崇舜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一点不为过。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物质生活极为贫乏的岁月,张崇舜却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饿肚子,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爱好就是与一帮朋友吃吃喝喝,学习自然是差得一塌糊涂。
也许,父亲早就看出来他不是块读书的料,所以并没有施加什么压力。1985年,当张崇舜高中没考上之时,父亲就此借坡就驴,“做生意吧!家里正缺人手。”
这回可彻底解放了!张崇舜立马屁颠屁颠丢掉了书本。此后四年,他从学徒开始做起,一点一点学会辨认螺丝钉、水泥钉、不锈钢管等五金材料。
说来也怪,别看张崇舜数学不咋地,盘起仓库那100多种五金器材来,却毫厘不差,就连厂里的老仓库保管都佩服不已,“各种型号张口就来,账算得非常精”。
4年后的1989年,20岁的张崇舜已经成了生意场上的“老江湖”。
不过,有老父亲在,张崇舜手脚一直放不开。刚好赶上1988年海南建省,各路资金扎堆往海南挤,更是出现全国十万青年齐闯海南的盛景,“擦皮鞋的一个月都能挣一万多块,”张崇舜也激动万分!
不过,等真到海口建厂,他傻眼了。海口人多,钱多,但是陷阱也多,“必须一手钱一手货,否则就找不人了。”很多时候,工人随意得很,一言不合就炒了老板的鱿鱼,一旦工人补充不上来,张崇舜就只好自己跑去卸货。
1989年五一前后,张崇舜经常凌晨三点还泡在秀英码头,“平均一天要卸5吨货。”之前,他连提桶水都气喘吁吁,只过了半年,张崇舜却可以轻松把200斤的五金件放在2米高的货架上。
后来,他干脆去海甸岛请了个师傅,“学2路南拳,一套棍法,”以防黑社会过来闹事。白天倒腾完四五吨货,晚上还要练武术,“年轻,永远都不觉得累!”
时间一长,张崇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随便用脚踢一下就知道麻袋里装的什么型号”,“用手一掂量就知道大约有多少颗螺丝钉。”
这个时候,新大洲找上门来,“生产摩托车需要稳定的零件供应商。”张崇舜的专业、效率正是新大洲采购部所看重的,“说好哪天供货就哪天供货,从来不打折扣。”
这一供货就是4年,张崇舜的生意也从五金小零件做到摩托车保险杠,一年纯利润能达到100多万。
那期间,正是海南房地产疯涨的时候,市中心随随便便一块地皮,只能能搞到4证,3个月一倒手,就可以轻松赚个几千万。
很多公司开始削尖心思炒楼花,其中就有一家位于海秀路,做摩托车标准件的厂子。后来,那厂长愣是放着100多号员工不管,非要建楼炒房,并把一车间的摩托车配件撮堆卖。张崇舜一听大喜,“设备全要了,一次性付款。”
不仅如此,张崇舜还做了个顺水人情,全部接收了100多号员工。后来,正是靠着那天上掉下来的一车间设备和工人,短短2个月,他就在新大洲旁边建了一家保险杆厂。
一些用不上的大型冲压设备,张崇舜就全部拉到温州,据说光卖那些冲压设备,就已经全部回本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新大洲在短短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计划,张崇舜借着那个东风,成了海南*的摩托车零件供应商。
到了1995年,张崇舜赚到了人生中*个1000万。这一年,他刚刚26岁。
不过,螺丝和保险杠生意做得再大,也不过就是新大洲的一个零头,张崇舜不甘心,他决心第二次创业,“做摩托车。”“10年之内,把摩托车做到10个亿。”
不过,做摩托车可没那么容易,“首先得有牌照”。但是,当时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资格申请。想要?对不起,只能与国营企业合作。
后来,张崇舜寻寻觅觅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好不容易在陕西宝鸡找到一家摩托车厂,人家同意贴牌生产,不过需要额外付30元一辆的使用费。
30元使用费倒是事小,关键是贴牌的永远是别人的,张崇舜感觉很不爽,“难道就没有不需要牌照的吗?”
很快,不需要生产牌照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他的视野。
当时,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出了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省力,比摩托车便宜,”尤其因为使用清洁能源,特别契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所以1998年春节,南京、苏州一带电动自行车销售非常火爆。
当年10月,张崇舜带着几个人,从陕西开车一路开到南京、苏州,8天跑了7000公里,把电动自行车行业内*的配套厂家看个遍,最后的结论是,“电动自行车发展空间很大”,“1997年全国产量仅五六万辆,而潜在需求有100万辆。”
不过,当时电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太成熟,尤其是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等关键零部件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没有出现一统江湖的企业。
“行业刚刚兴起,正是时机。”张崇舜非常兴奋。
从哪里下手呢?当然是电机,“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机决定了一切!”
于是当年11月,张崇舜去了北京,他直接找到中科院物理所三环公司。为啥是三环?不仅因为三环每年推出十几款设计专利,而且其生产的蓄电池比其他公司的要多用3小时,“动力足,不发烫,耐磨损。”
有了核心技术,组装电动车还不跟玩一样?果然,不到半年的功夫,张崇舜的2000辆“新日”电动车就上了市。
当然,售价也不低,新日的定价比其他几个牌子要贵20%到30%,“定位为中高端电动自行车”。张崇舜此举的目的是一石三鸟,“一来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二来避免恶性竞争,三来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定价高固然好,但是顾客是否机会买账呢?在营销上,张崇舜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坚决不跟省级代理商合作,找上门来也不干,要把终端销售渠道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为了搞定终端渠道,张崇舜2年之内跑了全国800多个县城,北到沾河,东到日照,西到陇南,他给1500多个经销商上过3000多次课,“从生产、研发、维修、销售、服务什么都讲,就连车上的一个螺丝钉都要说出个道道来。”
在经商上那里,他白天跑市场,晚上则下车间,遇到经销商人手不够,张崇舜袖子一撸就跟工人们一起卸货。
有意思的是,他从来不打广告,“与其打广告,还不如把钱分给经销商。”那时候,每卖一辆新日电动车,经销商都能拿到200元的分成,“比一般的电动车要高20%还要多”
不过,即便那样,经销商还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2001年底,安徽马鞍山的一个经销商,一口气代理了五六个电动车品牌。结果,一年下来,就新日电动车赚钱了,其余的都赔个底掉。
怎么回事?原来那几个牌子的电机返修率特别高,“搭到维修中的钱,比赚到的钱多得多。”从此,那个经销商就一心一意跟着张崇舜做新日。
2002年底,交通突然出现新规,“摩托车上路需要持有驾驶证,”结果电动车市场瞬间被点爆。在北京,张崇舜半个月就卖掉了5000辆,“比以前一年销售额还要多。”此后,他迅速拿下山东、内蒙、河南、山西四省市的市场。
那一年,新日销售收入历史性突破1.5亿。
2003年,张崇舜在无锡安镇建了电动车配套厂,正式进军南方市场。此后5年,新日迈上快车道,形成了爆发式增长。
2003年,行业前50;
2004年,产销10万辆,行业前10;
2005年,产销21万辆,总产值行业*;
2006年,邀请成龙做代言,产销55万辆,行业*;
2007年产销量达到110万辆,是第二、三、四名企业产销量的总和。
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各个场馆内*指定用车,产销超过200万辆。
随后,又相继赞助了上海世博会和西安世园会。包括电动四轮车、贵宾观光车、医疗急救车、警用巡逻车和新闻采访车。
2010年,提出“要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创领者”,大力拓展海外市场。5年后,把产品卖到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产销超过2000万辆。
2017年4月,张崇舜带领新日登陆A股市场,成为电动车行业内*个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亿。
“实业实业,就是要实实在在、兢兢业业。”这就是张崇舜的成功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