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我们大多数人退休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以前一直流行着养儿防老的说法,但现代都市生活压力较大,子女难以承担,对老人的照顾和关心就会减少。如果我们都有养老金,在退休后还能每月拿到稳定的收入,无疑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降低子女的经济压力。综合来讲,养老金政策的初衷符合了人们的需求。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015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2681万人,2015年15-64岁人口为100347万人,2005-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岁人口达到近十年*值,为22259万人。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与此对应的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有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正进入生育高峰期。而*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从2005年至2017年,我国连续13年上调养老金增长比例,去年上调比例为6.5%,今年上调比例为5.5%。由于养老金各地水平有一定差异,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等影响,养老金上涨带来的作用并不是十分凸显。相反,养老金占工资比例连续下降11年,民众对此充满了不满和质疑。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新名词“养老金替代率”,即为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要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生活水平,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和收入不下降,世界银行建议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替代率不得低于55%。《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测算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数据显示,2002年替代率为72.9%,2005年为57.7%,2011年为50.3%,2016年下降至45%,也就是退休后的工资水平不到退休前的一半。以下是养老金费用的计算方式: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举例来说:你于2017年在重庆办理退休,缴费年限为15年。2016年重庆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你历年的缴费工资基数均是当地平均工资的0.6倍,那么你的基础养老金=6000×1.6÷2×15×1%=720元。
同时,假设你的缴费工资就是省平均工资,且每月相同,缴费时间为15年,退休年龄为60周岁。那么个人账户储存额度为6000×8%×12×15=86400。60岁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那么每个月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额度为86400÷139=621元(约数)。因此,我们退休后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720+621=1341元(约数)。大多数企业职工在的养老金缴费额度都是8%,而缴费基数一般也只有6%,但是缴费年限可能会比15年更长,这里只做假设。从假设中可看出,一般的企业退休员工,如果缴费年限只有15年,那么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大约在1300元左右,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有养老金,那么退休后可领取的退休金大约在2600元。一般的农村退休费2600元勉强够用,但在一线城市是却捉襟见肘。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仅靠社保只能保证退休后生活的“温饱”所需,想要过上富足舒适的退休生活,还要靠个人多做一些资金储备,也就是国外养老规划概念中的“个人自愿积累”。现在不仅仅是50岁以上的“准退休族”开始意识到退休准备的重要性,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了一定的退休规划意识。“养老金缺口”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了解。不少中国人都已经意识到,必须尽早通过自己的努力,准备好退休生活,把自己的养老金积累做稳固做充实!
于是笔者为45岁到临近退休这段时间,所需的养老储备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1.考虑一些中长期投资
对于已经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中年群体来说,可以考虑投资一套可获得稳定租金收益的住宅或商业房产。建议租金超过本金的4%以上。如果资金量不大,可以投资汇票基金、债券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用5年至10年的投资心态,定期回顾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每年收益目标和买入目标可预先设定(如相比年初的价格上涨6%和下跌15%),达到收益目标就抛出,达到买入目标就买入。
2.增加节余投入养老储备
每月的收入节余中要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养老金的准备,一般建议不少于30%。可以采用商业养老年金险与基金定投相结合的方式,做一个15年至20年的长期投资组合。这样既确保了基本生活养老金的安全性,同时一部分养老金投向有一定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可能的基金,正好用子生活品质养老金的准备。这种组合适合中年人的风格,不会太激进,也不会太保守。
3.新增三项投资品种
适合中年人投资的品种除去现金、债券、保险、年金外,又多了几项:信托、收藏与房产。养老金的储备有很多种方式,这几项投资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类型,信托属于约束性较高的品种,而收藏与房户属于流动性较差的品种,需要好好组合,而不是鸡蛋全集中在一个篮子里。
4.调整投资组合比例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投资组合大致可以参考如下的比例:总资产40%投入现金、债券、保险、年金,总资产40%投入信托、指数型基金、价值型股票、银行承兑汇票基金,总资产20%不动产、收藏、衍生性商品。
当你临近退休,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也面临大幅下降。你的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你的状态:积极面对养老课题,在不考虑社保养老金的情况下,如果你在55岁才开始养老金储备到60岁退休,按照每牢4的投资回报计算,希望退休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60%,每年需要存41.1万元,大约是20.5个月的收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幸,大多数人在退休前都还是有些积蓄的,如果要考虑养老,那么管理好之前的积蓄就变成重中之重了。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未来会变老、认知能力会下降这一点,你迟早会直面这些威胁,那就在你还有足够能力的时候提前开始采取行动。如果你愿意把资金交给儿女打理,自己安享晚年,那你还要注意,不要让儿女的风险承受力代替了你自己的风险承受力,造成投资偏好上的错位。养老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进行规划,在理财品种的选择上应该偏向于稳健型。从临近退休开始,尝试这样做:
1.保本、定期是投资关键
首要推荐投资方式以保本、定期型的理财产品为主,在目前的市场上,4%至5%的年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还是很多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债券类和部分短期的保险产品都是可选的对象。
2.远离高风险股权投资、抵押融资
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不建议老年人购买高风险的股权投资类、抵押融资类的理财产品,因为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投资者的本金都面临的部分甚至全部亏损的风险,虽然这些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时高达10%以上。
3.少量涉足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这些权益类的投资品,需要花时间做一些研究,并且以中长期的心态去投资,老年人也是可以少量涉足。但切忌投入太多资金,一般20%的家庭可投资资金足矣。
4.考虑终身领取的分红递增型养老金
用养老保险金约束住未来的养老金是一种可行的选怪,但是*选择储蓄的方式,而且需要能领取至终身的分红递增型养老保险。
5.调整投资组合比例
进入退休阶段的投资组合大致可以参考如下的比例:50%总资产可以放在现金、债券、保险、年金,总资产的30%可以考虑信托,不高于总资户的20%放在银行承兑汇票基金。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退休生活愿景的描述,也是如此。有位老者曾向笔者这样描述他认为的“圆满”的老年生活,即拥有五老:“老伴”——年老的时候能牵着老伴的手走完人生最后的路;“老友”——有一群老朋友相伴左右;“老屋”——一个温馨的家;“老命”——要健康长久地生活着;“老本”——有较为充实的经济基础。
这“五老”,正是所有老年人都想要的。人这一辈子,如果把上学的阶段比做春播,工作阶段比做夏种,那么退休以后,就应该是人生中金灿灿的秋季。在灿烂的季节里,我们可以收获的,是在职期间无法享有的时间上的自由;是没有房贷压力、没有子女教育金压力的经济上的自由;是可以恣意挥洒生命、完全自我支配的精神上的自由;是沉甸甸的金色时光。
人活着总是要为家人、社会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正因此,可能在职期间从事的工作并非自己的理想所在,人生前60年的生活状态并不是那么如己所愿。那么,退休之后你是否需要更多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利用“最后的机会”好好为自己“活一把”?养老规划专家表示,当我们过完40岁生日,就该开始为自己制订退休后的生活规划了!如果你已经50岁了,现在筹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剧本,还来得及,只是,需要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