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城发基金林旭初:引百亿资金入穗,“城发模式”如何成就2017年基建“供血方”?

成立至今,城发基金就已吸引280亿人民币外部资金入广州,并已落实基础设施等主业投资约308亿元,其中财政出资的国有资本为120亿元,带动的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约669亿元。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本月在京落下帷幕,基建投资重新加码引发空前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建设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投资界(ID:pedaily2012)注意到,各省份在部署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均提出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换言之,PPP已成为各地完成投资目标计划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长期回报机制缺乏保障等因素的影响下,虽然国家在大力推广PPP,但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渠道不畅等问题仍然是制约PPP取得突破的主要瓶颈之一,民间资金的观望情绪依然较为严重。

  据调研,PPP融资难题主要源于两方面:

  首先是PPP资金期限与项目错配的问题。PPP项目期限较长,一般为10-30年。而就目前来看,无论是银行商业贷款还是其它金融产品,期限多在5-7年左右。这样就造成了资金期限与项目的错配。这种错配将造成一定的再融资风险,增加PPP项目的融资难度。

  其次是社会资本的再融资问题。PPP项目由于期限较长,在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因为项目原因或者股东的自身经营原因而导致社会资本有了再融资需求。前期参与股权投资的金融机构,也有需要退出需求。而目前PPP项目的再融资机制并不畅顺,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非公开股权转让或股权交易平台等方式再融资。有限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加大了PPP项目投资的流动性风险,加重了融资难问题。

  要破解PPP的融资难题,须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鼓励创新PPP模式的先行先试,打造PPP的创新枢纽。目前,广东正推进PPP领域的最新探索,通过 “基金+基建”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为此,投资界(ID:pedaily2012)专访了此次创新“主导者”——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

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

  半年吸引超210亿资金

  成立于2013年的广州基金,目前基金管理规模逾1700亿元,在华南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广州基金旗下的城发基金,作为政府全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包含引导直投、创投、市场化基金板块)、国企混改、市场化专项产业基金等开展业务。

  成立至今,城发基金就已吸引280亿人民币外部资金入广州,并已落实基础设施等主业投资约308亿元,其中财政出资的国有资本为120亿元,带动的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约669亿元。这几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港铁路、从化水环境整治、广钢地块……在这些市政项目背后,城发基金都是项目的“供血方”。

  “城发模式”:最终引入社会股权资金

  在外界看来,基础设施投资普遍周期较长和回报率低,但林旭初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当前在资金成本足够低又缺乏稳定可观的投资项目情况下,基础设施项目是很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成熟期基础设施项目能提供的现金流的回报率是5%-6%。但成熟期项目,并不需要投资,或者已经抵押给银行。而没有形成资产或者还没有形成现金流的基础设施目前基本上靠地方财政投资,但长期下去,政府不堪重负。

  一般的投融资平台,运作模式是替政府举债,是用于政府举债的一个载体。林旭初介绍,城发基金操作方法不一样,创新所在是从项目本身获利并且实现退出,而不增加政府债务。“这时候,需要引入其他种类的社会资本进入到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林旭初表示,社会资本是想进来的,只是城发基金要给它(社会资本)一种方式,让它能够进入,进入的时候,能够通过一些条款保证其资金收益和退出是安全的。

  不过,林旭初承认,基础设施确实周期比较长,所以“最适合做基础设施的资金是险资”。但问题来了,目前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险资都进不去,更不要说其他的资金。

  城发基金的探索是,第一步是让险资以股权的形式投入到基金,城发基金分别与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成立了两只规模各2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成为国内第一家由险资出资聚焦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企混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二步是依托城发基金,通过发债降低资金成本。

  最终,城发基金希望引入社会股权资金。林旭初表示,社会股权资本是资本结构最稳定、预期回报率最低的一种资本。而实现社会股权资金进入基建项目投资的路径是实现资产证券化。“当基建项目已经形成稳定现金流时,就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入二级市场。而这个路径,不仅为基础实施建设找到了一种融资渠道,而且存在盈利空间”。

  “城发基金把不同类型的资金整合在一起,覆盖基础设施的不同阶段。”林旭初总结,通过金融创新,在项目初期灵活引入保险、银行等资金,作为长期股权资本。PPP项目初期资金需求较大,但早期项目风险是金融机构进入的障碍。适当的金融创新可以灵活匹配各类资金的风险偏好,使得这些长期、大额的资金得以进入项目,突破PPP前期资金瓶颈。再通过股权交易市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丰富PPP项目退出渠道等。最终做到把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变成一个股权可以投资的项目,使得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获利。

  如何推广?发挥国企的作用

  目前,城发基金的投资地域是以广州市为主,而“城发模式”目前主要是在广州的实践,但也逐渐成为各地研究的样本,至于这一模式是否能大范围推广,仍在探索之中。有专家认为,国家PPP的模式也还在起步,还没有形成体系的法律法规,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还需要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和对创新模式不断完善。

  林旭初意识到,这一切恐怕还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在他看来,投资基础设施,它的长期回报率应该跟本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高度吻合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引导基金PPP模式专题研究报告》显示,贵州、山东、河南、云南、四川、河北六个省份的项目投资额居前,而这些省份的共同特点是财政压力较大,资金较为匮乏。林旭初认为,中西部地区是待开发区域,长期GDP增长的速度应该是高于发达区域,包括一线城市。

  但实际上,如何使这些项目让群众获益却是个问题。“只有国有企业可以去做,既能够坚持政府主导,又能用市场化的手段,兼顾各方利益,能够给投资方一种信心或者是安全性去把这些问题统筹起来。” 林旭初指出。如果有办法让资金方觉得这里是安全的,资金是会进来的。

  2017年伊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如何解决随着而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备受关注。而林旭初对此很有信心,“如果有办法让资金方觉得这里是安全的,资金是会进来的,这正是城发基金在做的事情”。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