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兴手机裁员3000人,节节溃败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oppo和vivo在2016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主要归功于渠道,小米也逐渐在将互联网线上转到线下,并不断复制自己的营销理念,而中兴在渠道和营销上均没有起色。

  中兴裁员了,规模为3000人,其中手机部门为600人。

  目前,中兴当前在全球拥有60000名员工,而此次将裁员约5%。其中,全球手机业务部门将裁员600人,占手机部门员工总数的10%。 

  “中国手机业务部门的裁员比例将超过20%,将在今年*季度内完成。”一位高管如实说道。

  另外,中兴手机海外公司内部人士称,他所在部门被要求在今年1月底前裁员10%。“一些员工还被指名必须裁减,因为他们曾试图应聘竞争对手华为,被视为‘不稳定因素’。 

  随后,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有八万多名员工,每年流动率约为5-8%,属于业内正常水平。

  但该回应中,中兴并非正面回答裁员一事是否确实存在。 

  据IDC数据显示,中兴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下滑了36.5%。当前,中兴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约为10%,为第四大厂商,是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拥有显著份额的中国厂商。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兴手机的机型很多,但其之前过度依赖低端市场,仅在去年发布了主打高端市场的天机品牌,在当前手机市场之下恐很难盈利,从中兴通讯选择裁员大致可以判断,其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2016年新年伊始,中兴终端CEO曾学忠发表一片名为《找回初心,2016*必将归来》的内部信,他的目标是让中兴手机在未来三年内再燃创业激情,“重返国内市场前三”。

  但目前来看,中国手机行业整体增长已经日渐衰退,红利期已过,对于竞争已白热化的中国市场来说,中兴想要冲刺实为困难,主要是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手机研发速度过于缓慢

  美国商务部在去年3月宣布,由于中兴通讯涉嫌向伊朗出售违禁的美国电脑设备,美国将针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口商品。 

  如果美国商务部真的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后者的供应链将遭到严重破坏。因为中兴通讯有三分之一的组件依赖于从高通、微软和intel公司,这些部件需要从美国公司进口。

  这一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中兴通讯去年的业务,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称,中兴通讯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锐减了36.5%。 

  而研发水平过于缓慢是导致了中兴手机一直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华为,已经远远将中兴甩在了“起跑线”上。 

  2012年8月,Vringo从诺基亚公司破产拍卖时购买了500多个专利,其中至少有7个专利被认为是无线通信的标准必要专利。但Vringo必须依照公平合理不歧视的原则许可这些标准必要专利。 

  2012年10月开始,Vringo在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印度、马来西亚、荷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起诉中兴专利侵权。 

  2015年12月,中兴和Vringo向美国纽约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提交法庭文书,结束了双方的诉讼,中兴同意支付给Vringo2150万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2011年4月,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针对中兴发起诉讼。华为在起诉中称,中兴侵犯了华为的数据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此外,中兴还涉嫌未经授权在产品上使用华为注册商标。 

  这令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颇为惊讶,随后,中兴在国内对华为提起反诉,指华为侵犯其LTE若干重要专利。 

  “中华之战”一触即发。

  华为方面称,2010年,华为为获得专利许可花费了2.2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华为的做法很明显,我花钱买专利,但却被你中兴无偿使用了,这或许就是华为发起侵权诉讼的直接原因。

  面对步步紧逼的华为,中兴自然也要还击,去年中兴专利申请量直冲而上,紧逼它的对手华为。

  对于频繁的专利诉讼,这表明企业已经逐渐重视知识产权,并已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企业合法权利。

  中兴通讯“焦点”或不在手机 

  虽然中兴之前曾作为专利案的“被告”,但其现在也成为了专利案的“原告”。 

  2014年11月,中兴和华为向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手机厂商广发出“律师函”,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而这次的专利案中,几乎有点名气的手机厂商都接到了律师函。

  而此次中兴专利战的焦点在通讯技术方面,中兴认为小米等厂商侵犯了其WCDMA专利。但在2011年,爱立信也曾起诉过中兴,指控其侵犯了自己在WCDMA方面的技术专利。

  那么,中兴为何又反告国内手机厂商呢?因为要维护它在海外市场的地位。一旦中兴发起对国产手机厂商的专利战就可以遏制这些厂商海外扩张的步伐。

  在国内,中兴手机的销量已排除了前10名,其占比只有3%左右,机型以低端为主,大部分的价格不会超过千元。

  而中兴的主要市场其实是在海外。但随着国产手机厂商海外拓展的野心越来越大,中兴的在海外市场布局和地位将会受到一定冲击。小米在印度迅速扩张便是*的例证。

  因为国产手机厂商进入海外后,中兴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它只能通过专利战牵扯国产厂商的精力,为自己的产品更新换代赢取时间。

  但是,中兴在通讯虽然已拥有一定技术专利,但这些基本都是基站和物联网之上的专利,而手机上尤其是手机自主芯片的专利却很少,所以加强对中兴中高端手机的研发或许更加重要。 

  中兴手机为何溃败?

  作为曾经国内手机市场*阵营“中华酷联”中的重要一员,中兴曾与华为一道,曾达到很多品牌无法企及的高度——全球第四。

  但如今华为一路高歌,已成为国内*,全球第三,并想把安卓手机*三星挑下马。而中兴手机已连续三年跌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前五。 

  互联网分析师、自媒体人姜伯静表示,中兴手机产品质量不足、用户体验差,比如“操作系统不及时更新”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 

  曾学忠在谈及固有管控模式和品牌缺失时,做过类似的反思:在依赖运营商市场的时候,同时做上百款产品,管控模式也适配这套规则,出了一些低质量的产品,成为伤害品牌的*要素。 

  中兴手机的产品定位亦不精准。“中兴的产品相互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从老年功能机到低端智能机,产品太分散。”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认为。

  丁少将则认为,“消费者直接的感知还是硬件本身。在硬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渠道能力强谁优势就大。如果硬件很差,渠道再强也会很快没落。”

  业内曾把中兴的灵魂人物侯为贵比作牛,因此这家企业也带有鲜明的稳健风格。与高调张扬的友商们相比,中兴各方面显得保守内敛。 

  oppo和vivo在2016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主要归功于渠道,小米也逐渐在将互联网线上转到线下,并不断复制自己的营销理念,而中兴在渠道和营销上均没有起色。

  其实,中兴内部一直在说要向小米学习,但一位中兴内部员工说,虽然说了,但具体没人实施,也许是体制问题。

  目前,中兴属于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模式,所以这导致了中兴从一定方面说具有半国企的影子,严重影响了其企业文化和激励体系。 

  从2010至今,中兴换帅已连续换了3届。 

  而侯为贵早已退居二线。而华为之所以能够“突围”成功,跟任正非和余承东等核心人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做研发+渠道有莫大的关系。

  2012年中旬,侯为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做手机用了7年就成功了,而中兴却用了14年也没有成功,还是太慢了。 

  一位曾经的中兴员工这样描述中兴,“在中兴,想要获得加薪、奖金和配股,就要摸清领导思路,并和各级领导搞好关系。”

  这似乎让我们想起了联想CEO杨元庆所说的话,“联想手机部门用榔头也敲不醒。”同时,也让我们想起了联想内部的混乱不堪。

  这或许是导致中兴手机溃败的原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蓝鲸TMT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5G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