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创始人在巴黎打不到车,回去就整了一个市值400亿美元的打车平台。在中国,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大晚上打完游戏没饭吃,就整了一个45亿美元的外卖平台。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就是这么一位创奇人物,他用8年时间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外卖行业独角兽,他靠的仅仅是机遇吗?
1985年,张旭豪出生在上海,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偷鸡偷狗,光长个没长心,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成绩总在班上排倒数。由于家里是独子,父母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随他去。
父亲早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上了年纪就想稳妥一点,做起了资金放贷生意,没想到借出去容易,收账的时候就麻烦了。初二的一天看到父亲愁眉苦脸,张旭豪就问父亲。得知情况后,刚满13岁的他就自告奋勇帮父亲去收债“您扮白脸,我扮红脸,肯定搞定!”父亲觉得他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就答应死马当作活马,带他出去。
见到欠债人,父亲先是好言相劝,遇到有钱不还的主,张旭豪就出场了,他13岁已经130斤了,膀大腰圆,双手一叉腰,瞪着眼睛邪恶地说:“再不还钱,到时您就得请我喝茶了!”什么意思?这小屁孩要干吗?没想到每天放学张旭豪叫了几个身高马大的同学,跟在欠债人的屁股后面,人家走哪他们几个跟到哪,还记下人家的家庭与办公住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个星期后债主就受不了了,赶紧还钱。
不过直到高二张旭豪还吊儿郎当的,父母担心他考不上大学,准备给他花钱开了一家“旭豪眼镜店”,好将来能够混口饭吃。张旭豪受了刺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到了高三,张旭豪还真就学进去了,成绩直线飙升,尤其是高考最后一个月他晚睡早起一顿冲刺,最后竟然考上同济的本科,四年以后又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
2008年,张旭豪在上海交大学的是制冷与低温研究,不过自从上了研究生,张旭豪又开始游戏人生了,平时连课都不上,总是窝在宿舍玩《征途》。同寝室还有一个人跟张旭豪臭味相投的,就是康嘉。
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两个人相约玩魔兽争霸到深夜。一路打怪升级,玩爽了,但是到了十点多肚子却咕咕叫个不停,他俩就打电话到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麦当劳,结果人家说什么都不送,打电话到烧烤摊,人家也不送。两人很生气“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
这时张旭豪自言自语:“如果能有送外卖就好了。”
康嘉一听眼睛一亮,“听起来是个生意啊!”两个人也不玩游戏了,讨论了后半夜,当晚就拍板做外卖,名字叫“饭急送”,后来改成了“饿了么”。
第二天两个人把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凑到一起有三万块钱,买了十几辆电动车,开始送外卖。等康嘉刚在学校门口发完传单,*单生意就来了!于是张旭豪骑着“饿了么1号”电动车去送“宿舍楼不给进,我就打电话让那个男生下来取”这一单总价16元,对方给了他20元,他找了4元零钱回去“你们这个业务解决我吃饭大问题了”那哥们穿根大裤衩,头也不抬就开吃!估计在宿舍玩游戏饿晕了。
由于抓住大学生的痛点,两三个月后,“饿了么”就在整个上海的大学校园传开了,并迅速向社会扩散,半年后平台每天就接到近千单的业务量。他和康嘉不仅要跑外卖,还要发展餐厅、做推广,“平均下来,每人一天要跑近100单,工作16个小时以上”每辆电动车平均一天要冲三四次电瓶。
2009年冬天,上海进入雨季,雨衣基本是摆设,一趟跑下来,身上从里到外连鞋子都全部湿透。后来,张旭豪和康嘉干脆穿拖鞋出去送外卖。一次下毛毛雨,张旭豪骑着电动车到交大实验楼送两份外卖,一个刹车没停稳,自己飞了出去,结果餐盒、电动车、拖鞋散落了一地。张旭豪飞速跑回餐厅花了100块多钱又各买了一份送了过去,见面又是给同学赔礼又是道歉。等回到公司一看腿磕掉了两个皮,都连着肉了,最后歇了一个多星期才痊愈!
2009年初的一天,张旭豪去一家餐厅去外卖,一扭头发现装了五千块钱的皮包不见了,对于当时小公司来说,一千块也是巨款,他脑袋“嗡”的一声,然后发疯一样四处寻找,当然什么都没有找到。最后他去派出所报案,那位接待同志倒是很热情,不过也告诉他“案子已经记录上,找回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要知道,一张送快递单子才赚五块多钱,得接上千张单子才能把那5000元钱赚回来,张旭豪为此郁闷了三个多月。
“饿了么”最开始的形态是电话接单+订单配送:搜集餐馆菜单,用户打电话来订餐,业务员去跟餐馆下单,然后取餐送到用户手里,从餐馆那里拿抽成。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尤其中午、晚上高峰期时很多电话接不起来,用户满意度下降,而冗余太多外送员又提高公司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全部现金交易每天算账就算到半夜发现还不对……总之,电话接待+订单配送的模式不可持续,马上就遇到瓶颈期。张旭豪与康嘉决定迅速提高网站来单占比,从而减少电话接单压力!
于是,2009年4月的时候,张旭豪找到了上海交大软件学院的叶峰,后者利用5个月时间开发了一套"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饿了么”也算有了互联网的武器!
然而,网站没做多久张旭豪就发现了一家强劲的竞争对手,那家公司也是做外卖的,团队有四五十个人,拿到了几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在上海高校扩张速度非常快,他们两个老大都是开车去送的,比张旭豪骑电瓶车送外卖要快二十多分钟。
张旭豪马上把几个创始人叫到一起,商量对策,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讨论了半天没结果,最后张旭豪眼睛滴溜一转,“找个人过去卧底,打探一下就知道了”一个月后,情况就反馈回来了“虽然规模大,但是管理混乱,执行率太低。”张旭豪一听心里有了底,更加坚定稳扎稳打的既定计划。
2009-2011两年左右的时间,“饿了么”已经占领了上海高校的市场。这两年也是张旭豪最难熬的时候,苦一点累一点没事,资金瓶颈是*的问题,所有的资金都是自己想办法,要么去参加创业竞赛拿点奖金,实在不行就信用卡套现然后慢慢再还,中途一度有四五个创始人加入了,但是后来又全部离开了,最后依旧只剩下张旭豪和康嘉。
2011年下半年,张旭豪融到金沙江创投A轮百万美元融资后,决定进军北京市场。这次他学聪明了,决定用最小的代价做广告。当张旭豪看到三轮快递车天天在路上跑时,就想怎么才能把饿了么的广告放上去。于是张旭豪穿成工人模样,蹲在马路边,看到有快递车停下就赶紧跑上去递烟送毛巾,跟快递员聊起来“今天送了多少快递,累不累?”就这样,张旭豪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快递员,最后北京满大街跑的三轮车上面都贴满了“饿了么”的广告,而且全部免费。除了快递员的三轮车,路边的修鞋摊,张旭豪也全部搞定,做起了“饿了么”免费广告。
当时有一家名叫“汉唐餐饮”的餐厅,在各大外卖网站上*,张旭豪就琢磨怎么才能把它发展成*客户。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张旭豪发现那个老板喜欢泡澡,他就赶紧跑去办张月卡,两人假装偶遇,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张旭豪还主动请他搓澡,最后汉唐餐饮的老板想都没想就成了“饿了么”的*客户。
除了推广和寻找优质商家,张旭豪当时还想起了强强联合的事情,因为他兜里没钱,不敢动并购的念头。当时有一个外卖平台“QQ 订餐网”,采用在QQ下单的方式送外卖,这种下单方式方便快捷,用户基数大,但是这个平台当时跟“饿了么”一样,几个创始人都不干了,就剩陈强一个人。
张旭豪找到陈强,拿着50多页的PPT,慷慨激昂了三个多小时,“我要做餐饮界淘宝网,不是为了赚一点钱,而是要改变餐饮行业。”没想到陈强听后还真信,当晚就决定加入。
2011年5月10号晚上11点30,忙了一天的张旭豪像平时一样打开“饿了么”后台,一看订单数他眼睛瞪得跟牛一样,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原来这天,饿了么的年交易量突破了2000万!到了当年12月,“饿了么”日均交易额突破1万单,成为中国*的订餐网站。
接下来,要想大幅*其他外卖平台,就需要巨额资金,张旭豪除了认识开餐馆的小老板外,搞风险投资的基本一个都不认识,除了2011年3月金沙江创投A轮投资百万美元融资,后续就青黄不接了!
2012年9月,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有一次在上海交大旁边的一个小饭馆吃饭,他吃惊地发现30 多岁的老板娘没有在管店,而是在不务正业地玩电脑,他琢磨多半是在追韩剧。结账的时候无意中瞟了一样电脑,却发现她不在看韩剧,而在接外卖,用的就是“饿了么”的Napos 系统。丛真*反应是“饿了么”名字有意思,一问老板娘发现“饿了么”模式也很有意思,身为投资人的他很快就联系上张旭豪,经过几次见面,2013年1月经纬中国果断投了100多万美元。
从那以后,饿了么融资就像开挂一样,2013年11月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2014年5月完成D轮800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大众点评;2015年1月完成E轮融资,融资金额3.5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产业基金领投、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跟投。2015年8月完成F轮融资,融资总金额约11亿美元,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
到2015年12月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的时候,“饿了么”估值已经超过45亿美元。
融到资后,张旭豪给自己定了三大任务:持续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务;继续大规模地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主,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使“饿了么”成为覆盖全中国“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网络。
砸钱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建物流。“饿了么”的物流系统是张旭豪的杀手锏,别人配送花一个小时,饿了么平均不到三十分钟,而且饿了么的物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自营模式,一种是众包模式,一种是代理商模式。三种融合在一起,通过价格、管理系统来进行统一调度,“饿了么”牢牢的拴住了用户的心。
2014 年年初,美团外卖开了郑州站,张旭豪觉得不太理解:饿了么之前也看过,觉得没有外卖市场,于是就放弃。后来他发现美团硬生生把这个市场做了起来,张旭豪坐立不安。
2014年8月,一份报告显示,美团高校的市场份额直逼“饿了么”。张旭豪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两天两夜,在一次全公司的视频会议上他突然爆发,拍着桌子开始咆哮:“市场份额才是*!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场份额!”从2014年9月份开始,“饿了么”进入扩张的快车道,两年时间就从当时的几十个城市一年内扩张到200多个,员工人数也迅速膨胀到近万人。
到了2016年“饿了么”就到了收获季节。当年双“十一”时,“四通一达”的老总挨个亲自给张旭豪打电话“能否加价临时征用一下‘饿了么’的骑手,给我们送送快递?”
这是张旭豪新的尝试,“饿了么”的物流平台开始对接社会快递。与传统快递相比,“蜂鸟配送”在服务标准上的要求更高,如快递不需要面对人,而“饿了么”的物流送的是餐饮,对温度、安全的要求更高,而且要面对面。
“饿了么”一下子成了在O2O风口的超级“独角兽”。从两个人的小公司,8年成长为中国*的外卖订餐网站。对于未来,张旭豪雄心勃勃:“我要做餐饮界的淘宝和天猫。”
21078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