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马化腾亲口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创业史,腾讯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

马化腾:那时候填志愿,其实我喜欢天文,当时本来想读天体物理或者天文学,这是我中学时候的兴趣爱好。但是后来了解到好像读天文最后的结局就是当地理老师,这跟我想象的差别很大啊,因为我很喜欢天文,但并不喜欢地理,这个跟我设想不太一样。

  18年前,27岁的单身狗小马在光棍节注册了一家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市值突破2万亿,击败阿里,成为亚洲*互联网公司。

  11月11日,他发了15亿红包给员工(连离职员工都有),除此之外,还给每个员工发了300股股票!

  目测,一些猫厂员工要“哭”了:

  “同样是双11,差距怎么这么大?

  我们在加班加点备战,吃住在公司,累成了狗!”

  “他们却在领红包……”

  就在阿里在忙着收你的钱,腾讯却在忙着给员工发股票红包……

  今年的11 月 11 日,不仅仅是光棍节,也不仅仅是让人剁手不断的双 11 狂欢节,它还是腾讯18周岁生日

  为感谢员工过往努力付出,分享公司18年来的成长,马化腾为员工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感恩礼包”:将向员工授予每人300股腾讯股票,作为公司成立18周年的特别纪念。预计本次授予股票总价值约达17亿港元(约15亿人民币)。

  不仅如此,腾讯还为在职员工、离职员工、外包人员和公司服务人员准备了总额约3000万元的现金红包,单个红包金额在188-1888元之间不等,但据说有人抢到了9888元的大红包。

  静爷快被朋友圈那些腾讯员工、前员工烦死了!朋友圈里被他们各种“花式”晒红包刷屏了……

  不就是领个红包吗?有什么了不起!哥也收到红包了,虽然只有0.52元,但你们见哥晒了吗?

  对于这种“嚣张”的员工,静爷只想问一句:

  你们还缺运营(市场\产品\开发\行政)狗吗?

  让人又爱又恨的企鹅

  18年前,1998年11月11日,在深圳华强北,马化腾与张志东等五个年轻人共同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18年后,腾讯成长为拥有3万名员工的互联网巨头。截至目前,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的月活跃用户数已分别达到8.06亿和8.99亿,几乎成了国民应用。

  9月5日,腾讯股价持续上涨,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干掉中国移动阿里巴巴,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回顾这18年,腾讯让人又爱又恨!

  在前10年,它一直背负着抄袭的恶名,坊间称它为“山寨*”,并且被它“模仿”死了很多企业:QQ挤走了MSN,QQ游戏血洗了“联众”,腾讯网游碾压盛大,QQ电脑管家狙击360,腾讯视频横冲直撞成为如今的三大视频网站之一。

  到了微信时代,腾讯更注重打造互联网生态的概念,做起了连接器,崇尚合作共赢。自2011年“开放战略”以来,腾讯累计成就了30家上市公司,注册创业者超过600万,实现合作伙伴总收益达160亿元。

  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超级巨无霸。

  那么,这样一个庞大的腾讯帝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前段时间,马化腾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6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与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展开了一场对话,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微信诞生背后的故事、对未来创新的展望,还有腾讯曾差点死掉的那些事儿。

  差点去做地理老师了!

  钱颖一:你是1989年入学,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这个选择后面是怎么的思考?

  马化腾:那时候填志愿,其实我喜欢天文,当时本来想读天体物理或者天文学,这是我中学时候的兴趣爱好。但是后来了解到好像读天文最后的结局就是当地理老师,这跟我想象的差别很大啊,因为我很喜欢天文,但并不喜欢地理,这个跟我设想不太一样。

  然后当时深圳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就是特区,如果你从深圳考出去的话,你可能就把深圳的户口弄没了,就回不来了。所以那时候很多深圳的学生就近考深圳大学。后来觉得(计算机)这个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后来越来越有兴趣。

  大学里没有再学天文的课程,但是业余看一些期刊,后来有机会去美国的时候,我去书店里面大肆搜罗所有有关天文的,很沉很沉的(书),就把它买回去了。

  到现在对天文还是有兴趣。喜欢天文,你会观测星星,对宇宙会有思考,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那包括整个地球可能都在这个宇宙长河中是一颗尘埃,是一个偶然,可能是一个片段。所以呢,很多事情,你只要想一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对稳定心态、对待挫折很有帮助。

  对科幻小说也非常有兴趣,包括《三体》这些科幻小说都让人脑洞打开,想象力很丰富。科幻小说对科技,对未来的发展给了大家一个前瞻性的展望,非常有意思。

  不是学霸,估计考不上清华

  马化腾:讲计算机最强应该就是清华了,清华计算机*是非常难考的,我相信我当时如果要报考,估计还考不进来的,分数太高了。

  在大学里面的学习是打基础,比如说像数据结构、算法,这些都对你未来成长非常重要;但是这只是一个基础,更多还是要靠课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我们对机房里病毒的原理、机制很感兴趣去研究,当时还对一些病毒的样本进行解剖。我们在学校里面会很积极地和老师去寻找一些项目来做,可以全方面锻炼能力。这对你以后价值是无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课本上学的东西。

  那个时候我不算是学霸,大概在10名左右吧,班里总共有30多人。

  钱颖一:总共30多人,才10名左右,将来能做大事。

  卖电脑不行,转行做程序

  钱颖一:89年到93年,你念书的时候对职业有什么规划么?

  马化腾:这段时间在深圳其实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很多人创业。我看到师兄很早就帮别人编写软件,然后我说我很有兴趣,想知道这个项目收入怎么样,有哪些需求,他们是怎么实现的。然后就觉得,是不是也应该出来创业。

  但是,现实是还是比较残忍。那时候很多材料从海外运到深圳,所以我们当时很早就说,(在华强北)做一个电脑公司,其实就是帮人家装机,然后在里面配一些软件等等,就这么简单。后来我发现,在华强北干这个活的人都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可能只有初中、小学文化,但市场经验很丰富,像我们这个专业大学毕业的还竞争不过他。

  后来我在一个书店碰到同学,他在一个当时*的民营企业,做寻呼台的;正好(这个企业)一个项目需要C语言,要很熟练的,我就给他展示我之前的成果,他说,就是你了。我就糊里糊涂先进去实习了,然后一干就是五六年。

  QQ最早叫“网络寻呼机”

  马化腾:也正好是因为这个行业是寻呼机,所以大家知道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跨界,是创立腾讯的一大优势

  马化腾:我很早就开始做计算机和通信,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所以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创业就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

  钱颖一:刚才Pony(马化腾)讲的几条,一个是Location很重要,在深圳很幸运;第二是环境、你周边的人很重要,周边有创业的对你有影响;第三,跨界很重要,有做计算机的,有做通信的,但是你这个正好是在两者之间,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正好是在结合之处。

  创业最难的是生存下来

  钱颖一:你是真从程序员,从写C语言起,变成了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这个中间有相当大的跨越,我想知道你的领导能力和风格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马化腾:其实我是典型的理科IT男,我原来根本没有想象要去开一个公司,然后去领导什么什么人。我就是想做一个产品,让很多人可以用。

  最开始的*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这是最难的。你要创业的话,*个想法是*年的工资怎么办,你*年的收入怎么着至少房租得交吧?房租水电你能不能挣回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领导力的,因为这个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很难说,小企业的成功概率算下来是很低的。

  我父母都没有想到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但是当时你不开公司,又做不了产品,所以让我就一步步先找合伙人一起做,这样我的缺陷他们可以弥补。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张志东*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管理风格:民主、多元化

  钱颖一:别人领导力在脸上都看得见,你这个让人看不见,但你实际怎么就把团队带好了?

  马化腾:关键是用好每个人的特长,平衡大家的想法。

  钱颖一:怎么平衡呢?

  马化腾:往往是你发展不好的时候,矛盾更多。大家会争应该往哪边做。说服人呢,我觉得我还有一套,我主要听,然后我会引导,就他觉得他的主意是他自己出的,其实是我引导的。但是这个功劳我这算是你的。

  钱颖一:你这招很厉害啊!

  马化腾:因为有时候管理上确实需要这样。我的风格不是强势的,也不是一言堂,我们是互相商量。腾讯的风格也都是相对民主一点,也会比较多元化,一定有不同的声音出来,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钱颖一:那作为一把手,最后还是得你拍板对吧?

  马化腾:对,关键时候还是要强硬的,该动手的还得动手。

  抓住年轻人的方法:学习、投资

  钱颖一:腾讯很多产品是针对年轻人的,你怎么跟上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马化腾: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玩的这些,我们都看不懂了。包括国外那些Snapchat软件,我们当时有很好的机会投资,价钱也不贵,但是犹豫了一下,就投得比较少。

  现在我们的思路更多是说,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在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第二是通过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第三,是更年轻的这些员工能够更快速的浮上来。

  创业要解决小的痛点,或跨界

  钱颖一:这几年是创新创业高潮,上一轮是2000年左右,你赶上了,你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

  马化腾:现在创业的这个条件比当年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我的建议是要专注解决一个痛点问题。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邮件,“马总,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帮你创造100亿的利润,但我要面谈。”

  他想的太大了,要想小一点,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能不能用手机来解决找车位或者学校座位安排的问题。总有一些小的痛点。

  第二是要留意跨界。现在我们提互联网+,谈的更多的是两个领域之间是否存在机会,那是蓝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两边都懂,就有很大机会。

  曾差点死掉,腾讯的“三道坎”

  钱颖一: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的难题是什么?

  马化腾:从小到大,应该有三个坎儿。

  *个就是我们开发出来产品最早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但是投标失败,“小孩”在自己手上,用户又疯涨,没钱买服务器,融资很难的。但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能力。

  第二个坎儿就是MSN的竞争,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你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我们创始人也在讨论,有时候争议怎么办。最后还是挺住了,而且我们比国外的产品做得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当时中国的网络是分几块的,我们针对这个很奇怪的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这样的话,你的用户才能使用起来速度*、传送文件最快。当时*的口碑是我们传文件很快,第二是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个性化。

  最近的一个坎就是五年前微信诞生之前。当时也是3Q大战之后,更大的危机就是“新浪微博”崛起,它开始从社交媒体转向,网络往下杀了,对于我们来说危机很大。

  微信其实是一个邮箱系统

  马化腾:(五年前)*反应就是做微博,最后发现很难,同样的产品是没有办法去战胜对手的,你只有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当时微信就诞生了。纯手机的即时通讯,不是QQ做在手机上,又要解决PC的问题,又要解决手机终端的问题,包袱很重,不如重新推翻一切,自己打自己,所以我们当时是内部3个团队,同时一起做,一起开发,然后也都叫微信,谁*出来,谁能跑赢了,那个产品就算(谁的)。

  钱颖一:这是你有意设计的么,3个团队都支持?

  马化腾:首先确实是有3个团队报名,这个要谈到我们内部组织结构的问题。微信其实就是一个邮箱系统,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就是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它后端服务器就是我们原来邮箱的这个团队打造,前端也是我们邮箱团队去改造、去研发。

  刚出来的时候数据不好,起不来,大家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QQ,有什么意思呢?真正的启动有几个因素,*是语音,push-to-talk,国外同类产品没有这个功能,有这个功能之后迅速火爆;第二是跟手机通讯录的整合,最开始启动是把QQ的关系链推过去让它生存,但是把手机通讯录导过去会迅速发现一些朋友已经装了这个,会导入很多高端用户,增加黏性。

  中国的创新如何“从1到N”?

  钱颖一:今年3月,我们邀请了《从0到1》作者到学院专门讲了一门课,讲得非常精彩,他特别强调“从零到一”。我在这儿和他也有对话。我从中国的案例中发现,实际上也不能太讲“从零到一”,因为中国很多创新是“从1到N”。中国的N是非常大的。而且“什么是零”,“什么是一”很难定义。

  比如QQ是从ICQ里得到很多启发,其他的例子,我们也可以举出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等。人们觉得“从0到1”很伟大,但是容易忽视“从一到N”,并不是所有做“从1到N”的都能成功。这个“从1到N”中,有非常多的创新适合中国的市场,适合中国的文化,适合中国特殊的产业结构。腾讯在这方面是特别突出的,你们受到过一些产品的启发,但现在你们做出来的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那些产品,这里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马化腾:整个中国互联网确实最早多是如此。因为美国是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基础类的产品创新都是美国最早提出,是非常强的优势,也不只是亚洲国家落后,欧洲都是这样。但是在应用方面结合到本土市场就很不一样了,中国的文化非常不同。而且坦率讲,同一个模式在国内,同时起步的非常多,当有一个主意出来,不到两个礼拜,就有几十个团队同时开工,开始做。国内的赛道很挤,这是最难的,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创新。这种创新竞争之激烈,远远超过了美国。

  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出海了,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公司是远超过美国的。你靠跟原来的模式一样肯定走不远,两三个月之后就开始有不同了。增加很多新的、独特的、创新的点,你才可能赢得这场竞争。

  淘宝、百度也是这样才能成长起来。微信里面还有更多的创新点,你可以看到微信做了大量的东西,现在海外也看到,有时也反过来学了,这是因为中国的竞争环境很激烈,产品迭代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用微信可以实现全行业结合,包括公众号、扫二维码和各种生活的服务。街上通过扫二维码能跟各个产业连接起来,这方面的结合是我们三年前才开始做的,包括移动支付。三年前,我们开始做的时候,遭遇阿里巴巴支付宝的激烈竞争,迅速成长起来,打开市场,让更多人去使用。

  但这里有大量的补贴,滴滴和快的当年大量的补贴对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的环境导致一些后面的创新迭代会更快,我们讲互联网+整个生态,目前中国是比较原创,比较*的。

  钱颖一:今年特别有意思的,有不少文章在美国的主流媒体里出现,讲到中国的包括微信在内的创新,甚至反过来有美国公司在模仿,Facebook上个礼拜在Facebook里加入了外卖。美国以前的APP都是单一功能,微信是综合功能,他们现在也开始加了。

  有一天我在清华附近走,看到一个卖西瓜的老太太在树上挂了一个微信支付二维码的牌子,我讲这个例子给美国人听,他们就知道,微信支付的功能有多大了。

  这个很有意思,突然之间觉得美国虽然在互联网行业非常活跃,中国也非常活跃。在这场竞争、这一轮创新中,欧洲或者亚洲其他以前先进的地区似乎都没有跟上?

  马化腾:整体来说中国还是比欧洲更早一点。

  钱颖一:欧洲特别滞后?

  马化腾:欧洲基本上直接用美国的产品。但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这毕竟是应用上的创新,很多基础上的创新,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下一个创新是什么?

  钱颖一:在应用型创新上,中国现在比较*,但是基础性的创新不是很*。

  马化腾:未来像人工智能也好,也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美国在这方面未来的*强度还是很大的。对于未来20年、30年这样长远的技术变革,应该提前布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智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