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再次携手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整合金融资本界与文化产业界的高端资源,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同透视产业动向和趋势,以资本之力推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发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动吧体育联合创始人兼CEO白强、索福德(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兼CEO范承恩、昆仑决执行总裁何龙盛、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李永林、顺为资本副总裁刘一昂等人以“体育——从竞技场上走入人们生活”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分享实录:
白强:足球要与别的行业结合才能赚钱,中国男足有可能拿到世界杯冠军
2015年由我和荷兰国家队的队长十号斯内德,还有黄健翔,我们专门做青少年的足球发展,我们就是来培养青少年踢得好的成为球员,如果踢不出来的,他也能够有一个出路。
从我个人来说,我就是上初中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踢球,后来在中国科大数学系、在美国回国一直都在踢球。过去很多年中,好像中国足球越走越衰败,我们吃惊的发现愿意踢球的青少年和愿意让青少年去踢球的家长人数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把足球重新在大众中传播出去。
我承认足球商业模式不是那么成熟,先天在世界各国足球都是一个极端的高光,极端具有传播力,但是并不是最容易赚钱的事。动吧体育也是很快在一年多的时间,就有了极强的名声,极强的传播能力和渠道,但是钱怎么赚出来的,所以足球要跟别的赚钱行业去结合,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
C罗跟穆里尼奥的经纪人,今年7月在上海,用了20分钟打消我的一个疑问,他说让他来肯定能找出未来能成为C罗的苗子,所以我认为足球其实非常适合中国人,中国国家队无论老大怎么去推篮球队,中国篮球是不可能得奥运会冠军的,但是中国男足是有可能得世界杯冠军的。
我1995年第一次创业,是在美国做互联网,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互联网赚钱,没有任何的想法,最终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产业。
李永林:去现场看足球是竞技走向大众最直观的一步
我们天天骂中国足球的时候,他也踢得很臭,去看中国足球比赛的人是非常少的,去现场看球人的数量,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如果说竞技走向大众,大众一定是大家都参与的,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踢足球。我们怎么让它走到大众,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大家去看球,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多去现场看球。大家不喜欢看足球,我看过几场,确实也不是很好看,我看着的时候,甚至中超踢着踢着都打架了,我觉得现场去看,可以看一看国家队的,看一下篮球,CBA的场子在现场还是打得很好的,可以去看看女排。我觉得可以去现场看一看,多去看球,先接触这个东西,多去现场看,才是竞技走向大众最直观的一步。
体育一直都是外面热,里面冷,外面看着很热,里面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并没有完全起来,里皮这个事当然是好事,这个事情我只佩服许家印。足球虽然说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我没有看到多少人从足球本身上,能够从这个投资上赚到钱,其实是很少很少的,其实只有几个俱乐部能赚钱的。但是足球相关的领域,比如说足球竞技,还有体育营销还是赚钱的。但是足球本身这一项运动并不是为赚钱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体育起不来,没人砸钱在这个领域,真正赚钱是一些其他的细分运动领域。一定是参与人本身是能够在这里面消费的,而且重复的重度消费的才能赚钱。
对于成年人来讲,成年人踢足球花不了多少钱,你经常去跑步,你会发现现在跑步的消费越来越高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你在跑步上面一个月花几百元,你去户外,比如说你去钓鱼,我们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只要是喜欢钓鱼,每年也要花几千到几万元,从资本的角度来讲,他觉得OK,这个商业模式非常清晰。相对来讲踢足球,直接的消费确实不多。
范承恩:竞技走向大众需要资本的推动,期待里皮可以带来惊喜
从竞技到大众不能靠理想,不能靠上层设计,你去英国推推篮球,肯定失败,为什么呢?因为在那边所有的利益体,或者追求利润的资本在投入足球,而且那个市场也适合资本和资金在那里获得收益,那就是滚血球,有一个良性循环,发展下去。
一个项目能不能走向大众,要看有没有资金去做,有没有人去做,一定是企业能够生存,钱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能转起来,需求才能产生。如果回看20多年的日本,也是一场资本搅动了足球,然后足球在日本生根。
竞技要想走入大众,就是要看商业模式,看有没有适合这个商业模式生存的市场,还有资本的推动。我希望像里皮这样的人早一点来,早被关注,我希望足协不要出这个钱,足协的钱要去做更多的事情,期待里皮给我们带来惊喜。
说一下整个足球产业挣钱的思路,就是要在参与层面去挣钱,如果这个层面你挣不了钱,只有靠IP去挣钱,IP是很难的,没有几十年,没有很大的资本投入,这个IP出不来,别看英超每年挣这么多钱,92年的时候刚开始才一千万英镑,现在大家关注在餐饮层面,如果没有一个思路把餐饮层面和IP层面对接好,能打通的话,那么这个产业又做不大。反观美国的体育产业,从棒球、橄榄球、篮球,都是从餐饮层面和IP对接得很好。在英国是足球对接的很好。我期待整个中国体育产业,投资人从餐饮行业和IP层面都去关注,但是需要时间去看的一个行业。
再回到商业模式上来,英国人做企业是全世界最追求财务模型和商业模型,所以当时来到中国以后,我们就从产业模型开始入手,发现在中国做足球是能赚钱的,07年年底成立的公司,09年我们就挣钱了,所以这个是存在挣钱模式的,只是看这个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何龙盛:谁在为体育的商业模式买单?
在今年,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以往我们说到搏击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你要参与其中是非常难的,今年在中国做搏击赛事组织的公司大概已经超过了100家,很多都是创业公司,搏击赛事在电视上去播放,已经有了好几十个。上个月我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搏击中心开业揭幕,邀请媒体的时候,很多体育记者的反馈,今天晚上这个比赛太好了,24号那一天,全国有12场比赛在打。可能在两年之前刚刚才成立,现在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20年前的时候做搏击是非常少的,甚至觉得搏击不适合中国。
我觉得在参与层面上,几个月之前我也认为搏击的参与可能会门槛很高,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在现在大家如果去到北京任何一个健身俱乐部,健身馆你去看一看,包括在引进沙包,因为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市场,体育作为现代一种生活方式,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中产阶级人群的增加,大家对体育类的需求已经开始在爆发性的出现了,市场的需求在出现,所以我们会看到在短短这两三年里面,马拉松一年能干出6、7百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时尚。
竞技和大众之间并没有一个门槛,竞技作为极大吸引注意力的资源,能够更好的推广,得到更好的推广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因为体育作为现代生活方式,在中国也好,在任何一个城市也好,有它的一个流行,就是势不可当。
在中国这么多的体育行业当中,足球相对来说是不缺资源的,站在搏击来讲,可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搏击在中国两三年这么迅猛的发展,我们没有主管和主办的单位,可以给它生长,而且生长得这么快。
所有体育商业模式最终是谁来买单,买单的逻辑是什么?买单的商业逻辑是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注意力的消费, 再就是时尚消费,还有情怀。我们看到意见领袖都在打拳,你就认为打拳是一件时尚的事情。
做IP周期非常长,我们有一个比喻,做IP就像种树一样,有一个很漫长的生长周期。种出的好处在于当这个树长成了一个大树,每年都结果,而且一年结得比一年多。当这棵树长成了以后,可以成为一个生态。
刘一昂: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群众基础很重要
我是一个比较资深的球迷,曾经还是一个比较热衷于参加足球活动的参与者,这两年因为身体原因,包括时间的原因,已经很久不踢球了。但是从投资这个角度来看,首先我觉得对于我来讲,还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财务投资人,我们投资一个产业或者一个方向的时候,第一判断的是这个产业能不能挣钱,第二,这个产业里的公司能不能挣钱,第三,当然要看这个产业和产业里面的公司发展速度,这些都是我们投资之前要看的一些非常基本的基本面。
对足球这件事情,我关注了很久,因为作为一个足球爱好者和投资人,非常希望投资自己喜欢的,或者跟自己有很深感情纽带的东西。确实是在看项目,或者对行业的研究过程中,其实是比较割裂的一个状态,刚才有人说没有人去看比赛,这个我是不同意的,足球在中国绝对是第一运动,不管从商业价值,参与人数,还有观看人数来讲,毫无疑问是第一运动,北京国安队的主场工人体育场5万多个座位,满场的场次的非常多。
足球项目能产生商业价值是因为有非常雄厚的体育基础存在,为什么比赛踢的一差,第二天社会就开骂了,因为影响力太大了,不管是赢还是输,不管踢得好还是踢得差,总会有人关注,所以运动本身的群众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我很开心看到资本来搅动足球这个市场,资本在产业发展中起不到很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整个产业是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里皮来了,能不能给中国带来成绩上的提升,至少提升足球队公众影响力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国内媒体,包括国际上的媒体对中国队的表现都会进行关注,会吸引各界的资源都来关注,对于中国足球整个市场和产业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心剂,足协这个钱花得一点都不过分。
我不太同意说足球是一个赚钱不清晰的产业,我再强调一下,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是中国第一运动,中国任何一个联赛,去年中超展播超过了NBA,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体育产业里面第一大的。
从VC的角度来看一个产业,先看基本面,然后中国去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8千美金的阶段,如果放眼世界其他的国家,7、8千美金的时候,体育产业是起步的阶段,中国也会步美国的后尘,从自己身边朋友们也能感觉到,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一个基本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