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商界,手戴佛珠、胸挂佛像的人比比皆是,见功德箱就布施、见僧侣就供养的企业主不在少数。乔布斯、“经营之神”稻盛和夫都拜倒在佛祖脚下,不少人开始学佛、敬佛、礼佛,其中不乏中国最*的著名企业家。当商人遇上了佛法,又会衍生出怎样妙趣传奇?
曹德旺:中国首善的布施之道
2011年5月,浙江普陀山。这天上午,曹德旺捐赠修建的万佛铜塔和讲经院要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一早却阴云密布。几年前,他在九华山捐建佛塔,也碰到过类似情况,但典礼时辰一到,浓云消散,阳光普照。曹德旺看着阴郁的天色,自我安慰说:“肯定会出大太阳的。”
9点,开光仪式正式开始,可就在8点45分,浓云撕开了大口子,阳光倾泻而下。曹德旺和上千善男信女一块涌向新建的佛塔和讲经院,共同见证了这番盛举。
类似的情况曹德旺遭遇过多次,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对此感到稀松平常:“我们曹家三代信佛。我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现在也悟到了,一切都是空的。”
曹德旺1946年生人。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大股东。后因战乱举家南迁,返回老家福建福清,全部家财搬上了一条半途沉没的运输船,从此一贫如洗。
少年时,曹德旺就跟着父亲“投机倒把”倒烟丝和水果。1983年4月,他承包了福清高山镇一家连年亏损的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福耀玻璃前身),当年就大赚20多万。靠着*经营,今天福耀玻璃已成为*、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
曹德旺是企业家中的另类。30年多来,他专注着只做汽车玻璃,房地产、互联网、矿山、股票统统都不碰。他说,这么做都是根据佛理分析出来的,那些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赚得不牢靠。
民营企业家最头疼政商关系,曹德旺却“从来没给官员送过一盒月饼”。他说,行贿说明有贪欲,他的无上秘笈就是:佛家持戒,*戒贪。“只要做到不贪,什么都容易,心里会达到很静的境界。”如果这样事情还行不通,曹德旺就会干脆放弃。
福耀玻璃还被他做成了中国A股中少有的“现金奶牛”,上市公司中*分红超过募集资金4倍的良心企业。这在圈钱成风、财务造假、内幕交易频发的股市里,*是一股清流。曹德旺却说,不分红留着干什么呢?按佛教精神,钱就应该拿出来共享。别把钱太当真,钱就是用来玩的。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83年,曹德旺创业伊始、还没赚钱,听小学老师说桌椅太破,便先借了2000块捐给母校。当年,这可是相当于今天十几万的一笔大钱。神奇的是,曹德旺的生意随即开张大旺,当年就大赚20多万,冥冥中似有天佑。曹德旺信佛理、懂布施,尽管当初心中仍爱财如命,却知取舍、敢精进,一手聚财、一手散财,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人生。
1987年,曹德旺的厂子还在高山镇,就给福清县捐了7万块修缮大会堂。而后,他看到始建于唐代的福清灵石寺在文革被破坏,只剩下破败的草瓦房,心中难过。他对寺庙的住持慧本法师说:你们安心诵经,我来帮你们修庙。此时,福耀玻璃正经历搬迁,企业的办公楼还没盖起来,就每年数十万、数百万地捐资,前后投入2000多万,把破败的灵石寺修缮得颇具气象。
捐建寺庙源于曹德旺的虔诚,更来自他在敦煌感受过的文化震撼。千年丝路上,商人们不绝如缕,到莫高窟烧香祈福,慷慨捐赠,才因此留下了震撼世界的文化瑰宝。曹德旺觉得如今的商人更受惠于国家,也该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兴修寺庙不仅是文化工程,还能让更多的人去修行、去觉悟。
1990年,曹德旺甚至想过要出家,结果被政府苦劝才作罢。他依然爱读《金刚经》,却并不迷信:“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灵,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
身在红尘,曹德旺只得将慈善事业越多越大。记者梳理资料显示,他在西北农林大学设奖学金,资助贫寒农家学子;又给厦门大学商学院捐资2亿,说是刚得的分红,就是随手一捐;他给玉树震灾捐1亿,西南五省旱灾捐2亿……2011年,他干脆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将3亿股(2011年市值35亿)福耀玻璃的股权捐出。是年,曹德旺的个人捐款累计超50亿,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国首善”。
慧本法师曾评价曹德旺:“曹总这个人感恩的心很重,他不是赚了钱自己花,他是舍出去。可能是他自己穷苦过吧,所以特别有善心和慈悲心……”
实际上,曹德旺对金钱看得更透。“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产在哪里,过眼烟云。人一辈子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就行了,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另外,曹德旺觉得散财只能算是“小善”,而把福耀玻璃做成世界品牌,不但养活集团这1万多人,还要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十几万人都有饭吃,这才是真正的“大善”。
曹德旺曾说:“佛教是我的灵魂。”有人满怀敬意地将他称为“佛商”,但曹德旺却并不认同:“佛是指大彻大悟的人,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虔诚信仰
在香港的名流富豪中,笃信佛教的豪商大贾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正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他公开自称为“学佛之人”,佛教界人士更称呼他为“李居士”。
李嘉诚的佛教信仰与母亲庄碧琴直接相关。作为虔诚的佛教徒,母亲在李嘉诚小时候就教育他善恶有报、崇善积德、慈悲为怀的佛理,并跟他讲述过民族英雄林则徐一心向佛、终身奉行的故事。李嘉诚不论经商还是做人,都奉行诚信、利人、良知的原则,正是在此时埋下的初心。
少年时代李嘉诚曾历经苦难,生意走上正轨后,一生早已衣食无忧。此时他审视内心才发现,财富的增加已无法让他更快乐。学佛之人,本应有更高的信仰和追求,对社会尽更多的关怀和义务。1980年,他成立李嘉诚基金会,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领域开始了持续不断地慷慨捐赠。
在李嘉诚的捐助项目中,教育、医疗可谓重中之重,这与他早年的痛苦经历息息相关。李嘉诚幼年辍学,未能接受正规教育,令他遗憾终身;父亲在二战时又身染重疾,医治不力,抱憾而终,令他无限哀恸。这些痛苦经历让李嘉诚极重教育、医疗等项目,他捐资建成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并在医疗领域累积捐资65亿港元。李嘉诚还亲口许诺:“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据2015年胡润华人慈善榜,李嘉诚以累积捐赠170多亿港元的金额位列榜首。但他依然声称,未来还会将自有财产的三分之一都投入其中,慈善基金会“就像我第三个儿子”。
除了社会公益事业外,李嘉诚在佛教布施上也是*的大手笔。号称世界*的香港大屿山大佛,李嘉诚就是大功德主之一。
此外,李嘉诚还斥资15亿港元,在香港大埔新修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慈山寺,并在寺外建造了一座高达76米的观音像。整座寺庙为木质建筑群,木料采用非洲进口紫檀木,屋顶以日本银瓦覆盖,寺内墙壁装饰有敦煌莫高窟复制再现的《弥勒经变》、《文殊经变》、《普贤经变》壁画。寺内还种有斯里兰卡总统赠送的菩提树折枝,取自释迦牟尼佛的悟道之地。
李嘉诚耗费巨资修建慈山寺,并不是为发展旅游,纯粹是为了弘扬佛法和佛学研究。李嘉诚从不讳言自己的佛教信仰,他曾手持《六祖坛经》接受电视访问,还是香港佛教慈善机构正觉莲社的荣誉顾问,慈山寺也正是为正觉莲社所建。
最近,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办公室内景得以公开曝光。人们发现其中两块匾额,书写着清代名臣左宗棠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足以概况李嘉诚崇信佛教、低调谨慎的一生。
虽然李嘉诚的一生大富大贵,但他才是真正了解何为富、何为贵。他曾直言,不少人富而不贵,不懂得如何使用金钱。只有对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才是内心的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而外在的金钱,今天涨明天跌,甚至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一点也不牢靠。这位笃信佛教的华人首富始终坚信:“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
陈峰:手持佛珠的商界斗士
凡是见过海口海航总部大厦的人,都会觉得这栋建筑有点奇特。按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的解释,这是释迦牟尼佛盘腿而坐的造型。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佛文化的印迹在海南航空随处可见:集团大厦大堂正中,供奉着一尊高大的木雕佛像;员工胸牌都被高僧开过光,机长工牌背面也印有佛像;有段时间,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见面,都施单手佛礼;而由于陈峰热爱“佛相”大脸庞,使得海航集团里几乎是“东北人一家人”……
陈峰礼佛在商界早就不是秘密。他58岁开始信佛,热衷密宗和老庄,每天早上必以竖体蝇头小楷记录参禅感悟,并严格按居士标准做早晚课,颂持《楞严经》半小时;夜深人静时还要参禅入定,甚至坐飞机都不忘盘腿打坐。他对传统文化兴趣甚浓,自称南怀瑾弟子,即便南怀瑾否认也不影响他的热情。他与普陀山、法华寺的僧人时有交往,于是办企业都提倡要勇猛精进、造福众生,连管理方法都源自禅宗的“百丈丛林二十要则”(即百丈怀海制定的清规戒律),深感从佛教智慧中获益匪浅。
海航的腾飞源于一段匪夷所思的传奇。1989年,陈峰拿着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筹建海航,穷得连个飞机翅膀都买不起,只好拎个小包勇闯华尔街。他用自学的蹩脚英语忽悠得资本大鳄索罗斯入局,筹了8.5亿买来了飞机,接着用飞机抵押融资再买飞机,循环往复,创造了海航从无到有、从1000万到世界500强的奇迹。
然而,本事了得的神人却被人冠以“陈疯子”的绰号,原因无他:陈峰本事大,脾气更大。早年陈峰骂人很凶,气急了还会摔东西,但第二天就会懊悔着拿着自写的字画找被骂的员工赔礼。学佛之后,陈峰常以一身素褂示人,性子虽然依旧火爆,面子上却已知收敛。遇到手下犯错,就别出心裁地发配到山上跟高僧修行,回来再考察是否成功思过。这种管理方式让陈峰显得锐气尽收,又禅意十足。
海航的服务在中国航空界也有口皆碑,这缘于陈峰一心向善、崇尚服务的价值观引导。日常管理中,海航贯穿着“百丈丛林二十要则”,崇尚“以无事为兴盛”、“以谦恭为有礼”。员工要求背诵“同仁共勉十条”,不然没法转正。而高管还要精读《大学微言》和陈峰编撰的《精进人生》,学习任务更繁重。为确保理念贯彻执行,陈峰坐飞机时还可能抽查,有次就曾将一位女空乘当场“发配”。如此循循善导下,海航连续10年获民航总局颁发的“用户满意优质奖”,并被美国高端旅客评为“中国*航空公司”。
在企业扩张方面,陈峰则展现出*的“狼性”。他搞子公司从不给钱,活像《亮剑》里李云龙的“土匪”路子,光给一纸委任状,就让部下去招兵买马打天下,扛得住压力拉得起队伍就干,否则就散伙。他念着佛经打着坐,就把祥鹏航空、西部航空、大新华航空、金鹿航空等一票航空子公司干了出来;更冒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搞了一连串震惊业界的狙击并购,有惊无险地扩张到航空、实业、旅游、物流和资本等多个行业。如今总资产已近5000亿。
有人说,世上就没有陈峰办不成的事,称其为“手持佛珠的商界斗士”,儒雅内敛的外表让人极易忽视这位资本豪强的宏大野心。而陈峰却很坦然,他说文殊菩萨就是左手持经函,右手执宝剑,既智慧又勇猛。
如今,陈峰对事业成功已没有太多执着,只想着继续干两件事:一是积攒功德,二是增加智慧。陈峰和海航其他创业元老已将个人持有的、20%的海航股份分批捐献给了慈航公益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总价值高达85亿元。他不断告诫员工也告诫自己:“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不枉此生。”
李宁:勇猛精进的体操王子
昔日的体操王子,如今的商业巨子。不论人生经历怎样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作为佛教徒的李宁始终外表柔和、内心强大,早已习惯了看淡风云。
受到家庭影响,李宁很早就开始信佛。但李宁坦言,自己既没有参透人生轮回、前世今生,也不会成为高僧大德,依然是个尘世中的“俗人”,需要面对世俗的责任与压力。
尽管李宁自称为“佛教消费者”,但却尊崇实践着佛教的精义,恰到好处地把握着与人相处的分寸:平易近人,谦恭有礼。
他在北大念书时已是名满世界的体育大明星,与人相处却完全没架子,迅速和一帮年轻同学打成一片,成了好哥们、好兄弟;在公司内部,即便有不同意见,老板李宁也绝不以势压人,直接对属下说“不”,而是以商量的态度来劝说;另外,他很在意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薪酬上更显大度:2012年李宁公司遭遇巨亏,员工的人均福利仍高达20万,远远高于一般民营企业的薪酬标准。
与其他慈善家不一样的是,李宁默默地实行着佛家倡导的“广大布施”,并情有独钟地在体育界、教育界施行。梳理资料显示,早在2001年,他就和蔡振华、李永波、许海峰等世界冠军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每年定期向基金会捐款,为举国体制下大量无学历、无技能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教育培训,帮他们在社会上谋出路;同时,致力于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另外,他还在家乡成立了“广西李宁基金会”,多年累积捐资2.2亿,扶持发展地方体育事业,扶危助困,解救急难。
不过,李宁的这些善行极少宣传,他本人更不愿意多谈。李宁始终认为:“慈善应该建立在爱心基础上,如果只是施舍,不会真正实现人类的互爱互助。”因此,他更多以公司名义捐赠,以免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
从事运动和经营企业多年,李宁深感只要能克服懈怠、畏难和急功近利,就是一种佛教精神上的“精进”。因此,即便企业在2012-2015年之间面对巨大的经营困难,李宁依然勇猛精进、主动出击,在2016年带领公司彻底走出了亏损的泥潭,实现了又一次巨大的人生超越。
刘长乐:传媒大亨的佛缘哲思
大部分人知道刘长乐,都是通过凤凰卫视。这个一手缔造中国传媒神话的传奇人物,不仅把华语电视做遍了全世界,更在凤凰卫视别出心裁开通了专门的佛教电视频道,是个不折不扣的佛陀粉。
1951年,祖籍山东莱芜的刘长乐出生于上海。他19岁当工兵,除了开路搭桥、刨坑排雷外,还参与了惨烈的唐山大地震救援;转业后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军事记者干到高级主管;90年代前后开始从商,交易石油、干过基建,最后做出了凤凰卫视。刘长乐自述“农工兵学商,一样都不少”。
实际上,刘长乐在创业之初就与佛结缘。1991年“乐天”(凤凰卫视前身)创立,刘长乐与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合作,筹建中国佛教文化数据库,用数码技术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资料,包括佛教人物、建筑、经典等。如今,这些资料都转入了凤凰网的佛教频道,成为一笔不可磨灭的文化财富。
对刘长乐来说,佛教的意义非比寻常。他自认钟爱佛教,还谈不上是信徒,却每每见到佛像都不忘礼拜,也少不了往功德箱里捐钱;只要有空,他每年都去北京雍和宫和五台山礼佛;他身边最钟爱的布袋和尚塑像,整日笑口常开,却提醒自己:布袋,就是不带,劝自己学会放下。而在2002年凤凰卫视女主持刘海若遭遇车祸昏迷之际,刘长乐还特意前往五台山为其祈福,8天后刘海若苏醒,他更深信是佛力加持的力量。
因为传媒人的身份,刘长乐对佛教的理解更加深入。他深知很多人对佛教有误解,甚至将其看作古老的封建迷信。但他却视佛教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柱,深感其中智慧无边,并会给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
一次,刘长乐问星云法师:男儿要用什么态度做事?星云法师脱口而出:“要冒险。菩萨*义就是大勇敢、大慈悲、大智慧。”刘长乐就此体悟到佛理中“精进”的真意。凤凰卫视的内容敢突破,壮着胆子去“踩线”,在业界都是出了名的。而刘长乐*的勇气就是,放手让制作人去做内容,自己尽*努力不干涉。碰到内容被某些地方领导骂,刘长乐*不看,第二死扛。总的说来,刘长乐保持着对时政的精准把控和理智应对。
凤凰卫视“敢讲话”,很快在两岸三地和海外华人圈杀出条血路。凤凰记者不仅被朱镕基总理亲点提问,人们还通过凤凰直播“见证”了“9•11”的发生。而凤凰记者连伊拉克战场都敢上,简直是一群媒体疯子。这些让凤凰卫视风靡华语世界。有人甚至买新房时都会问:你们这能不能看凤凰卫视?
事业大获成功,刘长乐却时刻以佛法内观自省的方式,保持着自我清醒。凤凰是媒体也是企业,要做节目也要赚钱,但做文化价值高的节目恰恰会赔钱。每当此时,刘长乐都会默默告诉自己,慈悲和善意是媒体的更高责任,要是在这时为赔钱而苦恼,则是被世俗的观念所迷惑。他特别钦佩宗萨仁波切的一句话:“我们花了无数努力,却获得只能今生享用的物质回报。这种生活方式,难道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吗?”
博大精深的佛教,让刘长乐为之醉心,也成为凤凰内容得以超越世俗的*载体。于是像灵山大佛、天坛大佛、志莲净院开光仪式,2004年全港恭迎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等重大佛事活动,凤凰卫视都给予全面报道。特别是2010年台湾佛教界迎请佛指舍利到宝岛供奉,刘长乐更见证了万人空巷、虔诚顶礼的宏大场面。期间,菲律宾华侨到台湾观礼,并坦言跪着看完凤凰的全程直播,让刘长乐再次被佛教巨大的慈悲力量所震撼。
人生仍在尘世,凤凰依然成长,刘长乐则更乐意跟人们分享一个托尔斯泰讲过的、充满禅意的故事:一位国王提出三个难题:何时是做事的*时机?何人是世上*的工作伙伴?何事是最重要的?他遍寻天下智者,却无人给他满意的答案。最后,国王靠着自己的大彻大悟得到答案:当下是*能掌握的时刻;眼前和你一起的就是最重要的人;而最重要的事,便是让你眼前的人感到快乐,生命追求的莫过于快乐。
汪海:“请菩萨站岗”的国企掌门
在青岛双星集团总部,有一尊18米高的弥勒佛像,佛像一手举着金元宝,一手举着一只鞋;侧款还提着两行字,左边写“拿自己当骨干”,右面是“自我感觉良好”。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这样给弥勒佛造像。敢这么干的,也只有双星集团的终身总裁、老共产党员汪海。
在中国的国企领导中,汪海是个罕见的奇迹。他1971年从军队转业来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工作,1983年开始当厂长兼党委书记,一直干到2013年以71岁高龄退休,执掌双星30载,至今都是终身总裁。而青岛双星从一个只会做解放鞋、濒临破产的小厂,变成横跨制鞋、服装、轮胎等多个产业,品牌价值和市值最高过百亿的知名企业,汪海在其中功不可没。
然而,就在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企业家,竟然用佛教精神管理这个知名国企,也算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奇景。
改革开放之初,汪海就在总部立了座“天下*坐佛”,还公开宣称大佛“会说话”,以此教育干部职工要诚心做事、老实做人。此外,双星还在沂蒙山分厂、成都双星度假村、青岛双星度假村等地兴修庙宇、塑立神像;他常说:“精神的东西永远是*位的。”因此上班时,工人可以且鼓励看佛经,有人认为汪海甚至想把自己打造成员工心中的“佛”。
这么干,自然是各种质疑和非议满天飞,有人到处举报汪海在国企搞封建迷信和个人崇拜。汪海则说,他让双星吸收接纳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很快,人们开始理解汪海为什么要这么干。
双星在沂蒙山建有分厂,工人大都是农民工和外来妹。企业再怎么严格管理,都少不了厂区内外有人偷鞋。汪海知道当地百姓民风淳朴、内心朴素,只是爱占点小便宜。于是他在厂区门口把观音菩萨的塑像一立,跟工人讲,你们做坏事我看不见,但观音菩萨都能看见。当地人有观音信仰,偷东西的现象就这样神奇消失。
汪海心中清楚得很,很多女工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就那么高,信仰也很单纯。“请观音菩萨站岗值班”这招很有效,有人又指责汪海是“愚民”。但汪海不怕非议,“只要能促进生产力,能把人心安定下来,用佛教思想来教育人,有什么不好?”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汪海打算把“佛文化”的力量运用到底。他发现宣扬“质量是生命”的口号根本不管用,却发现工人们最怕被别人骂“缺德”,便提出了“做好产品质量是*的行善积德”的口号,把产品质量跟人的道德、品格挂钩。于是,产品是良心,质量是道德,怕“缺德”的工人们再也不敢大意。汪海又据此改进了质量管理流程,双星产品在内部就实现了零公差、零失误、零问题,合格率达99.99%以上。
1995年,汪海去新加坡参加企业家研讨会,主讲题目竟是《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一个共产党企业家公开讲佛教,立刻引发海外轰动。记者马上采访汪海,问他信佛教吗?汪海则表示,我信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在汪海看来,把企业做好才是*的积德行善。双星工人拿计件工资,活干得越多收入越高,所以工人愿意加班。但为了让员工工作生活更平衡,企业大力提倡8小时工作制;食品安全日益严峻,双星就在企业内部种菜、养猪、搞食堂,只为让员工吃上放心菜;而为了让员工队伍保持稳定,双星甚至在房价高企的时代仍为双职工造“夫妻房”,在厂区建幼儿园!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福利。
外界有灾难,双星也是极力出手。2008年汶川地震,双星捐了500万,因为是国企,汪海就这么大的权力,多了也捐不了。30年来把企业搞这么大,汪海完全上不了富豪榜,但他也不后悔。而最让他烦心的,还是多年来告他状的举报信满天飞,好在他心态一直很好,告诫自己:我就是个小厂长、老鞋匠。
提倡孝道和行善的汪海,创造了执掌国企最长的历史纪录。他曾说:“我就做了两件事,作为共产党员,为国家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作为职业企业家,为国家创立了‘双星’这块牌子。”
回望1988年,曾与汪海一块荣获“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的那批人,他们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坚持30年从岗位上光荣退休的,只有汪海一人。这或许是这位推崇佛文化的国企掌门*的人生福报。
商海波云诡谲,企业家往往担负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成功的背后更暗藏着焦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中出现“烦躁易怒”情绪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简而言之:巨富之后,幸福在哪里?部分富豪在极度充裕的物质生活中找不到答案。
而佛教无疑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庇护。企业家们心中有了信仰,道德得到了跃升,行为有了规范,心灵便获得了慰藉,从而积蓄起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不少人从中找到了立身之本、为商之道,甚至通过信仰相互结缘,将事业做得更好、更大。
星云法师曾说,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佛教的精义恰恰在明因识果,教化人心。世间的成败得失,既非鬼神操纵,也不是权势所能左右,而恰恰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则。或许正是认识到了这些,才能让这么多聪明绝顶、勇气过人的企业家甘愿为佛教的精义智慧所征服吧!
21213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5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