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知情人士透露滴滴正在收购出租车公司,虽然滴滴公关否认了

知情人士透露,滴滴正在进行一项对北京某出租车公司的收购计划。出租车业务,不管是对滴滴而言还是行业变革都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想象。在滴滴并购Uber中国之后,这场出行大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关于滴滴的未来走向,似乎还有更多的谜题未解,因为他未来*的对手可能并不在当下互联网出行市场。

  以钛媒体上一篇文章《揭幕滴滴股权迷局,27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产业帝国》为例,滴滴的旗下有着二十几家子公司,其业务遍布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等我们此前都尚不清楚的领域,这家以两年就成长为出行领域巨头的公司背后的业务线繁杂且密集。

  而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业务的出现,可能将成为压死出租车行业桎梏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在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前,就有知情人士向钛媒体透露,滴滴正在进行一项收购计划,正在谈判中,潜在被收购方是北京万泉缘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泉缘)。

  不过,随后钛媒体向滴滴方面进行了求证,滴滴公关部表示,并没有这样的事情。

  万泉缘是谁?

  对于互联网圈来说,出租车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似乎有些熟悉而陌生。它与民生相关、活在政府体制之下,但又有一定的私企性质。

  上述知情人向钛媒体记者透露,万泉缘其实隶属于渔阳集团,而渔阳集团旗下的出租车业务包括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万泉缘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该知情人士称,渔阳集团计划退出出租车市场,所以正在考虑出售其旗下业务。

  钛媒体记者从工商信息数据库查询到,万泉缘成立于1992年,其股东为李伟杰和李广友,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法人股东为李广友,二者经营业务均为“出租汽车客运服务”。据了解,渔阳集团除了出租车业务之外,其还有房地产、滑雪场、酒店、投资、汽车租赁等多项业务,而出租车业务中的万泉缘也是被其并购而来。

  一位南方石城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告诉钛媒体记者,汽车服务业是渔阳集团龙头产业,其旗下的两家出租车公司共有4千多辆运营车辆,其中万泉缘的车辆可能较少一些。另外一位新月出租的司机则表示,从营收上来说,目前出租车行业的收入都差不多,渔阳的口碑在行业内比较差,但并未听说这样的事情。

  收一家出租车公司,有多大可能?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来看看北京的出租车市场是怎么样的。

  中国出租车行业是非常典型的地域性很强的行业。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出租车市场、政府监管机制都差异很大。万泉缘所在的北京出租车市场,就与上海出租车市场以寡头割据不同,极其分散。除了北汽、首汽、新月这样大而熟悉的出租车公司之外,还有更多像万泉缘这样的小出租车公司。

  几位不愿具名的出租车公司全职司机告诉钛媒体记者,目前北京有大约220家大大小小的出租车公司,除了个别之外,大多数公司只有几百辆的运营车辆,小的甚至只有几十辆。而更早一些的时候,北京有1400家出租车公司,其中包括新月、首汽、北汽这样的国企,也包括像渔阳集团这样的私企。

  出租车资源分散多不说,关系也相当庞杂。“其实北京的7.6万辆出租车被约17家大公司垄断在手里。”南方石城的一位出租司机对钛媒体说,北京的出租车公司自90年代之后并未有明显发展和变革,大多也都是不同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

  出租车公司之前的兼并需要哪些确切条件?关于这个问题,钛媒体记者致电相关出租车公司,并未得到明确答复。不过,如果并购主题均为私企,兼并交易流程并不复杂。从这个角度来讲,收购出租车公司也变的有几分可能。按照出租车业内一位人士的猜测,即使有兼并产生的话,可能资金也需要较为雄厚,一部分现金加上股权置换的方式较为可能。

  兼并出租车公司对滴滴有什么好处?

  出租车业务对于滴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在其发展早期是这样的。在网约车政策出台之前,钛媒体还曾撰文分析,出租车改革可能会帮助滴滴拿到“合法化”的门票。

  据了解,滴滴在上线之初就从出租车切入,但随着专车和出租车矛盾的加深,滴滴曾试图通过制度和系统的设计来进行出租车产业的升级。“将传统出租车车主的服务路径纳入新的体系,将乘客的评价和司机的收入挂钩。”这是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

  最典型的案例是滴滴和上海的海博出租车合作,帮助做司机考勤、司机画像,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奖惩分明,甚至帮助出租车司机转到专车司机,让利益链条里的人不会因为滴滴失去工作。

  柳青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法令法规(不是法律)永远是滞后于新技术的,但我们平台比较大,也在做一些帮政府分忧的事情,这是政府就比较愿意看到的。而最核心的点是——把出租车的市场做大,大家都不愁没有业务做。

  对于记者“滴滴像是一个全国的互联网打车平台以及一个线下的全国统一的出租车公司”这样的问题,柳青则回答到:

  还是需要技术解决的方案。未来等中国进入中产阶级,对出租车的需求一定会爆棚,我经常还是打车的,起码出租车司机比较认路,这些都是对人们出行需求的有效补充。

  言语中透露的信息显示,出租车业务不管是对滴滴而言还是行业变革都是不可忽视的。况且,滴滴已经拥有一部分全职专车司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另外一种“出租车”公司。

  但对于这场可能会存在的兼并,钛媒体还有几个猜测,交易完成的状态几乎可以不考虑;而如果是接触中,那么至少是一则暂时不会再进行的消息,毕竟消化Uber中国的团队,才是当下要紧之事;又或者为了巩固其业务,滴滴本身就做了两手准备,合并Uber中国或收购出租车公司。

  当然,11月份即将出台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也是重要的不定因素。另外,吞并Uber中国之后,滴滴本身就已经占据了行业的寡头地位,如果真要收购一家出租车公司,政府层面恐怕难度会再次加大。

  不管收购能否达成,中国的出租车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前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网约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