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在佛山市举行,大会将力邀佛山当地优质企业,汇聚顶级投资机构,倾力打造投融资双方的盛世聚会。
在以“‘互联网+’各行业的无限可能”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中,英飞尼迪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黄钦、力合清源合伙人卢宇哲、光量资本合伙人郑宁、君盛投资合伙人朱晓杰等四位嘉宾分享了对“互联网+各行业”的经验和感受,共同探讨了“互联网+”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投资机遇等热门话题。讨论由达泰资本合伙人方元主持。
【圆桌讨论】
英飞尼迪黄钦:“互联网+”不能改变行业的本质,提升的是效率和体验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PC时代,你不知道坐电脑前是人还是狗,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用户做了非常精准的画像和标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互联网把人的颗粒度变细,颗粒度产生了变化。这是产生巨大变化最本质原因,也是本质驱动力。
要是能把握住这些颗粒度,提供精细化的服务,那么这样企业是非常有机会的。所以说原来我们社会服务或者产品都是基于人,所有数据对这些人产生切割,切割会激发极大的参与度。现在能称得上优秀的公司,它可能是一个生态圈,有很多业务。
其次是核心链条行为数据化,然后数据货币化,产生更多的行为的数据化。这改变了商业规则。以前说的原来我们商业规则是以人核心,以人的行为核心。现在则是催生了新商业模式,比如照片打印广告机,通过照片打印吸引很多人流量,然后通过广告变现,变现的钱补贴照片打印成本,进而吸引更多人进行交付。有一句话来描述,有直接大量流量直接来源渠道,围绕用户数据能够提供最适合多最多样产品数据的货币化
再者,“互联网+”不能改变行业的本质。用滴滴打车还是不用,我们乘客的需求就是能快捷、方便到达目的地,行业本质并不会发生变化,我们企业想去拥抱互联网,也建议不要一开始做很多颠覆式革命,对传统行业做颠覆性革命。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从互联网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去做一些改变。比如我们之前也投过一个做儿童英语的项目,主要做真人外教,融合了游戏、歌曲,做起来不难,但是做到了快速让小孩对学习产生兴趣,优化了整个商业体验。
力合清源卢宇哲: 互联网创业小心“踩坑”,创业者一定要更务实
对于“互联网+”,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行业加上去有大发展。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信息化和数据化是两大方向。 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去中间化,去掉很多中间环节。比如说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传导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公司想把传统线下这么多年的服务弱化、淡化甚至去掉,这可能吗?我认为线下培训这五年时间仍然不可能消失。
再谈谈互联网+医疗。中国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但现在也看到有很多独角兽公司确实在提高医疗效率。我们发现在某一些细分领域,比如说口腔医疗,能够通过互联网完善整个供应链。小的诊所本身每一天非常需要用大量的互联网。这样环节确实节省很多成本。“互联网+”各行业,要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尤其是2B端。
另外,要强调一点,很多产生行业老板想转型去拥抱互联网,这里面要有一个思维转变,或者说团队搭配,是特别重要的。其实,所有创业都是团队合作,团队搭配到底靠谱不靠谱、能不能长久、思维能不能有一定共性,这是很重要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看到前年合去年,基本上60—70%的项目跟互联网相关,当然也有很大的泡沫,泡沫来得快去得快。这个坑可能创业者有关,也跟投资机构有关。这个坑提醒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更务实。
光量资本郑宁: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往往走得不彻底
现在讲得更多是互联网企业往线下走,过去几年这一点在C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出现很多+着走不通了。最近看到互联网金融就是这个特点,金融是中国管制比较严格行业,几乎所有银行、保险、政劵都想通过互联网转型去发展金融产业,但靠线上互联网模式是不够。你可以用消灭中间环节方法去发展客户,但走到一定阶段还是回归政府管制的规则里面,按规则来运营。
“互联网+”其实现在是一个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更大的问题,就是像我们佛山大家知道建材基地、材料基地,众多制造业C端企业怎么向互联网转型,这个我也没有想得很清楚,这是很大难度。
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院线,他的院线主要在三四线城市的电商合作,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解决传统行业。这些是我们线上线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的一些案例。
还有一点,谈谈“转型中最大的坑”。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全面转型?传统产业的做法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往往是做得不彻底的。
君盛投资朱晓杰:新技术离我们很近,做投资要懂得预判产业节奏
我们知道近年一个比较火的词叫“人工智能”,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但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些互联网新技术早晚会渗透到制造行业里来,尤其是这两年人力成本越来越升高,企业往往留不住人。
现在像公安系统,头像识别都有应用,但是我们QC的时候是可以用上。现有图像识别如果有做视觉处理,是定制化,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系统可以用得越来越好,有没有想过这套系统之前技术想象不到的级别呢?这个是可以的。这个是我们正在跟华为、苹果做,各位不要觉得技术离开我们很遥远,制造行业不会原地停留不动,肯定会经历劣胜优汰,这也是考验各位眼界跟决心和智慧的时候。
作为投资人,要预判产业节奏。大量资本在这个产品里面进行研发投入,我是不是要第一个投资?还是要先看看其他人尝得怎么样?我认为这个要见仁见智。
达泰资本合伙人方元:传统产业要勇敢拥抱新技术,拥抱“互联网+”
最早互联网化行业都是传媒行业,电视、广播、报纸。这让传统媒体很受伤,所以各大报纸、杂志订阅率大幅度下降,这样迫使传统产业必须拥抱互联网。
我们认为,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来讲,更多是工具和手段提高传播效率,增长各种信息透明度。特别是数值化的传统行业,包括保险、证券、银行等,都是比较容易成为“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当中受益者的。
达泰资本投过一个深圳企业叫“哲宝”,原来是传统出口生意的,他们在3—4年前,注意到互联网效益提升,开始积极转型。经过2—3年时间,他们搭建了自己的整个互联网平台体系,包括欧洲电商平台,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高效地完成一些事情。我们看到很多有代表性的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尝到很多甜头,甚至通过互联网实现100%的增长。
对于“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一些企业会相对谨慎,这个可能会带来战略时机上的延误。
今天互联网渗透我们各个行业,大家注意战略上不能错过这一波,否则你不去+他,他就是来+你。我们与母婴行业的一些企业深入沟通过,三到五年年前他们都是十几亿销售额,几年时间就被互联网电商搞得一塌糊涂,很多企业容易错过好时机。
【提问环节】
提问者:对于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 项目投资,投资人会看重什么因素?
朱晓杰:我这边主要关注的是,能否把新技术用到这个行业平台的里面来。目前这个阶段对于传统制造型来说,已经不适合创业。你一定要有新的打法,我认为技术是一个标地,个人比较偏向于装备制造。
卢宇哲:智能化升级,信息化处理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效率,包括内部沟通决策环节到外部环节的效率提升。只要你效率提高了,才能活得下去,才能站在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更希望看到在技术层面做扎实的这些企业。
提问者:传统小企业想转型“互联网+”的时候,会发现BAT已经再布局了。作为小企业,怎么避免做夹心饼干?
黄钦:2C行业积累行业经验、行业数据,这是独有的门槛,不是随便去触碰到。
方元:靠自己本行业的壁垒。
郑宁:过去这两年,有些投资人经常会问创业企业一个问题“BAT要做你怎么办?”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式的创新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并不是技术创新。我相信如果是技术创新,你的门槛就足够高。BAT也是从小企业出来,我不认为BAT是三座大山,仅仅是商业模式变化了,这样你很难从资源、财务和人脉上渗透,但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原创型的企业,那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