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暴风集团再画饼 影业或在夹缝中生存

近两年互联网公司纷纷向影视行业进军,扎堆成立影业公司,暴风集团也搭上了这班晚车,但摆在暴风影业面前的却未必是一片碧海蓝天。

  近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与关联方暴风鑫汇、吕宁、王原等4方共同投资人民币 1000 万元设立暴风影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本次设立暴风影业主要有以下3点内容:

  1.暴风集团出资350 万元,占股权比例的 35%;暴风鑫汇出资300 万元,占股权比例的 30%,后者为冯鑫直接控制的企业。

  2.暴风影业将以开发原创 IP 为核心,在 IP 购买、IP 制作、影视剧购买、影游互动等产业链进行挖掘,依托现有业务基础,覆盖包括影视剧、综艺、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影业等优质 IP 资源,实现在大娱乐平台上的互相联通、推广,完善“DT大娱乐”战略。

  3. 暴风影业未来还将与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如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

  收购受挫,暴风转而自设影业

  3月14日,暴风科技曾发公告称,拟通过资产并购重组的方式,收购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甘普科技的股权和团队,进军影视、游戏、海外三大业务。

  公告显示,暴风科技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稻草熊影业6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0.8亿元;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甘普科技10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0.5亿元;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立动科技10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9.75亿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30亿元,包括用于DT大娱乐平台的升级改造和DT大数据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深交所曾向其发布了问询函,指出收购标的公司业绩承诺过高,要求其对盈利业绩预测做出可实现性说明。

  6月7日,证监会否决了暴风科技的并购重组方案,原因为本次交易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在收购稻草熊影业受挫后,暴风集团转而自设暴风影业,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因暴风未设立影视业务,其收购牵涉到跨界资格、业绩承诺、收购估值等问题;但成立暴风影业后,收购重组将变得容易,不排除未来存在继续收购稻草熊影业的可能性。

  BAT早已入局,暴风资本实力不足

  近两年互联网公司纷纷向影视行业进军,扎堆成立影业公司,暴风集团也搭上了这班晚车,在收购未果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自设影业。

  暴风影业的成立,有助于暴风集团布局上游内容产业,完善“DT大娱乐”战略,实现大娱乐平台的互联互通,但摆在其面前的却未必是一片碧海蓝天。

  1.BAT早已入局,暴风影业空间有限

  事实上,BAT早就开始涉足影视行业了。

  2014年6月,阿里斥资62.44亿港元完成对阿里影业的收购,此后还将淘宝电影票和娱乐宝资产注入阿里影业,目前已参与投资《亲爱的》、《心花路放》等电影;2015年1月,消息称百度成立电影事业部,对外称百度影业,专注于垂直O2O领域的电影在线选座和购票业务,以及参与影视投资等;2015年9月,腾讯成立了两家影业公司:腾讯影业和企鹅影业。

  除BAT之外,乐视、小米、360、爱奇艺合一集团等企业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相比之下,暴风在影视行业的布局上反应明显慢了半拍,作为后来者发展空间有限。

  2.IP烧钱战,暴风资本实力不足

  想要发展影视业务,便一定离不开对影视版权的争夺,近年来随着资本的进入,影视IP的概念被炒热,IP版权费也随着水涨船高,一夜之间疯涨几十倍。尽管如此,但由于IP版权是影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之优质IP资源有限,很多影业公司依旧不惜重金烧钱购买。

  面对围绕IP展开的烧钱战,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企鹅影业等公司自然不会感到压力,毕竟其背后拥有百度、阿里、腾讯强大的资本实力做支撑。但暴风影业不同,其只能依靠暴风集团,查询财务数据显示,暴风集团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仅为888万元,而阿里巴巴、腾讯的营运现金流分别为85.1亿元、169.16亿元,差距悬殊。

  如若在IP争夺战中,暴风影业未能购买或者开发出优质热门IP,将很难打开局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蓝鲸TMT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媒体平台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