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存在一个永恒的顶端产业,那就一定会是娱乐业。
2016年起,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并且还在增长。通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从图文时代向视频时代的切换,而“内容”无疑将成为视频时代网络娱乐业的核心关键词。
过度的“从盈利不盈利”来分析判断视频网站公司的价值与前途,在当前这个资本勃起、财富充盈的时代,多少显得有些浅见。
但我不想称爱奇艺、优酷土豆这样的公司为网络视频公司,因为定义太过狭隘,容易束缚了想象力。我更乐意把它们称作“互联网娱乐”公司,因为它们才是“泛娱乐”商品最主要的供应商。
在北上广早晚高峰的地铁里,稍作留神,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捧手机,行如丧尸一般,盯着屏幕看各种热播网剧;在年轻族群爱光顾的便利店的货架上,挂出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会员充值卡券。
当我们花费数十亿、数百亿时长的精力去投放在这些视频娱乐商品上时,实际上,我们就已经被这些网络娱乐公司改变了行为模式,这就是无法估量的巨大价值。
从流量渠道打拼的群雄逐鹿,到烧钱砸版权的诸侯并起,再到资本驱动行业整合形成的几大巨头分割市场,网娱商品制造者们经历了几轮的厮杀,座次渐显,爱奇艺黑马变白马,领衔疾跑。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APP日活跃度榜单上,每日接近2亿用户访问量的爱奇艺排名第三,而前两位则是腾讯的微信和QQ。此外,截至2016年6月前,爱奇艺有效VIP用户2000万户,较一年前激增4倍。
坐拥大量活跃用户和会员用户的同时,爱奇艺在内容端开始发力,但为何越做越有感觉的爱奇艺要与百度分家?是李彦宏扛不住百度的财报压力,还是要给爱奇艺寻找接盘侠,变现包袱?在用户流动性很强的互联网娱乐世界里,龚宇又靠什么来稳固爱奇艺的行业一哥位置?
李彦宏的爱奇艺账本
搜狐视频是搜狐的,腾讯视频是腾讯的,优酷土豆已经成为阿里娱乐生态的重要一环,而百度和爱奇艺的关系却是个反例。
今年2月间,李彦宏和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发出收购要约,提议在爱奇艺全部28亿美元估值(不含现金和债务)的基础上,收购百度持有的爱奇艺80.5%的全部已发行股份。这笔交易完成,等于爱奇艺间接实现私有化。
李彦宏和龚宇MBO收购爱奇艺80.5%的股份,也等于把爱奇艺剔除出了百度的财报。在外界看来,还在烧钱当中的视频网站并不算是好生意,况且爱奇艺每年带给百度20、30亿元的财务负担。
从公司战略角度考虑,百度自去年战略重心压在O2O市场,李彦宏也雄心勃勃称手中屯着的200亿现金要在O2O上再砸出个百度来。所以,爱奇艺被百度“断奶”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而就在李、龚发出收购要约后不久,便有传闻腾讯与爱奇艺接触,似有要将后者收入囊中的意思。难道,李彦宏会这样放弃爱奇艺?恐怕未必。
虽然把爱奇艺从百度的财报中摘除,但李彦宏仍然是爱奇艺的*控制人。李、龚二人28亿美元的回购估值水平,虽然较2010年以来百度累计投资爱奇艺的本金大幅溢价,但与阿里巴巴私有化45亿美元估值的优酷土豆相比,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数量已经盖过对手的爱奇艺显然是被严重低估了。
再者,私有化之后虽然龚宇没有明确的A股上市时间计划表,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事情。按照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进入规则,爱奇艺尽管还没有直接登陆的基本财务报表条件,但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等方式,曲线上市也不是没有操作办法的。
另外,爱奇艺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甚至亏损额还在放大,但独立门户后必然会提升资本利用效率,并在投资项目上严格谨慎的加强成本控制,以改善财务健康状况。如果只考虑盈利,按照现在爱奇艺营收能力,也恐怕并非不可想象的事情。
参照在创业板上市的“乐视网”1000亿元左右的市值规模以及市场对暴风科技等相近类型公司的追捧,爱奇艺恐怕不会差多少。加上,这两年爱奇艺影业等新公司的成长,爱奇艺工作室战略落地孵化的资产,这些都是可以在爱奇艺上市之后,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再次迅速放大公司市值的。
因此,就算爱奇艺开放股权引入投资人,恐怕没有足够高的估值溢价,不差钱的李彦宏也不会轻易抛出部分筹码,更别提放弃控制权了。况且,拥有可以与微信、QQ相提并论的流量端口的爱奇艺,与百度仍然有着很高的战略协同价值。
龚宇的三招先手棋
除了李彦宏外,还有一个掌控着爱奇艺命运的男人——创始人兼CEO龚宇。
对于信奉“快鱼法则”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获得先发优势有时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但龚宇却把当初并不为外界看好的爱奇艺,从一个后发者干到了领跑者的位置。
现在,没有像其他对手那样强劲的资本后盾,龚宇要如何把单飞的爱奇艺继续做大并保持同业*,似乎是个很难的难题。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年爱奇艺的某些变化中,找到龚宇的一些解锁方法。
其一,押宝自制内容
内容为王,恐怕永远是网络娱乐公司的不二法门。
虽然眼下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手机端视频用户规模也迫近4亿,但对于各家视频网站而言,其实用户重叠程度高,往往用户会跟着内容转换平台。
正因为要抢夺用户资源,从一开始各家视频网站才拼了命的烧钱引进版权。但在今天,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网等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更疯狂的烧钱抢版权,即便能取得一时优势,恐怕未见得合算。
显然,要沉淀用户,养成用户忠诚度,恐怕“自制内容”就是关键的钥匙。而爱奇艺在下注自制内容方面的策略打法,也显示出了龚宇的过人之处。
从初试牛刀的《晓松奇谈》到大红大紫的《奇葩说》,爱奇艺将性价比最有优势、粘合用户效率更高的综艺类节目作为切入口,加上通过制造名人效应强化自制节目的品牌,爱奇艺不仅优化了内容成本结构,更为后续的自制剧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着眼下大火的《老九门》、《余罪》等网剧热播,爱奇艺在自制剧的领域也顺风顺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自制剧大部分都是爱奇艺与其他制作公司联合制作。比如,已播放超过20亿次,打着“超级警匪网剧”旗号的《余罪》是爱奇艺与上市公司天神娱乐、新丽传媒等公司共同制作。
一方面,联合制作可以调动更多资源,保证内容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摊低了爱奇艺自身的项目成本与风险。正如龚宇所说,自制内容的增多也创造了爱奇艺和传统制作公司合作的强大空间。
今年,爱奇艺预计推出不少于20部的大剧,包括《幻城》、《女医明妃传》、《长恨歌》等未映先红的剧集。而近期,继《校园仙班》、《斗地主》等网络大电影之后,爱奇艺与导演王晶合作的《我的*女神》创下首日网络院线票房新纪录,亦成为爱奇艺自制内容全面爆发的一个信号。
其二,锁定“网生”族群
无论综艺、网剧或是网络电影,其他竞争对手也并非没有自制精品的端出,但龚宇对爱奇艺自制内容的贩售对象有清晰的定义。
“中国互联网视频观看用户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基数。52%的用户年龄在19-30岁,呈现年轻化特征,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接受过高等教育。”龚宇在随总理访问英国时所做演讲中已有描述。
其实,龚宇所描述的这个具象的族群就是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网生”的85后一代年轻人。这是比其他年龄层次更容易接受影响和消费习惯培养的人群,也是爱奇艺要死死锁定的用户群。
从网综《奇葩说》开始,爱奇艺甚至可以说着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综艺咖网红,并通过节目的延续强化这些网红的传播效应,以此来反复加深对年轻观众的锁定。
同时,《奇葩说》的幕后虽然是以60后的马东为首操盘,但整个制作团队大部分都是85后的新鲜人,他们非常清楚年轻族群的语言系统和“网生”人的精神需求。
而我们在网剧《余罪》和网络大电影《我的*女神》中,看到90后一代担纲主演,也是在不同的侧面暗示和定义收视族群的特征。此外,近期爱奇艺在直播和VR内容方向上的拓张,也都是想通过造星运动,与年轻族群用户增强互动,向他们不断输出爱奇艺的品牌影响力。
其三,调整收入结构
“相较传统的影视公司,中国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版权交易、广告之外,还有会员增值服务、游戏联运、视频电商、硬件及各种衍生品,极大丰富了视频企业盈利的构成。”龚宇说。
眼下,除了版权分销外,网络视频公司的营收大头还是靠广告收入。但无论广告如何“花式乱入”,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广告的载入量对视频企业来说是有明显边界的。
一直以来,“会员制”被认为是视频企业的另一条营收路径。但此前,仅仅限于免除广告等增值功能,似乎不能大范围的打动消费者,直到自制内容的喷发开始。
2016年6月1日,龚宇公开宣称爱奇艺的有效VIP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较一年前激增4倍,遥遥*于其他同业公司。而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爱奇艺自制内容开始发力的阶段。
龚宇给公司上下制订的2016年工作计划的重点,正是“全公司各种资源围绕着爱奇艺VIP会员和构建以内容IP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两个核心展开工作”。按照龚宇的计划,爱奇艺要将收入贡献率不足四分之一的会员服务收入提升到超过广告收入。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爱奇艺能在自制内容方面通过差异化和质量提升,快速拉开与其他对手的差距,那么原本就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爱奇艺就更容易把他们批量化的转化为有效会员用户。
在未来,视频生态圈成熟之后,爱奇艺的这些铁忠的VIP会员又将是将内容产品进一步生成衍生商品的主力消费群体。
由于广告收入与会员收入很难覆盖巨额的内容成本、带宽成本与人工成本,在线视频企业的商业模式过去一直备受质疑。
在乐视、优酷等竞争对手纷纷踏上转型之路时,只有龚宇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带领爱奇艺坚持着内容创新之路。
我们尊重每一位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希望龚宇能带领爱奇艺走出行业亏损困境,真正为网络视频产业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而不是亦步亦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