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何打造超回报GP?布局产业链,投资生态圈,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投资机构特别多,参与投资的也非常多,原因是大家觉得投资非常好做。但是,未来投资的趋势会走向专业化。过去经济增长的暴利机会,应该会趋缓,会逐渐的向专业化、长期投资这些方向转化。

  2016年6月16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有限合伙人峰会”在北京举行,知名FOFs、上市公司、富有家族及个人、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政府引导基金等优质LP与国内一流VC/PE机构聚集一堂,就中国LP市场趋势、财富管理、GP募资、政府引导基金和险资等多角度探讨。

  以下是第五专场“GP说:如何打造超回报GP?”对话实录。

  盘古资本许:加强专业化避免走弯路

  今年整个股权市场不是特别好,去年股灾以后,今年第一季度整个投资的速度是缓慢下来的,好多基金都到了第二季度才给出新的团队,大部分的投资都是去年的一些早期项目的追加投资,大家忙着以前的项目。接下来的半年,整个股权市场投资市场让人有点看不清。

  其实投资这件事情,今天我想大家能讲出来是冰山一角,在具体项目领域上,大家可能是花足了工夫,投前的各个行业的研究,怎么布跑道,还要考虑环节链丰富,不被BAT打压,也不被供应商吃掉,大家经过专业和精挑细选,看好一个项目以后,竞争对手也是调查一遍。我相信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做这些基本功是非常辛苦和专业的,我想讲我们也是开展人民币比较少,在募资方面也遇到很多跟美元基金很不一样的,美元基金非常单纯,机构投资比较多,我们不怕你调查,最怕你不懂,会要一些各种各样的权利,甚至参与一些管理,这种基金管理公司其实是比较害怕的。

  从GP自身的利益来讲,基金越大管理费越多,大家也知道基金越大回报很难控制,这点GP能不能做到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人民币基金市场里面,目前专业的第三方独立的机构投资人比较匮乏。市场的LP也不太了解我们,我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投资人不论是机构的投资人还是民间的个人资产家了解我们。

  KTB投资Amy Yeh:人民币是大势所趋,打造投资生态圈

  KTB是韩国最早的VC,在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分支构。进来中国十多年,KTB目前掌管管的基金数量超过四亿美元以上,主要投资文娱、教育、医疗、科技创新为主的领域。

  在KTB团队看来,人民币是大势所趋,不管是拆VRE结构,或者是新的创新的公司。最近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并购。因为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在龙头的产业,已经有一些龙头的企业,或者国内传统的房地产公司,或者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在转型,所以并购的机会比较多。所以KTB在募集新的人民币基金的时候,会比较偏重上市公司对于文娱、教育、医疗、高科技特别有兴趣,或者政府的母基金。

  另外,KTB在国内已经有七家独角兽的公司,包括学而思教育、土豆、分众传媒等等。这些公司像小苗一样慢慢长大,变成一棵大树,大树之后成立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圈,就像学而思教育最早做奥数的培训为主,后来在全国拓展,从奥数领域拓展到其他的语言学习、早教、高考、出国留学的领域。

  现在,KTB也做了很多生态圈的布局,比如在文化教育领域,我们投了《太阳的后裔》的制作公司,也投了映客。KTB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利用自己已经投的资源还有合作的伙伴,协同效应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务,这个是创造了LP回报最好的方式。这么多年以来,KTB所投项目的成功率大概70%,希望我们在国内也能有同样的业绩。

  华夏资本张倩:选择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首先介绍一下华夏基金投资情况。目前我们累计投入130亿左右,投的数量不多,但是非常精准,投过美图、大众点评、滴滴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大健康、大消费领域的投资。

  今年的市场是冰火两重天,很多的GP都反映美元非常难做,一方面融资难,欧美市场基本上对于中国的信心非常弱;另一方面好的投资标的非常难。但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从传统的过往的一级市场PE或者VC来看,美元都是存在比较大的挑战。现在的投资机会,都需要很多的创新。

  进入投资行业10多年了,我有几个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一定要非常差异化,一定要创新。当时为什么创立股权投资呢?我们当时投了几个上市公司,后来非常成功的私有化了,引入复星参与了私有化的流程,所以我们的上市公司赚了很多,只有当我们做私募的时候,我觉得二级和一市通吃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我意识到不管是一级投资还是二级投资,背后的本质都是投资。投资在二级市场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退出,我们这些年投了很多项目,从来不缺项目,希望同行参与我们的项目,因为二级市场上有几千家公司,很多公司会被低估了,所以很多项目来源,同时在退出的途径上,其实可以跟二级市场做很多联动。我觉得这个点的优势让我这几年能够把握很多非常另类的机会。

  第二个是估值体系,二级市场对各个领域都有触及,你看过几轮经济危机,非常清楚这些行业在什么时候退出能够拿到一个高估值,所以这个时候当然投入的时候,其实很容易把握一些相对来说退出有好的估值的机会。同时,我觉得现在在不管是二级市场投资,还是一级市场投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这个过程当中,以前武当派只有一种武艺,少林只有一种武艺,现在要求GP百般武艺都要擅长,很重要的是投行的很多技巧,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2013年我们主导第一家在美国私有化公司,在A股借壳上市的,这个过程只能说一半是投资,一半是投行,必须要对A股的资本市场如何借壳当时借壳有很大的政策性的变化,当时是放松了,现在是收紧了,创造了这样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我的投资非常专注。我们的投资非常灵活,非常看中公司,并不在乎是私有化还是中晚期投资,我们只在乎是不是最优质的公司,我们选择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投资的公司退出三分之一,存量不超过十家公司,这样我们的管理的半径才能跟得过来,我们在选择每一个领域的时候,都会非常慎重。

  

  麦星投资崔文立:打造超回报GP更看重回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麦星投资成立于2004年,近年以人民币为主,主要投资在成长期的以消费为核心的服务、产品和技术。

  关于募资,需要辨证的看待。募资的难点在于开始的阶段,万事开头难,尤其是以前做美元GP的,刚开始接触人民币都觉得有些难度。但是说难其实也不难,人民币投资跟美元很不一样,人民币的投资群体非常多元化,需求多元化,资金来源性质不一样,标准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对于GP而言,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LP群体特别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LP群体,匹配度更高,难度就会小很多。

  投资是一项非常长远的事业,我认为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好的GP一定是经过时间打磨的。我从事投资行业很多年,觉得最终还是看是要看回报。关于如何打造超回报GP,麦星有几个原则和大家分享:

  第一,我们持续的做一些行业的研究,可以支持我们做出更有效率的判断,麦星团队一直坚持研究要走在投资的前面。

  第二是把追求回报放在追求规模的前面。通常如果基金规模膨胀过快就会影响投资的回报率,怎么看待这个矛盾?我们认为一要有取舍,宁愿牺牲管理的规模,不能牺牲投资的回报。

  第三,把追求确定性作为麦星投资哲学的重要方面。我本人早年也从事过二级市场的投资,大家都知道控制风险很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项目的精挑细选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从而提升基金的整体回报。

  做到以上这几点,业绩方面就不必太担心。对于麦星而言,我们一直坚持团队的能力一定要走在规模的前面,更加看重回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仙瞳资本刘靖龙:不追逐风口,坚守阵地

  目前国内投资机构特别多,参与投资的也非常多,原因是大家觉得投资非常好做。但是,未来投资的趋势会走向专业化。过去经济增长的暴利机会,应该会趋缓,会逐渐的向专业化、长期投资这些方向转化。在我们的募资的过程中间,我们感受到还是市场对短期暴利的追逐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慢慢地拼搏。

  现在仙瞳资本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这是一个学科跨得非常大的领域,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所以我们团队也是这个方面的产业专家。

  我们给LP创造高回报的方式是几个方面,一个是专业,集中行业专业的科学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只做这个领域的事情,生物科技领域的事情,从研究投资、孵化到VC投资到后期投资都做,都聚焦在生物科技这个领域。另外,仙瞳资本独特的组织形式不是一般的合伙人制度,而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这样从项目的初筛到项目的决策到后期的管理,我们都集中公司最合适最优秀的资源去配备。我们不追逐风口,我们不是骑在猪上往风口赶的人,我们是一只鹰,善于发现风口,提前预判行业的趋势,技术的走势,站在全球的高度,也有全球的布局,能够感知全球行业的脉搏,引领技术的风向。

  我们有对项目的打造能力,都是产业专家,有一些项目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在投后管理给这个项目一些指引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洞见未来、点石成金、发现价值,这是我们给LP打造更高回报的路径。

  德同资本陆宏宇:专注产业链,投资生态圈

  德同资本做GP确实比较早,从2000年开始做美元基金,一直到了2010年开始做了第一个人民币基金,讲到GP方面从美元也好,人民币募资方面,我们都是有一些经验,或者说是教训。

  过去三年里,我在德同资本募了三个基金,都是和上市公司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上市公司加PE的模式,分别和天众文化、悦传媒以及中文在线。从GP的角度来说,只要你有一个鲜明的投资方向,有一个比较好的策略以及思路,你执行力够强,你就能够地和LP有良好互动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募资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但是从投资的情况来看,我们相对比较谨慎一些。大家知道基金都有投资期,三年之内还要把钱投出去,对我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与其投一些不一定靠谱的项目,不如加码跟投一些好的项目,所以这块我们的策略也略微有一些变化。

  在管理方面,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一个生态圈的投资,会把整个行业,比如游戏行业,或者是文化传媒行业,这个基金会把这个行业从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都会布局,一起协作,一起帮助。我会把整个产业链全部都投了,在中间每一个环节挖掘好的公司,最后互相帮助,手把手的一起成长,这也是打造一个好的回报的方法。

  最后在退出方面,之前募资的时候买的种子又来起到作用,毕竟是上市公司,需求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我找的几个上市公司都是有比较大的转型的需求的。从我的角度理解,回报这个事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我们的开始做基金的第一天,实际就是在为LP创造最大的价值。

  中科乐创纪顺友:利用大数据降低失败率

  中科乐创是一个新成立的VC机构,设在深圳,有比较深厚的投行业背景。我个人在创立中科乐创之前是腾讯云的负责人,目前投资在专注领域上面有TMT或者相关的行业。

  现在讲互联网行业比较泛,“互联网+”概念之后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点触及到,我们在概念上选择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互联网真正能够对于商业模式,对于产业的生存,对于竞争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互联网+”。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互联网帮助投资,尤其我们有一个投资机器人的平台,是我们自己收集的数据和做了大量的测试。成立一年多,我们投了早期项目大概十来二十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概看来一万多个项目。

  对于最早期的项目来讲,有一些常见的错误和一些概念上的偏差,比如说创始人比较不安分,做很多发散的事情,或者说在产品规划上对于需要投入的资金,对于流量的需求,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平台型的产品,我们帮助他完成这些问题。

  我们比较相信量。早期投资里面,要平衡风险还是需要投到一定的量级之后才能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才会产生用数据帮助我们保持理性。提到市场环境,我们也感受到了,我们做了一个新的投资机构,进来就遇到了“资本寒冬”,遇到各种调整,我们明显感觉到接触后期的投资机构慢慢变得更谨慎,对风险有一些规避。

  当然,中科乐创有一个老牌的集团的支持,在资金上没有压力,但我们还会坚持自己原来的投资策略。我自己觉得往往在这样的市场才能锻炼出一个好的投资的团队。被投的项目也会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合理的预期,无论在任何环境下,这种态度的项目和团队都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成绩。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